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如之与语。安进曰:“今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难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

  安从克集庆,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后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陈友定兵攻城,安如吏民谕以顺逆,余皆婴城固守。援兵至,陈友定败去。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

  洪武元年,初臵翰林院,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之。

                                                (《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注】如:到,往,引申为“接见”。 臵:设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逾安者,遂命黄州。      知:知州,州的最高长官 

   B.太祖其能让。              多:赞扬

C.后事谪知桐城              坐:因为

   D.帝大怒,立之。            黜:罢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耆儒”是指年老的学者。“耆”意为年老。“儒”在汉以后泛指读书人,与春秋战国时的儒家学派不同。

B.《易》也称《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一本揭示事物变化的书。

C.“生祠”是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建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对于有德政的官员,民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功德,并加以奉祀。

D.“吊伐”是把要惩处的人或有罪的人悬挂起来,人们一齐讨伐他(们)。这是古代在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常见的做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安学养非常深厚。陶安自小聪明,涉猎广泛,学有专攻,后来太祖还专门赐门帖子赞扬他。

B.陶安富有军事才能。陶安深知金陵的战略地位,肯定太祖攻克金陵的战略目标,陈友定叛军包围饶州城时,陶安内抚民心外御强敌而获胜。

C.陶安擅长政治投机。元末大乱,陶安避世不出,但明太祖大军一到,他又率领乡亲迎接,并奉承太祖说起兵是顺天意得民心。

D.陶安对朝廷极忠诚。他在地方任职爱民如子、政绩显著,深受百姓崇敬;在中央任职出谋划策、针砭时弊,深受皇帝信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陈友定兵攻城,安如吏民谕以顺逆,余皆婴城固守。(5分)

(2)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 (5分)

 

1.A 2.D 3.C 4.(1)陈友定带兵进攻饶州,陶安接见饶州官员和百姓,把太祖的(官民)可以顺从叛军的命令告诉他们,但都要围住城池牢牢守卫。(关键词句:“谕”意为“告诉、传达”“顺逆”意为“顺从叛军”“婴”意为“绕、围住”“谕以顺逆”倒装句式,各1分。句意1分) (2)有的御史向皇帝提到陶安私下的过失,皇帝盘问说:“陶安怎么有这样的事?况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关键词句:“隐过”意为“私下的过失、不为人知的过失”“诘”意为“反问、盘问”“宁”意为“怎么、难道”“何从”宾语前置句式,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1.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A项,“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中的“知”如解释为“知州”,就是名词,在语法上讲不通,因为后面的“黄州”也是名词,名词+名词的时候,第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故此处的“知”应为动词,担任……知州。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进行积累。D“吊伐”是“吊民伐罪”的省略,在古代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凭吊死去之人讨伐有罪之人。选项望文生义。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试题解析: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C错在“奉承太祖”,“他擅长政治投机”也不对,应该是他富有政治远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第一小句:“日”,每天;“省”,检查反省;“知”同“智”,智慧。第二小句:“山东”古今异义,崤山以东;“度长絜大”,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同年而语”相提并论。第三小句:“将”,统率;“北”,向北;“因”,依照;“制”,控制;“险塞”,险要的关口。。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幼年时就很聪敏,广泛阅读经史,在《易经》方面特别有造诣,避乱而隐居在家。明太祖朱元璋攻取太平府,陶安与老儒李习率领城中的百姓出城迎接。太祖接见他,并跟他谈论。陶安进言说:“如今天下大乱,豪杰们纷纷起来争夺,然而那些人的用意在于掠夺子女玉帛,没有治理乱世、拯救人民、安定天下的胸怀。您这次渡江作战,军威神武而又不害百姓,使人们心悦诚服。上应天意,下顺民心,执行抚慰人民、讨伐罪人的神圣使命,天下不难平定。”太祖问:“我想攻取金陵,怎么样?”陶安说:“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如果取为己有,占据优越便利的地势来面对四方,那么向哪里进攻而不能取胜呢?”太祖说:“好!”就留下他参与幕府,授职左司员外郎。 陶安跟太祖攻克集庆后,又提升为郎中。等到聘请的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到了之后,太祖问陶安:“这四个人怎么样?”陶安回答说:“我在谋略方面不如刘基,在学问方面不如宋濂,在治理百姓的才干方面不如章溢、叶琛。”太祖赞许他能谦让。黄州刚被攻下的时候,太祖想要派一个重要的大臣去镇守那里,朝中没有胜过陶安的,于是就任命他做黄州的知州。陶安宽缓租赋,减少徭役,百姓因而安居乐业。后因事被贬桐城知府,后改配饶州知府。陈友定带兵进攻饶州,陶安接见饶州官员和百姓,传达太祖的关于官民可以顺从叛军的命令,但都要围住城池牢牢守候。援军到达后,陈友定的军队失败逃走。各位将领想全部杀掉投降叛军的民众,陶安不同意。太祖赐诗赞扬他,饶州百姓建造生祠奉祀他。 洪武元年,刚刚设置翰林院,太祖任命陶安掌管起草诏命,兼修撰国史。皇帝曾经驾临大臣们议事的东阁,与陶安及章溢等谈论前代兴亡的原委。陶安说,丧乱的根源,由于骄纵奢侈。皇帝说:“处在高位的人容易骄纵,处在安逸享乐的环境的人容易奢侈。骄纵,好的话就听不进去,有了过失也听不到;奢侈,正确的思想道德就不能树立,行为也会无所顾忌。这样下去,没有不灭亡的。你说的很恰当。”君臣又谈论到立国的学说、道统。陶安说:“正道不明,是因为有邪说为 害。”皇帝说:“邪说妨害正道,犹如美味使人吃了愉快。邪说不除去,正道就不能兴起,天下还怎么治理?”陶安叩头说:“陛下所说的,可以说是深深地探求到 了治国的根本了。”陶安侍奉皇帝十余年,与其他读书人相比资格最老,皇帝制作了门联送给他,说:“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非常荣耀的。有的御史向皇帝提到陶安私下的一些过失,皇帝盘问说:“陶安怎么能有这样的事?况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那个御史回答说:“我也是道听途说。”皇帝大怒,立刻罢免了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儒学现代化社会价值的思考

