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后面的题。(共5分) 梦寻梅 【宋】方岳①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后面的题。(共5分)

                               梦寻梅          【宋】方岳①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②侍玉华③。

【注】①方岳:字巨山,号秋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②金貂:汉代的宫饰。

③玉华:宫殿名。也有人认为“玉华”指精美的玉石。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的“野径”“隐者家”及“岸沙”“带溪斜”等词语,点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幽美和僻静,也从侧面表现出梅花高雅脱俗的特质。

B.颔联中“六千里”表明寻梅过程的执着与艰辛,“三四花”则与之形成对照,突出了梅花的可贵,也透露出梦中人寻梅有获后的欣喜。

C.尾联中“烟雨蓬茅”和“金貂”“玉华”对举,有“实”和“虚”的对比,也有“取”和“舍”的对比,其中反映出诗人的志趣追求。

D.紧扣诗题“梦寻梅”中的“梦”字,全诗用梦境来刻画诗人寻梅的历程以及赏梅中的欢乐,烘托了这样一种生活带给诗人的怡然自足。
2.本诗题为“梦寻梅”,而颈联两句却是写“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似乎与“梅”没有关联,如何理解?(3分)

 

1.D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罕有人至的幽居之所,诗人闲适自足,以济世救人与围炉夜话为乐事。诗句中的闲适自足,表面上看与“梅”没有直接关联,却与梅“高洁、脱俗”的内在精神相契合。这种对闲适别致的生活内容的着意刻画,也为尾联抒发对脱俗孤傲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作了铺垫。 评分标准:明确联句大意,1分;明确联句意思与“梅”的关联,2分;明确联句在结构及表达上的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全诗用梦境”错,最后一联不是梦境的刻画。诗一开始就推出一个幽雅僻静的背景,曲径通幽之处有 一处小屋,天已近黄昏,太阳慢慢地钻进薄薄的云层,变成 了一个红红的圆球。 天空中飘浮着柔和的、透明的、清亮的、潮乎乎的空气。 夕阳似乎在金红色的彩霞中滚动,然后沉入阴暗的地平线后 面。 通红的火球金边闪闪,迸出两三点炽热的火星,于是远处 树林暗淡的轮廓便突然浮现出连绵不断的浅蓝色线条。 诗人顺着野径,沿着沙岸,骑着瘦马,欣赏着这片景色, 悠然走过。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诗人历经艰辛,来到一个山嘴,突然就看到梅花 了。那梅花虽然只有“三四花”,却更显得神清 骨秀,高洁幽芳,这是梅的风骨,也是隐士的气 节。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虽生活在蓬茅下,晚上点着昏暗的油灯,但可以 在火炉旁边烧烤山芋,与朋友谈论农作物种植的 事情,抛弃了尘世的纷杂,何不乐哉!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虽然这只是作者的一个梦,但梦给他指引了人生的方 向——宁愿终身隐居乡间,与梅花为伴,也不愿追求功 名利禄、荣华富贵。 “烟雨蓬茅”是隐者生活的象征,“金貂”、 “玉华”分别是汉代的官饰和唐代的宫殿名, 象征功名富贵。诗人甘愿“一生烟雨蓬茅 底”,却“不梦金貂侍玉华”,表现了他宁 愿终生隐居乡间,与梅花为伴,不愿意追求 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志趣。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虽生活在蓬茅下,晚上点着昏暗的油灯,但可以 在火炉旁边烧烤山芋,与朋友谈论农作物种植的 事情,抛弃了尘世的纷杂,何不乐哉!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虽然这只是作者的一个梦,但梦给他指引了人生的方 向——宁愿终身隐居乡间,与梅花为伴,也不愿追求功 名利禄、荣华富贵。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9分,每小题1分)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范仲淹《岳阳楼记》)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④峰回路转,                ,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同是宦游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⑦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不复出焉。         (陶渊明《桃花源记》)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周敦颐《爱莲说》)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部分断句。(3分)

,何 也? 使 治。

                                          ——苏轼《决壅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课内和课外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每小题2分,共8分)

                                (一)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

元年,关中饥,米斗直绢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上勤而抚之,民虽东西就食,未尝嗟怨。五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河内人李好德得心疾,妄为妖言,诏按其事。大理丞张蕴古奏:“好德被疾有征,法不当坐。”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蕴古贯在相州,好德之兄厚德为其刺史,情在阿纵,按事不实。”上怒,命斩蕴古于市,既而悔之,因诏:“自今有死罪,虽令即决,仍三覆奏乃行刑。”

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但未有著令。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贞观五年十二月)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唯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

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于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上皆赦之。      ——《资治通鉴》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年,天下大              稔:谷物成熟。

B.臣请汤镬                  就:受,接受。

C.故令人持币归,至赵矣      间:间隙

D.上尝与侍臣论              狱:案件,官司。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臣敢上壁                         仍三覆奏行刑

B.不如而厚遇之                     既而悔之,

C.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耶?

D.命斩蕴古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3.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①命斩蕴古于市                      ②乃设九宾礼于廷

B.①竟不敢执奏                        ②乃谓秦王曰

C.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②好德之兄厚德为其刺史

D.①见应死者,闵之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蔺相如在朝廷上要求秦王斋戒五日才能献璧,私下派人将璧送回了赵国。

B.唐太宗一怒之下错杀张蕴古的事件直接促成了死刑五覆奏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C.五覆奏指的是死囚刑前二日两覆奏,行刑当天还要三覆奏,以保证不错杀人。

D.唐太宗慎施死刑一则是吸取亡隋滥杀无辜的教训,一则也说明他有怜悯之心。

 

查看答案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小说题目是“祝福”,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富人的“福”与穷人的“苦”形成强烈的对比,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B.《守财奴》中欧也妮的善良、天真、多情、单纯,烘托了葛朗台的贪婪、无耻、狡诈。她对财产继承权的冷漠乃至最后放弃,也是烘托了葛朗台的卑鄙无耻和冷酷。   

C.主父偃的《谏伐匈奴书》是我国古代谏疏中的名篇。谏疏目的是给君王提建议、讲道理,所以这种文章有鲜明的议论色彩,而且目的明确,措辞得体。 

D.《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这里不用“停止呼吸”“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更能突出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所含修辞手法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个核桃。

B.她像秋天的树叶一般脆弱,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

C.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D.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