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价值三万元的土巴碗 行吟水手 教授是艺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价值三万元的土巴碗

行吟水手

教授是艺术学院的教授。教授平时喜欢收藏瓷器、木雕、字画、金石、玉饰等,但大多值不了几个钱,主要是找点乐子而已。

那天,教授从外地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回来,看见家门口的一棵梧桐树下蹲着一个三十多岁的乞丐,面前放着一个装满零钱的碗,身边靠着一个八九岁左右的小男孩。和其他乞丐不同的是,这个乞丐的手里捧着一本书,正在教孩子认字。孩子的一只手依赖地搁在他的肩上,他回过头耳语般地对孩子说了一句什么,孩子咯咯咯笑了起来。

那一刻,教授的眼眶湿润了。他想起几十年前在一个山村的农家小院里,做小学老师的父亲手把手教自己写字的情景。

教授情不自禁地走到乞丐跟前,蹲下身子,摸着小男孩的头,对乞丐说:“你们是从哪儿来的?”

乞丐说:“山南。”

教授说:“那是个穷地方啊。”

乞丐说:“就因为穷,孩他娘才跟着一个外乡人跑了。我年前害了场大病,没法再种地养家,就只好带着小孩出来乞讨——”

教授被深深地打动了。一个沦落的乞丐,在生活都难以保障时,竟然还教儿子读书识字。看得出,他们对美好的生活依然充满了希望。感动之余,教授掏出一张一百元面额的人民币送给了乞丐。

临走前,教授盯上了乞丐面前放着的那个装满零钱的碗。那是一只土巴碗,土得掉渣,做工粗糙。教授眯着眼睛,专注地端详着那只土巴碗,久久不忍离去。

乞丐被教授的举动给搞蒙了,一只白送都没人要的土巴碗,怎么就让眼前的这位城里人发起了呆?

这时,教授拿起了那只碗,又仔细看了看,然后对乞丐说:“这只碗,卖给我好吗?”

    乞丐一听连连摇着头说:“不,不不不——”

“哦?”教授吃惊地看了乞丐一眼,“看来你知道这只碗的价值了?那你开个价吧,打算多少钱卖给我?”

乞丐一愣,脸红了,连忙说:“不不不,一只土巴碗,白送都没人要,哪能卖你钱?你真想要,拿去得了。”

教授的眼睛一亮。教授说:“这只碗明明是古董,这样吧,我给你三万元,你将这只碗卖给我,去找个事干干,也好让孩子有学上,怎么样?”

三年后一个秋日的黄昏,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走进了教授家的门厅。当教授正在伏案填写一张准备寄往贫困山区,用来资助山区教育事业的汇款单。

教授一眼就认出了中年男人,他就是三年前的那个带着小孩乞讨的乞丐。与三年前不同的是,乞丐的身上多了件名牌西服,手里提着一盒高级礼品。

乞丐坐在教授家的客厅里,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乞丐说:“我这次来是向你表示感谢之意的,是你的三万元钱让我站了起来。”

教授说:“那么,这几年你都干了些什么事呢?”

乞丐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发,小声说:“三年前,我用卖碗所得的三万元和别人合伙在老家那边弄了个窑场,做起了烧瓷。一些烧瓷拿出去卖时竟被人误认作了古董,我们也就将错就错地当古董卖,几年下来,好歹也弄了几个钱。”

教授的眉头紧紧地皱在了一起。

教授说:“那个小男孩,他现在上几年级了?”

乞丐说:“我叫他退学回家帮我打理生意了。”

教授愣住了,他做梦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一种结局。

良久,教授起身走进了卧室,从卧室里拿出来一只碗,正是乞丐在三年前卖给教授的那只土巴碗。教授说:“这只碗,只不过是一只再也普通不过的土巴碗而已。”

乞丐说:“既然你一开始就知道这只碗不值钱,那干吗还要花三万元冤枉钱买它?”

教授说:“我当时买的不是一只一文不值的土巴碗,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乞丐有些弄不懂了。

教授轻轻地挥了挥手,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教授对乞丐说:“你走吧,你怎么还坐在那里?”

乞丐说:“我没坐啊,我站着呢!”

