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0分) 窗中戏剧 (德)伊尔泽•爱辛格尔 ①女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0分)

窗中戏剧

伊尔泽•爱辛格尔

①女人倚在窗子边,朝对面望去。风微微地从河边吹来,感觉和平常没什么不一样。 她住在顶搂的倒数第二层,街道在远远的下面,就连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嗓音也很少传到这里。就在女人准备从窗边转身离开的时候,她突然发现,对面那个老人房间里的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打开了。天色还不晚,外面还很亮,老人房间里的灯光并不明显,那种感觉就好像太阳底下开着的街灯,又像是灯火通明的教堂里,某个人在窗边点亮的蜡烛。

②女人站住了。

③老人打开窗子,朝着这边点了点头。

④他是在向我打招呼吗?女人心里暗自想道。她所住的房子上面一层是空着的,下面一层是一个工厂,这会儿早就关门了。女人于是微微地点了点头,作为对老人的回应。只见老人又冲着这边点点头,同时伸手去摘帽子,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头上并没有帽子。老人转身消失在了后面的房间里。

⑤很快,老人又出现在了窗前。这次,他的头上多了一顶帽子,身上加了一件外套。他脱下帽子,微笑着向女人致意。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白色的手帕,开始挥舞起来。一开始,是轻轻的,接着,越来越激烈。他把身子倾在窗台上,让人不得不为他担心他的整个身体会从窗子里跌出来。女人有些愕然地后退了一步。

⑥这时,窗子对面的老人一抬手,将手中的帽子远远地甩开了。同时,他将围巾顶在了自己的头上,就像一个穆斯林人一样,将自己的头包袠了起来。接着,他将双臂交叉,合在胸前,开始鞠躬。每次抬起头时,他的左眼都闭着,仿佛在向女人传递着他们两人之间的某种秘密信息。女人饶有兴味地看着这一切,直到她突然发现,窗子中出现了两条穿着窄窄的、打着补丁的丝绒裤子的双腿。老人在做倒立!当他那满脸通红、满是汗水而又兴高采烈的脸重新出现在窗前时,女人终于拨打了警察局的电话。

⑦老人仍然没有停下来。他披着一个床单,在两个窗子前交替出现。三条街道以外的警局接到了女人的电话,女人在电话中声音十分激动、有些语无伦次,以至于警察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此刻,对面的老人笑得更厉害了,脸上的皱纹堆成了一团。他伸出一只手,做了个模糊的手势,在脸上一抹,随即,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似乎,他的笑容已经瞬间被他攥在了手里。女人一直站在窗边看着这一切,直到警车赶到楼下。

⑧女人气喘吁吁地跑下楼。警车周围已经围了许多人。一群人跟着警察和女人上了楼,有好几个甚至跟到了最后一级楼梯上。他们凑在一起,好奇地等待着——先是有人上前敲门,没有人应;然后按门铃,仍然没有回应。作为训练有素的警察,打开一道门并不是难事——门很快被打开了,干净利落。顺着窄窄的走廊,他们终于捕捉到了走廊尽头隐约的灯光。女人蹑手蹑脚地,紧紧地跟在警察后面。当通往里间的那道门被打开时,只见老人背对着他们,仍站在窗子旁。他的双手拿着一个大大的白色的枕头,放在自己头上,又拿下,不断重复着。那样子仿佛是在告诉什么人,他要去睡觉了。而他的肩上,还披着一块地毯。众人几乎已经走到了他的身后,老人仍然没有转身——这个老人的听觉已经非常迟钝了。女人的视线越过老人,望向对面,她看到了自己家那扇昏暗的窗子。

⑨就像她所想的那样,底下那一层的工厂已经下班了。不过,在她家搂顶上,不知什么时候搬来了一对小夫妻。在他们房间的窗子旁,有一个围着栏杆的儿童床。一个小男孩正站在里面。

⑩这个小孩儿头上也顶着一个枕头,身上披着一个床单。他不停地在床上蹦着跳着,朝着这边挥动着双手,嘴里咿咿呀呀地叫着。他先是笑着,接着,用手在脸上抹了一把,随即,他的脸变得严肃起来,仿佛他在一秒钟之内将自己的笑容攥在了手中。紧接着,小男孩伸出手,用尽全身力气将手中的笑容抛到了所有目瞪口呆的人们脸上。
1.“窗中戏剧”的观看者分别是谁?这些观看者各自看到了怎样的戏剧内容?(4分)
2.请赏析文中第⑥段加点部分对老人衣着、动作及神态描写的作用。(3分)
3.作者刻画“女人”这个形象有什么用意?(4分)
4.小说的情节设计颇具匠心,请任选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4分)
5.小说題为“窗中戏剧”,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拟题的原因。(5分)

