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霸为颍川太守。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率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豪牦①不敢有所隐。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 

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②,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皆当出于民,所易新吏又未必贤,或不如其故,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征守京兆尹,秩二千石。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注]①豪牦:即毫牦,兽尾毛,喻极细微。②重听:耳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用        殖:增加,增长         B.米盐     靡:细腻,细密

C.不敢邮亭      舍:放弃。             D.正重听     颇:稍微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

B.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

C.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

D.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霸为人明察秋毫,心思敏捷,有智慧,因而处理事情、颁布决议都合乎法律,迎合人心,赢得了官吏百姓的爱戴,太守也非常信任他。

B.不管是“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还是“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黄霸都能殚精竭虑把这些事推行下去,足见其出众的为政能力。

C.设法让外出的官吏不敢隐瞒任何事情,说明黄霸心思缜密,处理政务游刃有余;而安葬鳏寡孤独一事旨在表现他的宽厚仁德。

D.从为官方式上来看,黄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的处事原则,以及对许丞问题的处理办法,都显示了为官的仁义、公正。正因如此,他才能“得吏民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5分)                                                               

(2)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5分)                                                                                                                      

 

1.C 2.D 3.C 4.(1)黄霸为人明察秋毫,心思敏捷,通晓文法,而又性情温良懂得谦让,有智能,善于组织调度下属。(采分点:译出大意给1分,“习”“让”“知” “御”四处,译对一处1分。) (2)过了几天官吏回来拜见黄霸,黄霸迎接他(并且)慰劳他,说:“很辛苦啊,在路边吃饭却(/竟然)被鸟(/乌鸦)抢去了肉。”(采分点:译出大意给1分,“谒”“劳”“乃”“为……所”四处,译对一处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意。“食于道旁,乌攫其肉”““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以霸具知其起居”可知“舍”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居住、休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这里可根据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者”句中挺顿,“霸”“某所”“某亭”“吏”都为名词,及“其”为代词,作主语或宾语。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往往会出现这些问题:张冠李戴、时间地点错移、曲解词义等等。可以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子,并将选项的意思与原文进行比较。经过比较可知C项安葬鳏寡孤独一事显示黄霸对民情风俗的深入了解,也体现他的“内明”。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习”结合“皆通习之”韩愈《师说》译为“通晓、熟悉”。“让”译为“谦让”。“知”通假字,通“智”。 “御”译为“调度、驾驭”。(2)“谒”译为“拜见”。“劳”译为“慰劳”。“乃”译为“竟然”。“为……所”表被动。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黄霸字次公,是淮阳阳夏人。黄霸自幼学习法律,向往做官。他因廉洁著称,被考察增补为河东均输长,又被考察评为廉能而担任河南太守丞。黄霸为人观察入微,心思敏捷,又通晓法律条文,然而性情温和善良懂得谦让,很有智慧,善于组织调度下属。他做太守丞,处事议论都合乎法律,投合人心,太守非常信任他,官吏百姓(都很)爱戴他。 黄霸任颍川太守,当时皇上立志于国家的安定,几次颁布皇恩浩荡的诏书,官吏没有奉旨宣告百姓。太守黄霸为此事选择了贤良的官吏分派到各属县去宣告皇上的诏令,让百姓全都知道皇上的意图。让地方官吏都蓄养鸡和猪,用来赡养鳏寡贫穷的人。这样做之后又制定条令,安排长辈们率领着伍长,在民间颁布施行,用做好事防止奸邪来勉励人们,以及从事耕作、种桑养蚕,节约用度、增加钱财,种植树木,饲养家畜。柴米油盐这样的事情细小繁杂,起初极为琐碎,但黄霸大力推行。他曾想了解民情,就选择了一位上了年纪的廉洁官吏去,嘱咐他不要泄露机密。官吏外出后,不敢在邮亭住宿,在路旁吃饭,乌鸦抓去他的肉食。有个想到府上报告事情的百姓正好看到了这情形,黄霸和他谈话的时候他提到了这件事。过了几天官吏回来拜见黄霸,黄霸迎接并慰劳他,说:“你很辛苦啊,在路边吃饭却被乌鸦把肉抢走。”官吏非常吃惊,以为黄霸全都知道他的起居,对所问的事情丝毫不敢有所隐瞒。鳏寡孤独者有死了没被安葬的,乡里的官员呈文告知,黄霸都给分别处置。某个地方的大木头可以做棺木,某个邮亭有小猪可以用来祭祀,官吏前去办理都像他说的那样。他了解事情见闻清楚细致到了这种程度,官吏百姓都不知道他用的是什么办法,全称赞他神通英明。奸邪的人都离开他的辖地到了别的郡县,窃贼和强盗日益减少。 黄霸大力推行教化,然后才使用刑罚,以求培养长期稳定的官员。许县丞年老耳聋,督邮将此事告诉黄霸并想赶他走,黄霸说:“许县丞是廉洁的官吏,虽然年老,但还能做接待迎送的工作,只是稍微耳聋,有什么妨碍呢?姑且好好帮助他,不要失去贤者的心。”有人问这么做的缘故,黄霸说:“频繁更换长吏,送别旧人和迎接新官的费用以及奸诈的官吏因为交接之际毁掉簿册盗取财物,公私的耗费非常大,这些都是从百姓那里取得的,所更换的新官吏又不一定贤能,有的还不如旧官吏,只是增加混乱。大凡治理的措施(即使用尽),距离安定的局面还相差甚远。” 黄霸因为外表宽厚内心清明,得到了官吏和百姓的爱戴,户籍人口每年都在增加,治理状况是天下最好的。被征召做京兆尹,俸禄二千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9分)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侯之,大夫壅之             害:嫉妒,嫉害

