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慧国,崇、观法慧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嗓而前,兵败退,堕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进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关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给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首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刚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三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州安置/
2.下列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博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上书蔡修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博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小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博不畏金人,努力全包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博舍人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博前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博,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亭。
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1.A 2.D 3.C 4.(1)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统治中国,如果立异姓人为帝,我就为此死去。 (2)金人即使不求索我,我应当与太子同行,求见两位敌帅当面责斥他们,也许万一可以成功。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文断句一是看句意,一是分析动词和附近名词的关系。从句意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宣和末期,高丽入宋朝进贡,使者所过的地方,调发民夫修整船只,引起骚动且用度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且对于中原之国来说又没有丝毫的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孙傅把他安置在蕲州。从动词和名词的关系来看,动词“贡、过、谓 ” 的发出者分别是“高丽、使者、宰相”,所以以上动词应该紧跟着发出动作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故可以排除C 、D 。而选项A 、B的不同只在于动词“奏”的主语是谁,很明显,“奏”不是孙傅自己发出的,也不是突然冒出的苏轼发出的,而是宰相发出的动作,故“奏”不应紧跟名词“苏轼”,所以排除B ,正确答案是A 。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古汉语文言常识的能力,更多地考查考生的语文功底和素养,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的时候要放开眼界,多去关注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这一类型的题在各大省市的模拟中我们也经常看到,集中起来说这类题往往不会有大的错误,都是在某一个细节或者某一个用词上出现瑕疵和陷阱,需要考生静下心来,好好分析琢磨。D项错误在于“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而是被“预定”,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皇储、储君” 。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这一类题型的答题技巧就是运用文章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年份等不变的名词去快速定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对原文,进行翻译,这道题和传记类文本的答题思路和技巧非常接近,只不过一个是现代汉语,一个是古代汉语,但是技巧方法都是一致的。C原文中“他密谋藏匿太子”一事最终没有施行。 C选项“杀二宦者”错。原文中说的是:“别求类状宦者二人杀之” ,意思是说“另外找了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也就是说是两个像宦官的人,而不是宦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中的关键词:“唯”“帝”“苟”;“面”“庶或”及宾语前置句式“金人不吾索”。(1)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唯”,只;“帝”,名词做动词,统治、称帝; “苟” ,如果;“当”,判罪,这里是判自己去死的意思;“之” 代指前面的事情。(2)需要注意的关键点——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 ,要翻译成“不索吾”;“虽”,即使;“俱”,一起;“面”,名词做状语,当面;“庶或”,或者;“济”,实现、成功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文言文译文】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当时蔡條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蔡條不听。升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议论虽然偶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许翰也被罢贬,靖康元年(1126),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上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他,孙傅说:“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间法度有利于奸臣。”当时认为是名言。十一月,授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督战。金兵分从四面鼓噪而攻,郭京军败退,掉进护龙河,护龙河被尸体填满,城门急忙关闭了。当天,金兵攻进城里。 靖康二年(1127)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任命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钦宗十多天还不回来,孙傅多次寄信给金营乞请放回钦宗。废立皇帝的檄书传来,孙傅大哭道:“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统治中国,如果立异姓为帝,我就死去。”金人来索要太上皇、皇后、诸王、妃子公主,孙傅留住太子不放行。秘密谋划把他藏在民间,另外找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并杀死十几个囚犯,把他们的头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人争相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于是太子率兵讨伐平定,杀死作乱的人献过来。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承担这件事。孙傅说:“我是太子的师傅,应当与太子同生死。金人虽然不求索我,我应当与太子同行,求见两位敌帅当面责斥他们,也许万一可以成功。”孙傅于是跟从太子出城。守城门的金兵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预?”孙傅说:“我是宋朝大臣,而且是太子的师傅,应当死从。”当晚,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召他前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方金人朝廷。 绍兴年间,(孙傅)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赠谥号为忠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

袁济喜

中国传统美学的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以人为中心,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此,研究传统美学,就不能不研究它与人文的内在关系。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在对于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的不懈追寻中。审美活动作为人的个体生命意义的体认,在特定年代往往获得直接的表现。汉魏以来,中国社会陷入空前的动乱分裂之中,在各种哲学思潮展开对于天道人事重新思考的同时,审美活动也成为人们重铸精神人格的创造活动,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融入美学思想之中。当时虽然佛教活动开始兴盛,然而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重构方面,审美活动显然更具有人文意蕴,更能契合人生需要。

中国传统美学人文底蕴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顿。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易”“乐天知命而不忧”,便是这种心理的表征。钱钟书先生曾在《诗可以怨》一文中指出,六朝人认为审美具有止痛安神的作用。“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渗透着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这种体验融情感与认知于一体,它不同于宗教而又有宗教那样的超越意识,具备丰厚的审美蕴涵。中国古代美学主张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种统一又以审美体验为中介。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使人生获得审美超越。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人文思想不仅表现为人格的自我完善上,同时表现在运用这种成果对社会进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审美活动不仅是个体的经验,更主要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文化创造与普及活动,是个体与群体、自由与功利的有机融合。中国传统的“人文”是指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教化人民,由自然形态的人走向文明形态的人。先秦时儒家强调“六艺之教”,道家重视“行不言之教”(老子语),后如《淮南子》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则兼融儒道,将自然之教与人为之教调和起来,用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生品位。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通过这种教育思想与具体实施,体现出特有的对人的关怀。