教授说:“我怎么老觉得你还是没有站起来!”

乞丐在走出教授家门厅时,听见了瓷器碎裂的声音。

(选自2010年第8期《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教授”收藏的瓷器、木雕、字画、金石、玉饰等大多值不了几个钱,表明他并非指望这些藏品升值,因为他生活中不缺钱,缺的是乐子。

B.如果不是“教授”用三万元买那只土得掉渣的土巴碗,小说中的“乞丐”一定不会成为一个发不义之财的人。

C.小说中“一个八九岁左右的小男孩”虽不是主要人物,但设置这个人物对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深化小说的主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是小说中必不可少的人物。

D.本文将“小男孩”和“乞丐”、“乞丐”和教授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手法传达出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感情。

E.小说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及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乞丐”命运的变化和呈现“教授”复杂难言的内心活动。

(2)小说主人公“教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三次写到“站”,分别有哪些含义?请概括说明。(6分)

(4)“土巴碗”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形象塑造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主题思想或结构艺术中的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1)C E(对一项2分,对两项5分) (2)①心地善良,有同情心。资助“乞丐”是如此,往贫困山区寄汇款单也是如此。②能为他人着想,设法维护他人自尊。明知土巴碗一文不值却用三万元购买。③是一个有内涵,有素养的文人形象。从对“乞丐”后来变老板发不义之财的行为不是当面痛斥,而是“眉头紧紧地皱”“愣住”“轻轻地挥了挥手,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及含蓄地批评可看出。(每点2分) (3)①改变了“乞丐”“蹲”的生活方式,拥有了金钱,拥有了面子;②与“坐”相对,人直着身子,两脚着地而站立;③有是非观念,有羞耻感,有人格尊严。(每点2分) (4)观点一: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富。①取材于资助“乞丐”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当代人们生活的一个侧面;②通过“土巴碗”引起的故事,体现作者对当今社会人们不择手段逐利行为及忽视教育行为的思考;③“土巴碗”触发的人物深层的心理波澜,深入揭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绪,传达出作者对社会和典型人物形象的理解。 观点二: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①以“土巴碗”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能以小见大;②用“土巴碗”穿针引线,使小说中两个人物不同的思想和行为联系自然,转换自如;③以“土巴碗”“瓷器碎裂的声音”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观点2分,分析每点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思考时,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将选项代入进行比较分析,A项中“因为他生活中不缺钱,缺的是乐子”理解错误;B项中“一定不会成为”表述太绝对;D项中将“小男孩”和“乞丐”对比的表述错误。故选CE。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应从文中找到描写“教授”言行举止的语句及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分析概括。例如,明知土巴碗一文不值却用三万元购买,塑造出了一个为人着想,维护别人尊严的形象;以此类推,再从心地善良,有同情心;有内涵,有素养的文人形象等方面分析作答。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从文中分别找到三处描写“站”的语段,然后结合着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本题可从改变生活方式、站立的姿势、人格尊严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有关标题的探究题,解答本题,可结合着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从小说的主题思想或结构艺术角度,阐述对土巴碗的理解与看法。例如,在主题思想方面,作者通过一个“土巴碗”的故事,来反映社会现实、人物形象、表现的小说主题、对教育的思考等。只要能符合原文内容及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雨本寻常,却常常能淋湿诗家的心,读李清照《声声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觉得那点点冷雨从词人的心中落下,滴到我们心上,霎时凄凉浸遍全身。

2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2.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 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丞相,指秦桧。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守不能,卒从之      夺:改变

B十余事告之       条:分条陈述

C登母死舟中         属:恰逢

D守汪藻        馆:住在宾馆、客舍里
2.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它日/ 琥有请/ 属登谢却之/ 琥怒/ 谋中以危法会/ 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B.它日/ 琥有请属/ 登谢却之/ 琥怒谋/ 中以危法/ 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 琥声气俱厉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C.它日/ 琥有请属/ 登谢却之/ 琥怒/ 谋中以危法/ 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 面数琥/声气俱厉/ 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D.它日/ 琥有请/ 属登谢却之/ 琥怒谋/ 中以危法会/ 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 琥声气俱厉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B.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权贵,终致入狱。

C.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D.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可以改变社会秩序,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5分)

