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阳明心学 王守仁在继承思孟学派的“尽心”、“良知”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阳明心学

王守仁在继承思孟学派的“尽心”、“良知”和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批判吸收了朱熹那种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范畴的“理”为本体学说,创立了王学,或称阳明心学。

王学的内在结构是良知和致良知经由知行合一而构成的。在这一结构中,王守仁以心良知立言,又以良知释心,心良知就构成了王学的基石。在王守仁看来,心是无所不包的。物、事、理、义、善,学等都不在“吾心”之外,亦即是“心即理”。但他又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是人人生而俱来的,先验的,普遍的“知”。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是 “致良知”、为圣的内在可能性同时,他又强调“良知”是外在的社会伦理道德与内在的个体心理欲求的统一“天理之在人心”,是与天地万物同体的。正是这个充塞天地的“良知”灵明,才使“我”与万物包括社会无间隔地一气流通,互不内外远近地融为一体也正是这种天地间活泼泼的、“个个心中有仲尼”的“良知”,才感召人们去追求那种具有“凤凰翔于千仞”,“淳德凝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的“狂者”或圣人境界。这就极大地强调了主体意识的能动性,高扬了人格精神的伟大,成了“致良知”的主体后天努力的内在要求。在这里,王守仁突破了朱熹那种“天理”的绝对性,从而肯定了人欲的合理性。

“致良知”就是如何为圣的过程,变本然的知为主体意识自觉把握的知的过程,也就是他所说的“知行合一”。在这一“致良知”的过程中,王守仁强调认识主体生命意志和情感投入。主要表现在:“致良知”是对“无一息之或停”的天道和作为人类童识历史积淀的《六经》等的动态认识过程。这里就要求认识主体要有历史感。同时,也表现在“致良知”是主体澄静体悟的情感心灵活动。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也就有一个“再体到深处,日见不同”而觉“有滋味”的不断深化过程。因此,“人若复得”“良知”,“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替与天地万物同体并一气漳通的超然自乐的人生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主体人格精神获得了高扬,个体的生命存在价值得到了肯定,人的心灵被提升为与天地同体无古今的永恒而这正是生命的体验过程。

从上文对王学的内在结构即“良知”、“致良知’等分析看出,王守仁的心学是一种体验哲学。作为其心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美学,也具有鲜明的体验性质,可以说是体验美学。所谓体验美学就是审美主体通过生命体验那种具有时间上的永恒性无限性,空间上的整体性,方式上的直接性和本质上的超越性的审美意象或审美境界。王守仁的体验美学就是通过审美体验去把握那种具有永恒性、整体性,直接性和超越性的“至乐”或圣人境界。
1.关于“阳明心学”的解说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吸收了朱熹那种超感性的先验范畴的“理”为本体学说。

B.王守仁在继承思孟学派的“尽心”、“良知”和“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王学。

C.王守仁在批判地吸收了朱熹那种超感性的先验范畴的“理”为本体学说的基础上,继承思孟学派的“尽心”、“良知”和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创立了王学,或称阳明心学。

D.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将思孟学派、陆九渊的学说和朱熹的学说融为一体。
2.下列选项中对王学分析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狂者”或圣人境界就是“个个心中有仲尼”,“凤凰翔于千仞”,“淳德凝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

B.“良知”是心之本体,是人人生而俱来的,先验的,普遍的“知”。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为“致良知”、为圣的内在提供了可能。

C.“良知”是内在的社会伦理道德与外在的个体心理欲求的统一,是与天地万物同体的。

D.王守仁否定了朱熹那种“天理”的绝对性,从而肯定了人欲的合理性。
3.下列各项对于文意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知行合一”就是变本然的知为主体意识自觉把握的知的过程。

B.“致良知”是对“无一息之或停”的天道和作为人类意识历史积淀的《六经》等的动态认识过程。

C.“致良知”的过程是主体澄静体悟的情感心灵活动,认识主体生命意志和情感投入。

D.阳明心学的境界中,主体人格精神获得了高扬,个体的生命存在价值得到了肯定,人的心灵被提升为与天地同体无古无今的永恒,这正是生命的体验过程。

 

