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3分) A .随着蔡家沟矿难3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 .随着蔡家沟矿难33条人命的戛然而止,交口县安监局局长武小莉两年敛财数百万的贪婪面目暴露在公众面前。

B.去年7月16日,牵动无数人眼球的“哈6”——《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终于在千呼万唤中露出庐山真面目

C.随着三甲短信票选的揭晓,历时半年之久,被外界称为“媒体盛宴、全民狂欢”的“超女”大赛终于曲终人散

D.龙财富截住了张贵强,不依不饶地强拉张贵强到派出所,结果使这桩不可理喻的“卖子奇案”浮出了水面。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积累运用。成语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与语境不合、修饰对象不当、褒贬不当、范围不当、谦敬不当等等。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成语的意思,然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所在的语境。曲终人散: 鼓瑟之人一曲演罢,听客纷纷离去,江水依旧东流,峰峦叠起青山依旧。万事万物都有消亡的一刻 曲子停息了。人也就都散了。比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庐山真面目: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指庐山的真实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不可理喻: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出自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褐盖》:“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出自清·章学诚《文史统义·古文十弊》:“夫文章变化,侔于鬼神,斗然而来,戛然而止,何尝无此景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狂人”谭盾的理想与现实

他状态年轻,留着平头,一身天蓝棉麻衬衫、贴身亮橙T恤、白色长裤,色彩搭配颇有些“小清新”,也隐约显露依然紧致的身体线条。

他就是谭盾。他认为,自信是最大的资本,又说:“湖南人的气质是既鬼气又放荡,既浪漫又高尚,既理想又现实”。这个有“霸蛮”性格的湖南人,头脑中没有框框。他的确是永远的“年轻人”,不断尝鲜。2013年推出的是“微电影交响诗”,之前他在做的是“建筑音乐”、“互联网交响乐”,还想尝试“互联网歌剧”。

“建筑音乐”的实施地,是他位于上海郊区古镇朱家角的工作室“水乐堂”。他请来矶崎新工作室的建筑设计师,把一幢水乡老宅改造成声音剧场,下层是现代极简的钢结构支架,以便将屋外的河水引入屋内,而上层,依旧是中国传统民居的木质样式。

不止如此。他还创作了专在水乐堂演出的《天顶上的一滴水》,把河流当琴弦,把他改造的这个建筑当成一件乐器。一出场,乐手们便敲击水乐堂的钢梁和铁梯,是为“钢铁摇滚”。然后天顶上水滴坠落,那声音被建筑的回响不断放大,好似一支水的交响乐队。

谭盾又一次实现了他所擅长的“东西方交汇、古典与现代合流”。他形容这是李白所说的“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但实际上他总是在把“大音希声”变成具体的可见、可触、可闻、可感,光是乐音还不足够,各种多媒体都是他的武器。

对于这些,谭盾说,他要感谢纽约,“到了纽约,你疯狂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1986年,谭盾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毕业,拿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奖学金飞往纽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那时他在国内已经成名,与叶小纲、郭文景等并称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还为电影《火烧圆明园》写了主题曲《艳阳天》。他的“离经叛道””也初露端倪。22岁时创作第一部交响乐作品《离骚》,他就加入了鼓、箫等中国民乐元素,因为过于前卫而引起极大争议。他还记得老师拿着他的曲谱,皱起眉,用四川话问:“你有那么深刻没有?”

奔向纽约的谭盾,携带着满身锐气和满怀雄心。第三天,他就被震了一下。他穿了件汗衫,被学校的中国留学生、学者联合会叫去座谈,结果在会场见到了西服革履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和建筑界最高奖普利兹克奖得主贝聿铭。李政道跟他谈话,谈的都是音乐。谭盾有点蒙,心想:要到什么样的程度,我才能够跟这些人对话?

