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沙漠玫瑰的开放 龙应台 ①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沙漠玫瑰的开放

龙应台

①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话都已经说滥了。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外一个说法。

②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来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8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的干掉,枯干如沙。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这就是沙漠玫瑰。

③好,我就把这一团枯干的草,用一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看沙漠玫瑰怎么样了。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开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到了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

④第八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的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三个疯狂地大叫出来,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⑤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不就一把杂草,你们干吗呀?

⑥我愣住了。

⑦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那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

⑧于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知不知道这个起点,就形成我们和邻居之间价值判断的南辕北辙。

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

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特定的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通过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表现出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价值判断。

B.作者擅长细致描写,在作者笔下,沙漠玫瑰的开放惊天动地。

C.从一蓬干草的枯死到丰润饱满地舒展开放,作者带我们和他一起经历了将信将疑、满怀希望、喜悦万分、深刻思悟的全过程。

D.给一种普通的地衣起一个异常美丽的名字,表明了作者对生命坚韧的礼赞。

E.作者不惜用绝大篇幅描写沙漠玫瑰的开放过程,意在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的感悟: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2.请根据文意,概括沙漠玫瑰的几个特点。(4分)
3.“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请谈谈此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4.有人说去掉第⑩段对文章理解也无太大影响,你是如何看待的?请说明理由。(4分)

1.CE 2.(1)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很难看。(2)形状:是一种地衣,松枝形状。(3)颜色:开放叶绿色,张开有玫瑰形图案。(4)生命力:整个浸泡在水里八天就会复活,干放一两年遇水仍会复活。 3.(1)照应开头。“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2)承上启下过渡作用。(3)承接上文沙漠玫瑰的故事。(4)领起下文,由记述转入议论,应历史地看待事物,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4.不能删去。因为:(1)结构上首尾呼应,浑然一体。(2)总领全文,卒章显志,点明、深化中心。历史告诉你,应历史地看待事物,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鉴往知来。(3)运用以小见大手法,构思巧妙。由沙漠玫瑰的开放推及应历史地看待事物的深刻哲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散文的能力。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将选项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A项作者讲述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应该历史地看待事物;B项应是沙漠玫瑰之美惊天动地,见第⑧段;D项沙漠玫瑰之名是原来就有的,不是作者命名的。故选CE。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分析物象的能力。思考时,应先从文中找到描写沙漠玫瑰的相关语段,然后从外形和内在两个方面概括,在外形上的特点,要抓住其遇水之前和遇水之后概括;在内在方面的特点,则要指出其内在的生命力,突出其顽强。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语句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本题,可根据这句话所在的语段内容及位置,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这一句话在最后,其中鉴往知来这个词在开头出现过,所以它在结构上起着照应开头的作用。再者因为后面还有议论,所以它还有引起下文的作用。在内容上,是对上文内容的小结。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本题,应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即是否可以删去,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联系文本中具体内容,从该段在文中的结构上的作用,在主题的表现方面的作用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只要符合原文写作意图,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

(1)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     。(《诗经·卫风·氓》)

(2)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     ?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

(4)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5)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⑴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⑵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分)

 

查看答案

用斜线(/)断句: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悠然亭记

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①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入闽、越之隩阻②,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③?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④,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选自《明清散文》)

【注】①僦(jiù)居:租房。②隩(ào)阻:深险难行之地。③礨(lěi)石:大石。④缗(mín):指杂芜。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卜于马鞍山之、娄水之阴        阳:山的南面

B.盖县三十里                去:距离

C.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        名:命名

D.公未能以忘于世             殆:大概、恐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         ②吾还也

B.①靖节世远,吾无从问也         ②今急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C.①而悠然之意,每见言外         ②迁客骚人,多会

D.①旧国旧都,望畅然           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叙写了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离朝后随遇而安,建筑庭园,修建悠然亭,颇有陶渊明归隐园田的思想情趣。

