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中吕]普天乐·平沙落雁① 鲜于必仁 稻粱收,...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中吕]普天乐·平沙落雁

鲜于必仁

稻粱收,菰蒲秀,山光凝暮,江影涵秋。  潮平远水宽,天阔孤帆瘦。雁阵惊寒埋云岫,下长空飞满沧州  西风渡头,斜阳岸口,不尽诗愁。

平沙落雁:此为“潇湘八景”之第五首。 菰(gū)蒲:菰是多年水生草本植物。蒲亦是水生植物,即苇子,可以编席。  沧州:水边比较开阔的地方,常用指隐士住地。
1.曲中“山光凝暮”和“雁阵惊寒”化用了谁的哪篇文章中的句子?天阔孤帆瘦”中的“瘦”字用得精妙传神,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散曲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简要分析。(6分)

 

1.王勃的《滕王阁序》(名1分,篇1分,共计2分);“孤帆瘦”的“瘦”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秋空辽远空旷,反衬得孤帆更加瘦小,既突出了辽远秋空下孤帆之小,又投射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忧伤之情。(手法1分,特点描述1分,情感1分,共计3分) 2.这首散曲写的是清秋时节辽远开阔的江边晚景,渗透着作者漂泊异乡的无限忧思。稻谷已经收割,水边的菰蒲婀娜秀美;山沟暮色凝聚,江水宽阔平静,秋空辽远空旷,反衬孤帆更加瘦小,作者油然而生孤独之感。雁阵为秋寒所惊,穿过山边薄云,落在江边沙滩上;红日西沉,秋风吹拂着渡口,而对雁阵和落日作者产生了无尽的乡思之情。(意境、景、情各2分,共计6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里的表达技巧是用典,曲中的“山光凝暮”实际上化用了“烟光凝而暮山紫”,“雁阵惊寒”是化用了“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两句都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江潮平静,显得秋水宽阔;秋空辽远空旷,反衬得孤帆更加瘦小,此处锻字铸句尤有功力,如“孤帆瘦”的“瘦”字,既写帆小,又是诗人自身心理忧伤的投射。本题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在分析意境时要抓住曲中“孤帆”“雁阵”“落日”三个最能触发诗人羁旅思乡之愁的象,按照“描述画面→概括特征→揭示情感”逐步逐层进行表述。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守。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于亮,因问士人皆谁相经纬者。亮答曰:“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兴世业者也。”

建安二十年,权遣吕蒙奄袭南三郡,立脱身走,自归先主。先主素识待之,不深责也,以为巴郡太守。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立为侍中。后主袭位,徙长水校尉。立本意,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而更游散在李严等下,常怀怏怏。后丞相掾李邵(李郃)、蒋琬至,立计曰:“军当远出,卿诸人好其事。昔先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无纲纪;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演长,从人者耳,不足与经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王连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

邵(郃)、琬具白其言于诸葛亮。亮表立曰:“长水校尉廖立,坐自贵大,臧否群士,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又言万人率者皆小子也;诽谤先帝,疵毁众臣。人有言国家兵众简练,部伍分明者,立举头视屋,愤咤作色曰:‘何足言!’凡如是者不可胜数。羊之乱群,犹能为害,况立托在大位,中人以下识真伪邪?”于是废立为民,徙汶山郡,立躬率妻子耕殖自守。

建兴十二年,闻诸葛亮卒,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后监军姜维率偏军经汶山,立。称立意气不衰,言论自若。立遂终徙所。妻子还蜀。

                                            ——《三国志·蜀志》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当兴世业者也                         赞:称赞

B.立为侍中                             徵:征召

C.卿诸人好其事                         谛:细察

D.后监军姜维率偏军经汶山,           诣:拜访
2.下列各句中,全部表现廖立“坐自贵大”的一项是(  )(3分)

立本意,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           

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

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

权遣吕蒙奄袭南三郡,立脱身走,自归先主

诸葛亮卒,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  

人有言国家兵众简练,部伍分明者,立举头视屋,愤咤作色曰:‘何足言!’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廖立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曾得到诸葛亮的高度评价,也得到过刘备的赏识和器重,并委以重任。

B.廖立对自己位居李严等人之下,心中常怏怏不乐,于是在李邵、蒋琬面前列数先主、关羽等人的过失,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C.诸葛亮听了邵、琬的陈述,觉得长水校尉廖立,言行妄自尊大,褒贬评论广大朝士,公然指责国家的行为,如一羊乱群一般危害甚大,于是就罢免了廖立。

D.廖立因才而被选拨,又因恃才而被毁,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
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孙权遣使通好于亮,因问士人皆谁相经纬者。

