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中国的人像艺术,和其他几个古老民族比较起来,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中国的人像艺术,和其他几个古老民族比较起来,以目前出土资料来看,是十分逊色的。在西周以前,少数的人像,如半山彩陶罐上的人首器盖,头上长了角,脸上有纹身,下面是蛇身,似乎还介于半人半兽之间。商代铜器中的人面杯、人面器盖、错金铜像,以及西周的玉人,夹杂在多彩多姿的各种动物兽面之中,不仅数量孤单得可怜,在造型上,也十分简陋粗略,比例极小,实在不能和埃及巨大威严的人像雕塑相比。

    ②西奥多·鲍伊说:“人像艺术在西方远比东方要蓬勃发展,主要是源于西方对个人的重视。”如果商周铜器上作为图腾的兽面之说可以成立,我们的确发现,至少在西周以前,中国人是以部族的共同符号(图腾)作为崇拜的对象,而不把“伟大”的概念与个人结合的。人,在死亡以后,统统归回到一个共同的图腾符号上去,是巨大的龙或凤的种族,强调的只是龙的符号,而不是某一个个人。

    ③一直到相当晚近的时代,中国人并不喜欢替自己立像,立像留影仿佛是人死后的事,这自然和中国俑的历史有密切的关系。“俑”的起源目前还有争论,有人认为殷商安阳墓中出土的玉石带枷人雕,一男一女,即是人俑的起源。但是,一般数据仍以春秋战国前后为中国“俑”的重要发展时期。《史记·秦本纪》记录秦穆公三十九年(公元前621年)活人陪葬的事:“穆父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日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这件事,《诗经·黄鸟》之中也有反映,表示了春秋时代一般人对这种活人陪葬的反感。这可以说明,文化水平较高于秦的其他中原国家,在春秋时代,恐怕已经普遍以俑来代替活人陪葬了。这个俑的历史构成了中国人像艺术的主流,一直到宋,改木雕、陶塑、金属为纸扎人像,才结束了俑与人像艺术密切的关系。

    ④从这一线索思考可知:中国最早的人像艺术是俑,俑是活人陪葬的代替品,活人陪葬在早期大部分是俘虏和地位低卑的奴隶,所以,中国早期的人像艺术,和其他几个民族不同,并不具备“崇拜”或“纪念性”的意义。除了秦始皇墓出土的秦战士俑比较高大外(通常是180厘米左右),中国大部分以俑为性质的人像雕塑都十分小,只是代替活人的符号。

    ⑤除了俑以外,春秋以后,中国人像艺术逐渐在器物上代替了商周的兽面,成为新的纹饰;但是,这些人像,仍是“人群”,而不是英雄式的个人。我们在春秋时代的许多镶嵌的铜器表面,看到狩猎、采桑、宴乐、农耕、征战……各种生活的主题被表现出来。人,脱离了以兽为符号的图腾时代。人,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生活的尊严,脱离了对自然的神秘的恐惧,完成了西周以来便努力建立的理性的人文精神。但是,这里的人,绝不同于埃及至尊的王,不同于希腊完美的神和城邦贵族,也不同于印度神秘的巫神,中国最早出现的人,的确是“人群”,是延续了远古的部族共存的观念的“人群”。这里面并不强调个人的英雄式的威严和奇迹似的能力,而更看重的是现实生活中最平凡的共同活动的每一个人,采桑、狩猎、征战都是部族的共同生存经验。

    ⑥扬弃了兽的图腾,中国人并没有放弃部族共存的观念,只是把它更理想化、现实化了。落实在最普通不过的生活百态上,肯定了现世中的人。对自然没有畏惧,对神没有向往,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帝力于我何有哉”的中国人。这种乐观、朴素而现世的美学,在春秋萌芽,体现在最早的人像艺术上。经过战国前后各种地方色彩的激荡,在理性与感性、纪律与浪漫各个极端中摆荡,到了汉代,完成了一种庶民文化的典型。不同于埃及,不同于希腊,不同于印度,是现世而朴素的,是平凡而广泛的,成为中国以后文化符号最重要的基础。

    (选自蒋勋《美的沉思》,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的“人像艺术”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从出土的西周和西周以前的人兽形面夹杂的器物上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人像艺术比起其他民族,还是显得十分落后。

    B.以木雕、陶塑、金属、纸张为材料制作的俑,构成了中国人像艺术的主流,直到宋朝才结束它与人像艺术的密切关系。

    C.春秋以后,延续了远古的部族共存的观念的“人群”形象,逐渐在器物上代替了商周的牌面,成为主要的人像艺术。

    D.中国最早的人像艺术,体现了“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凿井而饮,帝力于我何有哉”的乐观、朴素而现世的美学特征。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①段通过西周和西周以前具有代表性的少数人像器物的举例,从数量和造型角度比较介绍了中国古代人像艺术与其他古老民族的差距。

