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文章千古说韩愈 梁衡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文章千古说韩愈

梁衡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819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这种官职的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辞。所谓“文死谏,武死战”。韩愈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韩愈是个文章家,写奏折自然比一般为官者也要讲究些。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并说:这佛如果真的有灵,有什么祸殃,就让他来找我吧。(“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但是,这正应了我们现时说的,立场不同,感情不同这句话。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就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12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唐律明确规定了不准没良为奴,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于是他到任之后,就如新官上任一般,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广普通话。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我们且不说这事的大小,只说他那片诚心。当其获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时,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蜀道叹难,江畔沉吟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有人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3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172名。是他大开教育之功。

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
1.试分析“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韩愈的逆境比“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4分)
3.作者为什么说韩愈“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4分)
4.文章结尾说“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6分)

 

1.承上启下。承上文韩愈递奏折谏言被贬而来,引出下面对韩愈面对挫折的叙写及议论。 2.(1)韩愈是从政权的高层被贬到最底层。(2)韩愈的家眷也被赶出京城。(3)幼女惨死在驿道旁。(4)潮州当地的情况坏。 3.因为屈原、李白停留在蜀道叹难,江畔沉吟上。而韩愈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一心想着为当地的老百姓做实事。我觉得韩愈为官的立场也在于为民办事,所以,不管到了哪里都一样,他心系百姓,为百姓解决问题,是好官,让人敬佩。 4.韩愈从高山的顶峰跌落至无底深渊。无疑是“悲”的,可他不以失意为意,通过几件事,彻底改变了潮州的面貌,尤其是在其家破人亡之始,这样的举止又是何等的壮烈,可就是这样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官却因直言进谏被贬,是何等的可悲,愈是壮烈,愈显其悲。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本中语句的作用,主要从结构方面分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接着要答出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在分析表达效果,承上文韩愈递奏折谏言被贬而来,引出下面对韩愈面对挫折的叙写及议论。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问题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此题答案区间在第四段,然后选取关键语句分析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答案区域在第四段,从第四段韩愈被贬后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韩愈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一心想着为当地的老百姓做实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探究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3)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就此提而言,理解“悲”与“壮”的内涵。“悲”指韩愈从高山的顶峰跌落至无底深渊,“壮”是就韩愈被贬后所作的事情而言。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这个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4分)

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相思

 

查看答案

根据前后语境,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内容,使语义丰富,前后贯通。(4分)

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你可以鉴赏它的“形象美”——形形式式的人物如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高士,                                             ,如献身边塞、反对侵略的战士多姿多彩的景物如惜别的杨柳,思念的圆月 ,失意的落叶,得意的春风,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你可以欣赏它的语言美——豪放飘逸,沉郁顿挫 ,朦胧隐晦,悲壮苍凉,清健俊爽。也可以赏析它的“技巧美”——象征比兴,                   ,虚实结合,动静相生……人生路上,和诗歌结伴而行,能使我们的心灵充实而富有光辉。

 

查看答案

将正确的顺序填入下面的横线处。(4分)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而在苏轼看来,一般知识分子恰恰好走这两个极端。

②苏轼提出“不必仕”,是因为他认为“必仕则忘其身”。

③苏轼提出“不必不仕”,是因为他认为“必不仕则忘其君”。

④仕与隐,是古代知识分子所面临的人生首要课题,从而也构成了古典诗文中的永恒主题之一。

⑤一个人如果永远悠游燕息于山林风月之中,固然可以全身远祸,陶情冶性,但却丢开了为君王效力的义务,没有负起对国家、社会的责任。

⑥一个人如果一心追求功名爵禄,不顾政局的好坏、执政者是否贤明,就会入迷途而不知返,临危境而不知止,必然招来杀身之祸。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表现作者强烈生命意识的名句,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江月年年望相似”,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这些诗句均表达了古人珍惜生命、追求理想、感逝光阴的情怀。

(2)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忧劳可以兴国,          。(欧阳修《伶官传序》)

(3)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归有光《项脊轩志》)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8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宋)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词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梦中图景?请简要分析。4分

(2)词的下片词人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