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语言阻碍沟通 董进宇 ①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主要媒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语言阻碍沟通

董进宇

①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主要媒介就是语言,然而语言却也时时阻碍着沟通的顺利进行。语言阻碍沟通的主要问题是语言的模糊性和歧义性。普通人和杰出的人最大的差别在于,杰出的人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他说话明确具体,而普通人则经常性的语言模糊笼统。

②一个女人恋爱了三年,最后男朋友跟人走了。这个女人从此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那么这句话到底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难道她和每个男人都谈过恋爱?自然没有,那她怎么知道所有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实际上这句话表达了她对男人的愤怒,准确地说是对某个男人的愤怒,但她这句话则笼统地说成了所有的男人,此为笼统、模糊!人类所面对的客观事物是无限的,人类用有限的词汇这种抽象的概念工具描述表达无限的事物,就出现了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产生歧义与模糊的基础。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经验赋予词语以“意义”,这样在沟通中误解就不可避免了。

③比如张三的脑海中有一个意思,他用语言把它描述出来,李四通过声音接收到了这个词语,然后他在自己脑海中把这些词汇组合成了自己的意思,但这个过程中他对这些词汇作了自己的定义。张三的意思通过语言这个媒介表达出来的时候,可能由于他对词汇的不同定义和他的语言使用能力的限制,已经使词义发生了背离原意的扭曲;而李四在接受张三表达的过程中,由于同样的原因,又使词义发生了第二次扭曲——李四对词汇的定义可能既背离了原意又背离了张三的词汇定义——然后组合成他认为的意思,此时李四极有可能已经把张三原本要表达的意思给完全歪曲变形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对每个词的定义都是不同的,甚至可以说不可能有两个人的定义完全相同,这个沟通受阻的世界就来自语言的歧义性、模糊性——人和人之间使用相同的词汇,但可能赋予完全不同的意义,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到处充满了误解。

④海德格尔说:人的存在形式之一是语言。这就是说,人必须依赖语言而存在。人们在表述一件事情时必须把自己心中的意思附着于语言上。但是,在人们用语言表述“这个意思”后,无论是表达者还是接受者,都容易把被语言表述的“这个意思”当作事情本身。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人们用语言进行沟通的时候,却误把语言当作了沟通内容本身。实际上语言不过是人们描述事物的一个工具而已,不同的人使用的语言不同,所以我们在听人讲话时,绝对不能把对方的“话”当作事情本身。事情本身还得经过仔细求证方可得知。实际上大家要有这样一个基本的认识:地图从来就不是真实的疆域,地图只是疆域的描述,它跟真实的疆域是有差别的。同样,语言从来就不是真实的事物,若沟通过程中不能明确意识到这一点,沟通受阻往往就不可避免。

⑤维特根斯坦说:语言是人类的囚笼。我们彼此之间的误解隔阂是通过语言形成的,语言构筑了人与人之间的樊篱,语言也构成了人类的囚笼。

(摘编自《北大讲座》,有删改)
1.下列理解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语言帮助人们沟通,但同时语言也会阻碍人们沟通,导致语言阻碍沟通的问题在于语言的模糊性与歧义性。

B人和人之间沟通的时候,使用相同的词汇,但各自赋予该词汇的语义完全不同,所以导致了沟通中的误解。

C沟通者若认识不到语言描述不能代表事物本身,往往会把语言和事物本身相混淆,这样沟通障碍就难以避免。

D人与人之间充满误解,产生这些误解的原因在于语言,语言这个“人类的囚笼”是造成人们沟通障碍的根源。
2.请根据文意概括导致语言歧义性、模糊性的原因。(3分)                                            

    113.请解释第四段中划线句子要说明的道理。(3分)             

 

1.C 2.①客观事物无限,语言词汇有限;②语言使用者对词汇有不同的定义;③语言使用者使用语言的能力限制。 3.①语言不等于事物本身;②语言只是对事物的描述;③语言对事物的描述与事物本身相比是有差别的。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问题在于语言的模糊性与歧义性”错,原文说的是“主要问题”,事实上本文也谈到了造成沟通障碍的两大原因,一是语言的歧义性、模糊性,二是误把语言当成事物本身;B项“各自赋予该词汇的语义完全不同”错,原文说的是“但可能赋予完全不同的意义”;D项把语言当成是“造成人们沟通障碍的根源”错,原文没有这样的意思,属无中生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从②③④段中组织答案,②段中“人类用有限的词汇这种抽象的概念工具描述表达无限的事物,就出现了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产生歧义与模糊的基础。”是说客观事物无限,语言词汇有限。③段中“我们每个人对每个词的定义都是不同的,甚至可以说不可能有两个人的定义完全相同,这个沟通受阻的世界就来自语言的歧义性、模糊性”。是说语言使用者对词汇有不同的定义。④段中“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人们用语言进行沟通的时候,却误把语言当作了沟通内容本身。实际上语言不过是人们描述事物的一个工具而已,不同的人使用的语言不同”。是说语言使用者使用语言的能力限制。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要放在文本中理解,不能凭主观理解。划线句子采用比喻的形式,形象的说明语言与事物本身的关系。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②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孟子·告子下》)

