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报酬 签署 义愤填膺 残羹冷炙
B.厮杀 诅咒 坚忍不拔 哀声叹气
C.赎罪 恢谐 繁芜丛杂 礼尚往来
D.陷阱 嫉恨 盛气凌人 一愁莫展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祈祷(qí) 抽搐(chù) 恫吓(dòng) 弃甲曳兵(zhuài)
B.罪孽(niè) 搭讪(shàn) 憎恨(zèng) 饿殍遍野(piǎo)
C.推搡(sǎng) 镣铐(lào) 濒(pín)临 纵横捭阖(bǎi)
D.侈谈(chǐ) 离间(jiàn) 唆使(suō) 白雪皑皑(ái)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在一次文学座谈会上,一位卓有成就的老作家,在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说:“要想成为一个好作家,一定要做到脚下有地,头顶有天,眼中有人。”在座的文学爱好者们恍然大悟。
请从上述材料出发,自选一个角度,自拟一个标题,自选一种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我看文化热
王小波
我们已经有了好几次文化热:第一次好像是在八五年,我正在海外留学,有朋友告诉我说,国内正在热着。到八八年我回国时,又赶上了第二次热。这两年又来了一次文化批评热,又名“人文精神的讨论”。看来文化热这种现象,和流行性感冒有某种近似之处。前两次热还有点正经,起码介绍了些国外社会科学的成果,最近这次很不行,主要是在发些牢骚:说社会对人文知识分子的态度不端正,知识分子自己也不端正;夫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们要向君子看齐——可能还说了些别的。但我以为,以上所述,就是文化批评热中多数议论的要点。在文化批评热里王朔被人臭骂,正如《水浒传》里郓城县都头插翅虎雷横在勾栏里遭人奚落:你这厮若识得子弟门庭时,狗头上生角!文化就是这种子弟门庭,决不容痞子插足。如此看来,文化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还有点党同伐异的意思;但我不愿把别人想得太坏,所以就说,这次热的文化,乃是一种操守,要求大家洁身自好,不要受物欲的玷污。我们文化人就如唐僧,俗世的物欲就如一个母蝎子精,我们可不要受她的勾引——像这样热下去,我就要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我知道一种文化的定义是这样的:文化是一个社会里精神财富的积累,通过物质媒介(书籍、艺术品等等)传诸后世或向周围传播。根据这种观点,文化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现在正热着的观点却说,文化是种操守,是端正的态度,属伦理学范畴。我也不便说哪种观点更对。但就现在人们呼吁的“人文精神的回归”,我倒知道一个例子:文艺复兴。这虽是个历史时期,但现在还看得见、摸得着。为此我们可以前往佛罗伦萨,那里满街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这种建筑是种人文的成果。佛罗伦萨还有无数的画廊、博物馆,走进去就可以看见当时的作品——精妙绝伦,前无古人。由于这些人文的成果,才可以说有人文精神。倘若没有这些成果,佛罗伦萨的人空口说白话道:“我们这里有过一种人文精神”,别人不但不信,还要说他们是骗子。总而言之,所谓人文精神,应当是对某个时期全部人文成果的概括。
现在可以回过头去看看,为什么在中国,一说到文化,人们就往伦理道德方面去理解。我以为这是种历史的误会。众所周知,中国文化的最大成就,乃是孔孟开创的伦理学、道德哲学。这当然是种了不得的大成果,如其不然,别人也不会承认有我们这种文化。很不幸的是,这又造成了一种误会,以为文化即伦理道德,根本就忘了文化应该是多方面的成果——这是个很大的错误。不管怎么说,只有这么一种成果,文化显得单薄乏味。打个比方来说,文化好比是蔬菜,伦理道德是胡萝卜。说胡萝卜是蔬菜没错,说蔬菜是胡萝卜就有点不对头——这次文化热正说到这个地步,下一次就要说蔬菜是胡萝卜缨子,让我们彻底没菜吃。所以,我希望别再热了。 (选自《沉默的大多数》,有删节)
1.作者批判的观点是什么?他针锋相对提出的观点又是什么?(6分)
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开荒第一天
韩少功
(1)手掌皮肤撕裂的那一刻,过去的一切都在裂痛中轰的一下闪回。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垦荒,把钯头齿和锄头口磨钝了,磨短了,于是不但铁匠们叮叮当当忙个不停,大家也都抓住入睡前的一时半刻,在石阶上磨利各自的工具。
