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离骚》中表现诗人坚持真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离骚》中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句子是“                     ”。

2)诸葛亮《出师表》中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

3)白居易《琵琶行》中通过描写环境来侧面烘托琵琶女高超技艺的句子是          ”。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悔、舫、悄、唯。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两宋词,完成后面题。

朝中措·梅

陆游

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

江头月底,新诗旧恨,孤梦清香。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

【注】少年场,热闹的游乐场所。东皇,传说中的司春之神。
1.纵观全词,作者笔下的梅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5分)
2.这首作品最突出的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加以赏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焦隐士

[]江盈科

焦隐士,江阴人,逸其名。少与太祖善。太祖登极,思隐士,遣人召之,不赴。议遣大行往趣。隐士闻焉,曰:“奈何以我故,劳贵人为里中苦?”遂裹装诣金陵谒上。用竹笼盛鸡,瓦罂贮酒为贽。谒者为通,上喜,入便殿,促膝道故。上问曰:“公谓隐士乐耶?天子乐耶?”对曰:“各有其乐,两不相入。如受图纳贡,抚华宾夷,天子乐也;嗽泉枕石,钓月眠云,隐士乐也。然天子能忧,能终乐;隐士但乐,不复知忧。窃谓隐士乐,乃胜天子乐耳。”上曰:“何居?”焦对曰:“天子未明视朝,日中听政,日夕纠刑,丙夜就寝。中恒念曰:‘民失所乎?啼饥乎?号寒乎?泣隅乎?官失叙乎?墨乎?残乎?四夷叵测,时跳梁乎?’思之终身,循环无端,而后太平可,杌陧不生,是谓以忧而易乐。若夫隐士,则藜苋自饱,旨膏粱矣;浊醪自醉,美于醇醴矣;溪毛为席,山石为枕,倦而卧,稳于象床矣。花开以当锦绣,鸟鸣以当管弦,麋鹿以当友朋,烟霞以当帷幕,不而足,不取而得。一年之内,四时之中,陶陶然自乐其乐,宁复知有所谓忧乎?”上嗟叹久之,曰:“信哉!天子之乐,不逮隐士之乐也。”留焦盘桓凡数日,称觞寿焦,酒既酣,命左右持三带置案上,金银革各一束,曰:“朕欲授公一官,请自择带。”焦无意于官,然感上雅意,不忍拂,遂取革带,上乃命司马授焦千户侯。已而别上,乞归,上送出,焦徘徊趑趄,欲去未去。上曰:“公有所欲言乎?愿闻教。”焦曰:“臣野人也,无所欲言,但臣鸡笼酒罂,与臣俱出,不与臣俱入,臣不忍也。”上笑,命左右取畀之。焦乃自负以归,行至高桥门,取上所赐革带及冠服挂桑枝上,曰:“朱皇帝待老焦厚则厚矣,非知我者。出此三物,以付君。”浩然长歌去。

(选自《江盈科集》,有删改)

【注】大行,古代接待宾客的官吏。瓦罂,古代盛酒的器皿。何居,为什么。杌陧,指动荡不安的时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入便殿       迎接。            B而后太平可     期望。

C倦而       偃:安卧。            D而足         营:经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A然天子能忧,能终乐               B则藜苋自饱,旨膏粱矣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瓦峰参差,多周身之帛缕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C留焦盘桓凡数日                   D浩然长歌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奚以之九万里南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皇帝礼贤下士,态度诚恳。他即位后派人请年轻时的好友焦隐士出山未果,随后提高了征召的规格,终于得偿所愿。

B太祖皇帝顾念旧情,对焦隐士不错。他在便殿里接见朋友并和他做了一番交流,随后留对方小住,热情款待且有封赏。

C焦隐士为人潇洒不拘,恬然自安。他常年隐遁山林,起居随意而陶然自得,整日饱赏山野四时之景,无忧无虑自在逍遥。

D焦隐士无意于官,淡泊名利。考虑到太祖盛情难却,他只得暂时接受被封的官职,回家途中很快丢弃了皇上赐予的冠带。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隐士闻焉,曰:“奈何以我故,劳贵人为里中苦?”

2)臣野人也,无所欲言,但臣鸡笼酒罂,与臣俱出,不与臣俱入,臣不忍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①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汲,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之别: 孔、孟认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得“我”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

事实确乎如此。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

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

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所谓孔颜之乐,就是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究其本义,并非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至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为此,儒家士人也就有了“居朝廷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之论。

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官为了“养民”、“爱民”,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于是,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随之而来者,则是官员为官意识、习气的三大转变:一是从“养德”转变为“养态”,士大夫不再为可怒、可行之事而显现出刚正、果毅的德容,而是追求宽厚浑涵,不再任事敢言、忧国济时的俗状;二是从“策名委质”转变为“营营于富贵身家”,士大夫不再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是营营于富贵身家,将社稷苍生委质于自己,不再认真做事;三是“功名”观念的转变,也就是从做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转乾旋坤,继往开来,转而变为追求富贵。

(选自《中国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201411期《新华文摘》,有删改)
1.对“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照原始儒家的观点,其核心内容是兼善天下。

B.是原始儒家的理想,外在表现为依附国家体系。

C是原始儒家追求的忧乐观,即怀抱“孔颜之乐”。

D后期发生了异化,出仕的目的转向了个人私利。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从中国文化源头说起,通过分析仕与隐的不同明确本文的讨论重点,即为何有人“居朝廷”有人“处江湖”。

B.第段承上启下,分析“士人必须出仕做官”的原因,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任职是士人实践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

C段进一步阐述士人出仕做官体现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强调士人阶级的这种依附主要不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

D段着重剖析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异化的情况,即做官目的、依附国家体系的性质、为官意识与习气等的转变。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仕与隐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服务天下百姓,后者是为了成就自我。

B.为了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积极入仕成为士人的必然选择。

C儒家的忧乐观既包括“孔颜之乐”又含万民之忧,主要是为兼济天下。

D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开始异化并逐渐衰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阿根廷的沙漠地区,飞翔着一种凶猛的兀鹰。它们矫健、敏捷、锐利。奇怪的是,尽管兀鹰个个都是捕捉猎物的高手,但却很少单独行动。兀鹰往往是三三两两在天空中盘旋,一旦发现地面上的猎物,它们就会从各个方向俯冲而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猎物杀死。事后,每个参与者都能获得一份食物……

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得出结论说,这都是沙漠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差、食物少造成的。因为在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捉,许多弱小动物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而对于兀鹰来说,要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单干不如共同行动有收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就目前热议的“老入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首都经贸大学等三所高校进行了民意调查,调查数据如下。仔细读图并回答问题。5分

满分5 manfen5.com

(1)图表反映了怎样的民意?(1分)

(2)假如你是记者,针对“扶不扶”的问题进行街头采访,遇到下面两个人的回答,你将怎样劝导?(4分)

【甲:一脸冷漠】我不去扶。又不是我家老人,关我什么事。

【乙:面带犹豫】我很想扶,但是人心难测啊。要是老热赖上我,可是麻烦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