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传说,从前有个人与一个森林之神萨堤罗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传说,从前有个人与一个森林之神萨堤罗斯交朋友。冬天到了,天气变得十分寒冷,那人把手放到嘴边不断地呵起热气来。森林之神忙问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人回答说:“天寒手冷,呵热气手可变暖和些。”后来,他们同桌一起吃饭,桌上的饭菜热气腾腾,烫得很,那人夹起一点放到嘴边吹。森林之神又问他这是为何。他说饭菜太烫,把它吹凉。森林之神对人说道:“喂,朋友!我只好同你绝交了,因为你这嘴能一会儿出热气,一会儿又出冷气。”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感悟或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减负中的“朝三暮四” 有这样一群聪明的猴子,它们为晚上吃的栗子是四颗而早上却只有三颗而气愤,于是主人一狠心,一跺脚,说:“以后给你们早上四颗,晚上三颗!”猴儿们心里却乐开了花。 自以为聪明的猴子们哪里知道,早上多出的那颗栗子,是从晚上那四颗中“挪”出来的,它们连半颗栗子都没多得到。 坐在考场中,我不由想到了减负中的我们,多少和这群猴子有点相像吧? 我们曾经叫嚷着一天十二个小时在校学习的生活太苦太累。于是,终于有一天,我们的在校时间被压缩到八个小时。大家都拍手叫好。然而,渐渐地,比傻猴子聪明的我们发现了:“负”并没有凭空消失,它只是被偷偷转移到了家里。一张张的卷子,一本本的习题……我们在家里度过了一节又一节“大练习”“晚自习”。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很简单。就像那个故事中,栗子的总数没有变少一样,我们的考试制度、选拔人才的方法没有变,那么我们注定要付出和没有减负的上届、上上届……学生们一样的努力,才能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 或许有人会问:“栗子的总数真的只能是七颗了吗?”唉,主人毕竟太穷了,他只有买七颗栗子的能力,不过,小猴子是他的宠物,无论如何他会想办法买更多的栗子。毕竟,减负是国家在教育方面一个崭新的举措,作为一个新事物,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特殊国情的发展中国家,它还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困难。从某种角度看,我们的减负,似乎就成了国家的增负。我们中的许多人心头压着的都是“高考”这块大石头。如何减轻这种“升学”的心理负担?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能更轻松地升上大学?这毕竟是国家发展的问题,我自然不能多言。然而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忽视对下代的培养,更何况我们走过了五千年沧桑的中华民族!我相信,随着各方面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减负”一定会冲破各种阻力,达到一种真正的“减负”,决不会任由“朝三暮四”的把戏上演下去。在这种过渡时期,聪明的小猴子们为了不饿肚子,就该学会自己找栗子吃,不要满足于“朝三暮四”的把戏;聪明的我们也要把握自己,调整好心态,驾驶自己生命的小舟,去寻找一条有着适合自己风帆风向的海道,驶向胜利的彼岸。大海是辽阔无边的,我们知道,这样的路不会只有一条,何必非要醉享“朝三暮四”的虚妄?当我们看到十几岁的孩子们在阳光下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时,我们的脸上也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他们不再是沉醉于“朝三暮四”的傻猴子,因为主人给了他们更多的栗子,他们是真正幸福的“小猴子”。 名师点评: 作者审题准确,切入点小,入题巧妙,由“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引出现行教育中的“减负”,衔接自然贴切,比喻生动形象。并直斥“减负”存在的问题:“减负”并没能落到实处,未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考生雷厉风行、敢怒敢言的风格跃然纸上,令人折服。 叙议结合,思维缜密,行文自然流畅,议论恣肆纵横,以理服人,饱含激情。前后照应,最后一自然段意蕴丰富,思想积极,深化中心。认识“减负”不乐观现状的根源——高考制度和国家社会经济落后,洞察力敏锐;还能顾全大局,大而言之,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的发展最终达到真正的减负,寄希望于美好的未来,对教育的前途充满信心;小而言之,极有使命感,毫不怨天尤人,能懂得把握自己,调整好心态,一如既往地朝着胜利进取。作者的见解高明,直言不讳和理性的思考是本文的亮点。 【解析】 试题分析:立意参考: ①告诫人们不可与那些反复无常的人交朋友。 ②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切不可朝三暮四,忽冷忽热。 ③应弄清表面不一样的问题的本质,切不可胶柱鼓瑟。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8分)