(2)那是连钢铁都在迅速消溶的一段岁月,但皮肉比钢铁更经久耐用。钯头挖伤的,锄头扎伤的,茅草割伤的,石片划伤的,毒虫咬伤的……每个人的腿上都有各种血痂,老伤叠上新伤。但衣着褴褛的青年早已习惯。我们的心身还可一分为二:夜色中挑担回家的时候,一边是大脑已经呼呼入睡,一边是身子还在自动前行,靠着脚趾碰触路边的青草,双脚能自动找回青草之间的路面,如同一具无魂的游尸。只有一不小心踩到水沟里去的时候,一声大叫,意识才会在水沟里猛醒。
(3)有一天我早上起床,发现自己两腿全是泥巴,不知道前——个晚上是怎么入睡的,不知道蚊帐忘了放下,蚊群怎么就没有把自己咬醒。还有一天,我吃着吃着饭,突然发现面前的饭钵已经空了四个,可裤带以下的那个位置还是空空,两斤米不知填塞了哪个角落……
(4)我也差点忘记了自己对劳动的恐惧:从那以后,我不论到了哪里,最大的恶梦还是听到—声尖锐的哨响,然后听到走道上的脚步声和低哑的吆喝:“一分队!钯头!箢箕!”这是我以前的队长哈佬吆喝开始劳动的声音。
(5)三十多年过去了,哈佬应该已经年迈,甚至已经不在人世,但他的吆喝再一次在我手心裂痛的那一刻闪回,声音宏亮震耳。不知为什么,我现在听到这种声音不再有恐惧。就像太强的光亮曾经令人目盲,但只要有一段足够的黑暗,光明会重新让人怀念。当过去的强制与绝望逐渐消解,当我身边的幸福正在消退,对不起,劳动就成了一个火热的词,重新放射出的光芒,唤醒我沉睡的肌肉。
(6)坦白地说:我怀念劳动。
(7)坦白地说:我看不起不劳动的人。一个脱离了体力劳动的人,会不会有一种被连根拔起没着没落的心慌?会不会在物产供养链条的最末端一不小心就枯萎?会不会成为生命实践的局外人和游离者?连海德格尔也承认:“静观”只能产生较为可疑的知识,“操劳”才是了解事物最恰当的方式,才能进入存在之谜——这几乎是一种劳动者的哲学。我在《暗示》一书里还提到过“体会”、“体验”、“体察”、“体认”等中国词语。它们都意指认知,但无一不强调“体”的重要,无一不暗示四“体”之劳在求知过程中的核心地位。然而古往今来的流行理论,总是把劳力者权当失败者和卑贱者的别号,一再翻版着劳心者们的一类自夸。
(8)一位科学院院士,带着两个博士生,在投影机前曾以一只光盘为例,说光盘本身的成本不足一元,录上信息以后就可能是一百元。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一般劳动和知识劳动的价值区别,就是知识经济的意义呵。
(9)我听出了他的言下之义:他的身价应比一个劳工昂贵百倍乃至千万倍。
(10)问题不在于知识是否重要,而在于1:99的比价之说是出于何种心机,我差一点要冲着掌声质问。我当时没有提问,是被热烈的掌声惊呆了:我没想到鼓掌者都是自以为能赚来99%的时代中坚。
(11)一个科学幻想作品曾经预言:将来的人类都形如章鱼,一个过分发达的大脑以外,无用的肢体将退化成一些细弱的游须,只要能按按键盘就行。我暂不怀疑键盘能否直接生产出粮食和衣服,但章鱼的形象至少让我鄙薄,一台形似章鱼的多管吸血机器更让我厌恶。这种念头使我立即买来了锄头和钯头。买来了草帽和胶鞋,选定了一块寂静荒坡,向想象中的满地庄稼走过去。阳光如此温暖,土地如此洁净,一口潮湿清洌的空气足以洗净我体内的每一颗细胞。从这一天起,我要劳动在从地图上看不见的这一个山谷里。我们要恢复手足的强壮和灵巧,恢复手心中的茧皮和面颊上的盐粉,恢复自己大口喘气浑身酸痛以及在阳光下目光迷离的能力。我们要亲手创造出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在生命之链最原初的地方接管我们的生活,收回自己这一辈子该出力时就出力的权利。这决不意味着我蔑视智能,恰恰相反——这正是我充分运用智能后的开心一刻。 (选自《山川入梦》,有删改)
1.作者写三十多年前垦荒时对劳动满含“恐惧”,作者写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4分)
2.第六段“坦白地说:我怀念劳动”,作者为什么现在要“怀念劳动”? (4分)
3.文中说“而在于1:99的比价之说是出于何种心机”,依据原文,指出作这种“比价”的人的“心机”是什么? (6分)
4.文末作者描写了自己“充分运用智能后的开心一刻”,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开心”的?试作简要赏析。 (6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2)亦以明死生之大, 。(张溥《五人墓碑记》)
(3)有善始者实繁,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4)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5)臣心一片磁针石, 。(文天祥《渡扬子江》)
(6)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7)吾生也有涯, 。(《庄子﹒养生主》)
(8)子曰:“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治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