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5分)
数学家的爱情
李伶伶
①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朋友都说他是数学天才。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利。
②一次,他跟一个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那天饭钱应该是79.80元,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生气。可是服务员向他要80元。他说,不对吧。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他看账单上真写着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是80元,是79.80元。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他说,你们怎么收费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79.8 元和80 元能画等号吗?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
③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当晚就跟他分手了。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
④数学家很苦恼。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解他的人。
⑤后来他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个会计,也喜欢计算,也是看到一组数字就把它们加起来算出结果。两个人在一起时总比赛谁算得快。跟她在一起,数学家很开心。数学家想跟她结婚,却因为一件小事又黄了。
⑥那天是情人节,数学家陪女友去逛街。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搞打折优惠活动,就进去了。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五样小点心。吃完去结账,看到结账的队伍排得很长。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来,女老板临时顶替。她不太会算账,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要结账的人在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不好。数学家见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女老板抬头看看数学家和他的女友,觉得他们不像坏人,就同意了。
⑦于是,数学家帮女老板算账,女友帮核实,女老板在旁边收钱。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剩了最后一位客人。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数学家算出客人应付182元,女友说是188元。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最后让女老板算,女老板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数学家女友说,你说谎!女老板说,我为什么要说谎?我们三个算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你确实算错了。数学家女友说,我没错,不信我重新给你算一遍。客人有点儿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算错了还不承认。女老板说,您别生气,我按您算的结果收钱。客人递过来200元钱,女老板找给他18元。客人拿着找回的零钱走了。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女老板,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数学家跑出去追女友。女友说,除非你承认自己算错了,否则别再来找我。数学家觉得女友不讲道理,就没再找她。
⑧女老板很感激数学家那天帮她算账,他再去喝咖啡时,说啥也不要钱。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后来又成了恋人。女老板是个年轻的单身女人,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辞职开了这家咖啡厅。数学家经常来帮女老板算账,女老板对他的计算能力崇拜得五体投地。一年后的情人节,两个人结婚了。
⑨结婚那天,咖啡厅全部商品打八折。服务员问:开心果也打折吗?女老板说,当然不打,开心怎么能打折呢?数学家觉得这话耳熟,就问,开心果不打折,那去年怎么打了?女老板看着数学家笑了,说,去年也没打。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数学家很意外,说,那你为什么说她算错了?女老板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数学家很生气,说,你怎么能这样!
⑩数学家不能原谅女老板,执意跟她离了婚。女老板不理解,数学家为什么这么对她。
(选自《小说选刊》,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第四自然段看似闲笔,其实承上启下,引导故事情节自然发展,引发阅读兴趣。
B.数学家和女会计都乐于助人,因爱好相同而相恋,最终分手根本上是性格使然。
C.小说题目匠心独运,既是对内容的准确浓缩,又包含明显的调侃意味。
D.小说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刻画了社会众生相。
E.小说通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
2.小说第七自然段画线句子分别写到女老板和数学家女友两次“看看”,试就此对人物心理加以分析。(6分)
3.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这样处理有何作用?结合作品加以分析。(6分)
4.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8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9分)(选做其中的9个小题,请对号补写)
(1)子曰:“见贤思齐焉, 。” (《论语·里仁》)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 (庄子《逍遥游》)
(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4) ,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5)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6)师者, 。 (韩愈《师说》)
(7) ,初为《霓裳》后《六幺》。 (白居易《琵琶行》)
(8)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9)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0)“亦余心之所善兮, ”是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名句。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文后题目。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霸为颍川太守。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率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豪牦①不敢有所隐。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
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②,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皆当出于民,所易新吏又未必贤,或不如其故,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征守京兆尹,秩二千石。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注]①豪牦:即毫牦,兽尾毛,喻极细微。②重听:耳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节用殖财 殖:增加,增长 B.米盐靡密 靡:细腻,细密
C.不敢舍邮亭 舍:放弃。 D.正颇重听 颇:稍微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
B.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
C.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
D.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霸为人明察秋毫,心思敏捷,有智慧,因而处理事情、颁布决议都合乎法律,迎合人心,赢得了官吏百姓的爱戴,太守也非常信任他。
B.不管是“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还是“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黄霸都能殚精竭虑把这些事推行下去,足见其出众的为政能力。
C.设法让外出的官吏不敢隐瞒任何事情,说明黄霸心思缜密,处理政务游刃有余;而安葬鳏寡孤独一事旨在表现他的宽厚仁德。
D.从为官方式上来看,黄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的处事原则,以及对许丞问题的处理办法,都显示了为官的仁义、公正。正因如此,他才能“得吏民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5分)
(2)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5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9分)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害:嫉妒,嫉害
B.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 是非:褒贬评定
C.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权:权变,权宜
D.夫君不君则犯 犯:触犯,侵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知言之不用 上明三王之道
B.以达王事而已矣 以天下之大过予之
C.守经事而不知其宜 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D.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奖善惩恶,尊崇贤能,鄙夷无才无德之辈。
B.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否则)前面有谗言却听不到,后面有祸害却不知道。
C.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礼是在坏事发生之前加以防范,法是在坏事发生之后予以惩处。
D.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法施行的作用容易看到,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难以察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深山有一全木质古寺,悬挂在半崖峭壁间,驰名天下,游客如云。500年过去了,寺庙仍旧牢固无比,但游客越来越少。原来游人担心500年前的建筑,无法承受今日的重量,生怕腐朽垮塌。师傅听闻情况,几经思索,让弟子在支撑木板的横梁下,安上一根粗木支柱,远远望去,寺庙虽于悬崖之上,但有立柱支撑,更为牢固,给人以稳固之感。
经此一招,游人相信寺庙的安全,又观者如云。其实,弟子当初修建立柱之时,木料不够长,以致于立柱与横梁之间,还有两厘米的空隙。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