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俭,字仲宝,生而僧绰遇害,为叔父僧虔所养。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俭,字仲宝,生而僧绰遇害,为叔父僧虔所养。幼笃学,手不释卷。宾客或相称美,僧虔曰:“我不患此儿无名,正恐名太盛耳。”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之。

升明二年,为长史兼侍中,父终此职,固让。先是齐高帝为相,欲引时贤参赞大业。俭素知帝雄异,后请言于帝曰:“功高不赏,古来非一,以公今日位地,欲北面居人臣,可乎?”帝正色裁之,而神采内和。时客有姓谭者,诣俭求官,俭谓曰:“齐桓灭谭,那得有君?”答曰:“谭子奔莒,所以有仆。”俭赏其善据,卒得职

高帝践祚,与俭议佐命功臣,从容谓曰:“卿谋谟之功,莫与为二,卿止二千户,意以为少。”俭曰:“昔宋祖创业,佐命诸公,开国不过二千。以臣比之,唯觉超越。”上笑曰:“张良辞侯,何以过此!”

建元元年,改封南昌县公。时都下舛杂,且多奸盗,上欲立符伍,家家以相检括。俭谏曰:“京师翼翼,四方是凑,必也持符,于事既烦,理成不旷,谢安所谓‘不尔何以为京师’。”乃止。是岁,有司奏定郊殷之礼,俭以为:“宜以今年十月殷祭宗庙,自此以后,五年再殷祭。二年正月上辛,有事南郊,即以其日还祭明堂,又用次辛飨祀北郊,而并无配。”从之。

初,宋明帝紫极殿珠帘绮柱,饰以金玉,江左所未有。高帝欲以其材起宣阳门,俭与褚彦回及叔父僧虔联名表谏,上手诏酬纳。宋世,宫门外六门城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言“白门三重门,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俭又谏,上答曰:“吾欲后世无以加也。”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问无不决。上每曰:“《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今天为我生俭也。”其年固请解选,见

五年,俭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固让。六年,重申前命。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咨事,上以往来烦数,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上不许。七年,上表固请,见许,改领中书监,参掌选事。其年疾,上亲视。薨,年四十八。

俭寡嗜欲,唯以经国为务,车服尘素,家无遗财。手笔典裁,当时所重。

(选自《南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     贻:赠送

B.后请言于帝                     间:间谍

C.其年固请解选,见               许:允许

D.上亲                         临:前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父终此职             勇气闻于诸侯     

B.卒得职                积土成山,风雨兴 

C.上表固请              见犯死,重负国         

D.当时所重              吾属今之虏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俭幼年时就十分喜欢学习。因父亲早逝,王俭由叔父抚养长大,面对宾客的称赞,叔父担心他以后会名声太大。

B.王俭富有远见。齐高帝任宰相时,王俭想召集当时的才俊协助齐高帝夺取天下,并暗中进言齐高帝,说他已难为人臣。

C.王俭多次进谏都被皇帝采纳。齐高帝曾想立符伍制度被王俭劝止了,有司制定郊殷之礼时,王俭的意见也被采纳了。

D.王俭为官清正廉洁。王俭出行朴素,家无余产,生前只把治理国家作为要务,深得皇帝的信赖,并被当时的人敬重。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客有姓谭者,诣俭求官,俭谓曰:“齐桓灭谭,那得有君?”(5分)

(2)昔宋祖创业,佐命诸公,开国不过二千,以臣比之,唯觉超越。(5分)

 

