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朱光潜:温和地坐在黑暗里 张慕莹 人人都觉得朱光潜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朱光潜:温和地坐在黑暗里

张慕莹

    人人都觉得朱光潜超越、超脱,甩开手不沾政治。其实他一直站在政治之中,随着时代的变幻,保护着他的学术,也改变着他自己。

朱光潜想做学问,也想做实事,却又拒绝卷入旧中国这跳脚式的闹剧,一直在寻找另一种恰当的处世态度。白马湖边,初次见到弘一法师的“温而厉”。似乎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原来可以如此不急不火,温和地与这个乱世打着交道。

朱光潜这这一生几乎没怎么离开过学校。不是在求学,就是在教学。猛地有一天,他开始搞不懂年轻人的想法。为什么他们那样急躁不堪,想要一早出名得利?为什么他们天天哭喊说理想灭亡,然后敢于庸碌?这种一代又一代不断重复的悲剧前景,让身为师长的朱光潜狠狠打个寒颤。“深夜里听着妻女打呼鼾”,他伏案写成了《谈修养》,写成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做人只有两桩难事。一是如何对付别人,一是如何对付自己。”难与不难,归根结底看的不过是个人的修养。朱光潜一直追逐温和的修养,看不得急躁上火的态度,用一切美德来换心性的温和。他说“谦虚虔敬无疑是一味‘清热祛火’的良药”,又说“生活本身就是方法,生活本身也就是目的”,像个唠唠叨叨的老头子,在书里一条条列下劝诫,生怕后来者多走一点弯路。诚如他告诉青年人的那样,温和地对付别人,也温和地对付自己。

朱光潜不超越,也不激进。像一杯温水,不冰冷,也不沸腾。他是温和甚至温顺的,温顺但不妥协。这种温顺,是在大时代的小人物不得不为了保全自身做的改变。朱光潜不是小人物,他要保全的也不是自身,而是他的美学,他的观念。所以他的温顺更加难得,他有骨气,有坚持,也是因为这些坚持,他不得不去妥协。

上世纪30年代末,国民党教育部陈立夫要换了四川大学的校长张颐。新来的陈天放不过一个政客,派他来全是为了加强党化教育,朱光潜和他的自由理论无疑没有了立足之地。为此朱光潜组织了“易长风潮”,与教员学生一起反对新任校长,但最终只能出走武大。

武大的校风严谨而守旧,抗战中的思想氛围也渐渐取向于以传统文化来增强民族凝聚力。“那个时候朱光潜还是决定放下自由主义,开始潜心钻研传统文化,如礼、乐,如陶渊明”,“校长是他可以反的,反不了他可以出走,但时代不行。他始终还是得顺着时代来。”《朱光潜传》的作者王攸欣如是说。

刚则易折,朱光潜深谙这个道理。温和与顺势只是规避危险的智慧,这是一种长久的坚定。哪怕日后进了“牛棚”,他也每天兢兢业业地写上好几万字的“反省材料”,正如他在建国初期所说,“承认了可能有错误,是否就等于承认全部错误了呢?”这样的态度,王攸欣称之为顺应调适,一种屈辱中的调适。

“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上一切人和物在一块儿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不管时代怎么变迁,朱光潜不过轻轻转变自己的角色,或者温和地找寻美学的深处;或者温顺地站在一旁看戏。而只要是戏,就总有演完的一天。

奇怪的是,朱光潜一生看了无数出悲无可悲的“戏”,却仍对悲剧充满好感。

“很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

这也许是他一向温和对付世界的真正缘由。

把悲剧从生命中剔除,恐怕上帝之手都无法做到。朱光潜索性享受于充满悲剧的人生,出了“牛棚”,他每天去未名湖畔散散步,打打“自由式”太极拳,绕着图书馆走上一圈。“生活条件未必尽如人意,但一到晚上,与外孙们看电视时,他又像个孩子,不时嘻嘻哈哈,笑得很开心。”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于有缺陷,就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朱光潜坐在清末僵化体制里时,想象着自由;坐在国统白色恐怖里时,想象着民主;坐在“文革”窄小的“牛棚”里时,想象着文化的回归。