B.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           是非:褒贬评定

C.遭变事而不知其               权:权变,权宜

D.夫君不君则                   犯:触犯,侵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知言不用                 上明三王 

B.达王事而已矣                 天下之大过予之

C.守经事不知其宜               被之空言不敢辞

D.为人臣不可以不知《春秋》     此四行,天下之大过也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奖善惩恶,尊崇贤能,鄙夷无才无德之辈。

B.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否则)前面有谗言却听不到,后面有祸害却不知道。

C.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礼是在坏事发生之前加以防范,法是在坏事发生之后予以惩处。

D.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法施行的作用容易看到,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难以察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深山有一全木质古寺,悬挂在半崖峭壁间,驰名天下,游客如云。500年过去了,寺庙仍旧牢固无比,但游客越来越少。原来游人担心500年前的建筑,无法承受今日的重量,生怕腐朽垮塌。师傅听闻情况,几经思索,让弟子在支撑木板的横梁下,安上一根粗木支柱,远远望去,寺庙虽于悬崖之上,但有立柱支撑,更为牢固,给人以稳固之感。   

经此一招,游人相信寺庙的安全,又观者如云。其实,弟子当初修建立柱之时,木料不够长,以致于立柱与横梁之间,还有两厘米的空隙。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美国心理学家布克和诺菲尔将两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的学习效果实验。在前9天,A组的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B组的学生不知道;从第10天起,再用相反的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了实验。请根据下面的图表,概括实验结论。(5分,不超过25个字)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他人指正,吾必改之。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百密必有一疏。所以别人或好意或恶语的指正均是一把刻刀,为你       。“今日他人之对我抛砖,乃是他日我成才之奠基。”马云笑谈别人对他的指正、批评甚至诽谤。正是他        ,使得阿里巴巴蒸蒸日上。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                                                               

①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

②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

③才是大学的要义

④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⑤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

⑥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塞满头脑

A.②⑤①③⑥④    B.⑤②①⑥③④

C.②⑤⑥③④①    D.⑤②①③⑥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