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举高第迁上蔡长。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超为零陵太守,病归。复征谏议大夫,迁南阳太守,其治如上蔡。
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荆州刺史奏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赐黄金四十斤。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增秩赐金。
竟宁中,征为少府,列于九卿,奏请上林诸离近宫馆稀幸御者,勿复缮治供帐,又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及宫馆兵弩什器减过太半。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遂奏罢,省费岁数千万。信臣年老以官卒。
元始四年,诏书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应诏书。岁时郡二千石率官属行礼,奉祠信臣冢,而南阳亦为主祠。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数十处,以广溉灌 广:扩大
B.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 案:查看
C.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 约束:规定
D.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 出:调离京城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完全表明召信臣“好为民兴利”的一组是( )
①其治视民如子 ②开通沟渎 ③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
④禁止嫁娶送终奢靡 ⑤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 ⑥躬劝耕农
A.①③⑥ B.④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信臣一心“为民兴利”,不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B.在少府之职时,召信臣认为皇上吃暖房种植的不合时令的蔬菜对健康不利,于是果断地奏请停止生产和供应此类蔬菜。
C.召信臣为人勤劳、肯卖力,而且有谋略。他一心为百姓着想,惩办贪官污吏决不手软,从而受到人们的爱戴与拥护。
D.元始四年,皇上下诏书祭祀有益于民的官员,召信臣榜上有名,这说明虽然他已不在人世,但其在百姓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5分)
译文:
(2)信臣以为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5分)
译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原生态”文化,是指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没有经过商业开发的文化形态,是文化的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原生态的音乐声调古朴原真、嗓音鲜润婉转、高亢雄浑,让人们犹如听到了天籁之音;原生态的舞蹈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将古朴轻松、厚重愉悦的乡野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出原型化的乡土风貌。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苗寨的山歌闪烁如祖传的银冠,蒙族的乎麦宽广如无垠的草原;一曲十二木卡姆,一书 “山药蛋”,一嗓子信天游;那古朴原真的乡间俚语、原汁原味的山歌吆喝、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歌舞中独有的形体动作和节奏都构成了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在歌唱领域中,要是没有正确把握各民族的语言,唱得再好,也不是地道的原生态民歌。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不然,就失去了原生态歌唱的意蕴。如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劳动号子”,在田野山间所产生的“山歌”,其语言韵调都有明显特点。
原生态艺术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如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侗族大歌,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既有高山大川,又有丘陵平原;既有江南水乡,又有北方草原。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也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舞、音乐我们还是第一次欣赏到,它们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原生态民歌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加丰富,更加有味道,也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如青歌赛上云南省代表队的原生态唱法选手纳西姐妹组合,以动情感人的《嫁女调》获得青歌赛第五名,很多观众都说,这个剧目唱得非常好,很有地方色彩,非常感人。
当前,民族文化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快速消失,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的土壤也正在发生变化。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失去原有的形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虽然目前保护原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原生态的土壤依旧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避免原生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冲击下变质、在不断发扬中消失、最终沦为一种表演,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原生态文化的美需要我们去呵护、去尊重,而不要去排斥!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原生态文化中的纯洁美!
1.下列有关“原生态”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原生态”文化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最典型的代表是音乐和舞蹈,它们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
