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选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母丧里居,遵义杨隆喜反,斥家财募壮士八百捍乡里。服阕,会苗、教蜂起,巡抚蒋蔚远奏留军,特旨授编修,增募至四千人,复平越、独山诸城。十年,除知岳州府,始罢遣所募兵。亏饷巨万,乃陈五百金案上,语众曰:“与君共事久,今库馈,徒手归,奈何?”众泣曰:“公毁家纾难,我等敢他求乎?”遂去。

同治二年,擢山东按察使。会僧格林沁治兵鲁、豫间,令击河北宋景诗。旋劾其擅议招抚,部议降三级。又明年,迁布政使。僧格林沁战殁曹州,坐法再议,皆得恩旨留任,于是言者复摭他款弹之,事下曾国藩,国藩白其无罪。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举以自代,遂拜巡抚之命。时捻趋海澨,李鸿章建议筑墙胶莱河,宝桢会军之。六年,东捻走潍河,东军王心安筑垒方成,而堤墙未竣,捻长驱渡河,宝桢以闻。上怒,鸿章交部议,宝桢亦褫职留任。先是东军守潍河,本皖将潘鼎新汛地。皖军甫南移,而北路遽失。诏斩心安,宝桢抗辩,乃宥心安而责鸿章;宝桢复屡疏相诋,于是上益责鸿章忌刻纵寇矣。明年,西捻趋定州,近畿震动。宝桢闻警,即驰至东昌,率骑旅千、精卒三千,赍五日粮,倍道北援,捻遂南溃。是役也,朝廷遣宿卫之旅出国门备寇,统兵诸将帅皆获谴让,而上独以宝桢一军猝出寇前,转战雄、肃间,复饶阳,功最盛,数降敕褒嘉,加太子少保。而其诛安得海事尤人口。

光绪二年,代吴棠署四川总督。成都将军恒训覈覆堤工,亦摭及盐运病商民、流弊大,宝桢抗辩。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寻予实授。宝桢弥自警勖,益兴积谷,严督捕。治蜀凡十年,初莅事时,郭内月有盗劫,至是诛匪几尽,声为道不拾遗。

宝桢严刚有威。其初至山东也,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敬铭闻之,大称异,至之日,亲迓于郊。自是事无大小,皆咨宝桢而后行。至今言吏治者,常与沈葆桢并称,尤励清操。丧归,僚属集赙,始克成行云。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①捻:即“捻军”,是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②褫:剥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诸君共事久,今库馈  诎:穷尽,匮乏

B.坐法再     干:干预,干涉

C.宝桢会军    蹙:逼迫,逼近

D.而其诛安得海事尤人口  著:登录、登记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B.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C.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D.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宝桢散尽家财招募壮士保卫乡里,在遣散壮士时,他直言亏欠的饷银无法偿付,大家有感于丁宝桢毁家纾难的无私付出,纷纷放弃饷银离开。

B.丁宝桢早年宦海浮沉,多次被贬,曾因与捻军长期对垒时修筑防御工事不利,被革职留任,因为直言上谏,保护了王心安,却使皇帝错误处罚了李鸿章。

C.同治七年,西路捻军进攻到京城附近,丁宝桢率领一千骑兵,三千步兵,火速北上,转战数地,收复失地,得到皇帝的屡次褒奖,加官为太子太保。

D.丁宝桢性情刚正严明有威严,不屈服于权贵,磨砺自己清廉的节操,家无余财,后世说起官吏的作风和治绩,经常把他和沈葆桢放在一起来称赞。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举以自代,遂拜巡抚之命。(5分)

(2)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寻予实授。宝桢弥自警勖,益兴积谷,严督捕。(5分)

 