谭盾很快察觉到,纽约是分层的。哥伦比亚大学代表的是学术圈,是精英文化,斯文、严谨、刻苦耐劳、对知识的追求永无止境;而纽约大学和艺术家聚集的格林威治村,则是通俗文化、前卫艺术生机勃勃的催化地。

谭盾觉得他之所以成为现在的自己,得益于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与纽约大学的“浸淫”。“你会发现我的创作里,既有哥大训练带来的知识面,又有下层那种狂妄、实验、不屑一顾的胆量。”

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那段“又穷又浪漫”的时光里,谭盾已经做出了后来使他声名大噪的陶乐、水乐、纸乐实验。烧制坛坛罐罐,揉搓、撕扯纸张,探索它们的发声,这位音乐青年有时看上去更像个装置艺术家。他也的确在当代艺术圈引起了波澜。1990年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还邀请他展出了他为作品《九歌》自制的一组陶乐器。

那时候他住在中国城的地下室,室友是如今的著名导演顾长卫。《九歌》首演的海报,就是顾长卫在这地下室里替他拍的。“我没有钱去工作室拍照。顾长卫说,这还不简单吗。他拿绳子串起几件中国古乐器,挂在一个架子上,然后让我在那前面席地而坐。他把相机架上,设定成自拍,自己举个手电筒站一旁给我打光。我最好的一张照片就是这么拍出来的。”

谭盾喜欢纽约。他说纽约让他看到自己,自己就是最大的资本,“‘你’就是价值”。

但是,谭盾仍觉得,要真正获得世界性的影响,还是得借助“上层的训练”。他想到了交响乐,“全世界有多少交响乐团?交响乐团就是世界性的音乐平台!我决定我就要做这个,把陶乐、水乐、纸乐放进交响乐里去”。

就像他所预期的,全世界交响乐团都成了他的舞台。然后,他又往更“上层”去,发展出一套有意与西方“乐音音乐”相对应的“有机音乐”体系——陶乐是土地之声,水乐是河流之声,纸乐是风之声,一切自然之声,都被他用创作的“巫术”驱赶,攻占曾被主流音乐体系垄断的殿堂。

这个湖南人站在聚光灯下,不是偶然。(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传记开头写“状态年轻,留着平头,一身天蓝棉麻衬衫、贴身亮橙T恤、白色长裤,色彩搭配颇有些‘小清新’”,意在表现谭盾自信的精神状态。

B.“湖南人的气质是既鬼气又放荡,既浪漫又高尚,既理想又现实”,文中引用谭盾的这句话主要是为了突出谭盾作为湖南人的骄傲之情。

C.谭盾的“离经叛道”很早就显现出来了,他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离骚》因过于前卫而引起极大争议,但他的老师仍支持他继续走下去。

D.谭盾为实施“建筑音乐”,曾将位于上海郊区古镇朱家角的一幢水乡老宅改造成为声音剧场,以河流和建筑作为乐器进行音乐演出。

E.纽约求学的经历对谭盾影响很大,“到了纽约,你疯狂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谭盾在纽约求学时学到了自由、浪漫,学到了狂妄、实验、不屑一顾。

(2)文章中提到了在谭盾眼中哥伦比亚大学与纽约大学的不同,这样写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3)联系全文回答:“‘狂人’谭盾”的“狂”表现在何处?(6分)

(4)文末说“这个湖南人站在聚光灯下,不是偶然”,请联系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不是偶然”的认识。(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荀子在《劝学》中阐说“学”和“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②《蜀道难》中,描写行人走在蜀道上可以摸到星辰,并且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句子是“                                            ”。

③杜甫《登高》中,感慨自己离家万里又年老多病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题目(11分)

南柯子·忆旧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阙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6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你的依据分别是什么?(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舟迎甫而还                         棹:用桨划

B.严武之,有时不冠                     过:指出过错

C.甫自京师遁赴河西                     宵:在夜里

D.玄宗之,召试文章                     奇:认为……奇妙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  )(3分)

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D.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4分) 

(2)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3分)

(3)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9分)

