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枪口下的人格 徐树建 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枪口下的人格

                                         徐树建

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追:“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

虏他们的人。

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

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

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

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

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

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情呢?你所谓的风度呢?”

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

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

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问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贝尔蒂微笑着说:“在我们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

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
1.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的含意?(4分)

 

                                                                                   
2.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与尊严?(6分)

 

                                                                                   
4.贝尔蒂对俘虏霍夫曼的态度是否值得肯定?他该不该舍命去救胆小怕死的迈尔?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6分)

 

 

 

1.(1)贝尔蒂高尚的人格震慑了霍夫曼的灵魂,使之感到羞愧和敬畏(2)表现了霍夫复杂的人性。 2.(1)对比(2)①贝尔蒂与霍夫曼之间的对比,即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与贝尔蒂的真诚、高尚相对比;②贝尔蒂与迈尔之间的对比,即迈尔对待俘虏时的冲动与贝尔蒂的理性相对比,迈尔在死亡面前的恐惧与贝尔蒂的视死如归相对比;③在霍夫曼狼一样的眼光下,人们的惊慌失措与贝尔蒂的镇定自若相对比。 3.(1)作者赞扬了贝尔蒂高尚的品格,但并未将其简单化;贬斥了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但并未将其脸谱化,也暗示了霍夫曼人格的复杂性(2)①贝尔蒂的风度显示为对战俘人格的尊重与维护,他的尊严则体现为对侵略者的蔑视和对人格的捍卫②霍夫曼所谓的风度不过是在虚伪的礼貌言行中包藏着的对法国人的傲慢与鄙视;所谓的尊严其实是占领者的居高临下和泄愤杀人。 4.(1)贝尔蒂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他善待俘虏既是对国际公约的遵守,也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2)贝尔蒂应该救迈尔。在贝尔蒂看来,让迈尔替自己去死有辱自己的人格,因此他用生命捍卫了人格的尊严。 【解析】 1. 试题分析: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意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意。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答案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还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抓住关键语句“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来辩证地分析作者对“风度”与“尊严”的态度。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探究题是一道论述题,先要有明确的观点,然后在文章中找出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探究题是一种个性化阅读。必须有理有据。但不要脱离文本,更不要背离主流观点作答。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往往就体现在探究题上,我们不要为思维创新而创新。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不思其反

②女也不爽,                   

                   ,靡有朝矣

④淇则有岸,                   

                   ,夕揽洲之宿莽

⑥日月忽其不淹兮,                  

                   ,恐美人之迟暮

                    ,纫秋兰以为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日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 ’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摘自《孟子·公孙丑下》)

[注]孟仲子:孟子的堂兄弟,跟孟子学习。采薪之忧:谓有病不能上山打柴,是疾病的代词,为当时交际的习惯语。不果:终于没有实行。达尊:普遍尊贵的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寡人就见者也      如:应当。

B.君命召,不       俟:等待。

C.不识可使寡人见乎   得:能够。

D.使数人于路       要:要挟、威胁。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       ②犹且从师而问

B.①请必无归,造于朝         ②吾尝终日思矣

C.①未见所以敬王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①岂谓是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
3.本文的人物形象很生动,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齐王、孟子、孟仲子都说过假话。根据原文内容判断,下面说的是真话的一句是               )(3分)

A.寡人如就见也,有寒疾,不可以风   B.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C.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D.今病小愈, 趋造于朝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通过孟子不接受齐王的召见,表明了孟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与态度,他认为君臣关系应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国君应该礼贤下士,谦逊待人。

B.孟子认为国君的尊贵不应该表现在地位的优越上,臣子对国君的恭顺不应该只停留在礼节形 式上。

C.孟子还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德高望重,就轻慢了地位和年龄比自己低的臣子,国君应该表现出尊德乐道的风范。

D.景丑氏认为孟子对齐王不恭敬,孟子本来要见国君,可是一听到齐王的命令反而不去了,景子觉得孟子这种做法与《礼记》上说的不相合。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3分)

 

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4分)

 

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3分)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2分)

A无乃尔是过与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匪来贸丝                     数罟不入洿池

C肇锡余以嘉名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来吾道夫先路也               直不百步耳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养生丧死无憾                 D河内凶,则移粟于河东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之辞   后世必子孙忧

B斧斤时入山林               五十步笑百步

C寡人之国也                 季氏将有事颛臾

D吾恂恂起,视其缶           弃甲曳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