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人为之        

(2)九月十六日是全国科普日,在北京科技馆,机械人乐队         的表演,令现场观众兴奋不已。

(3)实际上,进补必须按照人体“缺啥补啥”的原则,绝对不能胡乱进补,否则       对人体无益,    可能带来危害。

A.侧目   活灵活现   不但……而且       B.侧目   绘声绘色   不但……反而

C.瞩目   绘声绘色   不但……而且       D.瞩目   活灵活现   不但……反而

 

D 【解析】 试题分析:“侧目”,指斜目而视,形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瞩目”,意为“注目”。根据语境,此处应选“瞩目”。绘声绘色:形容描写、叙述生动逼真/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该句侧重“模仿”,应用“活灵活现”。“不但……而且”和“不但……反而”均表递进,但如果前一分句表示否定,后一分句表示肯定,并且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时,应使用“不但……反而”。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尺牍        庇佑         殊不知         正本清原

B.岑寂        果腹        渡假村         锱铢必较

C.毗邻        凝练         照相机         大有裨益

D.婵娟        痉挛         抠字眼         得鱼忘荃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jī)发        (miǎn)       (dì)眄        (xué)来风

B.(yù)帖        (yì)         (pōu)       (zǐ)之私

C.躯(ké)        (cén)寂        (ái)打        为虎作(chāng)

D.拱(xuàn)      (líng)然       (xuǎn)赫      (zhuàn)大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的人文主义

林语堂

①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使西方哲学家备受困惑。他们从目的论出发,认为包括蚊子乃至伤寒菌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为这个自负的人类的利益而存在的。今生今世自有百般磨难,因而自傲的人类始终无法事事如意。于是目的论又转向来生来世,把今生的世俗生活看作为来世所进行的准备。另外有一些人,像尼采那样知难而上,否认人生“必须”有什么意义,认为人类的进步不过是一种循环,一种野蛮人的舞蹈,而不是去市场采购,所以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然而问题还是没能解决,它就像海浪一样不断冲击着堤岸:“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

②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他们进而认为佛教所谓升入涅槃境界,也过于玄虚。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在中国人看来,这不仅代表片刻的诗意般的快乐心境,并且是追求人生幸福的目标。中国人就是陶醉在这样一种人生理想之中,它既不暧昧,又不玄虚,而是十分实在。我必须说,这是一种异常简单的理想,简单到非中国人老实巴交的头脑想不出来。

③我们时常纳闷,西方人何以竟想不到人生的意义在于纯净平安地享受生活。中国与欧洲的不同,似乎在于西方人有更大的能力去获取和创造,享受事物的能力则较小,而中国人享受仅有一点东西的决心和能力都比较大。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④由此生发出一个人文主义,它坦白地宣告了人类是宇宙的中心,并规定一切知识都是为人类的幸福服务。然而知识同人类的结合并非易事,因为人类一旦动摇起来,就会被自己的逻辑所左右,成为知识的工具。另一方面,当今世界由于机器的迅猛发展,人类无暇享受自己创造的一切。美国管道工人的荣耀使人们忘记了没有冷热自来水我们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在法国和德国,许多人伴随着自己的水壶和老式脸盆,也照样在他们安逸而漫长的一生中作出了重大的科学发明,写出了不少宏篇巨著。人文主义只有坚定地把握住人生的真谛才能保佑自己,无论如何,人类的一切智慧和知识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人类如何保养自己,如何最大程度地享受生活。
1.请简要概括中国哲学家对人生意义的观点。(6分)
2.请结合第④段分析“人类如何保养自己,如何最大程度地享受生活”。 (6分)
3.请分析文章的论述思路。(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很旧的闲话

 

作为一个普通的写作者,我感觉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身边拥有着太多的文学素材,几乎到了俯拾即是的地步。记得1980年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一位文学长者诚心地叮嘱我,要睁大眼睛,要注意发现生活中的故事,稍不注意,素材就跑了。可是现在,素材就像蛾子、就像兔子,不住地扑火、不住地撞上树桩。但是,只要稍微安静下来却又发现,这些故事、箴言,好像有着相同的气质、相同的质地,似乎产自同一家工厂,只不过改了型号、变了包装。

当下的人们享受着相同的信息,一个人知道的事,其他人立刻就能知道。一个人发生了什么事,大家第一时间就能得知,广为传诵。看上去很近,其实又很远。很多人都难过地说过,有一天感到孤独,想要找个人面对面倾诉的时候,却突然发现,不知道该找谁,想来想去,没有一个人适合。除了前段时间广为流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其实还有“热闹的微信圈里的朋友们都去哪儿了”?

很多年前,我看西安半坡遗址介绍,在这个距今6000年左右的原始社会村落里,人和畜生活在村落的中间,公共墓地在村子边上,孩子的墓地在房屋的旁边。人、畜、逝者共存一个空间,共同倾听鸟儿啁啾声、溪水流淌声,共同观望同样的银白月光;很多年后,我阅读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惊讶地发现也如半坡生活一样,生者与亡者在同一时空下,互相说话、道别,或是擦肩而过,甚至相互询问过去和现在的疑问,彼此没有任何的间隙。

当下的我们,过于注重公共信息,过于注重与外人的关系,他人的一举一动,我们都要猜疑其中是否有诈,是否酝酿某种阴谋,在微笑着互相欣赏、赞赏彼此手串的时候,却有着相隔十万八千里的内心。我们早就忘了门口那棵丁香树的面容,忘了抽屉底层的童年照片,忘了母亲穿多大号码的鞋子,忘了逝去的亲人。当然,也忘了自己。

在我家小区有一个幼儿园,冬季的早上,只要没有雾霾并且拥有灿烂的阳光,那时候孩子们就会出现在广场上,他们做着极为简单的游戏,但却是一派深入成年人骨髓的欢笑之声。我坐在不远处的木椅上,看孩子们游戏。我想等我60岁以后,做一个幼儿园老师怎样?我的腿脚应该不成问题,能蹦能跳,只是面对简单的游戏,我能不能笑出声来?直到这时我似乎才明白,6000年前的半坡人为什么要把死去的孩子葬在房屋旁。因为孩子们简单,没有防御能力。复杂的人总想去呵护简单的人,为什么不是简单的人保护复杂的人?

世间的道理都很简单,否则《论语》的字数就会很多;但是字数很短的《论语》,却需要字数很多的注释。这句话谁说的?记不得了。

不说了,闲话说不完。拿出大木桶,倒上热水泡脚,睡一个很好的觉,做一个很旧的梦。

                          ( 选自2014年12月12日《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课文第三段描述原始社会村落生活有何作用?(6分)
2.分析文中画线句的含义。(6分)

(1)看上去很近,其实又很远。(3分)

(2)他们做着极为简单的游戏,但却是一派深入成年人骨髓的欢笑之声。(3分)
3.分析文章第一段的表现手法(4分)
4.本文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