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子曰:“过而不改,是...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1.这两个选段都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2.孔子和孟子的观点各有什么侧重?请简要概述。(4分)

1.孔子和孟子都认为有了错误要改正。(2分) 2.孔子认为犯了错不改正才是真正的错误,强调改正错误的重要性。(2分)孟子用“月攘一鸡”为比喻,强调改正错误不能拖延,一定要及时。(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要分析两个选段都反映的问题,只要搞清语段内容的意思就可以了。选段①,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说,有了错而不改正,这才是真的错了;选段②,孟子说:“现在有个每天偷东西:邻居一只鸡的人,有人告诉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他便说:‘预备减少一些,先每个月偷一只,等到下年就完全不偷了。’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正当,便应赶快停止下来,为什么要等到下年呢?”本题可据此归纳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要分析孔子和孟子的观点各有什么侧重,其实就是把两段话的意思弄明白就行了,孔子的意思是:有了错而不改正,这才是真的错了,强调改正错误的重要性;孟子的意思是: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正当,便应赶快停止下来,为什么要等到下年呢。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  6

A.宝玉与金钏儿调笑使金钏儿被王夫人责骂,心中无趣,天又下雨,他淋着雨跑回怡红院,敲门半天门才开,宝玉生气,照着开门的丫头踢了一脚,不想竟是麝月。(《红楼梦》)

B.觉慧被“软禁”在家,一天在花园里看到鸣凤,帮她折梅花,在随后的长谈中两人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意,觉慧希望鸣凤一辈子当自己的丫头,鸣凤则希望嫁给觉慧。(《家》)

C.第二次工潮时,吴荪甫在厂里受到了惊吓,晚上,一些亲朋好友来公馆慰问他。吴为成和马景山说了很多对屠维岳不利的话,吴荪甫对屠维岳的信任产生了动摇。(《子夜》)

D.老葛朗台的弟弟自杀前,让儿子夏尔以为欧也妮庆祝生日为由投靠老葛朗台,想让他照顾夏尔。老葛朗台为弟弟的去世感到伤心,表示要好好照顾夏尔。(《欧也妮·葛朗台》)

E.孙权见刘备势不可挡,于是把范疆、张达捆绑起来,送到蜀军营中,并许诺送还夫人,归还荆州,以求罢兵,刘备不允。危急之中,阚泽向孙权推荐了陆逊。(《三国演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诗歌第二句中“衔”、“浸”两个字用得好,请选一个加以分析。(3分)

2)请简要分析诗中牧童的可爱之处。(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令和及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帅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祚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邀劫:邀人抢劫

B.多赍金币       金币:钱币财物

C.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  踪迹:作动词,追踪探访

D帝以践祚岁久      践祚:登上帝位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城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

B.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炫耀军力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

C.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

D.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3

2)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3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1)知不可乎骤得,                    苏轼《赤壁赋》

2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3)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

5)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原《离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庄子说:“高山上看到的山下人,皆如蝼蚁,大小高低如一,何必去争谁高谁低。”胡适先生说:“我是山下人,就在山下看人,怎能不计较大小、高低、胖瘦?”

读完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用规范汉字书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