在美的遐思中,即便你坐在黑暗里,还能始终温和。

                                       (选自2013年8月13日《芒果画报》,有删减)
1.结合全文,说说朱光潜“温和”性格的具体表现。(4分)
2.如何理解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回答。(5分)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于有缺陷,就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

3.朱光潜为了自由理论而出走武大与“决定放下自由主义”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6分)

 

1.①面对急躁的年轻人,写成了《谈修养》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告诫年轻人要温和地对待他人和自己。(1分) ②出走武大后潜心钻研传统文化,顺着时代来。(1分) ③“文革”时每天兢兢业业写好几万字的“反省材料”,承认自己可能有错误。(1分) ④温和地对付世界,享受悲剧的人生(1分) 2.①言为心声,这是朱光潜“温和”性格的一种表现,是朱光潜在长久思考中获得的对人生的真实感悟。(2分) ②世界是有缺陷的,面对世界的诸多缺陷,朱光潜不会灰心失望,而是能看到缺陷中的希望,内心充满阳光。(2分) ③在黑暗中,朱光潜总能进行美的遐想,这是他善待不完满人生最温和最智慧的做法。(1分) 3.不矛盾。(1分)川大校长陈天放加强党化教育,使朱光潜和他的自由言论没有了立足之地,“易长风潮”失败迫使他出走武大。(2分)而武大的校风严谨而守旧,抗战中的思想氛围也渐渐趋向于传统文化来增强民族年距离,为此朱光潜放下了自由主义,潜心钻研传统文化,(2分)这正符合朱光潜“温和”的性格。(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题,需要纵观全文,然后再此基础上确定信息区域;另外要注意选取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来组织答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能力层级D。解答此题,既要体会画线句子的丰富含义,又要结合全文,联系传主的人生态度来分析。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F。解答本题,要审清题目,明确答题内容;锁定信息源,筛选整合信息。审题时要抓住“为 了自由理论而出走武大”与“决定放下自由主义”这些信息,紧扣朱光潜的温和性格展开探究。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果园城

师 陀

这个城叫“果园城”,一个假想的中亚细亚式的名字,一切这种中国小城的代表。现在且让我讲讲关于它的事吧。我是刚刚从车站上来,在我脑子里还清楚地留着那个热情的,有满腹牢骚,因此又总是喋喋不休的老人的面貌。

“你到哪里?”当火车长长地叫起来的时候,他这样问我。

我到哪里吗?他这一问,唤醒了我童年的记忆,从旅途的疲倦中,从乘客的吵闹中,从我的烦闷中唤醒了我。我无目的地向窗外望。这正是阳光照耀的下午,越过无际的苍黄色平野,远山宛如水彩画的墨影,应着车声在慢慢移动。

“到果园城。”我答应着,于是就走下火车,走下车站来了。

现在你已放明白,在半小时之前还没有想到我回在这里停留;我只是从这里经过,只是借了偶然的机缘,带着对于童年的留恋之情来的。我有几天空闲时间,使我变更了事前准备好直达西安的计划。

果园城,听起来是个多么动人的名字,可又是个有多少痛苦的地方呵!在这里住着我的一家亲戚。可怜的孟林太太,她永远穿着没有镶裷的深颜色的衣服,喜欢低声说话,用仅仅能够听见的声音;而这些习惯,就在她身上增加了神秘色彩。

“嘘!”她做一个手势,仿佛隔壁正有人在咽气似的。

“别邪邪许许的……”

于是她解说孟林先生的为人。

关于孟林先生我知道的很少;我只知道他是严厉的人,曾在这里做过小官,待孟林太太极残酷,因为她没有生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后来他便因为这个缘故抛弃了她。现在你知道这个女人的悲惨命运了。当我小的时候,我父亲每年带我给他们拜年;后来我入了学校,父亲老了,我仍旧奉命独自来看她们。她们家里没有男人,找到了之后,又奉着孟林太太的命令,去看和她们有来往的本城的人家。

然而我多少年没有来过了呀!自从父亲死后,已经三年,五年,七年——唉,整整的七年!

