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中国作家周国平:倘若一个人意识到死亡近在咫...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中国作家周国平:倘若一个人意识到死亡近在咫尺,他就会明白,期待中的未来也许并不存在,唯一可把握的是当下。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不要为过去的时间叹息!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好的办法是向前看,不要回头。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把握现在,成就未来 历史的脚步已一步步离我们远去,回首遥望当时充满整个生活的除了黑暗还是黑暗,进步的作家们只能通过文学作品来反应生活,我们伟大的安徒生却用童话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童话童话就是儿童那种天真的想法,通过这种途径可以吧自己的想法通过主人公来显现出来,作家安徒生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依然著作真的很不容易。 面对生活的困苦他还在坚持创作,换个角度来说,这样的环境更利于他写出最真实的故事。 现代的我们至少还可以谈营养、时尚,而在安徒生的作品里我们看到的是饥饿的人群,那还有什么幸福可言。现在的我们看到或听到这些是否会有侥幸心理?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那样的年代?其实时代造就英雄,无论你生活在怎样的在时代,只要问心无愧哪,怕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那也是值得尊敬的人,反之,则一生就失去了光彩。 现在的我们或许不会去想那些飘渺的未来,因为在这样和平的时代里,我们没有了任何的推动力。其实,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有了目标,定好了计划,培养自制的能力,那么你将是一个有用的人。要知道,光阴似箭,人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何把握在于自己,怎样选择也同样在于自己,因此,我们应该树立起信心,让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充满光彩。吧让此生虚度。 其实,就自己而言的话,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种莫名的感觉,有时候可能几分钟之后自己的想法就会有所改变,认为先前的想法没了意义,但我们不防就用一些方式让以前和现在的想法保持平衡,就像安徒生那样,即使有很多理由能够动摇自己的决心,但是他还是能坚持创作,这就说明了只要有决心就能冲破一切黑暗,冲破困难的屏障,到达属于自己的光明之地,就算是船在海上没有了帆,随风漂浮,但我相信,终有一天它也会到达属于自己的彼岸。 把握机会,懂得如何去利用,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古人的点点滴滴我们应该牢记于心,对于那些只会惟利是图的小人我们现在的社会上有很多,古人的下场我们要引以为戒,而那些苦苦奋斗的我们要作为榜样,要有竞争之心,才能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站稳脚。 学习也一样,如果没有好的办法来让自己提高学习效率,那么你是否听过门捷列夫说的:“平静的水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诗人。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吧,或许会有以外的惊喜。 谁若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奴隶。请准确对待每一个考验,要知道人生没有困难与挫折,也就没有了意义。努力吧,你将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解析】 试题分析: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立意:1.活在当下 2.把握现在,成就未来 3.梦想的花,绽放在眼前 4.不要说“下次”5.无处可逃,把握自己的命运 6.死亡是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6分)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概括本诗表达的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简析其艺术表现手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5分)

五人墓碑记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其所为              旌:表扬   B.为之          声:伸张   

C.既而以吴民之乱于朝    请:请求   D.且诏纷出        矫:假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郡之贤士大夫请当道        展转四明、天台,以至永嘉   

B.况草野无闻者欤            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C.买五人之头函之            北驱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   

D.卒吾郡之发愤一击          不纳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4.运用正反对比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请结合上面的文段作具体分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6分)

一本枯萎的书     包利民

窗外的长风流淌过满树的叶子,每一片都摇曳生姿,载满了缕缕的阳光。阳光透过窗子照在那本书上,书在奶奶手中,她看得很专注,脸上有一种极恬静的神情,仿佛时光静止,如一只憩在花间的蝶。 

从没见过爷爷长什么样子,记事起,就知道奶奶捧着那本书细细地看。后来年龄渐长,慢慢地知道,奶奶也曾是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她读了几十年的那本书,是《宋词三百首》。每次看过书,她都把书放进一个小木盒里,动作很慢,就像收拾一种心情,收藏一份记忆。那本书,从不让我们染指。 