    儒学现代化的学术讨论一般认为始于八十年代中期。其实早在1921年,梁漱溟撰写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就提出了力求儒学在当代重建的观点,明确提出了儒学现代化的问题。张君劢的《中国现代化与儒家思想复兴》一文,更是明确提出中国现代化没有儒家思想的复兴是不可能的,如儒家的道德价值、性善及修身方法可以看作是永恒的真理。可知,儒学现代化的问题早已引起了许多知名学者的关注。

    但是,在中国儒学现代化的问题依然有许多不明之处。对于儒学现代化的问题,笔者研究发现:第一,儒学本身就包含相当多的现代元素,如和谐论述、道德论述,犹如张君劢所言,这些儒学思想是永恒的、普世的真理;第二、儒学所体现出的道德责任的自觉关怀,本身正是现代化需要的,而当代真缺乏的思想自觉;第三,儒学中某些经过重新诠释符合现代化需要的思想内容。由此可知,儒学现代化本身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儒学早已是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最基本的精神支柱,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思想基础。所以,儒学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任何文化都不能替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与精髓。也就是说,儒学本身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不仅过去存在,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

    早有学者指出:中国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社会弊端与中国当代社会冷落儒家思想有相当的关系。当然,文化大革命对儒家文化更是毁灭性的打击,致使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黯然失色,导致了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断层。因此,今天重提儒学现代化的问题更是当代社会民族振兴、民族精神传承的迫切需要,否则,也就没有真正的中国现代化。这就是儒学现代化的真正的社会价值之所在。

    那么,儒学现代化的路径到底该如何去探求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找出儒学中的现代元素以及普世思想加以系统梳理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如和谐社会理论,笔者认为儒学和合文化是其理论的主要养分。其次,对于儒学中的伦理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等内容,可择其精华,重加诠释,亦完全可以运用于现代社会。

毫无疑问,儒学中所蕴含的民族凝聚力内容不仅十分丰富,而且它构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离开了儒学谈中华民族凝聚力问题就等于营造空中楼阁,绝无可能。我们相信:儒学现代化将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体内容;儒学现代化也同样是中国人在现代社会的安身立命之所在。

                                             (摘编自《论中华民族凝聚力文化内核之儒学特征》)
1.下列关于儒学现代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君劢在其文化著作《中国现代化与儒家思想复兴》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儒学现代化的问题,认为儒家思想的复兴是有助于中国现代化的。

   B.尽管儒学现代化的问题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已引起许多知名学者的关注,但大家都认为儒学现代化的学术讨论从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