1.D 2.C 3.B 4.(1)山东巡抚阎敬铭向来推崇丁宝桢的才能,到这时就请求退休,举荐丁宝桢来代替自己,于是(朝廷就)任命他做山东巡抚。 (2)皇帝担心丁宝桢被流言困惑,下令告诉丁宝桢不要改变当初的想法。不久就正式授予他实职。丁宝桢也更加自我警惕勉励,更加注重储存粮食,严厉进行督责搜捕。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要放在具体句中,加以推断,本句意思为:而他杀掉安德海的事件尤其被民众称道。故,著:显扬。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其大意是丁宝桢对僧格林沁不卑不亢,文段先写僧格林沁的倨傲,接着写丁宝桢的傲骨铮铮。再根据主谓宾结构,“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是一个整体,不能断开,由此排除A.B两项,“左右皆大惊”应为一个整体,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C。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本题中,B项,“却使皇帝错误处罚了李鸿章”于文无据。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要求原文文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文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译出原文大意。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难以翻译时可辅以意译。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夙、至是、举,拜。夙:向来。至是:到这个时候;举:举荐;拜:授予;(2)句,惑、敕、易、警勖。惑:被困惑;敕:皇帝下令;易:改变;警勖:警惕勉励。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丁宝桢,字稚璜,是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考中进士,被选作庶吉士。因母亲去世在乡间居住,(恰逢)遵义的杨隆喜造反,(丁宝桢)倾尽家财招募八百壮士保卫家乡。服丧期满,恰逢苗民、教匪叛乱蜂拥而起,巡抚蒋蔚远上奏朝廷,(申请)让丁宝桢部留在平乱军中,皇帝特别下令授予他编修一职,(丁宝桢)又增加招募,士兵总数达到四千人,收复了平越、独山等诸多城池。咸丰十年,被授予岳州知府,才遣散了招募的士兵。亏欠的饷银非常多,就把五百两银子放在桌案上,对士兵们说:“我和各位在一起共事很久了,现在府库的钱粮短缺,你们只能空手而归,怎么办?”士兵们流着泪说:“您不惜捐献所有家产,解救国难,我们怎么还敢有另外的请求?”于是离开。 同治二年,(丁宝桢)升任山东按察使。恰逢僧格林沁在鲁、豫两地统帅军队,(皇帝)命令(丁宝桢)攻击河北的宋景诗。不久(丁宝桢)被弹劾擅自倡议招抚,兵部审议决定将其降职三级。又到了第二年,升迁做布政使。僧格林沁在曹州战死,又因干预朝议而犯法,都得到皇上的恩赦留任原职,于是谏官们又搜集罗织了其他的罪名来弹劾他,此事投送到曾国藩处,曾国藩向皇帝禀告说他无罪。山东巡抚阎敬铭向来推崇丁宝桢的才能,到这时就请求退休,举荐丁宝桢来代替自己,于是(朝廷就)任命他做山东巡抚。当时捻军逼近了海澨,李鸿章建议在胶莱河修筑长墙防御,丁宝桢会合军队逼近警戒。同治六年,东路捻军逃到潍河,东路军王心安刚刚筑成营垒,但是堤墙尚未完成,捻军长驱直入渡过了潍河,丁宝桢把这件事禀告给皇帝。皇帝大怒,将李鸿章交付兵部审议,丁宝桢也被革去职务暂时留任。之前东路军镇守潍河,本是安徽将领潘鼎新驻防地段。安徽军刚刚南移,而北路就立即失利。皇帝下令将王心安斩首,丁宝桢上书直言辩驳,(皇帝)就宽宥了王心安而斥责李鸿章;丁宝桢又屡次上书指责,于是皇帝越发斥责李鸿章为人刻薄善妒、放纵寇敌。第二年,西路捻军奔赴定州,京畿附近大为震动。丁宝桢听到军情警示,立即快马奔驰到东昌,率领一千骑兵,三千精锐步兵,带着五天的粮食,日夜兼程,援助北方,捻军于是向南溃逃。这场战役,朝廷派遣禁军到京城外防备捻军,统领士兵的各位将领都受到责备,而皇上只因为丁宝桢这一支军队突然出现在敌人之前,转战雄、肃各州间,收复饶阳,功劳最大,多次降下圣旨褒扬嘉奖(他),并加官太子太保。而他杀掉安德海的事件尤其被民众称道。 光绪二年,(丁宝桢)代替吴棠暂任四川总督。成都将军恒训再次核查堤防工程,又挑剔指摘到盐运祸害商贾民众,流弊很大,丁宝桢进行争辩。皇帝担心丁宝桢被流言困惑,下令告诉丁宝桢不要改变当初的想法。不久就正式授予他实职。丁宝桢也更加自我警惕勉励,更加注重储存粮食,严厉进行督责搜捕。(丁宝桢)治理四川共十年,刚刚到任履职时,城内每月都有盗窃抢劫的案件,到这时几乎把匪徒诛杀干净,宣称为路不拾遗。 丁宝桢性情刚正严明有威严。他刚到山东时,僧格林沁正在淄川围剿捻军,自觉地位高贵,十分倨傲,接见省级以下官员不设座位。丁宝桢投递名帖求见,说低级武官丁某投书王爷,给予座位就拜见,不设座位就不见。身边的侍从都大惊失色,僧格林沁佩服他的顽强不屈,为丁宝桢改变仪容,礼敬有加。阎敬铭听说这件事后,大为称奇,(丁宝桢)到任的那天,亲自在郊外迎接。从此以后无论大小事务,都先咨询丁宝桢之后才实行。后世说起官吏的作风和治绩,经常(把他)和沈葆桢放在一起来称赞,(丁宝桢)尤其磨砺自己清廉的节操。死后灵柩归乡,(他)身边的随从聚集在一起出钱帮助办理丧事,扶枢回乡才能够成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满分5 manfen5.com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由运用竹签做筹码来进行运算的“筹算”演变而来。《老子》中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孙子》《管子》等著作中也有“算”“筹”二字出现,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已比较普遍。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但由于史料匮乏,珠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算盘是何人发明也无从考察。

