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总佩服“千里马”一日千里、勇往直前的气概,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总佩服“千里马”一日千里、勇往直前的气概,人们也崇尚“老黄牛”生命不息、犁耕不止的精神。但也有人总感到不如意,想让“千里马”和“老黄牛”优势互补,派生出“千里马”式的“老黄牛”,或“老黄牛”式的“千里马”。

要求:①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 不少于800字。④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不能求全责备 有的人总感到不如意,总想让“千里马”与“老黄牛”搞优势互补,从而派生出“千里马”式的“老黄牛”或“老黄牛”式的“千里马”,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我们知道,大千世界,五光十色,光怪陆离,十全十美的事物是没有的。玫瑰花色鲜艳,清香扑鼻,却长一身刺。牡丹雍容华贵,却不耐严寒。但我们不能因牡丹的不耐严寒,玫瑰的一身刺而完全否定它们的可取之处。否定之中要有肯定,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中所说的“扬弃”观点,即吸收精华,剔除糟粕,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不能求全责备。 为什么不能求全责备呢?试想,让陈景润去踢足球,他能代替马拉多纳吗?反之,让马拉多纳去攻数学难题,他能比陈景润更早地摘取皇冠上的明珠吗?人的才能是各方面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是这个道理。在群雄逐鹿、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才乃国家之栋梁,建设之急需。我们应据“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方针,智者尽其谋,仁者播其惠,勇者竭其力,使各自的才能在祖国的建设之中充分发挥,便可早日使祖国走向繁荣昌盛之路。反之,因某人一小小的缺点而不使用他,其才能便受到压抑,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谈什么创造性呢? 改革的今天,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我国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腐朽思想及生活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当代的青年及干部、工人,我们应辩证地吸收其先进的生产力,剔除其腐朽观念,既不能盲目地崇洋媚外,也不能说资本主义坏得一无是处,这样才能尽快缩小我国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走上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之路。 我们当代青年不要因为我国暂时的落后而怨声载道。要知道,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得多,运载“亚洲一号”翱翔太空的“长征三号”在回答,把中国的钢、粮、煤、电产量推向世界前列的中国亿万工人农民在回答,“奋斗者足迹报告团”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回答。只要我们能发扬我们的优越性,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目标、总任务,便大有希望。 总之,人们对“千里马”与“老黄牛”的态度,违背了“扬弃”的观点,以偏概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统一,一定能使伟大的中华民族独立富强于世界民族之林! 【解析】 试题分析:【审题指导】本则材料是观点类材料关于“千里马”和“老黄牛”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写需要“千里马”;也可以写需要“老黄牛”;也可以写需要“千里马”式的“老黄牛”;还可以写需要“老黄牛”式的“千里马”。无论选择哪个角度,观点要鲜明,论述要充分,结合时代精神写出每一种选择的现实意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假如你获得某高校自主招生的面试资格,且这所高校你心仪已久。面对招生评委老师,请你拟写一段不少于70字的自荐语。(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论述幽默的文字,用简明的话概括幽默的要求,不超过40个字。(6分)

   幽默并不等于尖刻,因为幽默针对的不是荒谬的人,而是荒谬本身。高度的幽默往往源自高度的严肃,不能和杀气、怨气混为一谈。不少人误认尖酸刻薄为幽默,事实上,刀光血影中只有恨,并无幽默。幽默是一个心热手冷的开刀医生,他要杀的是病,不是病人。幽默太露骨太嚣张,就失去了“幽”和“默”。高度的幽默是一种讲究含蓄的艺术,暗示性愈强,艺术性愈高。不过这对于听者或读者的悟性要求自然增高。幽默也是一种天才,说幽默的人灵光一闪,秀口一开,听幽默的人反应也要敏捷,才能接个正着。如果说者语妙天下,听者一脸茫然,竟要说者加以解释或者再说一遍,岂不是天下最扫兴的事情?所以说。“解释是幽默的致命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朱光潜:温和地坐在黑暗里

张慕莹

    人人都觉得朱光潜超越、超脱,甩开手不沾政治。其实他一直站在政治之中,随着时代的变幻,保护着他的学术,也改变着他自己。

朱光潜想做学问,也想做实事,却又拒绝卷入旧中国这跳脚式的闹剧,一直在寻找另一种恰当的处世态度。白马湖边,初次见到弘一法师的“温而厉”。似乎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原来可以如此不急不火,温和地与这个乱世打着交道。

