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论述文阅读(9分)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

论述文阅读(9分)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1.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做法。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2.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3.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1.D 2.D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概念理解题,传统的考查形式是选择题。对于文本中的概念,我们必须放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做题的基本方法是要回归原文。首先依据题干和选项找到信息所在的文本位置,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无中生有,不可曲解原意等,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本题从第四段“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一句可看出李清照是反感“俗词”的。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文章并未提及李清照的尊体论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事实上也不是这样。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文章并未提及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7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上阙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

2.说说作者在下阙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

查看答案

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2)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6)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8)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9)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飞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2分,每小题3分)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①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②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扞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注:①县君:中国古代宗女、命妇的位号。②德明:北宋时期,西夏李元昊的父亲,是宋朝的定难军节度使,被宋朝封为西平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        报:答复,给回信

B.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          忧:父母丧事   

C.还称旨                      称旨:符合皇上的心意

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       可否:能不能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顾不合于时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而人之从其游者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C.母老乃择禄邪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B.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C.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D.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的父辈是幽州人。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

B.石曼卿年少时便被举荐为进士,但没被选中。真宗皇帝广施恩惠,凡多次被举荐的人都补奉职。曼卿一直没有就职。

C.石曼卿曾经为朝廷的边防担忧而进谏,皇帝未加理会。后来元昊造反,这才引起皇帝的注意,逐渐采用了他的主张。

D.石曼卿奉命在河东征兵,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正想充分发挥他的才智,他却身体不好生了重病。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2分)                                                                              

(2)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3分)                                                                          

(3)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2分)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戏剧有历史剧、喜剧和悲剧,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代表着他艺术的顶峰。

B.柳永,原名三变,北宋著名词人,曾做过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是北宋词坛上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

C.《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229年的历史。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前四史

D.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