 

1.(4分)①一个女人,她看到了自家窗户对面老人种种惊险而令人不解的动作。 ②一个小孩,他看到了对面老人各种滑稽有趣的表演。 ③一位老人,他在自家窗前看到对面可能坠床的小孩。 ④我们读者观看了整个事件的全过程,看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为了吸引对面孩子而不顾自己的安危而进行的倾力表演。 2.这是一位家境贫寒的老人,(1分)他不顾自己的年老体弱,做出有难度的动作来吸引对面的孩子,尽管老人做这些动作非常吃力和劳累,(1分)但他又对自己所做的事有意义而感到非常高兴(1分) 3.①女人是故亊的见证者。 ②女人的报警是出于对老人安全的担心,表现了人的善良和爱心。 ③小说借女人这个形象表现“窗中戏剧”的故事发生在人与人相互关心的社会环境中,从而深化了主題。 4.(4分)(回答其中两点即可) ①设置悬念。老人戴帽子、做倒立、披床单等反常的动作,被人误解为神经质:瞀察的到来推动读者接近真相,使情节趋于高潮;悬念在结尾才得以解开:老人是为对面的孩子而专门表演。 ②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小孩的出现使人们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受到出乎意料的震动,情节突然发生逆转,制造出突出的戏剧效果。 ③误会。小说以站立窗边的女人对一位老人“戏剧”发生误会为开始,误会层层加深,情节渐次推向高潮,直到女人在老人的房间,看到自己那扇昏暗的窗户和楼上那个可爱的小男孩,误会才得以消除。 ④前后呼应,铺垫照应首段中的老人房间的灯光的描写为后文情节做铺垫;第二段中女人对楼上的无住户的主观臆断与后文小男孩在楼上出现形成前后的矛盾呼应:站立窗边的女人感受对面老人房间的灯光的“明亮”与站立老人的房间发现窗户的昏暗形成前后矛盾呼应:最后一段小男孩的顶枕头、披床单、抹笑容的精彩表演与上面老人的“戏剧”表演相呼应。 5.①“窗中”点明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②“窗”富有象征意味,暗含因为“窗”的局限而造成人们的误解,意在提醒读者通过这扇“窗子”发现生活中的美;③“戏剧”突出矛盾冲突的激烈,以及矛盾化解后人们的反思;④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的欣赏。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梳理小说情节、概括小说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给小说划分层次,然后概括出层意,很容易得出“窗中戏剧”的观看者及观看到的戏剧内容,概括内容时,要注意不同角度的人,观察到的戏剧内容及感受是不一样的。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在文本中的作用,解答本题,应根据描写的一般性作用,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本题从老人的衣着、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很容易得出老人的身份、身体状况、性格特征等。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次要人物及侧面衬托的作用。小说以女人的视角观察到的老人种种惊险而令人不解的动作,自然是为了表现老人的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服务的,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起到了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小说中女人是事件的见证者,她的报警,表明了她对老人的关心,表现出了女人的善良。因此,在主题上,有利于表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的社会主题。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情节安排技巧的分析能力。小说最后通过小孩的出现才让读者明白前文老人一系列的表现的目的,因此作者采取了设置悬念和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技巧。答题时,要结合着小说中具体的情节内容,分析颇具匠心的小说的情节设计技巧。 考点: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从标题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等角度探究作答。小说标题含义的解题思路: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比喻象征意义。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标题的一般性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小说以“窗中戏剧”为标题,既有点明小说内容的作用,又通过这一“戏剧”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等人性美的主题揭示出来,还能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可根据以上标题的一般性的含义和作用,结合着具体内容与主题分析作答即可。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9分)

“家风”是一个家族开展教育的起点。在传统中国,社会教育不发达,人的成长往往依赖家庭教育。许多大的家族组织,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家族成员之间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同时也接受家族的集体约束。在这一层面,家风家训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训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

“家风”还是家族的共识性的道德观念。无锡《锦树堂钱氏宗谱》所记载钱氏《家训》, 可以概括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在传统社会,家风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现念的具体展开,因族群的生活环境及文化传统不同,側重会略有不同,但无外乎是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

