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曹刿论战》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作者只用了“齐人三鼓”...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曹刿论战》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作者只用了“齐人三鼓”、“        ”和“        ”三句,就概括出鲁军从防御到反击再到追击齐军的全过程。

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韩愈通过鲜明的对比,批驳当时流俗耻于从师的错误风气:“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①齐师败绩 遂逐齐师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绩”“ 庭”“ 耻”的写法,不可漏掉“焉”“而”等这些虚词,做好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多背诵,多默写。还要准确的理解诗句的含义及和上下文的关系。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

虞美人·寄公度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 浮生:指人生。尊:通“樽”,酒杯。
1.请简析上片中“独”字的表达效果。(5分)
2.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父需,以进士起家,官至左中奉大夫。淙幼警敏,力学,宣和间以父任为郎,历官至通判建康府。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方兴,帅守难其选,士夫亦惮行。首命淙守滁阳,未赴,移楚州,又徙濠梁。淮、楚旧有并山水置寨自卫者,淙为立约束,结保伍。金主亮倾国犯边,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计。除直秘阁,再任。孝宗受禅,王师进取虹县,中原之民翕然来归,扶老携幼相属于道。淙计口给食,行者犒以牛酒,至者处以室庐,人人感悦。张浚视师,驻于都梁,见淙谋,辄称叹,且曰:“有急,公当与我俱死。”淙亦感激,至谓“头可断,身不可击”。浚入朝,悉陈其状,上嘉叹不已,进直徽猷阁,帅维扬。

会钱端礼以尚书宣谕淮东,复以淙荐,进直显谟阁。时两淮经践蹂,民多流亡,淙极力招辑,按堵如故。劝民植桑柘,开屯田,上亦专以属淙,屡赐亲札。淙奉行益力,进直龙图阁,除两浙转运副使。未几,知临安府,上言:“自古风化必自近始。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乃条上禁止十五事,上嘉纳之,降诏奖谕,赐金带。临安驻跸岁久,居民日增,河流湫隘,舟楫病之,淙请疏浚。工毕,除秘阁修撰,进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以归。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十月卒,年六十。

                                  (选自《宋史·周淙传》,有删改)

【注】①按堵:安居。②驻跸(bì):皇帝出行,途中停留暂住。③湫(jiǎo)隘:低洼狭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盟,边事方兴          渝:改变,背叛

    B.民以全活者不可胜计      赖:依靠

    C.上亦专以属淙,赐亲札    屡:多次

    D.舟楫之                  病:担忧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B.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C.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D.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淙为政有方。金国人挑起边境战事,守帅选择的官员都不愿前往边境任职,周淙前往任职,他利用当地防守有利条件,组建保伍,使百姓得保平安。

B.周淙忠于国家。张浚视察部队时称赞周淙的谋略,并要周淙在危急时和自己一起赴难,周淙表达了准备牺牲的决心,张浚把情况汇报给皇帝,皇帝称赞周淙。

C.周淙深得上司和皇帝的信任。尚书钱端礼推荐过他;他鼓励百姓种植桑树、柘树,开垦屯田,皇帝赐给他亲笔书札;他上奏禁止十五件事,得到皇帝的奖赏。

D.周淙关心民生。两淮地区经战火破坏,很多百姓逃亡,他全力招纳安抚,百姓安居乐业;皇帝在临安暂住久了,居民日益增加,河流低洼变窄,他请求疏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师进取虹县,中原之民翕然来归,扶老携幼相属于道。(4分)

(2)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两汉时期,由于“独尊儒术”政策的施行,学校教育得到普遍发展,再加上以“经学取士”为重要内容的选官制度的确立,也使两汉家学得以蓬勃发展。学者专长一艺之后,在授徒讲论的同时,亦受学术家传习惯的影响,极为重视家中子弟的学业继承。如《后汉书·伏湛传》:“(伏)晨谦敬博爱,好学尤笃,以女孙为顺帝贵人,奉朝请,位特进。卒,子无忌嗣,亦传家学,博物多识。”这种传家世袭的学业就是家学。

家学是两汉经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粗略统计,在两汉明确有家学情况而且颇有名望和影响的经学世家约有百家之多。他们或者子承父业世代相传、家业不断,如孔氏之学;或者宗族内相承以传其学,如大、小夏侯之学;或者如睢孟授业其姐的儿子颜安乐以传其学。从而为两汉经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家学一直是私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中有着独特作用。