(2)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东亚价值观内涵发展现代意义

①东亚地区的文化历史包括儒教、佛教、伊斯兰教等,长期以来儒教学说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儒教学说发展成为东亚价值观的重要内涵。

②东亚价值观是东亚地区的居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价值理念、价值理想、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系,其主要特色是注重和谐,这种特质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促进了东亚价值观的重建,启发了全球的普遍价值追求。经过历史的沉淀,东亚文化丰富多样,既有以政治和伦理为主要内容的儒家价值观,也有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为主要思想的道家价值观,还有一切皆空、人生皆苦的佛教价值观等。

③虽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东亚价值观对东亚各国人民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使人们在认识、判断和接受外来文化和事物时以此为标准,可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西方文化的入侵,东亚价值观逐渐被弱化,其生存和发展也面临挑战,这主要是因为东亚价值观自身出现了问题。

④在东亚各国巨大的社会变化中出现的一些“反传统”的做法降低了东亚价值观的影响力。例如,日本一直坚持“脱亚”,我国在文革时期对“孔孟之道”进行批判。在这样的历史事件发生过程中,我国和日本的思想和文化出现了很大差距,东亚各国之间也因此出现了差异。虽然我国和日本都曾认为两个民族之间文化相通,有了一定的亲切感,可是也因此产生了很多文化误解的现象,给两个民族之间进行深刻理解和深入沟通产生了阻碍作用。

⑤因为东亚价值观在各国之间缺乏认同感和整体感,所以需要对东亚价值观进行多元整合,形成认同感强的价值体系,也就是将各国价值的特色性和同一性进行融合,以促进东亚认同和东亚意识的发展。文化整合就是使不同的文化进行相互的吸收和融合,并且逐渐形成一体,这不是几种文化的叠加,而是将文化放在一起,然后再次选择,选择的过程就是对不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产生新的文化体系。价值整合是文化整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相同的价值观以后,相互之间才能理解。所以相同的文化价值观就是地区一体化的基本条件。

⑥当今世界的文化多元化发展,东亚价值观由于其独有的特点在历史发展中也发挥了一定的功能和作用。在历史上,东亚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曾对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现在东亚更需要将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当今社会是科技的社会,东亚价值观更能适应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发展的需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摘自《人民论坛》2014年第1期,有删改)
1.与“东亚价值观”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儒教文化圈覆盖了整个东亚,由此逐渐形成的文化和价值对本地区的人们产生了深刻影响。

B.东亚价值观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体系,主要特色是注重和谐,它的重建加快了全球一体化脚步。

C.东亚价值观对东亚各国人民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目前其自身出现问题,生存和发展面临挑战。

D.东亚认同与东亚意识的发展,需将东亚各国价值的特色性和同一性整合,形成独立价值体系。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段介绍了东亚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基本特征,基本特征首先是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其次是具有更新性。

B.③④段介绍了东亚价值观的发展现状,出现的问题来源于内外力的作用,“反传统”的做法降低了影响力。

C.段介绍东亚价值观的发展对策,需对东亚价值观进行多元整合,以至于东亚各国缺乏了认同感和整体感。

D.段介绍东亚价值观的现代意义,文化在东亚一体化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东亚价值观也应该与时俱进。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亚文化吸收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呈现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价值观并存的丰富多彩的格局。

B.中国和日本产生了很多文化误解,影响两个民族之间进行深刻理解和深入沟通,源于两国经济差距。

C.文化整合不是几种文化的简单叠加,而是不同文化进行相互交流、吸收和融合,形成新的文化体系。

D.东亚价值观在历史发展中曾经发挥一定的功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需要进行转变,适应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在点评《赢在中国》真人秀比赛时的一位选手时,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说道:“你自己很善良,也很有激情,也很幽默,也会讲很多的故事,但你的团队离开你的时候,你要想到一点,我们需要雷锋,但不能让雷锋穿补丁的衣服上街去,让他们跟你分享成功是很重要的。”

材料二: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出席央视《开讲啦》节目,对在场的学生说:“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过年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抢红包’。”羊年春节,“抢红包”成为最热的话题之一。长辈给晚辈发,老板给员工发,朋友、同学相互派发。有的还玩起“红包接龙”,手气最佳的接着派发。“抢红包”游戏大有旋风席卷之势。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

你如何看待春节期间的“抢红包”现象?请明确表态并阐明理由。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至少列出两条理由;③语言简明连贯。④不少于60字。(5分)

 

查看答案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5字。(6分)

鼎在中国由来已久。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①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记述:“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发展为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         。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自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后,“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政治引申意义。譬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三足鼎立、问鼎等等。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是文明的见证,又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