朱光潜这这一生几乎没怎么离开过学校。不是在求学,就是在教学。猛地有一天,他开始搞不懂年轻人的想法。为什么他们那样急躁不堪,想要一早出名得利?为什么他们天天哭喊说理想灭亡,然后敢于庸碌?这种一代又一代不断重复的悲剧前景,让身为师长的朱光潜狠狠打个寒颤。“深夜里听着妻女打呼鼾”,他伏案写成了《谈修养》,写成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做人只有两桩难事。一是如何对付别人,一是如何对付自己。”难与不难,归根结底看的不过是个人的修养。朱光潜一直追逐温和的修养,看不得急躁上火的态度,用一切美德来换心性的温和。他说“谦虚虔敬无疑是一味‘清热祛火’的良药”,又说“生活本身就是方法,生活本身也就是目的”,像个唠唠叨叨的老头子,在书里一条条列下劝诫,生怕后来者多走一点弯路。诚如他告诉青年人的那样,温和地对付别人,也温和地对付自己。

朱光潜不超越,也不激进。像一杯温水,不冰冷,也不沸腾。他是温和甚至温顺的,温顺但不妥协。这种温顺,是在大时代的小人物不得不为了保全自身做的改变。朱光潜不是小人物,他要保全的也不是自身,而是他的美学,他的观念。所以他的温顺更加难得,他有骨气,有坚持,也是因为这些坚持,他不得不去妥协。

上世纪30年代末,国民党教育部陈立夫要换了四川大学的校长张颐。新来的陈天放不过一个政客,派他来全是为了加强党化教育,朱光潜和他的自由理论无疑没有了立足之地。为此朱光潜组织了“易长风潮”,与教员学生一起反对新任校长,但最终只能出走武大。

武大的校风严谨而守旧,抗战中的思想氛围也渐渐取向于以传统文化来增强民族凝聚力。“那个时候朱光潜还是决定放下自由主义,开始潜心钻研传统文化,如礼、乐,如陶渊明”,“校长是他可以反的,反不了他可以出走,但时代不行。他始终还是得顺着时代来。”《朱光潜传》的作者王攸欣如是说。

刚则易折,朱光潜深谙这个道理。温和与顺势只是规避危险的智慧,这是一种长久的坚定。哪怕日后进了“牛棚”,他也每天兢兢业业地写上好几万字的“反省材料”,正如他在建国初期所说,“承认了可能有错误,是否就等于承认全部错误了呢?”这样的态度,王攸欣称之为顺应调适,一种屈辱中的调适。

“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上一切人和物在一块儿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不管时代怎么变迁,朱光潜不过轻轻转变自己的角色,或者温和地找寻美学的深处;或者温顺地站在一旁看戏。而只要是戏,就总有演完的一天。

奇怪的是,朱光潜一生看了无数出悲无可悲的“戏”,却仍对悲剧充满好感。

“很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

这也许是他一向温和对付世界的真正缘由。

把悲剧从生命中剔除,恐怕上帝之手都无法做到。朱光潜索性享受于充满悲剧的人生,出了“牛棚”,他每天去未名湖畔散散步,打打“自由式”太极拳,绕着图书馆走上一圈。“生活条件未必尽如人意,但一到晚上,与外孙们看电视时,他又像个孩子,不时嘻嘻哈哈,笑得很开心。”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于有缺陷,就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朱光潜坐在清末僵化体制里时,想象着自由;坐在国统白色恐怖里时,想象着民主;坐在“文革”窄小的“牛棚”里时,想象着文化的回归。

在美的遐思中,即便你坐在黑暗里,还能始终温和。

                                       (选自2013年8月13日《芒果画报》,有删减)
1.结合全文,说说朱光潜“温和”性格的具体表现。(4分)
2.如何理解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回答。(5分)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于有缺陷,就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

3.朱光潜为了自由理论而出走武大与“决定放下自由主义”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果园城

师 陀

这个城叫“果园城”,一个假想的中亚细亚式的名字,一切这种中国小城的代表。现在且让我讲讲关于它的事吧。我是刚刚从车站上来,在我脑子里还清楚地留着那个热情的,有满腹牢骚,因此又总是喋喋不休的老人的面貌。

“你到哪里?”当火车长长地叫起来的时候,他这样问我。

我到哪里吗?他这一问,唤醒了我童年的记忆,从旅途的疲倦中,从乘客的吵闹中,从我的烦闷中唤醒了我。我无目的地向窗外望。这正是阳光照耀的下午,越过无际的苍黄色平野,远山宛如水彩画的墨影,应着车声在慢慢移动。