家学首先影响汉代统治阶级的教育。家学中因传经学而至仕的比例很大,有的甚至累世儒官,其中又有不少担任帝师或者太子太傅。他们或亲自执讲,或开办学校,在其倡导下,兴学重教也成为评价官吏政绩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汉代隆儒的氛围中,帝王多养成崇儒好学的风气。元帝“柔仁好儒”,即位之后又制诏御史:“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明帝曾“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环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这些由家学而仕宦的势力,通过影响最高统治者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影响着两汉政治和学术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家学本身的发展。

作为官学的补充,家学是私学的特殊力量。汉武帝时兴太学,此后官学在国家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私学并未因此停顿,反而在官学的影响下得到进一步发展。汉代私人讲学的事例不胜枚举,读书人学成即授徒相当普遍。家学中约有四分之一的学者从事私学教授活动,他们或开门授讲,或声称著闻、学者争相归之,或隐居教授,所授学生常常数百人至千人,著录弟子多至千人乃至万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汉代地方官学由于政治、经济及战乱的影响,时有停置。但是治学的儒者并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即使在战乱中也传业不息,讲学不辍。这种家学传统,在促进经学广泛传播时,也使家族的学术得以保存并固定下来。

家学所传习的内容很宽泛,并不仅限于经学范畴。自然科学也是家学所传习的重要内容,涉及天文、医学、数学、律法等广泛领域。如刘歆继承父业,从小对数术、方技无所不究。世明律法的颖川郭氏则更为引人注目,据载,郭氏自弘以后,“数世皆传律法,子孙至公者一人、廷尉七人”,为官者甚众。

正是因为有两汉家学的兴盛和学术家传的良好传统,所以在汉末动乱中,学术逐渐家门化并得到保存和延续,从而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世族的家学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摘编自马小方《汉代家学的教育地位与影响》)
1.下列关于两汉家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家学是私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发展与两汉“独尊儒术”政策的施行有直接关系。

B.家学是一种家传之学,从《后汉书·伏湛传》中的记载来看,它是家传世袭的学业。

C.家学作为官学的一种补充,对于文化的传承,家族子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

D.家学传习的内容除了经学的范畴之外,还包括天文、医学、数学、律法等自然科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汉代,一些世代传经、地位显赫的经学世家,常常形成累世儒官,这些由家学而仕宦的势力,就会成为当世国家政治力量的组成部分。

B.在汉代重视儒学的氛围中,帝王多养成崇儒好学的风气:汉元帝执政后,曾下令朝野要尊崇儒家文化;汉明帝曾亲自对儒生讲经论道,前来听讲的人以亿万计。

C.汉代治学的儒者,在因战乱官学停署时,仍然不辍讲学、传业,这些一心向儒的儒者,对维系两汉经学的发展和教育的延续起着独特的作用。

D.两汉家学的兴盛和学术家传的传统,使得汉末动乱中,学术逐渐家门化并得到保存和延续,这就为魏晋世族家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学中多有为帝王师者,他们传习的内容影响着最高统治者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由此也促进了家学本身和两汉教育文化的发展。

B.汉代的家学传统,常常与“世官”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深受家学传统影响的经学家们,无可避免地完全为封建帝王服务。

C.两汉时期的家学较为开放,学者们不仅重视对家族内子孙的传授,形成家业,而且也对家族之外的好学者开门授徒,传习文化。

D.私学在两汉时期之所以得到很大的发展,一方面是受官学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家学中一些学者从事私学教授活动有很大关系。

 

查看答案

请以“给自己提个醒”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大戈壁·火焰山·葡萄沟  

汪曾祺

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要经过一片很大的戈壁滩。这是典型的大戈壁,寸草不生。没有任何生物。我经过别处的戈壁,总还有点芨芨草、梭梭、红柳,偶尔有一两棵曼陀罗开着白花,有几只像黑漆涂出来的乌鸦。这里什么都没有。没有飞鸟的影子,没有虫声,连苔藓的痕迹都没有。就是一片大平地,平极了。地面都是砾石。都差不多大,好像是筛选过的。有黑的、有白的。铺得很均匀。远看像铺了一地炉灰碴子。一望无际。真是荒凉。太古洪荒。真像是到了一个什么别的星球上。

我们的汽车以每小时八十公里的速度在平坦的柏油路上奔驰,我觉得汽车像一只快艇飞驶在海上。

戈壁上时常见到幻影,远看一片湖泊,清清楚楚。走近了,什么也没有。幻影曾经欺骗了很多干渴的旅人。幻影不难碰到,我们一路见到多次。

人怎么能通过这样的地方呢?他们为什么要通过这样的地方?他们要去干什么?