我在河岸上走着,从车站上下来的时候我没有雇牲口,我要用脚踩一踩这里的土地,我怀想着的,先前我曾经走过无数次的土地。我慢慢地爬上河岸,在长着柳树以及下面生着鸭跖草蒺藜和蒿蓟的河岸上,我遇见一个脚夫。我闪开路让他过去;他向我瞟了一眼,看出我没有招顾他的意思,赶着驴子匆匆地跑过去了。他是到车站上去接生意的,他恐怕误事,在追赶他已经错过了的时间。你怎样看这种畜牲?它们老是很瘦,活着不值三十块钱,死了不过两块。但是应该赞美它们,赞美这些“长耳公”们,它们拉磨、耕田、搬运东西,试想想一匹驴子能替人做多少活呀!

现在他们正到车站上去。在车站上,偶然会下来再外面作客的果园城人,或一个官员的亲戚——他是来找差事的、打秋风的,刮果园城的厚地皮的,再不然,单为了游览散心看风光来的。

我缓缓向前,这里的一切全对我怀着情意。久违了呵!曾经走过无数人的这河岸上的泥土,曾经被一代又一代人的脚踩过,在我的脚下叹息似的沙沙发出响声,一草一木全现出笑容向我点头。你也许要说,所有的泥土都走过一代又一代的人;而这里的黄中微微闪着金星的对于我却大不相同,这里的每一粒沙都留着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我的生命。你曾看见晨曦照着静寂的河上的景象吗?你曾看见夕阳照看古城野林的景象吗?你曾看见被照得嫣红的帆在慢慢移动着的景象吗?那些以船为家的人,他们沿河顺流而下,一天,一月……他们直航入大海。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也过去了,他们从海上带来像龙女这样动人的故事,水怪的故事,珍宝的故事。

唉唉,我已经看见那座塔了。我熟知关于它的各种传说。假使你问这城里的任何居民,他将告诉你它的来历:他是在一天夜里,从仙人的袍袖里掉下来的,在很久很久,没有一个老人的祖先能记忆的时候以前。你也许会根据科学反对这个意见,可是善良的果园城人都有丰富的学问,他们会用完全像亲自看见过似的说法,证明这传说确实可靠。

“这是真的,先生。”他们会说。
1.“果园城”是一座什么样的城?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3分)
2.请分析小说中孟林太太的形象。(6分)
3.对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人说是表现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有人说是表现对过去痛苦生活的纪念。你同意哪一种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时少章诗学思想构成论析

许伯卿

①时少章,生活于宁宗,理宗时期,是一位著述宏富的饱学之士,其诗学思想对后世有广泛的影响。王安石的《唐百家诗选》共20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唐诗选本之一,但后人笺释批评者极少。而时少章不厌其烦,在每卷后均写有评语,足见其对该诗选的重视和用心之殷。仔细品读时少章《书唐百家诗选后》中的评语,我们就可以把握时少章诗学思想的精髓。

②时少章质疑和否定传统文学批评中“文如其人”命题。我们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其一,人品与诗品的不一致性。时少章作为一名理学家,不免要首先强调人品与诗品的关系;但他能从诗学本身出发,采取比较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辩证地看待为人与为文。这是他高出一般人的地方。他一方面坚持认为人品高于诗品,另一方面又不以人废诗。他在《书唐百家诗选后》卷一评薛稷诗云:“薛稷诗,明健激昂,有建安七子之风,不类唐人,其字伟丽亦称之。不自珍惜,附丽匪人,至污斧质,为士君子所戒。有才而无学,良不可哉。”认为薛诗品高而人品卑。其二,性格和风格的不一致性。一般人认为作者的性格和风格是一致的,但时少章在阅读中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他在《书唐百家诗选后》卷二十评吴融,韩屋诗云:“子华,致光,著名晚唐,俱直翰菀,以文章领袖众作。方昭宗时,群邪内讧,凶顽外擅,致光间关其间,执义弥坚,如不草韦昭范诏,凛然有烈丈夫之气,非子华所能及也。然其诗过于纤巧,淫靡特甚,不类其所为。或言《香奁集》和凝所作,误归之致光,岂信然邪?”韩屋性格刚烈而诗风纤靡,甚至使人怀疑《香奁集》非为其所作。

