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9分)(选做其中的9个小题,请对号补写)
(1)子曰:“见贤思齐焉, 。” (《论语·里仁》)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 (庄子《逍遥游》)
(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4) ,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5)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6)师者, 。 (韩愈《师说》)
(7) ,初为《霓裳》后《六幺》。 (白居易《琵琶行》)
(8)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9)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0)“亦余心之所善兮, ”是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名句。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文后题目。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霸为颍川太守。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率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豪牦①不敢有所隐。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
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②,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皆当出于民,所易新吏又未必贤,或不如其故,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征守京兆尹,秩二千石。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注]①豪牦:即毫牦,兽尾毛,喻极细微。②重听:耳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节用殖财 殖:增加,增长 B.米盐靡密 靡:细腻,细密
C.不敢舍邮亭 舍:放弃。 D.正颇重听 颇:稍微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
B.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
C.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
D.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霸为人明察秋毫,心思敏捷,有智慧,因而处理事情、颁布决议都合乎法律,迎合人心,赢得了官吏百姓的爱戴,太守也非常信任他。
B.不管是“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还是“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黄霸都能殚精竭虑把这些事推行下去,足见其出众的为政能力。
C.设法让外出的官吏不敢隐瞒任何事情,说明黄霸心思缜密,处理政务游刃有余;而安葬鳏寡孤独一事旨在表现他的宽厚仁德。
D.从为官方式上来看,黄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的处事原则,以及对许丞问题的处理办法,都显示了为官的仁义、公正。正因如此,他才能“得吏民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5分)
(2)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5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9分)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害:嫉妒,嫉害
B.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 是非:褒贬评定
C.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权:权变,权宜
D.夫君不君则犯 犯:触犯,侵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知言之不用 上明三王之道
B.以达王事而已矣 以天下之大过予之
C.守经事而不知其宜 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D.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奖善惩恶,尊崇贤能,鄙夷无才无德之辈。
B.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否则)前面有谗言却听不到,后面有祸害却不知道。
C.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礼是在坏事发生之前加以防范,法是在坏事发生之后予以惩处。
D.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法施行的作用容易看到,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难以察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深山有一全木质古寺,悬挂在半崖峭壁间,驰名天下,游客如云。500年过去了,寺庙仍旧牢固无比,但游客越来越少。原来游人担心500年前的建筑,无法承受今日的重量,生怕腐朽垮塌。师傅听闻情况,几经思索,让弟子在支撑木板的横梁下,安上一根粗木支柱,远远望去,寺庙虽于悬崖之上,但有立柱支撑,更为牢固,给人以稳固之感。
经此一招,游人相信寺庙的安全,又观者如云。其实,弟子当初修建立柱之时,木料不够长,以致于立柱与横梁之间,还有两厘米的空隙。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美国心理学家布克和诺菲尔将两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的学习效果实验。在前9天,A组的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B组的学生不知道;从第10天起,再用相反的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了实验。请根据下面的图表,概括实验结论。(5分,不超过25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