不能不想起张骞,想起班超,想起玄奘法师。这都是了不起的人……

快到吐鲁番了,已经看到坎儿井。坎儿井像一溜一溜巨大的蚁垤(垤:dié,蚂蚁做窝时堆在洞口的土)。下面,是暗渠,流着从天山引下来的雪水。这些大蚁垤是挖渠掏出的砾石堆。现在有了水泥管道,有些坎儿井已经废弃了,有些还在用着。总有一天,它们都会成为古迹的。但是不管到什么时候,看到这些巨大的蚁垤,想到人能够从这样的大戈壁下面,把水引了出来,还是会起历史的庄严感和悲壮感的。

到了吐鲁番,看到房屋、市街、树木,加上天气特殊的干热,人昏昏的,有点像做梦。有点不相信我们是从那样荒凉的戈壁滩上走过来的。

吐鲁番是一个著名的绿洲。绿洲是什么意思呢?我从小就在诗歌里知道绿洲,以为只是有水草树木的地方。而且既名为洲,想必很小。不对。绿洲很大。绿洲是人所居住的地方。绿洲意味着人的生活,人的勤劳,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人的文明。

一出吐鲁番,南面便是火焰山。

又是戈壁。下面是苍茫的戈壁,前面是通红的火焰山。靠近火焰山时,发现戈壁上长了一丛丛翠绿翠绿的梭梭。这样一个无雨的、酷热的戈壁上怎么会长出梭梭来呢?而且是那样的绿!不知它是本来就是这样绿,还是通红的山把它衬得更绿了。大概在干旱的戈壁上,凡能发绿的植物,都罄其生命,拼命地绿。这一丛一丛的翠绿,是一声一声胜利的呼喊。

火焰山,前人记载,都说它颜色赤红如火。不止此也。整个山像一场正在延烧的大火。凡火之颜色、形态无不具。有些地方如火方炽,火苗高蹿,颜色正红。有些地方已经烧成白热,火头旋拧如波涛。有一处火头得了风,火借风势,呼啸而起,横扯成了一条很长的火带,颜色微黄。有几处,下面的小火为上面的大火所逼,带着烟沫气流,倒溢而出。有几个小山岔,褶缝间黑黑的,分明是残火将熄的烟炱(炱:tái,烟气凝积而成的黑灰)……

火焰山真是一个奇观。

火焰山大概是风造成的,山的石质本是红的,表面风化,成为细细的红沙。风于是在这些疏松的沙土上雕镂搜剔,刻出了一场热热烘烘,刮刮杂杂的大火。风是个大手笔。

火焰山下极热,盛夏地表温度至七十多度。

火焰山下,大戈壁上,有一条山沟,长十余里,沟中有一条从天山流下来的河,河两岸,除了石榴、无花果、棉花、一般的庄稼,种的都是葡萄,是为葡萄沟。

葡萄沟里到处是晾葡萄干的荫房。——葡萄干是晾出来的,不是晒出来的。四方的土房子,四面都用土墼(墼:jī,未烧的砖坯)砌出透空的花墙。无核白葡萄就一长串一长串地挂在里面,尽吐鲁番特有的干燥的热风,把它吹上四十天,就成了葡萄干,运到北京、上海、外国。

吐鲁番的葡萄全国第一,各样品种无不极甜,而且皮很薄,入口即化。吐鲁番人吃葡萄都不吐皮,因为无皮可吐。--不但不吐皮,连核也一同吃下,他们认为葡萄核是好东西。北京绕口令曰:“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未免少见多怪。
1.作者为什么说张骞、班超、玄奘法师“都是了不起的人”?(4分)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绿洲意味着人的生活,人的勤劳,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人的文明。

(2)这一丛一丛的翠绿,是一声一声胜利的呼喊。
3.简要概述作者所写“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的大戈壁有哪些特点。(4分)
4.这篇文章在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特色?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