    B.②段先用引用论证:,说明西方人像艺术能繁盛的主要原因是重视个人,再谈及中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是以部族的图腾作为崇拜对象。

C.③④段引出话题“俑”,结合史料,论证了中国俑起源于殷商,发展于春秋战国前后,转型于宋,概括了俑的特征及与人像艺术的关系。

D.⑤⑥段介绍中国人像艺术出现的最早的“人”是“人群”,在发展过程中,部族共存的观念未被放弃,为民族以后文化符号奠定了基础。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不喜欢为自己立像,是因为觉得立像仿佛是人死后的事。这和中国俑的历史有密切关系。

B.作为中国最早的人像艺术的“俑”,本身不具有“崇拜”或“纪念性”的意义,但却是文明进步和艺术发展的必然。

C.各种生活的主题被镶嵌在铜器表面表现出来,人兽符号的分离,表明这一时期人的意识的觉醒,理性人文精神的建立。

D.中外人像艺术的比较,说明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并不相同。一个民族,其文化典型的形成,也往往需要一个过程。

 

1.D 2.C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题干中问的是“关于中国的‘人像艺术’的表述”;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A.“其他民族”错,原文是“其他几个古老民族”,选项扩大了这一范围。B.“以木雕、陶塑、金属、纸张为材料制作的俑”与原文不符。C.“主要的”无中生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的思路,题干问的是“原文思路”。C项“论证了中国俑起源于殷商”错误,从三、四段的表述中可以知道,选项的说法与原文“还有争论”“有人认为”不符。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浏览选项,然后回归文本,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仔细比较、分析,以发现问题之所在。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辨析能力,题干问的是“对原文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B项“艺术发展的必然”于文无据。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通其变,天下物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                         ——(隋代)王通

一个没有原则和没有意志的人就像一般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一般,他会随着风的变化而随时改变自己的方向。                                                   ——(英国)塞缪斯·斯迈尔斯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后面的题。(6分)   

(中国新闻网郑州4月10日电)近日,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专业的大学生们上课前用“人脸识别器”签到。用高科技的“刷脸”设备进行上课签到,代替了传统的签到制度,有效遏制了学生逃课行为,被老师称为“防逃课神器”。据该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教研室主任李红光老师介绍,使用“人脸识别器”是他们新推行的一种考勤打卡制度,主要针对播音专业早晨练声的两个班学生,自从使用了该设备后学生出勤率达到百分之百。   

(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2)对河南工业大学的这种做法,你怎么看?请写一段不超过100字的评论。(4分)

 

查看答案

我市某宾馆有一副对联,上下联缺少部分词语,请补充完整。(4分)

上联:           ,一岁川流不息。

下联:东南西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根据我国“一带一路”计划于“马歇尔计划”的三点不同之处。(6分)

60多年前“马歇尔计划”影响了不少人思维方式:大国发起的经济援助或者战略合作都是单向推行其全球意志和价值的工具。从改变人们这一思维定式的意义上说,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计划,是世界经济援助及合作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它的目的是合作共赢,即使领土存在纠纷、政治制度有别、文明背景不同,也最终难成合作障碍。美国当年提出“马歇尔计划”时,附加了苛刻政治条件,欧洲的所有亲苏联国家都被排斥在外,受援的西欧国家只能无条件接受。“一带一路”欢迎沿线所有国家加入,不问这些国家信奉什么宗教,政治上推行什么主义以及以往与中国的关系如何。客观说,历史上的崛起大国没有一个是以这种推动发展的方式开拓空间的,大国对周边谈平等互利,常常受到怀疑。但中国将让沿线广大国家看清,这个计划就是共享发展,造福于人民。中国不想走传统地缘政治对抗、争霸的老路。因为它既不符合利益原则,也不契合人心向背的规律。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近日致信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的27位教师,为他们编写的1~6年级12册《美育》读本“点赞”。

B.龙湖街道本着“提前摸底定计划、提早动手争主动”为原则,于4月完成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排查摸底、制定计划等工作。

C.清明节小长假刚过,“五一”劳动节小长假来袭。今年“五一”劳动节恰逢周五,因此将跟着周末连歇三天,不涉及到调休。

D.证监会目前正修订整合有关法规,旨在便利境内外主体跨境投融资,吸引境外长期资金,扩大对外国资本市场的投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