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为倡导全民阅读,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气,请你拟写一则全民阅读倡议书...

为倡导全民阅读,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气,请你拟写一则全民阅读倡议书,不用出现标题、称呼语、日期和落款。要求紧扣主题,语言连贯、得体,有文采,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6分)

 

唯有书香能致远,最是阅读可怡情。阅读可以让你远离庸俗和乏味,可以让你变得睿智而博学,可以让你拥有优雅和高贵。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命姿态。行动吧,让阅读成为一道风景,让书香充溢我们的城市!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题干要求“拟写一则全民阅读倡议书”、“ 不用出现标题、称呼语、日期和落款”、“ 紧扣主题,语言连贯、得体,有文采,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注意:观点鲜明,语言连贯、得体,有文采。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 分)

手机自拍杆在人员密集、空间狭窄的博物院展厅,极易碰触到其他观众和展柜,安全隐患不可小觑,因此,    。相比国外一些博物馆的“禁杆”,故宫博物院的“限杆”较为温和,不建议使用,必要时人工制止,但并未明文禁止。对自拍杆的温和态度,      ,而游客也只有通过不断增强自身文物保护自觉,积极践行“文明旅游”理念,才能够不辜负这份信任和尊重。    ,比写在纸上的规范禁令,效果要更好、更长久。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需求。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B.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C.翻译作品日见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快餐式阅读的潮流下,互联网文化产品的质量好坏始终是决定互联网文化产业高水准发展的关键,而网络知识产权则亟需出台相关制度加以规范。

B.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旨在弥补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使新兴市场国家不再受制于人,从而推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C.电影《狼图腾》与其说是关于社会历史、民族精神的寓言,不如说是对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劝诫,是一部与当代社会热点话题密切相关的环境文学。

D.依据杭州出台的国内首部网络交易政府规章,卖家如果骚扰、威胁消费者使之违背意愿作出或修改交易评价,将对其处以最高两万元的罚款。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年初,一幢3D打印的建筑在苏州正式亮相。建筑墙体上的波浪形纹理层次分明,层与层之间密不透风,看上去      

(2)“一点素心,三分侠气”的李小文院士虽已离我们而去,但衣着朴素、穿着布鞋作报告的情景仍       ,让人难以忘怀。

(3)湖南一家医院的助理麻醉师姚翔,在术前为即将施行剖宫产手术的聋哑产妇画了6幅漫画,以此来与产妇交流,产妇       ,手术顺利完成。

A.浑然一体 记忆犹新 心照不宣      B.水乳交融 记忆犹新 心领神会

C.浑然一体 历历在目 心领神会      D.水乳交融 历历在目 心照不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中国沙漠画第一人——黄名芊

黄名芊出生三个月时父亲因肺病去世。他的父亲是位绘画爱好者,遗留了一些梅兰竹菊的画作在房间里。也许就是这些艺术品的熏陶,让他从小就爱上了艺术。而他很小就表现出惊人的美术天赋,看到小猫小狗小鸟,他就能用泥巴捏出来,全村的人都赞叹不已。

大学毕业后,黄名芊被分配到学校任教。当时学校的老师不多,教学任务很重,但是他要画画的想法一直都在。后来,学校步上正轨,老师也多了,利用从教之余一切时间,包括双休日、寒暑假,黄名芊开始致力于自己的艺术创新。

1993年、1997年,黄名芊两次由德方出资在德国举办个人抽象山水画展。展出期间,他去了卡塞尔、法兰克福、汉诺威等许多城市参观游览。

“德国的艺术博物馆和各类博物馆都是免费的……色彩缤纷的流派我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但是我认为他们是敢于创造的。”他对记者说,“德国人看我国的山水画,实际个人风格不同,而他们看上去会认为是一个人画的。这也启发我,创新必须与他人拉开距离。”

德国流行抽象艺术,黄名芊的抽象水墨画在那里很受欢迎,但回到中国后就不一样了。许多青年很喜欢,但是有些中老年艺术家看了他的画似乎就没什么感觉,有人甚至在背后道出贬义,而普通观众看后似乎很迷惑,可能是看不懂。这引起了黄名芊深深的思考和困惑。

