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22分) (美)爱伦·坡 (1)窗外下着大雪,这是今...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22分)

                               (美)爱伦·坡

(1)窗外下着大雪,这是今年冬季的第一场雪,大雪覆盖了窗外那荒寂的大草原。年轻的妇人静静站在窗台前面,痴痴地向外望去,但她什么也看不见,她像是盼望着什么似的。屋子里只有她一个人。

(2)此时,她比任何时候都感到孤寂和害怕。她丈夫常常出远门,一去就是好几天,只留下她一个人守在家里。但是,这次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现在她已确知自己怀孕了。她恨自己为什么不把这件喜事早点告诉丈夫。

(3)他已经对工作产生厌烦的情绪了,如果知道她已有了身孕,一定不会再出远门的。然而她却不愿意让他为自己而焦灼。她回想起几小时前的一个插曲:他告诉她关于那一包钱的时候,正是站在这个窗台前,双手轻轻地搭在她的肩膀上。她丈夫是一个边区的税务员,把一大包税款拿回了家,放到一个饼干箱里,藏到厨房的地板底下。

(4)“为什么呢?”唉,倒大霉了!小两口自己的那一点存款,存在老远的一家农村银行里了,现在银行就要倒闭了,他只好赶快去取回他们的钱。然而他不敢随身带着公款跑这么远,所以把它藏在家里了。

(5)“你得答应我,我不在家你千万别离开屋子,”他说,“不许让任何人进房子,无论说什么都不能让人进来。”“好的,我答应。”她说。

(6)现在,他已经走了好几个小时了,天色已昏沉下来,夜幕降临了,大雪和黑暗笼罩着孤寂的木屋。她听到了声音。这不是风声,风吹门窗的声音虽然像有人想偷偷地进来,可是她能分辨得出,她听到的是一阵敲门声。声音很低,但很急促。妇人把脸紧贴在窗户边,只见有一个人靠在门前。

(7)她连忙走开,从壁炉边取下了丈夫的手枪,真倒霉,这是一支没有用的手枪,好的那一支和火药筒都让丈夫给带走了。她只好拿着空枪,快步走到紧紧地锁着的大门边。

(8)“是谁在外边?”她喝道。

(9)“我是伤兵,大雪天迷了路,走不动了,请你做件好事,让我进来。”

(10)“丈夫吩咐我,他不在家,谁也不让进来。”年轻的妇人实实在在地告诉他。

(11)“那么,我就只好死在你们家门口了。”

(12)再过了一会儿,他又恳求说:“你打开门看看我,就知道我不会伤害你的。”

(13)“我丈夫是不会饶恕我的……”她哭诉着,开门让他进来了。这伤兵的确已筋疲力尽,似乎就要垮了。他高个子,步履踉跄;苍白粗糙的脸,手臂上包扎着绷带,浑身是雪花。妇人让他到火炉边,坐在她丈夫的椅子上,替他清洗伤口,换绷带;又把准备自己吃的晚餐给他吃。等他吃完,她已经在后房里用地毯为他铺了一张床,他往床上一倒,似乎马上就睡了。

(14)真睡着了还是假的?妇人在自己卧室里走来走去,心里忐忑不安,像是要出什么乱子。深夜里,万籁俱寂,只有炉火劈劈啪啪地低声作响。忽然传来一阵非常低的声音,很轻,显然是有人在干什么,鬼鬼祟祟地,比老鼠偷啃东西的声音还要轻。这到底是哪儿来的声音呢?难道是隔壁房里的那个男人?想到这,她拿起灯,轻轻地走到狭窄的通道,站着静听。伤兵的呼吸声音不会那样响,准是故意装的。她把门推开,走进后房,俯身去看伤兵,只见他睡得很甜。她走出房间,立刻又听到了那个声音。这次她知道了:有人在撬前门的锁。妇人立刻从工具箱里拿出丈夫的一把折叠式洋刀,然后轻轻摸到那伤兵床边,推醒他。他哼了一声,睁开了眼睛。

(15)“你快听!”她低声地说,“有人要偷进屋里来,你来帮我一下忙!”