   C.基于儒学本身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儒学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要找出儒学中的现代元素以及普世思想加以系统梳理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D.儒学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任何文化都不能替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与精髓,是中国人在现代社会安身立命的思想基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中国当代社会曾冷落了儒家思想,我们的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些令真正的中国现代化也就很难实现的社会弊端。

   B.尽管儒学早已是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最基本的精神支柱,但我们在儒学现代化的问题上仍然存在不理解的东西。

   C.重提儒学现代化的问题,不仅是为了实现儒学现代化的真正的社会价值,更是当代社会民族振兴、民族精神传承的迫求需要。

   D.离开了儒学就无法探究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问题,因为儒学中所蕴含的民族凝聚力内容构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最基本的要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学思想中蕴含的真理,本身就包含相当多的现代元素,其所体现出的道德责任的自觉关怀,经过重新诠释符合现代化需要。

   B.因为儒学现代化的本身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所以儒学现代化也已经理所当然地得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体内容。

   C.对于儒学中的伦理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等内容,我们要择其精华,重加诠释,使其完全地运用于现代社会。

   D.造成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断层,导致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黯然失色的原因之一,就是文化大革命对儒家文化的毁灭打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孔子:“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意思是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意大利报人兼发行人郎根尼西:“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说:“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

    请全面理解上面名言含意,选择一个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记叙文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我看文化热

王小波

我们已经有了好几次文化热:第一次好像是在八五年,我正在海外留学,有朋友告诉我说,国内正在热着。到八八年我回国时,又赶上了第二次热。这两年又来了一次文化批评热,又名“人文精神的讨论”。看来文化热这种现象,和流行性感冒有某种近似之处。前两次热还有点正经,起码介绍了些国外社会科学的成果,最近这次很不行,主要是在发些牢骚:说社会对人文知识分子的态度不端正,知识分子自己也不端正;夫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们要向君子看齐——可能还说了些别的。但我以为,以上所述,就是文化批评热中多数议论的要点。在文化批评热里王朔被人臭骂,正如《水浒传》里郓城县都头插翅虎雷横在勾栏里遭人奚落:你这厮若识得子弟门庭时,狗头上生角!文化就是这种子弟门庭,决不容痞子插足。如此看来,文化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还有点党同伐异的意思;但我不愿把别人想得太坏,所以就说,这次热的文化,乃是一种操守,要求大家洁身自好,不要受物欲的玷污。我们文化人就如唐僧,俗世的物欲就如一个母蝎子精,我们可不要受她的勾引——像这样热下去,我就要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我知道一种文化的定义是这样的:文化是一个社会里精神财富的积累,通过物质媒介(书籍、艺术品等等)传诸后世或向周围传播。根据这种观点,文化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现在正热着的观点却说,文化是种操守,是端正的态度,属伦理学范畴。我也不便说哪种观点更对。但就现在人们呼吁的“人文精神的回归”,我倒知道一个例子:文艺复兴。这虽是个历史时期,但现在还看得见、摸得着。为此我们可以前往佛罗伦萨,那里满街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这种建筑是种人文的成果。佛罗伦萨还有无数的画廊、博物馆,走进去就可以看见当时的作品——精妙绝伦,前无古人。由于这些人文的成果,才可以说有人文精神。倘若没有这些成果,佛罗伦萨的人空口说白话道;“我们这里有过一种人文精神”,别人不但不信,还要说他们是骗子。总而言之,所谓人文精神,应当是对某个时期全部人文成果的概括。

现在可以回过头去看看,为什么在中国,一说到文化,人们就往伦理道德方面去理解。我以为这是种历史的误会。众所周知,中国文化的最大成就,乃是孔孟开创的伦理学、道德哲学。这当然是种了不得的大成果,如其不然,别人也不会承认有我们这种文化。很不幸的是,这又造成了一种误会,以为文化即伦理道德,根本就忘了文化应该是多方面的成果——这是个很大的错误。不管怎么说,只有这么一种成果,文化显得单薄乏味。打个比方来说,文化好比是蔬菜,伦理道德是胡萝卜。说胡萝卜是蔬菜没错,说蔬菜是胡萝卜就有点不对头——这次文化热正说到这个地步,下一次就要说蔬菜是胡萝卜缨子,让我们彻底没菜吃。所以,我希望别再热了。

