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打破...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打破“亡羊补牢”的思维定势,对待工作既不凑合也不麻痹,恪尽职守,力求做到曲突徙薪,防患于未然。

B.古代民间带有迷信色彩的相面之说很是盛行,所谓吉人天相,是说一个人如果生得天圆地方,仪表堂堂,其未来会有相当不错的发展。

C.如今造假手段不断翻新,各种“山寨”如日中天,工商部门明确表示要持续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下大力气整顿经济市场。

D.九寨沟自然山水巧夺天工,那艳丽典雅的群湖,奔泻湍急的溪流,飞珠溅玉的瀑群,古穆幽深的林莽,连绵起伏的雪峰令人流连忘返。

 

A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B项望文生义,C项用错对象,D项不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搪瓷    厮打    中原节    山青水秀   要言不烦

B.省视    挑捡    捅娄子    加官晋爵   以逸代劳

C.寒喧    行迹    一柱香    记忆犹新   余勇可贾

D.沿用    衍生    座上客    自行其是   文过饰非

 

查看答案

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声虫     性格粗/日持久

B/    /鸡蛋     而不舍/订立

C.连/   /口贴    世恒言/效尤

D.拜/   /     传出/受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红楼点滴(三)

张中行

①我是在中等学校念了六年走入北京大学的,深知充任中学教师之不易。没有相当的学识不成;有,口才差,讲不好也不成;还要有差不多的仪表,因为学生不只听,还要看。学生好比是剧场的看客,既有不买票的自由,又有喊倒好的权利。戴着这种旧眼镜走入红楼,真是面目一新,这里是只要学有专长,其他一切都可以凑合。自然,学生还有不买票的自由,不过只要买了票,进场入座,不管演者有什么奇怪的唱念做,学生都不会喊倒好,因为红楼的风气是我干我的,你干你的,各不相扰。举几件还记得的小事为证。

②一件,是英文组,我常去旁听。一个外国胖太太,总不少于五十岁吧,课讲得不坏,发音清朗而语言流利。她讲一会总要让学生温习一下,这一段空闲,她坐下,由小皮包里拿出小镜子、粉和胭脂,对着镜子细细涂抹。这是很不合中国习惯的,因为是“老”师,而且在课堂。我第一次看见,简直有点愕然;及至看看别人,都若无其事,也就恢复平静了。

③另一件,是顾颉刚先生,那时候他是燕京大学教授,在北京大学兼课,讲《禹贡》之类。先生专攻历史,学问渊博,是疑古队伍中的健将;善于写文章,下笔万言,凡是翻过《古史辨》的人都知道。可是天道吝啬,与其角者缺其齿,口才偏偏很差。讲课,他总是意多而言语跟不上,吃吃一会,就急得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疾书。写得速度快而字清楚,可是无论如何,较之口若悬河总是很差了。我有时想,要是在中学,也许有被驱逐的危险吧,而在红楼,大家就处之泰然。

④又一件,是明清史专家孟心史(森)先生。我知道他,起初是因为他是一桩公案的判决者。这是有关《红楼梦》本事的。很多人都知道,研究《红楼梦》,早期有“索隐”派,如王梦阮,说《红楼梦》是影射清世祖顺治和董鄂妃的,而董鄂妃就是秦淮名妓嫁给冒辟疆的董小宛。这样一比附,贾宝玉就成为顺治的替身,林黛玉就成为董小宛的替身,真是说来活灵活现,像煞有介事。先生不声不响,写了《董小宛考》,证明董小宛生于明朝天启四年,比顺治大十四岁,董小宛死时年二十八,顺治还是十四岁的孩子。结果判决:不可能。我是怀着看看这位精干厉害人物的心情才去听他的课的。及至上课,才知道,从外貌看他是既不精干,又不厉害。身材不高,永远穿一件旧棉布长衫,面部沉闷,毫无表情。专说他的讲课,也是出奇的沉闷。有讲义,学生人手一编。上课钟响后,他走上讲台,手里拿着一本讲义,拇指插在讲义中间。从来不向讲台下看,也许因为看也看不见。应该从哪里念起,是早已准备好,有拇指作记号的,于是翻开就照本慢读。我曾检验过,耳听目视,果然一字不差。下课钟响了,把讲义合上,拇指仍然插在中间,转身走出,还是不向讲台下看。下一课仍旧如此,真够得上是坚定不移了。

⑤最后说说钱玄同先生。先生是学术界大名人,原名夏,据说因为庶出受歧视,想扔掉本姓,署名“疑古玄同”。早年在日本,也是章太炎的弟子。与鲁迅先生是同门之友,来往很密。他通文字音韵及国学各门。最难得的是在老学究的队伍里而下笔则诙谐讽刺,或说嬉笑怒骂,他是师范大学教授,在北京大学兼课,讲“中国音韵沿革”。先生有口才,头脑清晰,讲书条理清楚,滔滔不绝。我听了他一年课,照规定要考两次。上一学期终了考,他来了,发下考卷考题以后,打开书包,坐在讲桌后写他自己的什么。考题四道,旁边一个同学告诉我,好歹答三道题就交吧,反正没人看。我照样做了,到下课,果然见先生拿着考卷走进教务室,并立刻空着手出来。后来知道,先生是向来不判考卷的,学校为此刻一个木戳,上写“及格”二字,收到考卷,盖上木戳,照封面姓名记入学分册,而已。这个办法,据说先生曾向外推广,那是在燕京大学兼课,考卷不看,交与学校。学校退回,先生仍是不看,也退回。于是学校要依法制裁,说如不判考卷,将扣发薪金云云。先生作复,并附钞票一包,云: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能从命。这次争执如何了结,因为没有听到下回分解,不敢妄说。总之可证,红楼的容忍风气虽然根深蒂固,想越雷池一步还是不容易的。

(选自《故园人影》,有删节)

【注】红楼,指原北京大学文学院,作者曾就学于其中的中国语言文学系。
1.阅读第①、⑤两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在作者看来,合格的中学教师要具备哪些条件?请概括说明。(3分)

(2)从作者的叙述来看,钱玄同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学生好比是剧场的看客,既有不买票的自由,又有喊倒好的权利。(3分)

(2)讲课,他总是意多而言语跟不上,吃吃一会,就急得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疾书。
3.第四段举孟心史先生例子,作者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交代“他是一桩公案的判决者”这一背景?(4分)
4.作者通过回忆在北大学习的亲历往事,集中表现“红楼的容忍风气”,行文条理贯通,亲切自然。请从结构安排人物描写两个角度进行探究。(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离骚》中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句子是“                     ”。

2)诸葛亮《出师表》中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

3)白居易《琵琶行》中通过描写环境来侧面烘托琵琶女高超技艺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两宋词,完成后面题。

朝中措·梅

陆游

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

江头月底,新诗旧恨,孤梦清香。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

【注】少年场,热闹的游乐场所。东皇,传说中的司春之神。
1.纵观全词,作者笔下的梅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5分)
2.这首作品最突出的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加以赏析。(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