(16)“谁要偷进来吗?”他困倦不堪地说,“这又没有什么东西可偷的。”

(17)“有的,有很多钱,藏在那厨房地板底下。”这件事怎么可以告诉他呢?她恨不得咬断自己的舌头。

(18)“那么,你拿我的手枪,我右手伤了,拿不了枪,你把刀给我。”他说。妇人迟疑了片刻。这时,又听到前门被撬的声音。她立刻把刀递给伤兵。自己拿了他的手枪。

(19)“你来对付头一个进来的人,”他说,“靠近门边站着,门一开就开枪,枪里有六发子弹,一定要打到他倒下来动不了为止。我拿着刀,在你后边,应付第二个进来的人。我们一站好位置就把灯吹灭。”

(20)顿时,屋子里一片漆黑。撬锁的声音停止了,传来了扳扭东西的声音,门锁被打掉了,门开了,溜进了一个人来。刹那间,白雪衬托着那人的身影,她看清楚了,立刻一枪打去,那人倒下了,但马上又踉踉跄跄地站起来,妇人再开了一枪,他这才慢慢地倒下。脸碰着墙脚,再也不能动弹了。伤兵俯着身子,咒骂了一声,然后叫道:“原来只有一个人!好枪法呵,太太!”接着,他把尸体翻过身来仰天躺着,这才看到这强盗还蒙着一个面罩。伤兵把面罩揭开,妇人凑近去看。“认识这个人吗?”伤兵问。

(21)“从没见过!”她说。这时妇人比任何时候都有勇气,盯着死者的脸,看着这个回来抢劫自己的人——她的丈夫!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经典·美洲卷》有删改)
1.请给小说拟一个标题,并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情节。(6分)
2.赏析第6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4分) 
3.“丈夫”深夜回家抢劫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找出作者在前文埋下的几处伏笔。(6分)
4.小说中“伤兵”这一形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拟题能统摄全篇1分,构思巧妙1分,共2分。(小说原题是“夜归人”) ①开端:妇人独自在家。②发展:伤兵来到妇人家中借宿。③高潮:妇人发现有人撬门锁。④结局:妇人发现打死的是自己的丈夫。(每点1分) 2.①在内容上,“夜幕降临”“大雪、黑暗笼罩”(1分),渲染出阴森恐怖的气氛(1分),烘托了妇人孤独惶恐的心情(1分),②在结构上,为后文伤兵雪夜求助这个情节做铺垫(1分) 3.①他已经对工作产生厌烦的情绪。②他把一大包税款拿回了家,放到一个饼干箱里,藏到厨房的地板底下。③他对妻子说:“不许让任何人进房子,无论说什么都不能让人进来。④他把好的那一支枪和火药筒都带走了,留给妻子的是空枪。 4.①在内容上,写年轻的妇人雪夜收留伤兵借宿(1分),表现出她善良、富有同情心(1分),丰富了主人公形象(1分)。②在结构上,伤兵这一关键人物的插入,推动了情节发展(1分),为下文伤兵提供给妇人枪、妇人开枪打死回家抢劫的丈夫等情节的展开作好了铺垫(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梳理情节——首先要注意情节和内容的区别,情节是事物的变化经过,而内容只是一种存在的情况。应注意准确简洁,对要点不能遗漏,不能以偏概全。而且很多题有字数要求,一定要精炼。标题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标题是让阅卷老师慧眼为之一亮的第一点,标题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标题也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标题能“展示我的个性,吸引他的眼球,收获月亮星光”。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景物描写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也是如此。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心愿》一文,在点明“我”在一个假日去巴黎的一座街道公园看书之后,交代了“我”周围的环境以及“我”由花丛联想到北京一事,表达了作者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则写出了人们的热心与善良。五、推动情节的发展。例如:《曹操煮酒论英雄》中“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一句,因为天气的变化,引出了对“龙”的评论,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六、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限制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有时也反作用于环境。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伏笔”。平时练习时应注意“铺垫”与“伏笔”。铺垫指陪衬、衬托;而伏笔指文章里前文为后文埋伏的线索。铺垫和伏笔都是为下文服务的,铺垫、设伏笔,都是解释某句或某段话在结构上的作用。铺垫,也称铺叙衬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伏笔,可以理解为前文为后文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前文对后文所作的提示或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伏笔是为了前后照应,在看到后面情节后恍然明白前面写一些看似闲笔的内容原来是为此服务的。在小说中用得多。如果说被铺垫与用来铺垫的人或事物之间有主次之分,那么打下伏笔可以说前面的伏笔和最后的结果同样重要。比如说一部侦探小说,前面大部分的笔墨作者都是欲说还休,比如逐渐出现的证据、征兆,这种就是“伏笔”,但不是铺垫,因为作者要突出的是整个过程,而不是最后那个结果。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伤兵”描写的方法思路: 1先分析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 2如果是正面描写。可分析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中的哪一种;这其中的细致的动作描写也经常被称为“细节描写”;也可根据描写的繁简分析是白描还是渲染 。3如果是侧面描写,就形成了“烘托”或“衬托”的手法,然后,看小说是通过“次要人物”来衬托还是通过“景物”来烘托。4.主人公及其作用 。考查点:1主人公是谁? 2主人公的作用。 思路:小说都是通过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揭示主旨。因此,有时着墨不多的。人物恰恰是主人公,如《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中的“贝尔曼”。 5.次要人物作用。思路:首先对主人公起衬托作用; 其次,会对情节起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或者造成情节陡转。6.线索人物作用。思路:线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a.在“人物形象”方面会对主人公起衬托突出作用; b.在“情节”方面起线索作用,以他的所见、所闻串起小说内容,使小说更具真实感; c.在“主旨”方面经常是借助线索人物的感触,揭示主旨。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8分)

