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引壶觞以自酌, 。 (陶渊明《归...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3)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4)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急于星火。 (李密《陈情表》)

(5)云销雨霁,                               (王勃《滕王阁序》)

(6)云无心以出岫,                                 (《归去来兮辞》)

 

(1)眄庭柯以怡颜(2)落霞与孤鹜齐飞(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4)州司临门(5)彩彻区明(6)鸟倦飞而知还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眄”、“孤鹜”、“期功”、“强近”等。每句1分,句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学生对于常见名句名篇的准确背诵和规范书写能力,平时要夯实基本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逍遥游(节选),完成文后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怪异的事物

B.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形容迅速往上升

C.野马也,尘埃也            游动的雾气

D.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很饱的样子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徙于南冥也                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

B.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  表示选择,是……还是……

C.而后今培风                  然后才开始

D.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呢”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与例句中划线词语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后乃今将图

A.三江而带五湖                B.雄州列,俊采星驰

C.或命巾车,或孤舟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
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莫之夭阏者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访风景于崇阿

C.南冥者,天池也。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翻译文段中的语句。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之二虫又何知

 

查看答案

阅读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节选),完成文后各题。

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1.下列有关“文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法”在文中指建筑物上的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的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

B在世界各建筑体系中,中国建筑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绘图案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是中国建筑“文法”的一种体现。

C.“文法”在文中包括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所呈现出来的一定的风格的手法,它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

D文章的语法在运用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中国建筑的“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创造的多样性就大大减弱了。
2.下列对“建筑的‘文章’”的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建筑的“文章”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恢宏的庙宇等“鸿篇巨制”。

B.建筑的“文章”中,少不了“山亭、水榭、一轩、一楼”这样的“精致小品”。

C.建筑的“文章”中,有纯粹用作点缀装饰的“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等秀丽文字。

D.建筑的“文章”中,在路的尽头立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也占有一席之地。
3.“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文法’”指的是中国建筑发展过程中沿用并发展下来的建筑惯例与审美方式。

B.“一定的拘束性”即建筑发展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为人们所遵守的基本思路和传统模式。

C.“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强调了设计与修建过程中建筑师们可以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D.“多样性的表现”既包括建筑中的“拘束性”和“灵活性”,又包括建筑中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查看答案

阅读钱钟书《谈中国诗》片段,完成文后各题。

(1)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2)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
1.对上面两段话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1 

A.中国诗讲究艺术上的精致,简短的诗也应有悠远的意味。

B.押韵上的禁律并不是造成中国诗篇幅短的根本原因。

C.中国诗歌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比较深奥,难于理解。

D.魏尔兰也主张诗歌应有深远的意境,含蓄,富于暗示。
2.对上面两段话的评析和由这两段话引发的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行文机巧,明扬中国诗歌之长处,暗讥西洋诗歌之短弊。

B.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创作思想上确有共识,读钱文可见一斑。

C.中国诗人在精雕细刻中练就了技艺,但会不会束缚才智,让人思度。

D.形式与内容,相依更应相谐,诗歌创作如是,小说、散文何尝不是?

 

查看答案

按合理的顺序排列下列句子顺序的一项是(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这是为什么?③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④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⑤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A①②④③⑤           B①④②⑤③

C⑤①④②③     D⑤②③①④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__________的细枝。

(2)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__________,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3)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____________,平地,_______________高墙,__________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A规格      反映      翻过      绕过      越过

B规范      反映      越过      绕过      翻过

C规格      反应      越过      翻过      绕过

D规范      反应      翻过      绕过      越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