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5分) 修 身 墨子 君子战虽有陈①,而勇为本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5分)

              墨子

君子战虽有陈①,而勇为焉;丧虽有礼,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无务博闻。

是故先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唯圣人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注】陈:同“阵”,阵法。外交:与亲戚以外的人交往。谮慝:恶意的诽谤。批扞:批驳。孩:念头。隳颠:秃顶。这里指年纪大。辩:同“辨”,明白。伐功:夸耀自己的功劳。彼:同“非”。情:同“惰”。 戴:同“载”。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               本:根本。

B.举物而,无务博闻                     暗:不明白。

C.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原:原来。            

D.名不可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         简:轻易。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丧虽有礼,哀为本焉        渔父见问之

B.是故先王治天下也          徙于南冥也

C.唯圣人乎                  还也

D.据财不能分人者            口语遭此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本为先务末次之是墨家“修身”的原则,即如能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则事半功倍;修身不可舍本而逐末。

B.墨子以志强言信、慷慨大方、守道不笃、博学多才、明辨是非等为“君子”的标准,强调要修身须发自内心,不可虚假。

C.墨子认为人的声誉不会无故产生和自己增长,所以不可取巧而立,只有身体力行、言行合一地踏实修为,才能名扬天下。

D.墨子不仅认识到修身是人们立身行事的根本,而且阐述了实践、反省等修身的方法以及修身对于他人所具有的影响作用。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3分)

(2)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3分)

 

1.C 2.B 3.B 4.(1)意志不坚强的人,他的智慧就不会通达;讲话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动就不会果敢。(3分。重点词:达、信、果)(2)所以那些缺乏明察事理的智慧,加上自身又懒惰的人,言行就会背离正道。(3分。重点词:故、察、身、反)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题中,C项解释有误,“原”通“源”,河流的源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题中,B项的“之”都作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的“而”虽都作连词,但前者表转折,相当于“但”;后者表承接;C项的“其”虽都作副词,但前者表推测语气,相当于“大概”;后者表祈使语气,相当于“还是”。D项的“以”虽都作介词,但前者相当于“拿”;后者相当于“因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其中,B项错误在于,“守道不笃”并非君子行为。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达”是通达之意;“信”是讲信用之意;“果”是果敢之意。第(2)句中的“故”作连词,相当于“所以”;“察”即“明察事理”之意;“身”就是自身;“反”就是反面、违背之意。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君子作战虽用阵法,但必以勇敢为本;办丧事虽讲礼仪,但必以哀痛为本;做官虽讲才识,但必以德行为本。所以立本不牢的,就不必讲究枝节的繁盛;身边的人不能亲近,就不必讲究招徕远方之民;亲戚不能使之归附,就不必讲究结纳外人;做一件事情有始无终,就不必谈从事多种事业;举一件事物尚且弄不明白,就不必追求广见博闻。 所以先王治理天下,必定要明察左右而招徕远人。君子能明察左右,左右之人也就能修养自己的品行了。君子不能修养自己的品行而受人诋毁,那就应当自我反省,因而怨少而品德日修。谗害诽谤之言不入于耳,攻击他人之语不出于口,伤害人的念头不存于心,这样,即使有好诋毁、攻击的人,也就无从施展了。 所以君子的力量一天比一天加强,志向一无比一天远大,品行一天比一天完善。君子之道(应包括如下方面):贫穷时表现出廉洁,富足时表现出恩义,对生者表示出慈爱,对死者表示出哀痛。这四种品行不是可以装出来的,而是必须自身具备的。凡是存在于内心的,是无穷的慈爱;举止于身体的,是无比的谦恭;谈说于嘴上的,是无比的雅驯。(让上述四种品行)畅达于四肢和肌肤,直到白发秃顶之时仍不肯舍弃,大概只有圣人吧! 意志不坚强的,智慧一定不通达;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一定不果敢;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不值得和他交游。根本不牢的,枝节必危。光勇敢而不注重品行修养的,后必懒惰。源头污浊的水流不清,行为无信的人名声必受损害,声誉不会无故产生和自己增长。功成了必然名就,名誉不可虚假,必须反求诸己。致力于说而行动迟缓,虽然善辩但没人听信。出力多而自夸功劳,虽劳苦而不可取。聪明人心里明白而不多说,努力作事而不夸说自己的功劳,因此名誉扬于天下。说话不图繁多而讲究富有智慧,不图文采而讲究明白。所以那智力不能做到言说明白,加上自身又懒惰的,那么他的言说必背离正道。善不从本心出发就不能保留,行不由本身审辨就不能树立,名望不会由轻易而成,声誉不会因诈伪而立,君子是言行合一的。以图利为重,忽视立名,(这样)而可以成为天下贤士的人,还不曾有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6分)