1云树绕堤沙              。(柳永《望海潮》)

(2)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3)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谁怕?                        。(苏轼《定风波》)

(5)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8)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张元幹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①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此词写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绍兴八年,南宋朝廷向金统治者屈辱求和,胡邦衡大胆上书请斩主和者秦桧等三人,以谢天下。言辞激切,朝野震动。他因此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迫害而被贬官削籍。底事:言何事。 ②砥柱,用砥柱喻中原沦陷。 ③大白:酒杯。 
1.联系上阕,理解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一句蕴含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4分)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的下阕。(4分)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划线句子断句。(限划6处)(3分)

欧阳修尝慨《七略》四部,目存书亡,以谓其人之不幸,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然读《史》《汉》之书,而察徐广、裴骃、服虔、应劭诸家之注释,其间不得迁固之意者,十常四五焉。以专门之攻习尤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又有推求失旨之病,与爱憎不齐之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每小题3分,共19分)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鄣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侯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 ,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鄣。”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军鼓噪                勒:训练

B.王用之国赋        治:管理

C.乐乘对廉颇言       如:依照

D.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用事:主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遂解阏与围而归             ②礼毕而归 

B.①将军必厚集其阵待之         ②严大国之威修敬也

C.①譬之犹两鼠斗穴中,将勇者胜  ②而君幸赵王

D.①赵奢善食遣之                ②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奢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不肯缴纳,赵奢依法处治,杀了平原君家九个当权管事人。

B.赵奢认为以平原君尊贵的地位,能奉公守法就会使国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国家强盛,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

C.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召见廉颇问可不可以去援救,廉颇说很难援救。乐乘的见解和廉颇相同,而赵奢却认为可以援救。

D.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赵奢就在军中下令说:“有谁来为军事进谏的处以死刑。”一个叫许历的军士请求就军事提出建议,赵奢却表示不但不会杀他,反而要采纳他的建议。
4.翻译文言材料中划线和课内文言文中的句子。(10分)

(1)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4分)

(2)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 3分)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也许有人不知道,大家深恶痛绝的地沟油其实是生物柴油的上好原料,在欧洲许多国家,用菜籽等油料作物和回收的食用残油提炼生物柴油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