1.B 2.D 3.B 4.(1)当时有个姓谭的客人,到王俭这里求官做,王俭对他说:“齐桓公灭掉了谭国,哪能够还有你这位姓谭的人?”(“客有姓谭者”“诣”“那得”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前朝宋高祖打天下,辅佐他创业的各位大臣中,开国功臣也不过得到两千户的食邑,拿我跟他们相比,只觉得我受的恩惠已经超过他们了。(“佐命”“二千”“以”各1分,句意通顺2分。) 【解析】 1.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B项,“后请间言于帝”中的“间”如解释为“间谍”在语义和语法上都讲不通。可以联系课内所学内容分析其意思,《陈涉世家》中有句子“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同时《魏公子列传》中也有句子“侯生乃屏人间语”,这两处所涉及的“间”与选项中的“间”在结构上和语义上都相似,故可以推测应解释为“暗暗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在句中的位置有关,比如“焉”“其”“乎”等;还与其前后词的词性有关,比如“之”“以”“于”等。D项两个“为”:均表示被动,可译为“被”。A.以:因为,连词;凭借,介词。B.焉:表示陈述语气,不译;兼词,可译为“于此”。C.连词,于是、就;连词,才。解答此类题的方法:1.词性分析法。从词性的角度看,许多虚词是兼职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词性,如“之”有代词、助词、动词三种词性。通过分析词性,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2.位置分析法。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3.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掌握课文或成语中出现过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中的标志性虚词,就能帮助我们理解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4.温故求新法。我们应尽量回顾过去学过的有关虚词的例句及有关知识,将这些例句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从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虚词的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解析:B项,“王俭想召集当时的才俊”不合文意,“说他已难为人臣”中的“他”有歧义。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解析: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第一句中,“客有姓谭者”是定语后置句(可以联系《赤壁赋》中“客有吹洞箫者”),应译为“有姓谭的客人”;“诣”,到;“那得”,哪能够。第二句中,“佐命”,辅佐创业;“二千”,两千户的食邑;“以”,拿,用。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王俭,字仲宝,他出生不久父亲僧绰遇害,便被叔父僧虔抚养长大。他幼年时专心好学,手不释卷。有宾客称赞他,叔父僧虔说:“我不担忧这孩子没名声,只担忧他名声太大了。”于是亲自书写崔子玉的《座右铭》来赠给他。 升明二年,王俭担任长史兼侍中,因为父亲死于这个职位,所以他坚决推辞。此前齐高帝任宰相时,想召引当时的才俊辅佐他夺取天下。王俭平素知道齐高帝的宏图大志,便向齐高帝暗中进言说:“功劳太大了,奖赏不了,自古以来不只哪一个人,凭您现在的地位,想脸朝北做人臣,还能够吗?”齐高帝非常严肃地批评了他,可是神情却十分温和。当时有个姓谭的客人,到王俭这里求官做,王俭对他说:“齐桓公灭掉了谭国,哪能够还有你这位姓谭的人?”那个客人回答道:“谭国的子孙投奔了莒国,所以还会有我。”王俭赞赏他善于引经据典,终于让他做了官。 齐高帝即位后,与王俭评议辅佐过自己的功臣,从容地对他说:“你谋划的功劳,没有谁能可以并列,你的食邑只有二千户,我认为太少了。”王俭说:“前朝宋高祖打天下,辅佐他的各位大臣中,开国功臣也不过得到两千户的食邑。拿我跟他们相比,只觉得我受的恩惠已经超过他们了。”齐高帝笑着说:“张良推辞侯位,怎么能超过你呢!” 建元元年,王俭改封为南昌县公。当时的都城秩序纷乱,且有很多奸人盗贼,齐高帝想建立符伍制度,让家家户户相互检举监督。王俭劝谏道:“京城庄严雄伟,四方之人会合这里,如果人人一定要拿着凭证,那么于事烦琐,于理不会持久,所以谢安说‘如果不是这样怎么能称得上是京师呢’。”齐高帝于是取消了这个计划。这一年,有司上奏商定在京郊举行盛大的祭典,王俭认为:“应当在今年十月举行大典祭祀宗庙,从此以后,每五年举行一次祭祀盛典。明年正月第一个辛日将到南郊祈谷,就在当天回来祭祀明堂,并在第二个辛日祭祀北郊,且不能有附带的祭祀。”齐高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起初,宋明帝的紫极殿珠帘彩柱,用黄金、白玉装饰着,这是江南所没有的。齐高帝想用紫极殿的材料建宣阳门,王俭、褚彦回及王俭的叔父王僧虔联名上表进谏,齐高帝亲手写诏书表示采纳。(南朝)宋时,宫门外的六门城头都设有竹篱。这年年初,有人挖到了白虎樽,上面写着“白门三重门,竹篱穿不完”。齐高帝受这话触动,就决定改建高大的墙。王俭又劝谏,齐高帝回答说:“我想后代人不要再扩建了。”朝廷初建,制度草创,王俭有问必答。齐高帝常说:“《诗》说‘惟岳降神,生甫及申’,如今天神为我生了王俭。”一年后,王俭坚持要求辞去参掌选事的职位,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 建元五年,王俭获得原来的官号开府仪同三司,他坚决辞让。建元六年,齐高帝再次下达以前的任命。起初,命令王俭三天上一次朝,尚书令史出外处理事务,齐高帝认为往来的次数过于频繁,又命令王俭到尚书下省,每月任意用十天时间出朝处理事务。王俭又请求解职,齐高帝不允许。建元七年,王俭又上表坚持请求解职,皇上才同意了,改任中书监,掌管选拔人才的事务。一年后王俭生病了,齐高帝亲自到他住处看望他。他死时,年仅四十八岁。 王俭嗜好很少,只以治理国家为要务,车舆礼服简陋朴素,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所写的诗文,受到当时的人敬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学术共同体,是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学科内部持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的学术集团,是学术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它的形成与发展,往往能够将一个时代的学术推向高峰。考察两宋时代的学术发展,两宋士人学术共同体的昌盛便不可忽视。因宋代道学发达,或可名其为道学共同体。