B.“原生态”文化具有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的特征,是文化的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
C.“原生态”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植根于某个地域,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且未经商业开发。
D.“原生态”文化的特质在原生态舞蹈上有充分的体现: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各民族的原生态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如苗寨的山歌、蒙族的乎麦等,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所独有的艺术语言。
B.在歌唱领域中,原生态唱法只要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不会失去原生态歌唱的意蕴。
C.原生态艺术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而我国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D.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上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失去原有的形态,也许会像许多受到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文化现象一样快速消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原生态艺术有着独有的艺术语言和地方特色,其它地方的观众会因为语言不通和民俗不同而很难接受它,更谈不上喜欢它、欣赏它。
B.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离开这块土壤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所以,对民歌手的精心策划、包装与“原生态”是冲突的,不利于原生态的发展。
C.目前,原生态文化生存的土壤正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果我们不去想办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那么,它可能最终会变质,沦为一种表演。
D.原生态民歌因为唱法丰富,有味道,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所以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胜一筹,从而获得观众的喜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宋国有一家人祖祖辈辈以在水中漂洗丝絮为业,他们善于制作防止皮肤受冻开裂的药。有人听说了,就请求用百金买他的药方。全家族的人集中在一起商议道:“我们世世代代漂洗棉絮,收入不过几金。现在卖药方一下子可以得到百金,不如把药方卖给他。”那人得了药方,便拿它去献给吴王。严冬时节,越国来犯,吴军因有此药而不至冻伤。水战中,越军冻伤严重,无心作战,大败。吴王便将一块土地封赏给了献药之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看下面一幅漫画,请用一段话说说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不超过100字。(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题。(16分)
岭南文化
冯立鳌
作为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文化财富,岭南文化遭遇过多年的误识。其实,只有将岭南文化放置在中华文化的广大视域中来认识,才能对它的特质及价值作出全面的评判。
从自然生态及其文化衍生特征上作最基本的属性归类,可以将自古以来的中华文化分为草原文化、江河文化和海洋文化三大类型。其中,草原文化在中华疆域的北部和西部催生了古老的畜牧文明,但由于其承载主体早期的迁徙多变,承传不足,致使这一起步不迟的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以黄河、长江萌发的中华江河文化因为起步早,延续性强,积累充分,浇灌生成了延绵数千年的中华农耕文明,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标志。中国的海洋文化产生于中华疆域的南部和东部,岭南是其最重要的所属地。岭南与其他临海地区不同,它背靠大陆,面向大海,与中原较为隔远而与海外交往频密。因而岭南文化是相对充分发展了的海洋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
毗邻大海的岭南处在江河的下游,但海纳百川,汇集众流。在传统文化的低洼之地,中原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以及域外文化,如流水般涓涓汇入其本土,既改变了地区文化的特征,又形成了文化的兼容性。由于经久积累,形成了文化的多元性、和谐性与开放性。
在辽阔的中华疆域内,岭南之地的商业文化可以说是根深叶茂。由于商业文化的普及与积累,岭南社会的个体意识、平等意识、诚信意识、拓新意识、冒险意识,以及制作物化产品的精致意识、装饰意识等,在中华文化中独树一帜。
古代先民由于所获剩余产品不多,他们时刻要顾及自己与家庭的生存问题。特定的生活环境养成了岭南人务实性的思维方式:面对一项事情,人们习惯于从主体实用的价值评判上去选择。重现实、重生活、重消费、重娱乐,是岭南文化价值体系的自然延伸。
在数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岭南文化是受鄙薄的文化。因为从农耕文明的角度看,荒远的岭南之地缺乏威严的皇权、纲常的教化。中国历史上,只有犯罪受贬者才来到五岭之南,居处岭南被视作一种贬斥惩罚,这正体现着某种深刻的文化地理歧视。
然而,中国的历史并没有永久地停滞在以农耕文明为支撑的古代社会。19世纪40年代,工业文明、商品经济以及与之相应的生产方式就自外汹涌登陆中国,并立刻显示了它们的先进性。岭南由于其文化本有的兼容性、商业性和务实性等品质,自然成了新式文明的感应地和生长地。在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新的过渡时代,岭南文化就由中华先进文化的下游立刻转变为上游,由中国主体文化的末端移到了首端。这不是岭南文化的特质有了突变,而是时代的突变在转化中国古老的社会结构,打破了千年一系的文化价值评判系统,颠覆了中原文化的中心地位,使近代岭南文化成为民族的时尚文化。再加上岭南文化对外来的文化因子兼收并蓄,并能以为我所用的创新方式孕育出新的文化形态,中国海洋文化开始超越江河文化。
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格局中,海洋文化无疑处在江河文化的上游,由此,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的总体格局中显示出了它的高度优越性。中国近代资本产业首先萌发于岭南,民族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形成于岭南,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最精彩话剧上演于岭南,这绝非偶然。这些均是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圣殿中跃居上游、品质优越的明证。