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数术记遗》:“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可见东汉已出现了珠算方法及理论。北周甄鸾为此作注说: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用于停放游珠,中间部分用于确定算位;每个算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作数五,下面四颗,每颗作数一。但这种计算工具与现代算盘形制不同,现在通行的“穿档算盘”,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档中横以梁,通常梁上方每档穿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方每档穿五珠,每珠作数一。定位后拨动算珠,就可做加减乘除及开乘方等运算。

“算盘”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谢察微算经》,因此可以确定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一颗木制算珠,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药铺的柜台上有一形似算盘之物,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确认,那就是与现代算盘形制类似的穿档算盘。宋末元初学者刘因的《静修先生文集》里有以《算盘》为题的五绝一首,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时谚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曰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元代谚语把资历渐老的奴婢比作算盘珠,也表明此物当时已很常用。此外,宋代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因此,许多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因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滞缓,算盘诞生的可能性较小;而唐代经济文化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极有可能。

珠算因计算工具简便、数理内涵独特而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5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26秒,这样精确的计算就是利用珠算完成的。我国研发第一颗原子弹时只有一台计算机,为应付庞大的计算工作,就出现了众多算盘高手齐聚一堂演算原子弹数据的场面,最后的计算结果准确无误。

但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在当今社会似乎已无用武之地。尽管在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珠算方兴未艾,连美国都要引进珠算作为新文化;但我国学珠算的人却越来越少,算盘也越来越罕见。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评选出“50个最伟大发明”,中国算盘也入选其中,并被评价为“第一批能够提高人类智力的工具之一”。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苏金秀认为,看待珠算,不要仅限于其计算功能,而应看到其深厚文化内涵。科学研究证明,珠算心算对幼儿和青少年有开发智力的作用,对特殊儿童有智障补缺与康复的作用,对老年人健脑和延缓衰老也能发挥作用。很多珠算“粉丝”也相信,就像有了飞机、汽车,照样还需要自行车甚至步行一样,珠算与电子计算器并不矛盾,它们各有各的功能,相得益彰。