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

莫砺锋

有些西方现代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男性作家是不能为女性而写作的。例如法国的埃莱娜·西苏声称:“妇女必须写妇女,男人则写男人。”法国的露丝·依利格瑞则为上述主张指出了原因:“我永远代替不了一个男人,男人也永远代替不了我。”我们不应该从抽象的观念出发去演绎这些命题,而应以文学史实为对象来检验它们。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女性人物所代拟的那些诗词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如果只考虑完整的诗、词、曲而不计断句的话,《红楼梦》中写过作品的女性人物共有贾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李纨、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薛宝琴、邢岫烟、李纹、香菱等十余人。应该指出,这些人物的作品并不都具有女性特征。如李纨和贾探春,一个是恪守三从四德的寡妇,另一个则是有补天之志的闺秀,当她们奉元春之命题咏大观园景物时,所成之诗却是平常的颂圣之辞,试看李纨的《万象争辉》和探春的《文采风流》,一曰“精妙一时言不尽,果然万物有光辉”,一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辞意俱俗,毫无个性。无怪乎在脂本《红楼梦》中,这两首诗的所属是与程乙本互相颠倒的。作品与作者的关系可以任意置换,充分说明它们是缺乏艺术个性的,更何论什么女性意识?

林黛玉无疑是曹雪芹最为钟爱的一个人物。从“灵河岸上”到“凤尾森森”的潇湘馆,黛玉始终生活在诗的意境中。黛玉的诗词不仅是我们籍以窥见这个人物心底波澜的最佳窗口,也是我们分析《红楼梦》中的“男子闺音”的最佳文本。因为黛玉无疑是《红楼梦》中最有资格质疑男性话语权力的女性。林黛玉初露才华是在贾元春归省时。当众姐妹奉元春之命题诗题匾时,黛玉本想“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元妃只命一匾一咏,便不好违谕多做,只胡乱做了一首五言律应命便罢了。”论者或批评黛玉的“这首《世外仙源》非但毫无‘世外仙味’可言,相反它倒是相当鄙陋和庸俗的。”然而如果把黛玉的诗与众姐妹所作对比一下,便会导出不同的结论来。当时众人所题之匾如下:迎春——“旷性怡情”;探春——“文采风流”;惜春——“文章造化”;李纨——“万象争辉”;宝钗——“凝晖钟瑞”。连标题都充满了歌功颂德之意,更不用说诗歌自身了。而黛玉诗中虽然也有“宸游增悦豫”等颂圣之语,但全诗字句较为清新,而且“世外仙源”的题目毕竟多少带有游离出那一片祥瑞喜气的意味:她与宝钗等人的旨趣是格格不入的。我们总不能要求黛玉在那时候就写出《葬花吟》那样的诗来吧。随着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逐步展开,黛玉的诗词也渐趋强烈地表现出她的性别意识来。

从某些女性主义批评家的眼光来看,上文的论述似乎是一个悖论:《红楼梦》中林黛玉等人的诗词是最富有女性意识的文本,然而它们的真正作者却是男性作家曹雪芹!但如果我们从数量相当巨大的清代女性文学作品中找不到有力的反证明,那么只能承认本文前面所引的那些断言男性作家不能为女性创作的观点是偏颇的,至少是不符合中国文学史的实际的。

              (选自张宏生主编《明清文学与性别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西方现代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妇女必须写妇女”,男性作家不能为女性写作。

B.翻检《红楼梦》,我们发现书中的女性人物写过的文学作品并不都具有女性特征。

C.在脂本《红楼梦》中,《万象争辉》和《文采风流》两首诗歌的所属与程乙本《红楼梦》不同,这充分说明它们缺乏艺术个性。

D.男性作家曹雪芹所作的林黛玉等人的诗词是《红楼梦》中最富女性意识的文本。
2.下列对林黛玉诗词的分析,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林黛玉是曹雪芹最为钟爱的一个人物,曹雪芹在黛玉的诗词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B.随着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展开,黛玉的诗词也强烈地表现出了她的性别意识。

C.如果把黛玉的诗与书中其他姐妹的诗作对比,我们便会发现黛玉诗的旨趣与其他姐妹诗的旨趣格格不入。

D.黛玉生活在诗的意境中,所以她的诗是我们分析《红楼梦》“男子闺音”的最佳文本。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法国的埃莱娜·西苏声称:“男人则写男人,妇女必须写妇女”,法国是体现“西方现代女性主义批评思潮”的最重要的国家。

B.综观文学史,像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这样的“男子闺音”的文学作品,在清代,还相当多。

C.《红楼梦》中的一些女性人物所作诗歌的性别特征不明显,所以《红楼梦》缺乏艺术个性。

D.“男性作家不能为女性创作”这一适用于西方小说创作的重要规律,不符合东方文学的实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