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根生 刘林 懂事时根生就听说自己的头上还落过个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根生  

刘林

懂事时根生就听说自己的头上还落过个哥,哥打小就显出鬼头聪明,两岁不到就能从1到100顺着数倒着数,一村人都说这孩子见着出息了。哥六七个年头时,在门口的水塘边耍,瞅见水面浮着条斤把重的鱼,鱼半死不活的,哥就乐颠颠地拿着根竹竿去捞,想给爹弄顿下酒菜,爹嗜好红烧鱼块。鱼没上岸,哥脚底一滑,扑进水塘里。水塘像口大铁锅,一下子把哥吞没了。

哥走了,爹娘也跟着闯了趟鬼门关。娘再也见不得鱼,一看见鱼胸口就疼,就一口口呕吐。爹一想哥心就空了寡了,再也沾不得丁点鱼腥。

哥的头上还顶着两个姐,哥走了两年多才有的根生。

根生生得跟哥一个模子,爹娘把对哥的爱挪到根生身上,根生却没显出哥的聪明劲。根生打小就觉得活在哥的身影里,在爹娘的眼里,他是哥的一道影子。爹娘一说到哥两眼就活了。

根生的心一揪一揪地疼,他在心里使劲喊:爹娘,根生不是哥,根生是根生,哥是哥。你哥也叫根生。有次娘说漏了嘴。

根生心上捅了一把刀子,哥叫根生,爹娘给他取了哥的名字,他成了哥的替身,替哥在这世上活着,却活不出哥的成色。根生心淌着血,他认定自己做不了哥,他替哥在这世上活着,他自己又活在哪呢?

根生。娘扯着嗓子喊。

娘喊破天根生横竖就是不应。娘喊急了,根生丢过一句硬生生的话:你叫哥的魂。

从娘那里,根生还得知三朝时爹给取了个名——苗生,满月时爹给改的名——根生。苗生。根生认定苗生才是自个的名。根生让爹把他的名字改过来,叫苗生。爹不答应。哥死了,你们把我当成哥。根生顶撞起来。

爹气疯了,逮着根生狠狠揍了一顿。

根生咬紧牙硬挺着,一声也不叫唤。小子,咋不叫一声。爹打得手软了,颤着声骂。打死才好,打死了根生,苗生就活了。根生盯着爹,恨恨地说。

爹心头一颤,手再也落不下。爹突然呜呜咽咽地哭了,根生根生,爹一边哭一边含混地说。

根生昂起头走到屋外去了,屋外的阳光很好,满天满地的温馨阳光。

我叫苗生。根生在墙壁、围墙到处写下这四个字。

一村子人盯着这四个字不由地笑。

爹心头发冷,脊梁骨发凉,这犟驴子闹得一村子人都在看王家的笑话。一根藤上的瓜,弟咋一点不像哥呢。

根生跟自个的名字拧上了劲,他让人喊他苗生,偏偏没一人叫他苗生,都一口一个根生地喊。

他时常全身青一块紫一块地回家。根生却感不到身体的伤痛,心中生出一种快感,他为了自己的名字痛痛快快地打了一场又一场架。

根生闹得学校鸡犬不宁,被学校开除了。

回家后根生跟爹娘下地干活,农活一点就通,成了一把好手。根生不愿老呆在地里干活,喜欢爬树,爬到高高的树上,瞅着树底下走过的一个个村人。根生的目光跟毒虫似的,蛰得村人一个个心里发毛。

王根生,快下来……村人站在大树下轰他。这王根生,咋像大家都欠了他血债。

根生,快下来,跟娘回家。娘常对大树喊。

根生像只壁虎贴在高高的树上,瞅着娘,目光扎得娘心头又疼又苦。

根生呆在大树上,很少下到地上,一天偷偷地下几回地也只是回家找点吃的填肚子。

一年到头,根生活在大树上,在村里的一棵棵大树上来来去去。

有天,根生像个野人似的出现在爹娘的眼前,根生突然安分下来,安分守己地活着,再也不去上树了。

娘心头高兴,但闹不懂根生为啥突然变了个人。娘费尽心机才掏出根生的几句话:他亲眼看见村头冯二婶投的水,是淹死哥的那口水塘。心一下子惊醒了,他也像跟着冯二婶投了回水。从树上飞快溜下地,他奔到水塘边时,水面静了,又开始皱着细微的波浪。根生站在淹死哥的地方,觉得苗生死了,根生活了。

娘一下子惊了心,哭着喊,苗生,你终于回家了。

苗生,不上树啦。村人见了根生笑吟吟地说。

我叫根生。根生大声地说。

村人一个个开心地笑,喊,苗生,苗生……

我叫根生。根生也一起开心地笑起来。

不过,村里人走到大树下时,总要习惯地抬头向上望一望,喊声根生……

(选自《中国2013 年年度微型小说》,有删改)
1.小说中的主人公王根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2.小说开头叙述了有关哥哥的事情,有什么作用?请联系文本简要分析。(6分)
3.作品为什么以弟弟根生接受“根生”这个名字为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作品中主人公的父母在他一出生就为他取了死去的哥哥的名字,是希望他能够代替哥哥活着,来满足他们对失去的大儿子的无限思念之情。

B.小说通过叙述王家二儿子王根生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人物从任性抗争到妥协接受的思想性格的转变,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包容的复杂关系。

C.“屋外的阳光很好,满天满地的温馨阳光”,这一环境描写不仅暗示了父亲惩戒根生的失败,更烘托了根生与父亲抗争后自我满足的心情。

D.根生希望所有的人喊他苗生,可是人们却偏偏喊他根生,主要是因为大家觉得这件事很好笑,另外,还希望通过这件事想看一看根生会有怎样的犟表现。

E.这篇小说段落短小,大量采用一句一段的结构形式,语言简洁而朴实,极富生活化和口语化,这样写更有利于表现人物形象。

 