生物柴油的概念是1895年由德国工程师、柴油的发明者鲁道夫•迪索提出的。生物柴油是指利用各类动植油脂为原料,与甲醇或乙醇等醇类物质经过交脂化反应改性,使其最终变成可供内燃机使用的一种燃料。

20世纪70年代全球陷入能源危机以后,生物柴油成为了热门课题。与普通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含硫量低,含氧量高,点火性能好,燃烧时排烟少,一氧化碳的排放与柴油相比减少约10%,可以减排50%的尾气。此外,生物柴油不含导致环境污染的芳香族烷烃,废气对人体的损害低于柴油。检测表明,与普通柴油相比,使用生物柴油可减少90%的空气毒性。“地沟油”回收后,除了用提取物制造肥皂外,最普遍的处理方法就是提炼生物柴油。地沟油生产的生物燃料不但能够用于汽车,甚至能够用于飞机。今年6月,荷兰皇家航空成为全球第一家用地沟油提炼的航空煤油做燃料的航空公司。

像我们平时炒菜的油,一般是脂肪酸甘油酯,若跟甲醇反应,就能变成脂肪酸甲酯,它有很好的燃烧性,能当柴油烧。据统计,现有生产物柴油的方法达20多种,生产技术相对简单。在国内,也有科技创新企业在研发用食用残油提炼生物柴油。地沟油杂质虽多,但主要成分还是油,油脂与甲醇或乙醇混合,使用氢氧化钠(占油脂重要的1%)或甲醇钠作触媒,在酸性或者碱性催化剂和高温(230℃—250℃)下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经分离、洗涤、干燥即得生物柴油。

以地沟油做原料的生物柴油色泽透明澄净,略带芳香气味。地沟油提炼生物柴油的转化率由最初70%到80%,提高到目前的98%,产出比高得惊人。市场售价也低于化石柴油。而且,作为可再生能源,与石油储量不同,通过农业和生物科学家的努力,生物柴油可供应量不会枯竭。

然而,目前用地沟油提炼生物柴油,综合利用成本还太高,导致合法渠道的地沟油回收无法与地沟油重上餐桌这条“黑心链”竞争,给“地沟油上餐桌”留下可乘之机,管理地沟油,各国各有招数。德国的每一桶泔水都有张“身份证”,从产出、回收到利用都严格记录在案。意大利政府规定家庭餐厨废油要集中倒进住宅区或是公共场所的专门容器里,由专业公司定期收集,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此外,意大利会定期在学校推广展示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的过程,培养青少年收集,利用废油的意识。加拿大政府制定了生物燃料法规,为餐馆和家庭提供上门回收废油服务。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使这些废油真正用得其所,变废为宝。
1.下列关于“生物柴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不含可导致环境污染的芳香族烷烃,因此生物柴油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B.生物柴油含硫量低,含氧量高,点火性能好,色泽透明澄净,略带芳香气味。

C.菜籽等油料作物、各类动植物油脂和食用残油都可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

D.与普通柴油相比,生物柴油的优势明显,不仅用途广泛,存储量也比石油大。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生物柴油具有产出比高,售价低,燃烧时排烟少,废气对人体的损害低等特点,地沟油的最佳处理方法就是提炼生物柴油。

B.只要满足有触煤,催化剂和高温三个条件,油脂与甲醇或乙醇混合后就可以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

C.在欧洲许多国家,提炼生物柴油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国内虽然也有企业在研发用食用残油提炼生物柴油,但技术比较落后。

D.管理地沟油各国措施不同,德国严格记录在案,加拿大制定法规。意大利加强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这些都能使地沟油用得其所。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物柴油作为能够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成为研究的热门课题。 

B.综合利用成本太高是制约用地沟油提炼生物柴油的重要因素,因此降低综合成本是加快其应用的关键。

C.当前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很多,生产技术相对简单,由此看来要把地沟油转换成生物柴油是相对容易的。

D.地沟油制成生物柴油能造福人类,上餐桌就会危害人的健康,是“害”是“利”取决于人对它的利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