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得体,不超过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4分)

一位诗人在某学校给学生作有关诗歌创作的学术报告,准备朗诵一首诗时,发现诗作放在了学生的课桌上,于是走下讲台去拿。他在上阶梯教室的台阶时,不小心摔倒了,学生们顿时愣住了,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诗人站起来稳住身体,指着台阶对学生们说:“                    。”这一机智而又富于哲理的话语,不仅为诗人解除了尴尬,而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示例】你们看,上升一个台阶多么不易,生活是这样,作诗(学习、工作等)也如此。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只要符合“这一机智而又富于哲理的话语,不仅为诗人解除了尴尬,而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的要求即可,答案可以多元化。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4分)

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4分)

①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    ②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    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    ④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⑤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    ⑥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固然不错。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论语·学而》)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2)“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未之以忠信,远者未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    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勿。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泽命不,信也                 渝:坚持

C.公修公族,家家族             修:治理

D.若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以能通其意天下乎         故燕王欲结

B.拱手问曰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缓其刑政人不惧死           三人行必有我师  

D.寡人闻仲父言此三者         此亡秦续耳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     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     省刑罚,薄赋敛     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3分)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3分)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