B.淀山公有才能,做官时,多著声绩;离朝后,朝廷仍然认为他可被任用,但是他自己却已忘怀,纵情山水。

C.淀山公现居的马鞍山虽然与泰山的一块大石无异,但他现在面对此山与曾经游览泰山等名山的心态,同样悠然。

D.归有光借写淀山公构园、作亭等事及关于“悠然”的言论,来表现他在离朝后僦居县城、悠然自得的生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4分)

(2)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4分)
5.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淀山公的“悠然”?(可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9分,每小题3分)

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一般认为,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对一些模式生物如线虫、果蝇的研究表明,基因控制着衰老过程。在果蝇群体中,通过系统地选择晚生育的个体,成功地获得了寿命长的品系,这些果蝇的代谢能力明显提高。此外,有的体内抗氧化酶活力增加,有的对饥饿、干燥、高温的耐受能力提高。但这种寿命的延长是在发育长期停滞于幼虫阶段,且幼虫密度很高、食物受到极大限制的环境条件下选择出来的。也就是说,与延长寿命有关的基因要在这种逆境条件下才会表达,才能发挥其功能。同时,这些抗逆境的能力分属不同的代谢途径,因此衰老有多种机制,延长寿命的途径决不止一种。果蝇研究的结果表明,衰老和寿命是多基因控制的。

线虫是在完成发育以后,主要是在生殖以后开始出现衰老的。与线虫的衰老和寿命有关的基因突变以后可使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这表明生物体存在着与寿命长短相关的单个基因。在果蝇也发现了与寿限有关的基因。

人类有一种早衰综合征,患者儿童期情况很正常,在青春期间生长延缓,以后很快就出现衰老。这种疾病的基因已被克隆,基因编码的1432个氨基酸的序列,同DNA螺旋酶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的相似性又表明这两种蛋白质也许有相似的功能。DNA螺旋酶参与DNA的代谢,因此,推测DNA代谢发生缺陷可能是病人出现早衰的一个因素。这个例子说明,单基因突变可能也是人类衰老的机制之一。

总之,衰老和寿限都是由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决定的,环境因子的作用是随机的,而对环境作出反应的能力则是遗传的。与衰老有关的基因或是参与细胞的生存和损伤修复,或是参与对老年性疾病的易感性。因此,可从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两种研究策略来探究衰老和寿限的遗传机制,揭示相关基因的功能,尽可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最近有人说,把人的基因组图谱弄清楚了,人可以活上500岁甚至1200岁。依据无非是上面提到的果蝇和线虫的实验结果,并以此来推算人类的寿限。但这种说法忘记了上文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如果人能活到1200岁,那么要到400岁、500岁才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此外,有些基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动缓慢,活力降低,试想一个人如果反应迟钝、生机索然地活上几百岁,那还有什么意思?让人类减少疾患,健康而长寿地生活,才是遗传学家在21世纪追求的目标。
1.不能说明“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一项是     

A.一般认为,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B.果蝇寿命的延长是以相关基因在一定条件下的表达为前提的。

C.除遗传外,环境因子对生物体的寿命也产生影响。

D.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是由其基因组图谱所决定的。
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在逆境条件下成功地在果蝇中选出了寿命长的品系。

B.人或其他生物体的活动缓慢、活动收入低尽然导致其基因的改变。

C.线虫的与寿命有关的基因的突变都可使其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

D.目前还不能断定DNA代谢发生缺陷是导致早衰综合征的因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之所以不能确定单基因突变与人类衰老的关系,是因为只采取单基因遗传研究的策略,而没有把单基因遗传研究与多基因研究结合起来。

B.尽管引起人类早衰综合征的基因已被研究者克隆,但并不表明人们已经找到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基因研究要造福人类,依然任重而道远。

C.既然线虫的某些基因的突变可使其寿命延长,那么人类也只需用基因突变的方式,就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以达到延长自己寿命的目的。

D.从某些生物体到人类,研究者在基因方面作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探索,科学的日新月异使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长生不老不再是神话而是现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