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作答。(7分) 渔家傲 东昌道中 【清】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

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作答。(7分)

渔家傲  东昌道中    【清】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撩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1)上阕首句运用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3分)

(2)赏析最后一句 (2分)

(3)“午睡觉来愁似织”一句虚实结合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虚实结合”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远近结合(1分);近处,一阵秋雨过后,萋萋的野草又呈现出一片碧青色;抬眼远望,但见远山一片青翠,山顶正积着一层如棉絮般的白色晴云(1分);借秋雨后的凄清,流露的是凄苦之情(1分)。 (2)以景结情,通过秋风萧瑟,荻花遍开的苍凉景象,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凄凉乡思。(每点1分) (3)D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意境。题干的提问很明确,一是“什么手法”,二是“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词作开首二句描绘的是远近之景:近处,一阵秋雨过后,萋萋的野草又呈现出一片碧青色;抬眼远望,但见远山一片青翠,山顶正积着一层如棉絮般的白色晴云。这是由苏轼的诗句“岭上晴云披絮帽”(《新城道中》)衍化而来。然而两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境和感情。《新城道中》写的是春天久雨后的晴朗,透露了欢快情绪;本词写的却是秋雨后的凄清,流露的是凄苦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的能力。鉴赏的角度有:遣词造句、技法技巧、选材等。本题要求赏析最后一句。“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这句话写景,却放在结尾,这就是以景结情。这词以景作结:时间已是傍晚,萧瑟秋风阵阵吹过,飘落的荻花,铺满大地,白茫茫的一片;江上浩浩渺渺,更是白茫茫的一片,而作者满腔愁绪与心事,都融于这萧瑟茫茫之中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虚实结合’这一手法的一项是”。所谓的“虚”就是过去、将来、梦境等,也就是非现实的东西。A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词人想象别后的情境,是将来时;B项,“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词人想象赤壁之战时周瑜的风采,这是过去时;C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词人把无形的“愁”想象成了有形可感的东西。D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是用典。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4分)

凡物之然也,必有故。而不知其故,虽当,与不知同,其卒必困先王、名士、达师之所以过俗者,以其知也。水出于山而走于海,水非恶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稼生于野而藏于仓,稼非有欲也,人皆以之也。故子路揜雉而复释之。

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 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

齐攻鲁,求岑鼎,鲁君载他鼎以往。齐侯弗信而反之,为非,使人告鲁侯曰:“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鲁君请于柳下季,柳下季答曰:“君之赂,以欲岑鼎也?以免国也?臣亦有国于此,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于是鲁君乃以真岑鼎往也。且柳下季可谓此能说矣,非独存己之国也,又能存鲁君之国。

齐湣王亡居于卫,昼日步足,谓公玉丹曰:“我已亡矣,而不知其故。吾所以亡者,果何故哉?我当已。”公玉丹答曰:“臣以王为已知之矣,王故尚未之知邪?王之所以亡也者,以贤也。天下之王皆不肖,而恶王之贤也,因相与合兵而攻王,此王之所以亡也。”湣王慨焉太息曰:“贤固若是其苦邪?”此亦不知其所以也,此公玉丹之所以过也。

越王授有子四人。越王之弟曰豫,欲尽杀之,而为之后。恶其三人而杀之矣,国人不说,大非上。又恶其一人而欲杀之,越王未之听。其子恐必死,因国人之欲逐豫,围王宫。越王太息曰:“余不听豫之言,以罹此难也。”亦不知所以亡也。   (选自《吕氏春秋·审己》)

【注解】①(yǎn):通“掩”,覆而取之,罩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与不知同          当:适合

B.子列子常射          中:靶心

C.齐攻鲁,岑鼎          求:寻求

D.恶其三人而杀之矣        恶:诽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水出于山而走                    宣子田首山    

B.退习之三年                        提刀立,为之四顾

C.国人之欲逐豫                     之以饥馑

D.达师之所以过俗者,其知也。        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3.下列都能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① 不知其故,虽当,与不知同,其卒必困

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

③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   ④贤固若是其苦邪 

⑤此公玉丹之所以过也   ⑥余不听豫之言,以罹此难也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先王、名士、达师超过普通人,是因为他们了解事物变化的原因。像水的发源、流向,庄稼生长、收藏这样的事,也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B.鲁君向柳下季求助,柳下季告诉鲁君,如果救助了鲁国,他自己的国家就会受到齐国攻击,所以自己很难办到,于是鲁君就把真的岑鼎送去了齐国。

C.越王授受到自己儿子攻击后,后悔自己没有听从弟弟豫的意见把四个儿子都杀掉,从而避开危难,实际上是他并不明白自己到底错在何处。

D.本文举例丰富,运用巧妙,有简例和详例,有正例和反例,并将例子与议论结合,阐明了“知故”“审己”的核心思想。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2分)                                      

(2)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2分)

(3)贤固若是其苦邪。 (2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张楞与王玲结婚后生活一直都很艰难,现在他们有三个孩子,大的卖冰棒,二的拾破烂,三的满地爬。

C.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D.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气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火! 冲天的大火! 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安东每天独善其身,多读书,少说话,提高修养,净化心灵,经过一段时间,他问上帝,自己是否足够圣洁了。上帝对他说:“鞋匠康德比你更圣洁。”安东不服,来到康德的鞋店。他问:“你到底做了什么,让上帝认为你比我圣洁?”康德回答:“我也不知道,我只不过是一个鞋匠而已。每次修鞋的时候,我总是将它当作上帝的鞋子来修理……”安东对什么叫“圣洁”似乎若有所悟。

对画横线的“圣洁”,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所谓“圣洁”,就是把自身修养用于每一个人

B.所谓“圣洁”,就是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C.所谓“圣洁”,就是对待每一位顾客如同上帝

D.所谓“圣洁”,就是认真做好哪怕卑贱的工作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我之谓也            B.之二虫又何知

C.竖子不足与谋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B.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C.不远千里而来                    D.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