从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看,美学人物首先是充满人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他们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与人生的尖峰上考察审美现象,回应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建构自己的美学理论。比如春秋以来,随着宗法制度向封建制度的嬗变,儒道法墨诸家围绕对礼乐文明的评价,以及由此而来的天道人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鸣,对真善美问题作了不同的回答。儒家的中和为美与道家乘物游心的价值观念,既是伦理价值的判断,也是审美价值的尺度。人文意识与美学理论的高度统一,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传统。

中国传统美学由于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因而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与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它在形态上具有黑格尔在《美学》中所提出的暂时性与永恒性两方面的因素。所谓暂时性是指它的历史具体性,这些特定时代的观念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而一些永恒的人文底蕴,比如追求人生的审美化,人与自然的统一等等,这些精神性的东西不但不会消逝,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生生不息,融入到民族文化与精神世界之中。
1.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为不懈地追寻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审美活动常在特定年代获得直接表现。

B.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而它赋予了中国传统美学无限的生命力。

C.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体现在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顿,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

D.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人格自我完善的成果在对社会进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体现着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传统的儒家中和为美与道家乘物游心的价值观念,既是伦理价值的判断,也是审美价值的尺度。

B.《淮南子》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兼融儒道,调和自然之教与人为之教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品位,体现出特有的对人的关怀。

C.中国传统美学在形态上具有暂时性与永恒性两方面的因素,契合黑格尔的《美学》理论,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与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

D.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易”便是这种心理的体现,它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美学人物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考察审美现象,回应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他们是充满人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

B.特定时代的观念会随时代变迁而变迁,而所有永恒的人文底蕴不但不会消逝,而且会随时代发展融入到民族文化与精神世界中。

C.虽然佛教活动在汉魏开始兴盛,然而审美活动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的重构方面,显然更能契合人生需要。

D.中国古代美学主张以审美体验为中介,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约翰是一名伐木工人,他为公司干了5年却从来没有得到提升。而另一名伐木工人比尔,在一年内就得到了提升。这件事引起了约翰的不满,于是,他去找老板理论。

老板说:“你现在的伐木量与5年前的一样多,我们是计件公司,如果你的伐木量能加大,我们会乐意提升你。”约翰回去后更加努力地工作,并且花费了更多时间来工作,可他仍旧不能砍伐更多的树木。于是,约翰找到了比尔,虚心请教比尔,如何能砍伐更多的树木。

比尔说:“我每砍完一棵树会休息两分钟,并磨磨我的斧头。你最后一次磨斧头是什么时候?”这个问题像子弹一样击中约翰的要害,约翰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仿照以下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上一段话,使其与前面画波浪线的文字形成排比。6分

古时的学子刻苦攻读,是因为他们笃信: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今天的人们闲暇时总愿一书在手,是因为他们感到:书中自有苦辣酸甜,书中自有悲欢离合,书中自有喜怒哀乐。

其实,我们更应该为自己的心灵、自己的生活而读书,那是因为          

                                                                

 

查看答案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划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字。(5分)

我国最早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记载:“杜仲,味辛平,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久服,轻身耐老”;《本草纲目》记载:“杜仲,辛,平,无毒。主治腰膝痛,健筋骨,强志。润肝燥,补肝虚,故能入肝而补肾。”翻阅历代医药典籍,     1               (2分) 。然而1948-1951年俄罗斯学者利用杜仲提取液作了药理试验,      2         (2分)   :对高血压患者降血压作用显著,而对低血压患者具有升高血压的功能。1955年,在首次国际杜仲药理学研究学术讨论会上,正式公布了杜仲降血压的研究成果。这对于高血压成为当今人类第一大杀手的世界来说,     3       (1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从中世纪开始,器乐统治了西方将近四百年,致使整个近现代都成了器乐的天下,                                                    

                        ,千百年来被分隔在世界各个局部地域的歌唱,开始得以在整个世界中流传,并有可能光荣地进入音乐的史册。

随着黑人布鲁斯的兴起,歌曲重新回到了音乐的主流地位

而器乐的发展开始呈现缓慢和僵化的局面

而歌曲只占据非常可怜的仆人地位

而由于这个歌唱世纪的推动

它的发展是迅速的、惊人的、幅员广大的、波澜壮阔的

因此我们或可以把二十世纪称为歌唱的世纪

A.①⑤②⑥③④  B.③①②⑥⑤④  C.③①⑤②⑥④  D.①②⑥⑤④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