(摘自《指尖的文化:算盘的历史》,有删改)
1.下面各项中,不能支持“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这一观点的证据是(3分)   

A.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木制算珠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算盘也类似现代算盘,可见宋代算盘的形制已较成熟。

B.宋末元初学者刘因有一首《算盘》诗,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的元代谚语以算盘珠来比喻资历渐老的奴婢,这些都说明算盘在宋元时已很普及。

C.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较为滞缓,算盘不大可能诞生于此时;而唐末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

D.在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5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26秒,能利用珠算完成这样精确的计算,说明宋元之交珠算已很发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筹算是用竹签做筹码来进行运算的一种方法,从《老子》《孙子》《管子》等著作中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就已被广泛使用。

B.文中的“珠算”和“算盘”并非一个概念。珠算是一种计算方法,算盘则是珠算的工具。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比“算盘”一词更早见于文献。

C.从北周甄鸾对“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这句话的注解来看,当时的算珠计数法已经与现代珠算相同,都是上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五,下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一。

D.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以后,迅速传到韩国、日本、东南亚甚至美国;但在中国,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却日渐衰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算盘发明之初可能没有“档”,算珠也没有穿在档上,而后来的“穿档算盘”都是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这种改进使算盘在携带和使用时更加方便。

B.筹算演变为珠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珠算产生之后,又对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研发也有它的功劳。

C.中国珠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入选《大西洋月刊》“50个最伟大发明”,这表明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得到了国际认可。

D.在电子时代,算盘计算迅速、携带方便的优势已很难体现,因此我们不应再关注其计算功能,而应开发其在教育启智等方面的价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上班、下班,上课、下课,睡着了、又醒来……我们以为生活本身就是这样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感也在岁月的洗刷下,变得更加一文不值,就如同一个老妇的衣箱底层、那套尘封已久、再无人问津的嫁衣。每天看着一出出你方唱罢我登场,你可能都不曾发现,还有一个穿插其中的龙套,叫细节。也唯有在看似空旷的舞台上,看见了它们,生活的深刻和丰富才可能变得一览无遗。

    要求:立意明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我国传统的节气,不仅是身处纯自然的季节,更是生命的四季,四季的景致莫不附着生命的脉动。请你在“立春、惊蛰、清明、夏至、寒露、霜降、大雪”这几个节气中挑选两个,写两则节气的个人解读。要求意蕴确切,情感真挚,富有诗意,句式大致相近。(6分)

例如:大暑——热烈的极致,蝉歌如雨。

①节气:                  解读:                                     

②节气:                  解读: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5分)

水样的沈从文用水浇灌了他水样的作品。沈从文,这条湘西的清水征服了峭岩,          ,滴穿了磐石;托起了白浪滩头的乌篷船,润泽了苍崖翠壁间的杜鹃花,                               ,他的生活美如水,他的作品纯如水,他永远光鲜,永远芳醇,永远润泽世人。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从中世纪开始,器乐统治了西方将近四百年,致使整个近现代都成了器乐的天下,                                                  ,千百年来被分隔在世界各个局部地域的歌唱,开始得以在整个世界中流传,并有可能光荣地进入音乐的史册。

①随着黑人布鲁斯的兴起,歌曲重新回到了音乐的主流地位

②而器乐的发展开始呈现缓慢和僵化的局面

③而歌曲只占据非常可怜的仆人地位

④而由于这个歌唱世纪的推动

⑤它的发展是迅速的、惊人的、幅员广大的、波澜壮阔的

⑥因此我们或可以把二十世纪称为歌唱的世纪

A.①⑤②⑥③④              B.③①②⑥⑤④

C.①②⑥⑤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