失落在水中的秘密

加拿大洛·卡里埃

我上小学以后,父亲变得少言寡语。我陶醉于学习拼写,把它当作新颖的游戏,而父亲对此却几乎一窍不通(我家的信都由母亲执笔),他觉得我不会再有兴趣听他讲述他在离家远走的漫长日子里遇到的奇事。

可是,有一天,他忽然对我说:

“该给你看一样东西了。”

他叫我跟他走。我走在他后面,一语不发,这已成为我们的习惯。他在田野里一丛枝繁叶茂的灌木前面停下来。

“这叫桤木。”他说。

“我知道。”

“你要学会挑选。”父亲指出。

我不明白他的意思。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一根一根的桤木枝条,样子十分虔诚。

“你要挑一根好的、十全十美的,像这根一样。”

我看了看,那根枝条和别的并没有什么两样。

父亲打开折叠小刀,割下那根精心挑选的枝条。他剥掉上面的叶片,露出赤裸的枝子,那枝子呈完美的Y字形。

“你看,”父亲说,“这枝子有两条臂,现在你用两手攥住这两臂,用力挤压。”

我按照他的吩咐,握住Y形枝的两叉,那枝叉比铅笔还细。

“闭上眼睛,”父亲命令道,“再使点劲挤……别睁眼!你觉出什么了吗?”

“枝子在动!”我惊讶地喊道。

桤木枝在我握紧的手指间扭动,宛如一条受惊的小蛇。父亲看出我想扔掉它。

“攥住,别动!”

“枝子在扭动,”我又说一遍,“我听见一种声音,像小河流水!”

“睁开眼。”父亲命令。

我猛地一惊,好像从梦中被他唤醒。“这是怎么回事?”我问父亲。

“这就是说,在我们脚下,就在这里,有个小小的淡水泉。如果我们挖下去,就能喝到泉水。我刚才是教给你怎样找泉水。这是我父亲教我的,你在学校里根本学不到的。再说这本领绝不会没有用:人不写字不做算数能过日子,可要是没水就不行。”

很久以后,我才发现父亲在这一带颇有名气,因为人们说他有一种“天生的才能”。他们打井之前总要请教我父亲。他们总是看着他闭着眼睛,紧握桤木枝的两叉,在田野里或山岗上四处走动,探测水源。父亲停在什么地方,他们就在那里做上记号,然后向下挖掘,清泉水就会从那里喷涌出来。

许多年过去了;我又上过几所学校,到过一些国家,生儿育女,撰文著书,而可怜的父亲此时已长眠地下,安息在他多次找到过清泉的地方。

一天,有人着手摄制一部记录我的村庄和乡亲的影片。正是从乡亲们那里,我悄悄地搜集到那么多的写作素材。我和摄制组的工作人员一起去访问一位农场主,以便留下他伤心的形象:他花费了毕生精力为子女准备下一份遗产──当地最好的农场,可是他们却不愿意继承。在技师们安放摄影机和扩音器的时候,那位农场主搂住我的肩膀说:

“我过去和你父亲很熟呢。”

“噢!我知道。村里的人都互相熟识……谁也不觉得是外人。”

“你知道你脚下是什么吗?”