一次机缘巧合下,黄名芊终于找到了他今生的艺术归宿——大漠山水画。1987年,黄名芊的夫人在南京艺术学院进修工艺美术理论,需要到西部去考察,研究古代雕塑,黄名芊就陪同夫人一起去了西部。

来到敦煌,第一次见到了沙漠,接着又去了新疆吐鲁番,看到了更多的沙漠,黄名芊不禁为沙漠的浩瀚壮美所折服,不由爱上了这片金黄大地,一种要把大漠的粗犷美画出来的感受油然而生。但是,大漠分明是一个不易攻克的山水画创作难题。沙漠缺水、少树,缺水少树势必消解山水画的亮点。总之,传统山水画、现代山水画约定俗成的种种活跃审美元素,在面对沙漠构景时,就会产生“无用武之地”的尴尬。难怪古今画家们很自然地回避了这一难见效果的题材。翻开千年中国画史,找不到前贤留下的画沙漠范本,也没有可资借鉴的画沙漠经验文字记载。

第一次画沙漠,黄名芊以失败告终。“没画过的可以画,可到底要怎样画呢?”他默默地总结经验:还是看到的沙漠太少,只是在沙漠边缘,没有深入了解沙漠形态,对沙漠的认识不足。“我一定要再去沙漠的深处看看!”

1994年,黄名芊第二次来到了沙漠,这次他选择了更加壮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这儿的沙漠虽美,可也被称为“死亡之海”。没有向导,黄名芊只能在边缘徘徊;无法深入沙漠腹地,他心中十分焦急。一直等到1996年,沙漠通了公路,他才得以深入沙漠腹地。之后他去各大沙漠考察不下10次,还多次去各地的治沙研究所,拜访沙漠专家。

多年扎根沙漠,前五年画一张撕一张,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在大漠里吃了无数风沙,黄名芊终于开创出自己的画法——沙漠皴。在被问及如何得到这样神奇的画法时,他说了一句最普通的话:实践出真知,千虑一得。又说,踏遍天涯无觅处,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黄名芊笔下的沙漠,远看如瀚海波涛,逼真涌动;近看却纹理分明,沙丘上的纹理丝丝缕缕清晰分明。他说这是两个方面的功夫,一是感受素材,一是画法。素材来自他不辞辛苦、甚至出生入死一次次进入茫茫大漠,画法则源自十多年间笔耕不辍、锲而不舍地反复试验。终于他找到用笔墨在表现不同沙漠形态时的恰当技法,即浓墨铺垫连绵的沙丘底部,继而层层向上叠加整个沙丘,画到沙丘顶部时墨已干、水分变少,正好用以表现沙丘顶部的轻盈流动。密匝的墨点是沙垄,也是重墨的沙漠低地;飘逸的点线是沙峰,也是淡墨的沙漠顶部,绵密的笔法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沙漠丝绸般的光滑质感,光色的流转和明暗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远处沙漠则以泼墨法写出,不宜多加,这样近实远虚,恰当地表现出远近变化。

黄名芊终于开创出自己的天地。他画了一幅画,画中无边大漠里,漫天黄沙,渺小的一人一驼一狗正在艰难跋涉。这幅画名为《路漫漫》。黄名芊说:“我画沙漠数十年如一日……这幅画就是我的自我写照。”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黄名芊多次到沙漠考察,多次笔耕不辍、锲而不舍地试验,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后,终于画出绘画史上最逼真的沙漠山水画。

B.在学校任教时,虽然教学任务重,但黄名芊一直想着画画;后来老师多起来,他又利用从教之余,开始致力于艺术创新。

C.黄名芊从小就表现出美术天赋,后来又在德国举办个人抽象山水画展;但他一直都致力于自己的大漠山水画创作。

D.画沙漠,黄名芊最初以失败告终,但在多年扎根沙漠后,他终于开创出自己的画法——沙漠皴,取得了重大的艺术成就。

E.山水画需要亮点,而沙漠中缺水、少树,沙漠山水画也就无法找到亮点;正因此,古今山水画家们常常回避沙漠题材。

(2)黄名芊开创出了沙漠山水画的画法——沙漠皴,在此过程中体现了他的哪些精神特质?(6分)

(3)黄名芊之前的哪些活动为他后来画沙漠打下了基础?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4)黄名芊说画作《路漫漫》是他的“自我写照”,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说明《路漫漫》的寓意,以及给我们的启示。(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