“到果园城。”我答应着,于是就走下火车,走下车站来了。

现在你已放明白,在半小时之前还没有想到我回在这里停留;我只是从这里经过,只是借了偶然的机缘,带着对于童年的留恋之情来的。我有几天空闲时间,使我变更了事前准备好直达西安的计划。

果园城,听起来是个多么动人的名字,可又是个有多少痛苦的地方呵!在这里住着我的一家亲戚。可怜的孟林太太,她永远穿着没有镶裷的深颜色的衣服,喜欢低声说话,用仅仅能够听见的声音;而这些习惯,就在她身上增加了神秘色彩。

“嘘!”她做一个手势,仿佛隔壁正有人在咽气似的。

“别邪邪许许的……”

于是她解说孟林先生的为人。

关于孟林先生我知道的很少;我只知道他是严厉的人,曾在这里做过小官,待孟林太太极残酷,因为她没有生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后来他便因为这个缘故抛弃了她。现在你知道这个女人的悲惨命运了。当我小的时候,我父亲每年带我给他们拜年;后来我入了学校,父亲老了,我仍旧奉命独自来看她们。她们家里没有男人,找到了之后,又奉着孟林太太的命令,去看和她们有来往的本城的人家。

然而我多少年没有来过了呀!自从父亲死后,已经三年,五年,七年——唉,整整的七年!

我在河岸上走着,从车站上下来的时候我没有雇牲口,我要用脚踩一踩这里的土地,我怀想着的,先前我曾经走过无数次的土地。我慢慢地爬上河岸,在长着柳树以及下面生着鸭跖草蒺藜和蒿蓟的河岸上,我遇见一个脚夫。我闪开路让他过去;他向我瞟了一眼,看出我没有招顾他的意思,赶着驴子匆匆地跑过去了。他是到车站上去接生意的,他恐怕误事,在追赶他已经错过了的时间。你怎样看这种畜牲?它们老是很瘦,活着不值三十块钱,死了不过两块。但是应该赞美它们,赞美这些“长耳公”们,它们拉磨、耕田、搬运东西,试想想一匹驴子能替人做多少活呀!

现在他们正到车站上去。在车站上,偶然会下来再外面作客的果园城人,或一个官员的亲戚——他是来找差事的、打秋风的,刮果园城的厚地皮的,再不然,单为了游览散心看风光来的。

我缓缓向前,这里的一切全对我怀着情意。久违了呵!曾经走过无数人的这河岸上的泥土,曾经被一代又一代人的脚踩过,在我的脚下叹息似的沙沙发出响声,一草一木全现出笑容向我点头。你也许要说,所有的泥土都走过一代又一代的人;而这里的黄中微微闪着金星的对于我却大不相同,这里的每一粒沙都留着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我的生命。你曾看见晨曦照着静寂的河上的景象吗?你曾看见夕阳照看古城野林的景象吗?你曾看见被照得嫣红的帆在慢慢移动着的景象吗?那些以船为家的人,他们沿河顺流而下,一天,一月……他们直航入大海。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也过去了,他们从海上带来像龙女这样动人的故事,水怪的故事,珍宝的故事。

唉唉,我已经看见那座塔了。我熟知关于它的各种传说。假使你问这城里的任何居民,他将告诉你它的来历:他是在一天夜里,从仙人的袍袖里掉下来的,在很久很久,没有一个老人的祖先能记忆的时候以前。你也许会根据科学反对这个意见,可是善良的果园城人都有丰富的学问,他们会用完全像亲自看见过似的说法,证明这传说确实可靠。

“这是真的,先生。”他们会说。
1.“果园城”是一座什么样的城?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3分)
2.请分析小说中孟林太太的形象。(6分)
3.对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人说是表现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有人说是表现对过去痛苦生活的纪念。你同意哪一种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时少章诗学思想构成论析

许伯卿

①时少章,生活于宁宗,理宗时期,是一位著述宏富的饱学之士,其诗学思想对后世有广泛的影响。王安石的《唐百家诗选》共20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唐诗选本之一,但后人笺释批评者极少。而时少章不厌其烦,在每卷后均写有评语,足见其对该诗选的重视和用心之殷。仔细品读时少章《书唐百家诗选后》中的评语,我们就可以把握时少章诗学思想的精髓。

