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云南石林风景区中,由...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云南石林风景区中由大自然风化形成的一个犹如“阿诗玛”姑娘的石像头戴毛巾背着盛满果实的大箩筐昂首挺胸向前走声情并茂生动有趣。

B.凭借谍战剧《一触即发》而人气大涨的钟汉良摘得第三届乐视影视盛典电视类双料大奖让先前落选金鹰节最具人气男演员的他扬眉吐气了一把。

C.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高校面临的共同课题是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探索和深入研究不可能一挥而就

D.养老金问题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自不必说而相关部门在此问题上的唾面自干明显违背了当初制定社保计划时对公民所做出的承诺。

 

B 【解析】 试题分析:扬眉吐气:形容被压抑的心情得到舒展而快活如意。A项,声情并茂:(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使用对象有误。C项,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绘画很敏捷地完成。可改为“一蹴而就”。D项,唾面自干:人家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指受了侮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哆。”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佚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的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佚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__。

(2)沅有芷兮澧有兰,_________________。

(3)酌酒以自宽,_________________,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1.“一双燕子两行征雁”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5
2.“盈盈秋水淡淡春山”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6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戴名世

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盍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

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

(选自《南山集》,有删节)

【注】主:死者的牌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维岳故贳之    赦免

B.累昼夜不能寝食   连续

C.北兵渡江京师溃  攻破

D.慎毋以示世也   小心
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  

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        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                避将何之?吾死耳

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                   闻者莫不为之流涕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他宁可不要数百两银子也不为犯法的富民“代请”。郡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B.清兵南下后下令士民剃发。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躲藏决心以死明志别人来劝慰他他也卧床不应绝食多日而亡。

C.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画像经常祭拜他在史可法死后杨维岳为他设牌位写文章哭祭他。

D.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以及不明大义的平民、书生肯定了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身的行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5

(2)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5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修建军

“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时代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必不可少的保证,也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好各种文化关系的理论依据。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的文化理想。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战国中后期以来,儒学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文化心态体现为一种社会心态,“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来,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后来伊斯兰教以及基督教的传入也属于这种情形。自从16世纪末叶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交融,从而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全球化使今天的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一方面,积极寻找各种文明间深层对话、沟通与理解的文化路径;另一方面,民族性的存在和坚持也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和必要。“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

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起到怎样的作用?“和而不同”就是我们的哲学依据。“寻找现代文明的普遍标志和中华文化的契合点”、高扬“文化自觉”、实现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应是我们对待中华文化的理性而现实的态度。

“和而不同”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有容乃大”。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既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数千年形成的传统文明,又要面对高新科技浪潮的冲击和急剧动荡的世界局势。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从“文化自觉”到实现“和而不同”,必须处理好几个“要”和“不要”的问题。诸如: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同时要敢于正视中华文化中一些糟粕成分;要自觉吸收外来文化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而不能全盘西化等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新文化既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又具有高度的智慧性。

《中庸》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而不同,共同发展,建构一个和谐的现代社会,正需要这样的文化心态做基础。

(原载2011年12月30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有关“和”与“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哲学概念的“和”与“同”早在先秦时期就被提出。其概念之争在西周末年的书籍中早有记载。

B.“和而不同”这一观点的提出本身就遵循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和”与“同”两个概念在争辩中的进步发展。

C.“和”与“同”两者在争论之初是互相对立的是孔子将其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

D.“和”就是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寻求统一“同”就是不顾事物之间的差异一刀切地要求统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复周礼并不是一味照搬“周礼”而是对三代文化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体现了儒家文化“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B.“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与异域的文化交锋中实现了交融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C.“和而不同”的价值是追求有容乃大这提醒我们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应该自觉吸收其中对我们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

D.在对待外来文化上“和而不同”的态度使得本土道教和外来的印度佛教迅速融合在中国形成了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局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中后期儒学“驳杂不纯”的特征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汉代以后独尊“儒学”表明这种心态的影响力急剧下降。

B.“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这种心态有利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好各种文化关系。

C.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以其他诸子学说为脉脉潜流和不竭源泉体现了“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

D.当今世界“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更显其重要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