1.①自我意识强、②倔强任性。(“生不是哥,根生是根生,哥是哥。你哥也叫根生。有次娘说漏了嘴”);③敢于反抗(我叫苗生。根生在墙壁、围墙到处写下这四个字。);④善良厚道(我叫根生。根生大声地说。) 2.①介绍哥哥的聪明懂事,从侧面衬托了弟弟与哥哥不同的独立性格,使弟弟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具体可感。②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后文根生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不想生活在哥哥的“影子”里。③设置悬念,引出如影子一样存在并贯穿始终的“哥哥”,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可从以下方面答题。①在人物塑造上,是为了更好地塑造“根生”这个鲜活的形象;②在情节结构上,是为了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③在主题思想上,是为了完整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和中心思想;④在作者情感表达上,是表达的更直接、更有力。 4.BE 【解析】 1. 试题分析: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到答案。答题时注意用文中的事实对性格进行解释分析。例如,“生不是哥,根生是根生,哥是哥。你哥也叫根生。有次娘说漏了嘴”表现了他的倔强任性、自我意识强的特点。以此类推,分别从敢于反抗、善良厚道等角度概括作答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段首在文中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一般要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1)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2)结构角度。这是重点。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作用。本题可从衬托弟弟的人物形象、为下文做铺垫、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有关结尾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可根据结尾的内容,从结尾这一情节设计与小说主题、小说的故事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的刻画、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写作意图等角度探究,只要能结合着小说中的具体内容探究,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人物形象及文章结构等角度分析选项是否正确。A项,“是希望他能够代替哥哥活着”理解有误;C项,“暗示了父亲惩戒根生的失败”文意夸大;D项,“还希望通过这件事想看一看根生会有怎样的犟表现”理解有些牵强。所以选BE。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任选五句,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________________,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4)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6)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眼儿媚

[南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2分)

2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分)

(3)词的下片是怎样抒情的请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骖乘持盖,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其党,公谓廷臣曰:“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诸王大臣以公语,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予侍郎衔,命往军前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请于大将军马尔塞曰:“贼送死,可唾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卒以马,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赐孔雀翎,移佐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曰:“议不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曰:“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来矣。今日之议,事,万世和好;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诸酋相目以退。翌日,策凌如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薨于家。年六十二。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以大逆诛,其党     穷:穷究,彻查

B.卒以马,不能穷追      病:生病

C.斩大将军马尔赛于军      徇:示众

D.事,万世和好       集:成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鼐事上久,能知上用心     二策,宁许以负奏曲

B.倘诸公心知某冤不言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请大将军马尔塞       不拘

D.诸酋相目退        不赂者赂者丧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傅鼐为人刚直的一项是 

①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②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

③用兵数年,所言验    ④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

⑤公愤激,自率所部出  ⑥辄迎拒曰:“王误矣!”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使无数人得以平反昭雪。

B.傅鼐在察看军情途中偶遇贼军,在兵马疲惫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获得皇上的嘉奖。

C.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

D.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观真实。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元恶已诛,胁从罔治。 (2分)  

(2)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3分)

(3)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以优雅表达治疗“语言癌”

刘巽达

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最先“发难”的对象,是“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按摩”“点餐”)”之类的冗词赘句。这些词在现实生活中表达得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最先表现在服务行业,似乎长一点的句子听起来较为委婉、温顺、礼貌,但一旦敷衍开去,不分场合,全都“拉长”。这种“语言的癌细胞不断增生”,扩散到大众口中,也入侵到标语及平面媒体里,甚至渗透到文字语法中,这就令人担忧了。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久之弊。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

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对此,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推波助澜,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在“语言癌”话题引发广泛共鸣后,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方策,比如在会考中适时出一些“语言癌”的辨证题,引导教学,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比如在未来修订语文领域课纲时,将提升表达能力列为重要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讨论、上台讲话,等等。这些从青少年抓起的举措无疑是可喜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说“雅语”的“雅风”,一要精准,二要生动,三要雅致,人人以此要求自己,并蔚然成风,才会感染到青少年。毕竟,对语言最大的影响,是社会文化,它不但存在于媒体之中,还存在于人际之间,无孔不入,深入肌理。

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遏止,让它们在“雅语雅风”面前式微。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4日 02版)
1.下面对“语言癌”的内涵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常见到的“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等)”之类的冗词赘句。

B.在生活中表达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不分场合,全都将句子“拉长”。

C.服务行业中为让人听起来感到委婉、温顺、礼貌,故意使用长一点的句子。

D.已扩散并渗透到大众口中、标语、平面媒体、文字语法中的语言表达现象。
2.下列对“语言癌”产生的因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点赞、播放音频和视频代替文字表达,使用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导致“语言癌”生成。

B.中文“恶性西化”,大家只顾学英文,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

C.电视记者常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

D.大陆电视节目中的“口水”较多;现实中,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语言癌”这一概念能迅速升温,是因为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和热议,击中了命门。

B.两岸的“语言癌”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不同,但在症状上,并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

C.台湾有关部门的应对方策虽然可喜,但在全社会形成说“雅语”的“雅风”更为重要。

D.治愈“语言癌”的过程中,既要吸纳流行语中健康生动的词语,也要适时对语言清污。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判断和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小说起源于神话传说到唐代的传奇小说才出现了文学创作此后明清两代小说创作进入高峰出现了长篇章回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聊斋志异》等。

B.《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鲍照拟作18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炼,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感情。

C.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D.《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尽管全书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但小说中包含了作家本人的许多生活事实,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的代表作;雨果和巴尔扎克都是法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