②时少章质疑和否定传统文学批评中“文如其人”命题。我们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其一,人品与诗品的不一致性。时少章作为一名理学家,不免要首先强调人品与诗品的关系;但他能从诗学本身出发,采取比较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辩证地看待为人与为文。这是他高出一般人的地方。他一方面坚持认为人品高于诗品,另一方面又不以人废诗。他在《书唐百家诗选后》卷一评薛稷诗云:“薛稷诗,明健激昂,有建安七子之风,不类唐人,其字伟丽亦称之。不自珍惜,附丽匪人,至污斧质,为士君子所戒。有才而无学,良不可哉。”认为薛诗品高而人品卑。其二,性格和风格的不一致性。一般人认为作者的性格和风格是一致的,但时少章在阅读中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他在《书唐百家诗选后》卷二十评吴融,韩屋诗云:“子华,致光,著名晚唐,俱直翰菀,以文章领袖众作。方昭宗时,群邪内讧,凶顽外擅,致光间关其间,执义弥坚,如不草韦昭范诏,凛然有烈丈夫之气,非子华所能及也。然其诗过于纤巧,淫靡特甚,不类其所为。或言《香奁集》和凝所作,误归之致光,岂信然邪?”韩屋性格刚烈而诗风纤靡,甚至使人怀疑《香奁集》非为其所作。

③时少章十分重视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他在卷十一评长孙佐辅诗时说:“文章尚论其世,长孙佐辅贞元前人,要为有一种风气。”可见时少章十分重视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他在卷四评王建等人诗云:“自储光羲而下,王建,崔颢,陶翰,崔国辅皆开元,天宝间人,词旨淳雅,盖一时风气所钟如此。元和以后,虽波涛阔远,动成奇伟,而求其如此等邃远清妙,不可得也。”时少章或从时代角度揭示风格的成因,或就时代层面指出品格的杰出,把作家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上进行观照,给人以史的认识。

④时少章在师承与独创的关系上,重视个性和独创。师承是古代文化流传的主要途径之一。因为思想和个性的不同,师徒之间自然会存在种种差异。但人们却习惯于用师门、宗派等成见和框框来概括、评价或规范人物,而忽视其个性和独创。时少章敏锐地看到这一点,并且提出明确的主张。《忆唐百家诗选后》卷十二主伙,杨巨源学习元、白,却保持或开创了自己清新明严的个性或风格。时少章的观点使我们对“师承”一词的涵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好比相马不是看毛色,研究某人的风格也不是去看他的老师是谁,应着眼于他本人的个性和独创。

⑤“删其繁密,取其精邃”,主张以精品立足。时少章说,作品的流传靠质量而不靠数量。质量是什么?精邃。什么叫“精邃”?精深也。语言精工、格律精严,意味深长、意境深远;精侧重于形式,邃侧重于内容。风格慷慨激昂也罢,清新流丽也罢,符合“精邃”这个标准的才是上乘的。他是这样要求别人的,也是这样要档主自己的;他的创作固然是“峻洁精工,法度森严”,而他编辑自己的诗文集时更是“料简十分之一尔”。文章千古事,时少章认为,作品的流传是诗人创作的根本目的。这是儒家“立言”观的典型反映。

⑥就现存作品看,时少章的创作实践与他的理论主张也是高度一致的。这对批评家来说是尤其难得,吴师道盛赞他“岂唯雄视吾郡,盖一代之伟人也“,是有根据的。姑俟来日论之。

(选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9月第2卷第3期,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5分)

A.王安石的〈唐百家诗选〉共20卷,卷卷都有时少章写的评语,因此后人笺释批评者较少。

B.时少章作为一名理学家,却能从诗学本身出发,辩证地看待人品与诗品的不一致性,不以人废诗。

C.时少章不仅从时代角度揭示作家风格的成因,而且把作家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上进行观照,给人经史的认识。

D.人们习惯于用师门、宗派等来评价作家,而忽视其个性和独创,因此,时少章认为,作品的流传是诗人创作的根本目的。

E.时少章不仅诗学思想丰富,而且就现存作品看,他的创作实践与理论主张也是高度一致的。
2.下列能作为时少章“质疑和否定传统文学批评中‘文如其人’命题”的依据的一项是(    )                                                               (3分)

A.杨巨源学习元、白,却能保持或开创了自己清新、明严的个性或风格。

B.明代英雄于谦为官刚正、果敢、英勇,而其诗却每多温丽之词。

C.薜稷才学兼佳,不为恶势力所屈,为君子所仰,其诗亦明健激昂,多人仿效。

D.崔颢为人豪放,其诗词旨淳雅,邃远清妙,在当时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3.根据全文内容,简要归纳时少章的诗学思想。(4分)
4.结合文中的观点,联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