道学共同体是由宋代部分持共同价值观、道德立场和学术取向的儒家形成的团体。道学家与汉唐儒家不同。汉唐儒家多致力于寻章摘句、解释经典,虽然在整理与保存儒家经典方面贡献颇多,但在学术与思想方面颇为缺乏创造性。而宋代道学家以继三代绝学,挽日下世风,兴仁义道德,正己心人心,开万世太平为己任,穷究天理人性,讲求修身之道。

道学家与宋代其他儒家亦有三个明显区别。就仕途而言,道学家往往两栖于学堂与官场,存庙堂之志,而以学堂为主;游离于政治,而对政治不忘。因此,他们与身居庙堂之儒有不同的立场与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价值取向而言,道学家更趋向向内追求和终极追求。他们对己追求居敬,自诚致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他们的终极追求则希望实现道德完满,以及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圣贤境界,并因这种追求而不与现实妥协。就理论而言,道学家更趋于哲学化。这与他们的价值取向相关联。在向内的追求影响下,他们从事学术探索时都从诚意正心、居敬持正出发,不求闻达,潜心求索;而在终极关怀的影响下,他们都试图构建包罗万象的理论体系。这也是两宋道学大家都是哲学大家的原因。

道学共同体是在宋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方面,“隋、唐外竞虽力,而风俗日即于奢淫,士习日趋于卑陋”,故而收拾人心,修齐治平,成为儒家知识分子的共识。制度方面,北宋自太祖起便重视文治,政治一般出于有学术涵养、有理想抱负的士大夫之手,宽松的政治制度,也为道学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条件。文化方面,官办和私立书院得到很大发展,自由讲学的风气一时盛行。如二程、朱子等道学大家,都曾讲学、辩论于书院,书院也因而成为道学共同体发展的依托。