奶奶不到三十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她带着几个孩子辗转如蓬。只是无论乱世兵戈,还是荒年流离,许多东西都已失落,却不曾弃了手中的那本书。真不知在书中,究竟有什么东西让她如此难以割舍离弃。我对宋词产生兴趣,与奶奶有很大的关系。 

听父亲说,那本书就是奶奶的命根子。有一年老宅失火,奶奶不顾安危地冲进房中,将书抢出。此后,几乎随身携带,近年来见再无火灾之忧,才将其收入盒中。书已经极古旧,如那些泛黄的日子,可奶奶依旧用清澈如水的目光,一遍遍濯去上面岁月的尘埃。曾多次动过偷偷翻阅的念头,终是没有,我怕自己猝然的目光,会惊飞栖息于其间的那些往事。 

那时我已经读了许多本宋词,《宋词三百首》更是熟记于心,只是不知奶奶的那本中隐藏着一阙阙怎样的故事。偶尔也会寻愁觅恨填上几首,有时奶奶看见,便会一一标上出律之处。我想,她的词一定填得很好吧,问她,便笑而不语。 

有一次,奶奶生病住院,夜里,我陪在她床前。寂寂长夜,她丝毫没有倦意,在昏黄的灯下翻那本看了几十年的书。每翻一页,都小心翼翼,似乎怕吵醒那些过往,又怕不经意触痛时光的裂痕。不知何时,奶奶睡着了,书放在胸前。我轻轻拿下书,给她盖上被子。夜静而长,终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悄悄拿起书,很轻很柔,就像捧起奶奶少女时的心事。   

书虽然极旧,却极平整,连一点儿的痕都没有。让我惊讶的是,书间的空白处,竟写了许多零散的词句,那是奶奶的笔迹。有的字迹年代久远,有的却新鲜如昨。逐一看去,那些词句虽不完整,却柔肠百结,如水之曲,如竹之幽,像一颗颗闪亮的珠子,穿透茫茫岁月,敲打在我的心湖。只是,那个让奶奶千回百转、几十年来念念情深的那个人,会是谁?我想,不会是爷爷吧,爷爷是不识字的粗人,一直以为,他们的结合,也许正是奶奶所有忧伤的来源。奶奶不会用如此锦绣的文字来怀念爷爷的一切我将书轻轻合上,放在她的枕畔,思绪如蝶翻飞,想去追溯奶奶远逝的飘摇岁月。  

奶奶是在一个寂静的凌晨去世的,那时,天上有一钩淡黄的月。透过她安详的容颜,我仿佛看见遥远的当年,看见她的青春红颜,青丝如思念飞扬。经历了那么多的分散流离,无论怎样的际遇,她都不曾让心上生起层层的茧,在她生命最柔软的地方,依然满溢着最初的凄清与深情。 

整理遗物时,我竟在那个装书的盒子里,发现了一本奶奶早年的日记。日记里,所有的心事都压成了岁月的书签。在少女的心中反复出现的那个隐隐约约的身影,越到最后便越清晰。竟真的是爷爷,原来,爷爷在奶奶的生命中竟是如此的完美而真挚,原来,情感的沟通并不一定非要那些纸短情长,原来,那本《宋词三百首》是爷爷送给奶奶唯一的礼物!  

含着笑,带着泪,再次翻起那本书,每一页都如深秋的落叶般枯萎憔悴。可书里,那些奶奶写上去的词句,就如永不凋零的花朵。那些无边清怨,那些思念与眷恋,使得奶奶走过的所有艰难的足迹中,都盈盈盛满了一曲曲直入人心的骊歌! 

