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电视剧仍需直面现实的勇气 张德祥 ①电视剧,作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电视剧仍需直面现实的勇气

张德祥

①电视剧,作为影响范围最广泛的大众艺术之一,毫无疑问应当紧扣时代脉搏,与现实共振,为社会发展与改革提供助推力。上世纪80年代,电视剧能够做到直面现实,揭示矛盾,呼唤改革,鼓舞人心,受到大众的欢迎和喜爱。时至今日,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需要以更大的勇气、智慧和力量推进,文艺理应发挥它的鼓舞作用。以文艺的力量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中国梦”的实现,这对我们的电视剧创作来说还任重道远。

②近些年来电视剧收视群的流失,固然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对受众的分流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电视剧本身不能提供人们期待的精神营养。想有营养,就得接地气;想有力量,就得扎根现实土壤,关心大众的关心,表达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情感。在经过了“雷剧”、“神剧”、“闹剧”之后,电视剧在情节的“离奇古怪”上几乎走到了尽头。见怪不怪的观众,要看的不是你如何“雷”与“神”,而是你是否关心着他们的关心。可惜的是,许多作品不接地气。所谓“雷”、“神”、“闹”,都是以荒唐求刺激,以离谱求娱乐,因而绕着现实走。这从来就是艺术创作的末路。离开了生活之源,离开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心与思考,你的故事再天花乱坠,也不过是假花而已。缺少了鲜活的生命气息,怎能动人?

③从数量上看,现实题材电视剧也不少,甚至很多,一些作品也反映了社会敏感问题,比如养老机制、教育方向等,但还是有许多作品在绕着社会现实走,很少切入社会现实的内核。在现在的电视剧中,你很难看到社会的真实面貌,遑论社会内在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有意无意地绕开了现实,也就离观众的精神需求越来越远了。

④一种艺术的活力,首先来自于其感应与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一旦这种能力下降了,那么,这种艺术就会逐渐失去进取性和创造性。现实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不仅是素材的源泉,也是感情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如果不能感应生活、不愿响应生活,那么,从哪里获得源泉呢?艺术的活力与激情又从何而来?所以,回到现实,脚踏实地,与现实对话,用艺术思考回应现实,回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把握社会的新状态,是电视剧获得精神力量、也是电视剧推动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唱响时代主旋律,表达人民的心声,才能获得更多的观众。这一切,都只能从现实出发。

⑤电视剧介入现实、关注社会能力的下降,跟市场有关系。谁都知道,市场是变化的,变化的东西难以把握,过深地介入现实,投资制作的风险较大。长时间徘徊在一个平台期的电视剧,迫切面临着精神与思想的突破。

                               (选自《 人民日报 20140103 24 版,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电视剧应当紧扣时代脉搏,与现实共振,但时至今日都未曾落实。

B.目前有些电视剧能够取材现实,也切入到了社会现实的内核。

C.电视剧不反映社会真实面貌,就谈不上体现社会内在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

D.电视剧只有跟上了时代步伐,表达了人民的心声,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2.文章认为近些年电视剧收视群流失的原因有哪些?(3分)
3.当今很多电视剧为什么要绕着现实走?请结合文意分点概括其原因。(3分)

 

1.A 2.①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使电视剧收视群流失。②电视剧提供的精神营养不符合人们的期待。③观众已对离奇古怪的电视剧情节见怪不怪。④电视剧缺少了鲜活的生命气息,不能打动人。(每点1分,写满3点即可) 3.①很多电视剧所追求的是满足观众刺激和娱乐,而切入现实很难达到这一目的。②电视剧制作难以把握多变的市场,投资制作过深介入现实的电视剧风险大。(每点2分,共3分。照抄原文,没有概括,得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结合文本,逐项分析、判断。A项,“时至今日都未曾落实”错,上世纪80年代就有过落实。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注意答题区间,从文中“近些年来电视剧收视群的流失,固然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对受众的分流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电视剧本身不能提供人们期待的精神营养。”、“怪不怪的观众,要看的不是你如何‘雷’与‘神’,而是你是否关心着他们的关心。”、“这从来就是艺术创作的末路。离开了生活之源,离开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心与思考,你的故事再天花乱坠,也不过是假花而已。缺少了鲜活的生命气息,怎能动人?”等加以归纳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这是分析作者的观点的题目,需要从文本中“所谓“雷”、“神”、“闹”,都是以荒唐求刺激,以离谱求娱乐,因而绕着现实走。”、“电视剧介入现实、关注社会能力的下降,跟市场有关系。谁都知道,市场是变化的,变化的东西难以把握,过深地介入现实,投资制作的风险较大。长时间徘徊在一个平台期的电视剧,迫切面临着精神与思想的突破。”等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1.这两个选段都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2.孔子和孟子的观点各有什么侧重?请简要概述。(4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  6

A.宝玉与金钏儿调笑使金钏儿被王夫人责骂,心中无趣,天又下雨,他淋着雨跑回怡红院,敲门半天门才开,宝玉生气,照着开门的丫头踢了一脚,不想竟是麝月。(《红楼梦》)

B.觉慧被“软禁”在家,一天在花园里看到鸣凤,帮她折梅花,在随后的长谈中两人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意,觉慧希望鸣凤一辈子当自己的丫头,鸣凤则希望嫁给觉慧。(《家》)

C.第二次工潮时,吴荪甫在厂里受到了惊吓,晚上,一些亲朋好友来公馆慰问他。吴为成和马景山说了很多对屠维岳不利的话,吴荪甫对屠维岳的信任产生了动摇。(《子夜》)

D.老葛朗台的弟弟自杀前,让儿子夏尔以为欧也妮庆祝生日为由投靠老葛朗台,想让他照顾夏尔。老葛朗台为弟弟的去世感到伤心,表示要好好照顾夏尔。(《欧也妮·葛朗台》)

E.孙权见刘备势不可挡,于是把范疆、张达捆绑起来,送到蜀军营中,并许诺送还夫人,归还荆州,以求罢兵,刘备不允。危急之中,阚泽向孙权推荐了陆逊。(《三国演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诗歌第二句中“衔”、“浸”两个字用得好,请选一个加以分析。(3分)

2)请简要分析诗中牧童的可爱之处。(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令和及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帅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祚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邀劫:邀人抢劫

B.多赍金币       金币:钱币财物

C.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  踪迹:作动词,追踪探访

D帝以践祚岁久      践祚:登上帝位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城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

B.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炫耀军力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

C.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

D.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3

2)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3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1)知不可乎骤得,                    苏轼《赤壁赋》

2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3)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

5)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原《离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