                                                (选自《沉默的大多数》,有删节)
1.作者批判的观点是什么?他针锋相对提出的观点又是什么?(6分)
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3.文末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七里茶坊(节选)

汪曾祺

天已经很黑了,房顶上的雪一定已经堆了四五寸厚了,我们该睡了。

  正在这时,屋门开处,掌柜的领进三个人来。这三个人都反穿着白茬老羊皮袄,齐膝的毡疙瘩。为头是一个大高个儿,五十来岁,长方脸,戴一顶火红的狐皮帽。一个四十来岁,是个矮胖子,脸上有几颗很大的痘疤。戴一顶狗皮帽子。另一个是和小王岁数仿佛的后生,雪白的山羊头的帽子遮齐了眼睛,使他看起来像一个女孩子。——他脸色红润,眼睛太好看了!他们手里都拿着一根六道木二尺多长的短棍。虽然刚才在门外已经拍打了半天,帽子上、身上,还粘着不少雪花。

  老刘小声跟我说:“是坝上来的……是赶牲口的,——赶牛的。你看他们拿的六道木的棍子。”随即,他和这三个坝上人搭起话来:“今天一早从张北动的身?”

  “是。——这天气!”

  “就你们仨?”

  “还有仨……在十多里外,两头牛掉进雪窟窿里了。他们仨在往上弄。俺们把其余的牛先送到食品公司屠宰场,到店里等他们。”

  “这样天气,你们还往下送牛?”

  没法子。快过年了。过年,怎么也得叫坝下人吃上一口肉!”他们把粑粑头放在火里烧了一会,水开了,把烧焦的粑粑头拍打拍打,就吃喝起来。

  我们的酱碗里还有一点酱,老乔就给他们送过去。“你们那里今年年景咋样?”

  “好!”高个儿回答得斩钉截铁。显然这是反话,因为痘疤脸和后生都噗嗤一声笑了。

  “不是说去年你们已经过了黄河’了?”

  “过了!那还不过!”

  老乔知道他话里有话,就问:“也是假的?”

  “不假。搞了“标准田’。”

  ‘啥叫‘标准田’?”

  “把几块地里打的粮算在一起。”

  “其余的地?”

  “不算产量。”

  “坝上过‘黄河’?不用什么‘科学家’,我就知道,不行!”老乔向我解释:“老刘说的是对的。坝上的土层只有五寸,下面全是石头。坝上一向是广种薄收,要求单位面积产量,是主观主义。”

  老乔把烟口袋递给他们:“牲畜不错?”

  “不错!也经不起胡糟践。头二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夜战,把牛牵到地里,杀了,在地头 架起了大锅,大块大块煮烂,大伙儿,吃!那会吃了个痛快:这会,想去吧!——他们仨咋还不来?去看看。”

  高个儿说着把解开的老羊皮袄又系紧了。

  疸疤脸说:“我们俩去。你就甭去了。”

  “去!”

  他们和掌柜的借了两根木杠,把我们车上的缆绳也借去了,拉开门,就走了。

  听见后生在门外大声说:“雪更大了!”

  老刘起来解手,把地下三根六道木的棍子归在一起,上了炕,说:“他们真辛苦!”

  过了一会,又自言自语地说;“咱们也很辛苦。”

  老乔一面钻被窝,一面说:“中国人都很辛苦啊!”

  “过年,怎么也得叫坝下人吃上一口肉!”我老是想着大个儿的这句话,_心里很感动,很久未能入睡。这是一句朴素、美丽的话。

  半夜,朦朦胧胧地听到几个人轻手轻脚走进来,找睁开眼,问:

  “牛弄上来了?”

  高个儿轻轻地说:

  “弄上来了。把你吵醒了!睡吧!”

  他们睡在对面的炕上。

  第二天,我们起得很晚。醒来时,这六个赶牛的坝上人已经走了。
1.小说第一节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4分)
2.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说“中国人都很辛苦”;结合全文看,为什么这么说?(4分)
4.有人认为小说《七里茶坊》中写的那些人,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支柱。结合选文,试作探究。(6分)

 

查看答案

默写。

(1)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激昂大义,             ,亦曷故哉?

(2)亦以明死生之大,            。(3)               ,不指南方不肯休。

(4)不念              ,戒奢以俭。(5)            ,能克终者盖寡。

(6)          ,傲骨则骨肉为行路。(7)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所宜深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