一本在流年中枯萎了的书,已尘封了一段往事,而在流年中刻在心中的那份真情,却永远鲜活如初。
1.文章第一段有哪些作用?(3分)
2.请赏析文章中划线的句子。(5分)
3.分析、概括文中的“奶奶”的形象特点。(4分)
4.文章以“一本枯萎的书”为题,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谈谈你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题。(7分)   

一场雾霾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并已构成名副其实的灾害,与此事实相背离的是,迄今为止,它所受到的关注与其灾害性无疑不相匹配。延续早先对北京PM 2.5话题的讨论,尽管其严重性一再被强调,舆论的批评,对空气质量的诉求彰显某种刻不容缓的态势,然而,无论是民众日常生活的调整,还是政府的响应,在此期间都存在重视不足的问题。现实生活中,民众生活秩序依旧,尽管有的地方环保部门持续提供最新污染数据,并发布各种健康提醒,然而,是否真正遵从这种提醒并采取相应措施,有待每一位遭受此次灾害的民众作答。   

我们习惯以城市为单位来衡量天气的变化,当天气伴随着灾害时,它的后果势必以个体为作用对象,这就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遭遇极端天气的民众都成了灾民。北京持续多天的空气重污染给这座城市平添考验,去年年底北京出台《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被视为很大的进步。方案对各政府部门有着明确的职能分工,比如市教委负责在重污染日时组织中小学及幼儿园减少或停止体育课、课间操及户外活动等,市经信委协调落实工业企业污染减排措施。如此细致分工意在发挥不同政府部门的职能优势,为天气恢复提供条件,这些规定的背后显然彰显这样一个事实,即极端天气应对不只是一两个政府部门的责任。   

与之相对的,去年多地颁布法规,禁止擅自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行为,其用意显而易见,即要排除不实信息带来社会恐慌,将信息发布的权力纳入政府一元,并重视政府的协调指挥。如果要让民众信任来自政府的信息,并习惯在灾害性天气应对过程求助于政府,这势必要以政府部门的应对能力和意愿作为支撑。此次雾霾天气对官方的应对体系是一次考验,据媒体报道,在此期间,北京市环保局担当重任,表现出较高的动员能力,其持续提供的天气数据,回应了民间对环境数据的渴求。然而亦有批评指出,多数政府部门在此期间表现迟缓甚至冷漠,尽管迄今为止未造成直接后果,但就整个应对体系而言,无疑是一种缺憾。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波及全国的雾霾天气,不同地区相互影响,大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之势,鉴于此,今后的环境保护或应从中得到启示,需要明确一个基本的理念,即环境保护应该成为不同地区不同城市共同的事业,因为它既是自我保护,也是彼此保护。   

早先北京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表明,煤炭污染是北京PM 2.5的第二大污染源。石化能源造就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揭示了一个无奈的事实,借用《技术与文明》一书作者芒福德的话说便是:“一个地区一旦晴空万里,很可能就意味该地区工业不景气。”今天的中国,发展工业仍是头等重任,在环境保护日趋窘迫的今天,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是国情所向,理应成为各方共识。
1.对“迄今为止,它所受到的关注与其灾害性无疑不相匹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舆论夸大雾霾的危害性,使其受关注程度也被夸大。   

B.雾霾虽然危害极大,但没有引起民众足够的重视。   

C.舆论对极端天气构成的危害没有如实报道。   

D.要改变这种雾霾天气,需要民众的配合。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市教委、市经信委在应对北京持续多天的空气重污染时发挥了主要作用,当然应对极端天气不只是一两个政府部门的责任。   

B.将信息发布的权力纳入政府一元,是为了排除不实信息带来的影响,这表明政府部门已具备及时应对的能力。    

C.雾霾等极端天气所带来的危害是全民的,保护环境是不同地区不同城市共同的事业,因此预防和应对极端天气事在人为。   

D.极端天气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尽管迄今为止雾霾在我国还未造成直接影响,但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3.联系上下文,谈谈对“一个地区一旦晴空万里,很可能就意味该地区工业不景气”这句话的理解。(3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作答)(3分)

(1)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2)四十三年                                        

(3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4)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