③时少章十分重视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他在卷十一评长孙佐辅诗时说:“文章尚论其世,长孙佐辅贞元前人,要为有一种风气。”可见时少章十分重视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他在卷四评王建等人诗云:“自储光羲而下,王建,崔颢,陶翰,崔国辅皆开元,天宝间人,词旨淳雅,盖一时风气所钟如此。元和以后,虽波涛阔远,动成奇伟,而求其如此等邃远清妙,不可得也。”时少章或从时代角度揭示风格的成因,或就时代层面指出品格的杰出,把作家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上进行观照,给人以史的认识。

④时少章在师承与独创的关系上,重视个性和独创。师承是古代文化流传的主要途径之一。因为思想和个性的不同,师徒之间自然会存在种种差异。但人们却习惯于用师门、宗派等成见和框框来概括、评价或规范人物,而忽视其个性和独创。时少章敏锐地看到这一点,并且提出明确的主张。《忆唐百家诗选后》卷十二主伙,杨巨源学习元、白,却保持或开创了自己清新明严的个性或风格。时少章的观点使我们对“师承”一词的涵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好比相马不是看毛色,研究某人的风格也不是去看他的老师是谁,应着眼于他本人的个性和独创。

⑤“删其繁密,取其精邃”,主张以精品立足。时少章说,作品的流传靠质量而不靠数量。质量是什么?精邃。什么叫“精邃”?精深也。语言精工、格律精严,意味深长、意境深远;精侧重于形式,邃侧重于内容。风格慷慨激昂也罢,清新流丽也罢,符合“精邃”这个标准的才是上乘的。他是这样要求别人的,也是这样要档主自己的;他的创作固然是“峻洁精工,法度森严”,而他编辑自己的诗文集时更是“料简十分之一尔”。文章千古事,时少章认为,作品的流传是诗人创作的根本目的。这是儒家“立言”观的典型反映。

⑥就现存作品看,时少章的创作实践与他的理论主张也是高度一致的。这对批评家来说是尤其难得,吴师道盛赞他“岂唯雄视吾郡,盖一代之伟人也“,是有根据的。姑俟来日论之。

(选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9月第2卷第3期,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5分)

A.王安石的〈唐百家诗选〉共20卷,卷卷都有时少章写的评语,因此后人笺释批评者较少。

B.时少章作为一名理学家,却能从诗学本身出发,辩证地看待人品与诗品的不一致性,不以人废诗。

C.时少章不仅从时代角度揭示作家风格的成因,而且把作家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上进行观照,给人经史的认识。

D.人们习惯于用师门、宗派等来评价作家,而忽视其个性和独创,因此,时少章认为,作品的流传是诗人创作的根本目的。

E.时少章不仅诗学思想丰富,而且就现存作品看,他的创作实践与理论主张也是高度一致的。
2.下列能作为时少章“质疑和否定传统文学批评中‘文如其人’命题”的依据的一项是(    )                                                               (3分)

A.杨巨源学习元、白,却能保持或开创了自己清新、明严的个性或风格。

B.明代英雄于谦为官刚正、果敢、英勇,而其诗却每多温丽之词。

C.薜稷才学兼佳,不为恶势力所屈,为君子所仰,其诗亦明健激昂,多人仿效。

D.崔颢为人豪放,其诗词旨淳雅,邃远清妙,在当时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3.根据全文内容,简要归纳时少章的诗学思想。(4分)
4.结合文中的观点,联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

(1)孔子曰:“不知命,_______________;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________________。”                                         (《论语》)

(2)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_________________,所以兴怀,_____________  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3)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   ______,激扬文字,_____   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雨呈文潜