(选自《广州日报》,2012年2月13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岭南文化”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分)
A.岭南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中华疆域的南部,是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文化财富。
B.岭南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因其与中原较为隔远而与海外交往频密,相对于中原文化它得到更加充分地发展。
C.岭南文化的发展,与岭南地处江河下游的低洼之地、流水汇集涌入的地理优势是分不开的,中原文化也是岭南文化的源头之一。
D.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岭南缺乏威严的皇权和纲常的教化,因此岭南文化受到鄙薄歧视,犯罪受贬者也都被贬到岭南来。
E.我国近代资本产业首先萌发于岭南,民族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形成于岭南,这些都是中国海洋文化超越江河文化的明证。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岭南文化遭遇过多年的误识,是因为人们没有将岭南文化放在中华文化的广大视域中来认识,没有认识到岭南文化的特质及价值。
B.草原文化催生了古老的畜牧文明,但由于其迁徙多变,承传不足,致使这一文化最终消亡了,江河文化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C.岭南人务实性的思维方式让人们习惯通过实用的价值评判做出选择,会更加重视现实、重视生活、重视消费、重视娱乐。
D.中国海洋文化正在超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和标志的江河文化,因为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海洋文化始终处于江河文化的上游。
3.岭南文化“鲜明的个性特质”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4.近代中国,西方思想开始传入中国,不少人提出了革新主张,如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康梁的维新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而这些都诞生于岭南,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每题2分,共6分)
昆曲:中国雅文化兴衰的表征
傅谨
昆曲的诞生与发展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诗乐一体的艺术传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明嘉靖年间,昆山文人魏良辅遵从北曲格律,将北曲与南方语音的声调融为一体,对昆山腔细加打磨,形成了一种新的曲调,世称“昆曲”。因其细腻优雅,被称为“水磨调”。以南方语音为基础的北曲演唱更宜于表达雅致的文人情趣,由此,昆山腔的影响日益扩大。昆山人梁辰鱼,是第一个将唱曲的昆腔用于唱戏的文人,他编写了第一部用昆腔演唱的传奇剧本《浣纱记》,拉开了此后六百多年昆曲享誉天下的序幕。汤显祖的惊世杰作《牡丹亭》更强化了传奇的价值,让这种此前不太为文人所关注的文体,一跃进入文学的最高殿堂。此后,昆曲成为文人创作的最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昆曲在音乐及表演艺术上的水平也渐渐提升。
在其发育和传播的几百年里,昆曲逐渐凝聚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尤其是凝聚了代表文人审美趣味的艺术精神,发展为雅文化的集中代表。昆曲几乎包含了中国雅文化所有成熟的元素,如雅文化所推崇的文学化表达、体现雅文化之精神的音乐形态,以及涵蕴着雅文化气质的精致、细腻且含蓄的表演。
昆曲代表了中国戏剧文学的最高成就,它全方位地建构了中国雅文化的典范。昆曲与其他剧种发展传承的历程最根本的差异在于,昆曲的传承由文人而非艺人主导,决定其艺术与精神导向的都是文人阶层。昆曲的这一历史文化定位,决定了昆曲的生存、发展与传播。文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主要创造者和承载者,在古典艺术时代,文人在一定程度上垄断了文化价值建构的权力,那些基于或切合其特有趣味的艺术样式或表现手法,更有机会得到张扬,在社会文化价值体系中占据明显的优势位置。而这一文化价值体系不可避免地对社会其他阶层产生影响。从明中叶到清代,并不见得为普通民众喜好的昆腔,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昆曲在戏剧领域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各地方声腔的剧种与演员,无不以昆曲的表演为范本和艺术水平的标尺。即使昆曲后来在演出市场中处于明显劣势,也未妨碍其广泛传播,更未影响其作为雅文化的代表受到文人普遍的崇敬。
因此,近代昆曲的衰落,实因雅文化的衰落。当文人阶层在社会整体中的地位及其所承载的古典文化的价值衰落时,昆曲的衰落则是文化的必然。尽管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事实上现在早已不是昆曲的时代。昆曲的复杂命运,典型地折射出中国文化的深厚传统与当代境遇。昆曲是一个象征,它的兴衰沉浮,就是中华雅文化的兴衰沉浮。如今,昆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对昆曲的保护和继承的声音渐渐为社会普遍接受,而我们所面对的困境,不仅关涉多元文化背景下后发达国家本土艺术的生存发展之道,更关涉雅文化的存续空间。
(选自2011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明代的魏良辅将北曲与南方语音声调融为一体,打磨创造出一种宜于表达文人雅致情趣的新曲调——昆曲。
B.梁辰鱼的传奇剧本《浣纱记》拉开了昆曲享誉天下的序幕,使昆曲成为文人创作的最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
C.昆曲虽为戏剧领域的霸主,但并不为普通民众喜好,而且在演出市场中处于明显劣势,所以其衰落成为必然。
D.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后,昆曲也渐渐地为普通民众所喜爱。
2.根据文意,对昆曲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昆曲的诞生与发展标志着我国诗乐一体的艺术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B.昆曲的文学化表达、音乐形态和表演形式等都凝聚了雅文化的特点与精神。
C.昆曲是切合文人特有趣味的艺术样式,在古典艺术时代更有机会得到张扬。
D.昆曲一直以来都是各地方声腔的剧种与演员表演的范本和艺术水平的标尺。
3.下列表述,属于昆曲能够广泛传播根本原因的一项是 (2分)
A.自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之后,昆曲在音乐及表演艺术上的水平逐渐提升。
B.昆曲代表了中国戏剧文学的最高成就,它全方位地建构了中国雅文化的典范。
C.昆曲的传承由文人主导,而文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主要创造者和承载者。
D.多元文化背景下后发达国家雅文化艺术的生存发展,要有更广泛的存续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