(2)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网络文学:什么才是人们该关注的

潘凯雄

从社会整体有关网络文学的关注中我获取的最大量信息概括起来或可用如下两字而蔽之。

第一个字谓之为“量”。具体点说就是数量多、体量大、点击量高、吸金量强。数量多指的是网络文学的作品很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网络文学签约作者数量超过百万,每年上传作品的数量也接近一百万部。体量大指的是网络文学单个作品的体量动辄三四部五六部者甚多。点击量高指的是某部网络文学作品获得数以百千万的点击量都并非天方夜谭。至于吸金量强则是说网络作家的“造富能力”好生了得。

第二个字谓之为“体”。具体地说就是各家都在力图为网络文学定性,试图回答网络文学的本体是什么?概括起来大体上亦不外乎如下四说:一曰传统文学之类型说,即网络文学无非就是传统文学中的类型文学,且多为玄幻、武侠、言情和戏说历史等四类;二曰非文学说,即网络文学多芜杂,压根儿还谈不上是文学;三曰互渗说,即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渗透;四曰另起炉灶说,即传统文学的那套话语已无力诠释网络文学,因而需要新建另一套话语体系方能言说。

这一“量”一“体”,前者说的都是网络文学现阶段最外观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与文学本身基本上没什么关系。业内人士都知道,文学产量的多少与质的优劣从来就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这些个量与文学自身的价值本身是毫无关系的。而所谓“体”尽管试图是在评析网络文学的文学特色,但这样的评析也着实皮毛了些。比如说它是类型文学这不算错,但类型文学本身同样也有优劣之别。比如说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渗透,这话也几乎等于没说,只要是文学,又有哪一种能够与文学传统截然不同呢?再比如说网络文学需要另一套话语体系方能言说,那到底又是一套什么样的话语体系呢?究竟是文学的还是其他的则一概语焉不详。至于认为网络文学压根儿还算不上文学则是从根本上将其拒之于文学之门外,这样固然简单,但恐怕也会因其简单而不成为一个办法。由此看来,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判断:一方面,所谓网络文学的写作在互联网上闹腾得风生水起、热闹得很;另一方面,人们对它的关注与评价则基本上还都是停留在最外围、最皮毛的层面。如果我们对网络文学的关注持续停留在这样的外部与浅层,那不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就是学风的浮躁。

那么网络文学什么才是人们真正该关注的?答案只能是回到文学自身,回到文学写作的内部,就作品说作品就写作说写作。离开了对作品的阅读,对网络文学的任何关注与评说都是苍白的、虚无的和想当然的。其实与传统文学一样,对文学的任何关注,无论是传统还是网络,不读作品就没有发言权。

(节选自《文汇报》,2014年7月12日,有删改)
1.下列有关网络文学的论述中,属于本文所论“人们该关注的”是 

A.网络文学单个作品动辄三四部五六部者甚多,有的甚至能够获得数以百千万的点击量。

B.目前,中国网络文学签约作者数量超过百万,每年上传作品的数量也接近一百万部。

C.网络文学自身的价值、特色、写作规律植根于对网络文学作品阅读的关注和评说中。

D.网络文学就是传统文学中的类型文学,多为玄幻、武侠、言情和戏说历史等四类。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海量的数字无非只是在提供一个客观的现实,它并没有触及其价值判断和文学分析。

B.将“量”作为网络文学巨大成就的重要标志,暴露出了论者对文学的无知和显性指标的崇拜。

C.既不能将网络文学简单地归入传统文学中的类型文学,也不能将其简单化地拒之于文学之外。

D.“另起炉灶说”认为传统文学话语体系是无力的,网络文学应该新建另一套有力的话语体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的基本现状是,其写作在互联网上很活跃、很热闹,而人们对它的关注和评价却很肤浅。

B.由于缺少实实在在的阅读,社会整体对网络文学的关注还仅停留在“量”和“体”的外部和浅层。

C.不读作品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只要改变浮躁的学风,对网络文学的关注就能深入到其内部和深层。

D.网络文学尽管具有数量多、体量大、点击量高、吸金量强的特点,但这并不能证明其自身的价值。

 

查看答案

以“往事如风”为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