宋代道学共同体,据《宋史》记载,仅包括北宋五子、程氏门人、朱熹、张栻和朱氏门人。这种界定固然有些狭窄,但他们身上确实更突出地体现了两宋道学家的特色。他们虽然出身各有所本,性格各异,仕途经历不同,为学风格与理论内容亦各具特色,然而正是这些道学家形成了道学传统的核心,他们之间各具特色的传承、交流和争论促成了道学共同体的发展。北宋五子虽没有构建学术共同体的自觉,但在南宋朱熹等人的自觉构建下,事实上形成了发端于北宋并对后代思想文化具有重大影响的道学共同体。道学家作为这个共同体的核心人物,承担着传承道统的重任,在具备当时学术精英的共同特征之余,更有自身特色。那就是,包容创新的魄力、经世济民的抱负,以及对人格圆满的追求、对格物致知的理性思考。

(选自罗旻《宋代道学共同体的形成及其特征》,有删改)
1.下列关于“道学共同体”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道学共同体是两宋时期一部分具有共同的儒学理论基础,在价值观、道德立场和学术取向等方面一致的人所形成的学术集团。

B.宋代道学共同体的核心人物是道学家,他们在学术与思想方面比汉唐时的儒家具有创造性,但是不太注重整理与保存儒家经典。

C.隋唐日益奢淫、卑鄙的风气是道学共同体形成的社会背景,朝廷对文治的重视与自由的学术风气为它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D.宋代道学共同体并不十分庞大,有的道学家虽然并没有构建学术共同体的主观意识,但在客观上却促使了道学共同体的形成。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道学家不满足于对经典的解释、整理与保存,而是以儒学匡正世风、振兴道德、正人心、求太平,对儒家学术与思想多有创新。

B.道学家往往既在朝廷做官又在学堂讲学,对学问潜心求索,这使他们与只是在朝廷做官的儒家有不同的立场与思考问题的角度。

C.道学家在价值取向上既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向内追求,又有实现道德完满的终级追求,而宋代其他儒家则不然。

D.受价值取向的影响,道学家在理论构建上比其他学者更趋向哲学化,从而使他们具备了当时学术精英的共同特征,成为哲学大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道学共同体的形成、发展与特定历史条件如社会风气、政治制度及文化氛围等有关,这些因素对一个时代学术的发展往往具有重大影响。

B.宋代道学家与汉唐时期的儒家在追求上是有所不同的,他们与同时期的儒家在仕途、价值取向、理论构建等方面的追求也有明显的不同。

C.道学家大都不醉心于仕途,但又不忘政治,谋求学术的探索,重视高尚人格和圣贤境界的追求,因而形成了相近的为学风格与理论内容。

D.继三代绝学,挽日下世风,兴仁义道德,正己心人心,以开万世太平为己任,穷究天理人性,讲求修身之道,是宋代道学家具有的特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并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满分5 manfen5.com

注:图片中从手机上滴下的水滴中的文字依次是“不”、“良”、“信”、“息”

(1)简要介绍漫画的内容。

2这幅漫画反映了当前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5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示例按要求答题。(6分)

丢手绢是几代人童年时的游戏,就是许多小朋友面对面地围成一圈或站或坐,其中一人拿一手绢在圈外奔跑,随意把手绢丢在某一成员背后,那人立刻起身捡起手绢追赶,在那人没复位前追到那人,则把手绢交给他让他继续奔跑,如果没追到则自己随意丢手绢寻找新人,但不能丢在刚才那人背后,依此循环游戏。活动能锻炼小朋友的反应能力和修养他们的包容友善精神。

现在的你还有手绢吗?今天的小朋友可能已不知道手绢为何物,纸巾的泛滥几乎让“手绢”成了只存在于词典中的一个词,“美丽佛山·重拾手绢行动”倡导大家:少用纸巾,多用手绢。

活动主题:把丢掉的手绢检起来

宣传语:捡起的是童年记忆    留下的是绿树蓝天。

生活中还有什么有趣的、美好的或是有价值的东西正在离我们远去?为了留住它,请你策划一个小活动,拟出活动主题和宣传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