“是地狱吧?”我笑着问。

“你脚下有一眼井。打井之前我请来农业部门的专家。他们调查了一番,还分析了一锹泥土,最后写出报告说我的地里没有水。我有一大家子人,有牲口,有庄稼,我需要水啊。看到那些专家什么都没找到,我就想起你的父亲,于是请他来一趟。他起初不肯来;我知道他是厌烦我,因为我先请了专家而没请他。最后他还是来了。他走进地里,割下一根枝条,然后闭上眼睛在四处转了一阵。他忽然停下来,注意听一种我们听不见的声音,然后对我说:‘你就在这里挖吧,水有的是,足够你饮牲口用,还够淹死那些专家的。’我们挖下去,找到了水,而且是没有污染过的净水。”

摄制组已做好准备,他们招呼我就位。

“我要给你看一样东西,”农场主说,示意我不要走。“你在这里等着。”

他钻进一间一直用来存放杂物的小屋,然后拿着一根树枝走回来,把树枝递给我。

“我从来不扔东西。我一直保存着你父亲帮我找水时割下的桤木枝。我真不明白,它竟然没有干枯。”

我抚摸着主人出于一种莫名的虔诚保存下来的树枝(它确实没有干枯),心情十分激动,觉得父亲就站在我身后看着我。我站在父亲发现的泉水之上,紧闭双眼,等待枝子扭动。我希望耳边能响起潺潺的水声。

桤木枝在我手中纹丝不动,地下的泉水也拒绝歌唱。

在从童年的村庄开始的生活道路上,不知从哪里开始,我忘却了父亲教我的本领。

“不要难过,”农场主说,他肯定是联想起自己的农场和自己的童年,“现在父辈有什么也难传给下一代了。”

随后,他从我手中拿走桤木枝。
1.文章开头写我上小学后,父亲变得少言寡语,为什么?以此开头有何作用?4分)
2.文章有几次叙写父亲用桤木枝寻水源的绝活?请用简要语言加以概括。6分)
3.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分析一下有关农场主的笔墨是否多余?4分)
4.文章以“失落在水中的秘密”为题,蕴涵了怎样的深意?4

 

查看答案

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必做)(6分,错一句扣1分,扣完本题分数为止

甲: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乙:⑴玉容寂寞泪阑干,                          白居易长恨歌》)

⑵帝子降北渚,                      ,洞庭波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⑶忧劳可以兴国,                           (欧阳修《伶官传序》)

               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

⑸我欲因之梦吴越,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6分)

【中吕】普天乐    秋怀

(元)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1.结合全曲,试简要概括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3分)
2.用典是本曲突出特色,请举两例略作分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6分)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迩年狱讼(刑部)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僧某,遘疫死,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词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而不能欺主谳者;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案末二人立决。主者口呿(qū)舌挢(jiǎo),终不敢诘。余在狱,犹见某姓,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

                                     (方苞《狱中杂记》  有删节

[注释]洪洞:洪洞县,在山西。  同官:同官县,在陕西。谳(yàn):审判定案。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皆系者之多                     利:获利

B.遂缚以出,不晷刻               羁:捆绑

C量其家之所有以为               剂:(财产的)等差

D.罪重者反出在外                 情:案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不问罪有无,必械手足           B.然后导以取保,出居

   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②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C.而轻者、无罪者罹           D.把持公仓,法应立决

孰能讥之乎                        ②洎牧谗诛,邯郸为郡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写胥吏贪赃枉法的一组是(2分)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            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      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掌管刑狱的官员枉法作恶的现象,不仅普遍见于下级官吏,还涉及许多“部”级官员。可见在“康熙盛世”时,吏治腐败的问题已很严重。

B.封建家长以“不孝”的罪名对子女提起诉讼,左右邻居也帮着把“忤逆”之人捆入牢房。为这样的事都能坐牢受罪,作者为此感慨不已。

C.胥吏之所以胆敢篡改判决书的内容,就是因为他摸准了上级的心理:主审官宁可让案子错下去,也不愿因为事后追究错案的责任而丢官。

D.作者在狱中了解到许多黑幕,对于那些从他人口中听来的事实,作者也向同牢的犯人一一印证,体现了桐城派作家注重考据的行文特点。
5.将选文中句子以及所学课文的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  (2分)

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 3分)

③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3分)

 

查看答案

“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