马尔克斯对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的强烈刺激与深刻影响,已成为文学史上一个不争的事实。谈及“影响”,美国比较文学家约瑟夫·T·肖认为:“各种影响的种子都可能降落,然而只有那些落在条件具备的土地上的种子才能够发芽,每一粒种子又将受到它扎根在那里的土壤和气候的影响。”以此分析马尔克斯在现代中国传播与接受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有降落着的“影响的种子”,即20世纪后期以来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欧美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爆炸性” 影响;另一方面,也许是更重要的方面,则是有“条件具备的土地”,即作为接受主体的中国文学与马尔克斯的文学有着极为相似的历史文化语境和现实文化境遇。两者历史文化语境的相似性,集中体现在中国、拉美这两块地域辽阔且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大陆共同拥有神奇、丰富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首先,为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提供丰厚精神资源的拉丁美洲神奇的自然景观、神秘的神话传说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同样存在于中国大地。比如扎西达娃、马原、阿来等笔下的西藏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其次,从《离骚》、魏晋志怪、唐传奇到《西游记》、《红楼梦》,中国传统文学中从来就不乏“神秘性”的因子。这种神秘文学传统使20世纪后期的许多中国作家在接触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时,似曾相识之感油然而生,并自信也能创造出中国式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这种地域上与文化上的契合,无疑是马尔克斯能够在中国产生强烈反响与认同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同处于第三世界的中国作家与马尔克斯的现实文化境遇与心态也极其相似:“一是与西方文化无缘的‘他者文化’命运与角色的认同;二是心怀‘复兴’自己民族文化的使命感;三是对本土文化的光大阐扬的努力最终又寄希望于西方文化霸权的承认,因此他们都渴望找到一种通向西方文化权利认可的途径。”马尔克斯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成功,使当代中国作家确信,他们同样可以借鉴西方文学技法、发掘传统文化遗产而获得辉煌,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所以,他们给予马尔克斯以崇高的敬意和热情的拥抱。由此可见,马尔克斯被中国文学接纳是中国作为接受主体主动选择的结果。

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对《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借鉴尤其是对民间神秘文化资源的开掘,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机械反映现实的局限,使文学向着其审美本质靠近,呈现出浪漫与神秘相交织的独特美学意蕴。从这一意义上说,魔幻小说为本时期文学完成了一次文化观念与审美风格的变革。当然,中国文学这一变化成为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性变革,前后经历了一个从形似到形神结合到“离形得似”的过程。从80年代的《冈底斯的诱惑》、《系在皮绳扣上的魂》到90年代的《白鹿原》、《尘埃落定》,再到新世纪之初的《受活》,我们能清晰地看到魔幻写作“中国化”的轨迹。

(选自谭桂林《现代中外文学比较教程》,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根据约瑟夫·T·肖的观点,魔幻现实主义这颗“种子”只有落在中国这块“条件具备的土地上”才能够发芽。

B.扎西达娃等作家笔下的西藏,证明了中国文学与马尔克斯文学有着极为相似的历史文化语境和现实文化境遇。

C.接纳马尔克斯是中国文学的主动选择,前后经历了一个从形似到形神结合到“离形得似”的“中国化”过程。

D.借鉴西方文学技法、发掘传统文化遗产是中国作家获得辉煌,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的必然选择和途径。
2.下列有关马尔克斯对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深刻影响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促成中国文学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性变革。

B.使中国文学突破了现实主义传统的局限。

C.让中国作家也成为了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D.实现了魔幻写作手法的“中国化”转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孟德围困周郎的地方吗?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多情善感的人应笑自己,头发早斑白了。

C.即今之傫然在幕者也。      ——就是现在整齐并排地安放在墓里的五人。

D.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从古至今都一样,哪里有不受屈辱的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劝学》)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D.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     相如持壁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B.不者,若属皆为所虏(《鸿门宴》)     然后图南,适南冥也(《逍遥游》)

C.积土成山,风雨兴(《劝学》)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六国论》)

D.是异于刺人而杀之(《寡人之于国也》) 独五人之曒曒,也(《五人墓碑记》)

 

查看答案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他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与 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词题材广阔,意境深远,著有《稼轩长短句》。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

C.弗吉尼亚·伍尔芙,法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作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