[]①喻:明白。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的共同主张。(2分)

2)对这同一主张的阐述,孔子和孟子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析。(4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凤姐梦见秦可卿前来告别,说贾府不久将有不幸的事发生,告诉凤姐不可忘“盛筵必散”的俗语,又赠言与凤姐。凤姐醒来惊出一身冷汗。(《红楼梦》)

B刘备死后,诸葛亮率军南征孟获,马谡提出“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诸葛亮感慨“幼常足知吾肺腑”任命他为参军。(《三国演义》)

C葛朗台有生以来第三次请客,中场到来的银行家德·格拉桑害怕失去表现的机会,表示愿意自出路费去巴黎为葛朗台实施计划。《欧也妮葛朗台》

D为了应对提款风波,吴荪甫毅然决定发信通知那些老存户,声明凡在半个月内要提取他们没有到期的款子,可以特别通融,利息照日子算。《子夜》

  E初八高家放烟火,公馆里的主人仆人们燃起花炮,对着玩龙灯的人射,以此来取乐。觉新气愤地责备那些人不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面。《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

甘州遍

(五代)毛文锡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     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凤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①蕃奚:多指西北方少数民族。奚: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匈奴别种。②丹梯:又称“丹墀”,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

(1)上阕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渲染了怎么样的气氛?(3分)                                                                         

(2)下阙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来抒发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姚燧传

姚燧,字端甫,父格。燧生三岁而孤,育于伯父枢。枢隐居苏门,谓燧蒙暗,教督之甚急,燧不能堪。杨奂驰书止之曰:“燧,令器也,长自有成尔,何以急为!”且许醮以女。

年十三,见许衡于苏门。十八,始受学于长安。时未尝为文,视流辈所作,惟见其不如古人,则心弗是也。二十四,始读韩退之文,试习为之,人谓有作者风。稍就正于衡,衡亦赏其辞,且戒之曰:“弓矢为物,以待盗也;使盗得之,亦将待人。文章固发闻士子之利器,然先有能一世之名,将何以应人之见役者哉!非其人而与之,与非其人而拒之,钧罪也,非周身斯世之道也。”

   燧之学,有得于许衡,由穷理致知,反躬实践,为世名儒。盖自延祐以前,文章大匠,莫能先之。或谓世无知燧者,曰:“岂惟知之,读而能句,句而得其意者,犹寡。”当时孝子顺孙,欲发挥其先德,必得燧文始可传信;其不得者,每为愧耻。故三十年间,国朝名臣世勋、显行盛德,皆燧所书。每来谒文,必其行业可嘉,然后许可,辞无溢美。

时高丽沈阳王父子,连姻帝室,倾赀结朝臣。一日,欲求燧诗文,燧靳不与,至奉旨,乃与之。王赠谢币帛、金玉、名画五十篚,盛陈致燧。燧即分散诸属官及史胥侍从,止留金银,付翰林院为公用器皿,燧一无所取。人问之,燧曰:“彼番邦小国,唯以货利为重,吾能轻之,使知大朝不以是为意”。其器识豪迈过人类如此。然颇恃才,轻视赵孟頫、元明善辈,故君子以是少之。

至大元年,燧年已七十,起燧为太子宾客。未几,除承旨学士,寻拜太子少傅。武宗面谕燧,燧拜辞,谢曰:“昔臣先伯父枢尝除是官,尚不敢拜,臣何敢受!”明年,授荣禄大夫。四年,得告南归,中书以承旨召;明年,复召。燧以病,俱不赴。卒于家,年七十六。

                                                       节选自《元史·姚燧传》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燧不能                 忍受

B.非身斯世之道也         周:普遍、全面

C.辞无                 溢:过分

D.故君子以是           少:轻视
2.下列各组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姚燧“为世名儒”的一组是(    )(3分)

①试习为之,人谓有作者风                          ②文章大匠,莫能先之

③当时孝子顺孙,欲发挥其先德,必得燧文始可传信    ④其不得者,每为愧耻      

  ⑤国朝名臣世勋、显行盛德,皆燧所书                ⑥轻视赵孟頫、元明善辈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姚燧三岁时就失去父亲,由他的伯父抚育。伯父认为他很愚笨,对他严加管束。

B.姚燧年轻时认为时人文章远不如古人,心里极不以为然,后经许衡指点、自己努力,终成一代名儒。

C.人们争先向姚燧索取文章,并以得到姚燧的文章为荣。姚燧也乐在其中,一一满足人们的要求。

D.面对高丽沈阳王父子送来的财物,姚燧能分散去留有度,表现了大国的风范和他过人的器量与见识。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燧,令器也,长自有成尔,何以急为!。(3分)                                                                   

    (2)武宗面谕燧,燧拜辞。(3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屈原《离骚》)

(2)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4)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5) 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困于心,衡于虑,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