在每一个具体的家族中,家风不仅仅是道德教化的口号,还是家族精神的体现,通过代代家族成员具体的行为而践行和传承。有的历史人物,可能和这个家族并无直接的血緣关系,但是因为相同姓氏往往也被说成是本族的祖先。用祖先的荣耀和事迹,增强自身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凝聚家族成员,使他们对于姓氏家族本身产生认同。家风实际是一种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请,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从家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具体现实,另一个宏观抽象,二者其实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微观载体,宏现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变得具体而鲜活,也就更容易从精神层面的“深入”,到具体行动上的“浅出”。

现实中,家庭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家庭、国家的统一。而受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中国人内心深处有着浓厚的家庭情结,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精忠报国等家风,更是一代代传承下来,深入到每个人的血脉当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可谓是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它有时候就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的心灵;尽管它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却能通过言传和身教让每个人刻骨铭心。正因为家风是每个人从小就不断触及的,因此,对一个人的影响就是整体和全方位的。

家风的作用固然不可低估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传统大家庭在现代社会的分崩离析, 家风的传承也正面临诸多挑战。在社会加剧转型过程中,不仅传统大家族逐渐被小家庭取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离婚率上升、啃老等问題也对家庭道德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将家风作为社会主流道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需要我们协调好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的关系,维护一个个社会细胞的和谐与安定。

无论现实多么复杂多变,人们的价值观如何变化,一个个家庭的家风的存在,仿佛就是一棵参天大树,屹立不动。它们从历史中成长起来,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壌中,有强烈的道德感召力,让人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我们继承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厚家风,我们也要不断发扬民族的家国精神,让家风这一棵棵大树,最终成长汇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茂密森林。
1.下列关于“家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家族成员受家族的约束层面,家风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划着每位家族成员的言行,承担着对本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

B.在社会教育不发达的传统中国,家风是人们所受的最基本、最经常的教育,是每个家庭成员受教育的起点,人的成长往往离不开它。

C.传统社会的家风是家族成员共识性的道德观念,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展开, 不外乎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

D.受中国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响,“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精忠报国”等家风代代传承,已融入到了每个人的血脉。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传统大家庭被小家庭取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离婚率上升、啃老等问题日趋严重,家庭道德教育受到严重影响,家风的传承难以为继。

B.有的大家族,把和自己姓氏相同但并无直系血缘关系的杰出历史人物说成是自己家族的祖先,是为了提高本家族的社会地位,贏得社会的认同。

C.要让家风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大作用,将它作为社会主流道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就需要协调好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的关系。

D.家风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有强大的道德感召力,对个体的教育是持久而全方位的;离开了家风的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法践行。
3.“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请概括回答。(3分)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情景,揣摩人物的对话,补写出相应的内容,要求符合人物的身份,做到前后连贯、语言得体。(3分)

小晗放学回家,很沮丧地告诉妈妈,这次考试成绩被同桌小嵩超过了。

妈妈对小晗说:“小嵩没什么了不起的,下次打败他!

爸爸拿着一本杂志走过来:“这里有篇文章,介绍一个叫隆•克拉克的老师,得过美国最佳教师奖。他教的学生个个成绩优异,又彬彬有礼。”

妈妈急切地问道:“①              ?

爸爸说:“他的制胜法宝是他的班规。比如这两条,别人有好的表现,要替他髙兴; 自己有什么好的表现,不要炫耀,输给别人也不要生气。”

妈妈有点生气:“②_         _。你看,我们公司的成功,靠的就是这种不服输的劲头。”

爸爸说:“③                       _!

小晗看着父母,自语道:“我该听谁的呢?

 

查看答案

仿照示例,另写几句话评价雨果、列夫•托尔斯泰、海明威、卡夫卡中的任意一位。要求:①内容符合该作家的文学流派或文学成就;②句式与示例大致相同。(S分)

示例:杜甫以饥寒之身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无厌世之思,于颠沛之途吟传世之作,集古典诗歌之大成,树后世作家之典范。

 

查看答案

高二年级将举办“读《论语》,谈交友”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纪念书签。请以对偶句式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要求:①紧扣活动主题;②必须原创;③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④不超过30字。(4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B.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

C.云南女导游辱骂游客事件发生后,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任何以不合理低价诱骗游客入团,通过安排购物获取回扣,向游客索取财物,都是违反旅游法的。

D.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題的根本途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