[宋]   晁补之

倦将鸟帽障黄日,一雨新开春已融。

忽惊宫瓦出新碧,更喜海棠舒小红。

爱酒邻张不可奈,听歌老谢无由同。

春如行客祗欲去,若为挽取须壶空。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简析诗的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怀和思想?(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熊文灿,贵州永宁卫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出封琉球还,擢山东右布政使。忧归,自是徙家蕲水。

崇祯元年,拜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时海上故多剧盗,芝龙猖獗如故。文灿至,善遇芝龙,使为己用。其党李魁再降,再叛去,芝龙击擒之。闽中屡平巨寇,皆芝龙力,文灿亦叙功增秩焉。

文灿官闽、广久,积赀无算,厚以珍宝结中外权要,谋久镇岭南。会帝疑刘香未死,且不识文灿为人,遣中使假广西采办名,往觇之。既至,文灿盛有所赠遗,留饮十日。中使喜,语及中原寇乱,文灿方中酒,击案骂曰:“诸臣误国耳。若文灿往,讵令鼠辈至是哉!”中使起立曰:“吾非往广西采办也衔上命觇公公信有当世才非公不足办此贼。”文灿出不意,悔失言,随言有五难四不可。中使曰:“吾见上自请之,若上无所吝,即公不得辞矣。”文灿辞穷,应曰“诺”。中使还朝,果言□帝。

十年四月,拜文灿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从嗣昌策讨贼,请左良玉所将六千人为己军,而大募粤人及乌蛮精火器者一二千人□自护,弓刀甲胄甚整。文灿顾决计招降。初抵安庆,即遣人招张献忠、刘国能,二人听命。明年,献忠袭据谷城,为左良玉所创,几被擒,其下饥困多散去。献忠穷蹙,亦□陈洪范以降。

张献忠之降也,拥兵万人踞谷城,索十万人饷,文灿及中外要人曰与之。为请官、请地、请关防矣。献忠列军状曰请备遣,既而三檄其兵不应,朝野知献忠必叛也。五月,献忠遂反于谷城,劫汝才于房县,于是九营俱反。帝闻变,大惊,削文灿官,戴罪视事。七月,良玉击献忠罗英山,败绩。帝大怒,命嗣昌来代。嗣昌已至军,即遣使逮文灿下狱,坐大辟。

                                         (出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八》,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忧归,自是徙家蕲水。    忧:父母之丧

B.文灿亦叙功增秩焉。      秩:俸禄。

C.遣中使假广西采办名      假:虚假

D.坐大辟                   坐:定罪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中使还朝,果言

而大募粤人及乌蛮精火器者一二千人自护

陈洪范以降

A.①于  ②因   ③为      B.①于  ②以  ③为

C.①之  ②因   ③以      D.①之  ②以  ③因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使起/立曰/吾非往广西采办也/衔上命觇公/公信有当世才/非公不足办此贼/文灿出/不意悔/失言随言/有五难四不可

B.中使起/立曰/吾非往广西采办也/衔上命觇公/公信有/当世才/非公不足办此贼/文灿出不意/悔失言/随言有五难四不可

C.中使起立曰/吾非往广西/采办也/衔上命觇公/公信有当世才/非公/不足办此贼/文灿出不意/悔失言/随言有五难四不可

D.中使起立曰/吾非往广西采办也/衔上命觇公/公信有当世才/非公不足办此贼/文灿出不意/悔失言/随言有五难四不可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芝龙是海上强悍的额贼寇,熊文灿让他为自己所用。闽中多次平定大盗,都源自芝龙的能力。

B.熊文灿喝醉了酒,说如果自己去,就不会让中原盗贼发展大这个地步。后来又觉得说错了话,又说自己有难处,不能去。

C.张献忠偷袭占据谷城,被左良玉打败,几乎被生擒,熊文灿就派人招降他。

D.张献忠通过陈洪范投降后,熊文灿和朝廷内外的大臣都替他请求封官、封地,请求给予关卡防卫。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文灿官闽、广久,积赀无算,厚以珍宝结中外权要,谋久镇岭南。(3分)

献忠列军状曰请备遣,既而三檄其兵不应,朝野知献忠必叛也。(4分)

(2)在敌对势力较量中,先降后叛之事时有发生。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