1.C 2.B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扩大范围,原文是说“批判吸收了”“现实的先验范畴的”“理”为本体学说。B张冠李戴,原文是说“王守仁在继承……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D项“融为一体”不恰当。这种题型较为简单,无非是抓住概念的特点来衡量,即揭示事物本质属性(最为全面的)的选项是正确的;还有一种就是重要概念(词语)之间形成的各种判断(试题中表现为选项),解答这一类型题目的技巧是——抓住选项中的“关联词”(揭示逻辑关系,即各种各样的判断)“虚词”等标志;若没有这些标志,就要认真分析选项句子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再回到文中仔细对照。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项,“个个心中有仲尼”指的是“良知”。C项应为“外在的社会伦理道德与内在的个体心理欲求的统一”。D项应为“突破了朱熹那种‘天理’的绝对性,从而肯定了人欲的合理性”。 做这种题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C项应为“王守仁强调认识主体生命意志和情感投入……也表现在‘致良知’是主体澄静体悟的情感心灵活动”。 解答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恩格斯说:“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这就是说,倾向不应作为作者的主观见解,而应作为所写出的客观现实的趋势,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用一个粗浅的比喻来说,如人饮水,但尝到盐味,见不到盐粒,盐完全溶解在水里。咸是客观事实,不是你要它咸他就咸。

世界观的总倾向表现在一个文艺作家身上也是如此。它不是几句抽象的口号教条所能表现出的,要看他的具体的一言一行。一个作家总有一种倾向,这种倾向是他毕生生活经验、文化教养和时代风尚所形成的。它总是思想和情感交融的统一体,形成他的人格的核心。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文艺的“风格就是人格”。

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里,最感动人的也不是概念性思想,而是生动具体的情感。如拿莎士比亚为例,你能从他的哪一部作品里探索出一些概念性的思想么?确实有些批评家进行过这种探索,所得到的结论不过是他代表了文艺复兴进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是这些概念(你自己也许还在将信将疑)使你受到感动和教育吗?就我个人来说,我至今还抓不住莎士比亚的思想体系,假如他有的话。在读他的作品时,首先是他所写出生动具体的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性格,其次是每部剧本里,特别在悲剧里,都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强烈的爱和恨,强烈的悲和喜,强烈的憧憬和怅惘,强烈的讽刺和谑浪的笑傲,就是这些因素使我感到振奋,也使我感动苦闷。振奋也好,苦闷也好,心总在跳动,生命总在活跃地显出它的力量,这对于我就可心满意足了。

                (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有删改)
1.阅读第一段,说说作品的“倾向”应该怎样表现出来?(4分)
2.为什么说文艺的“风格就是人格”?(6分)
3.阅读全文,说说就文艺创作而言,作者反对和提倡的观点分别是什么?(5)

 

查看答案

简答题(10分)

(1) 下面是《家》中的一段文字:

“这水,这可祝福的水啊,它会把他从住了十八年的家带到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间去。……他最后一次把眼睛掉向后面看,他轻轻地说了一声“再见”,仍旧回过头去看永远向前流去没有一刻停留的绿水了。”

这里的“他”是谁?请简述他离开家的原因。(5分)

(2)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

这是《红楼梦》中“大观园”名称来历的篇联,是谁所撰?请简要说明“大观园”来历。(5分)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樊城被曹操包围,诸葛亮劝刘备到襄阳躲避。刘备不忍心丢下百姓,派人告诉他们,愿意跟随的就派船接到对岸。百姓扶老携幼,哭声不断。刘备伤心至极,想投江自杀,被人阻止了。

B.吴荪甫雄心勃勃,总想扩大自己的事业。他和几个朋友组建了益中信托公司,以较低的价格收购了几个小厂,并准备加以扩充。他希望自己生产的灯泡、肥皂等日用品将来能销往乡村。

C.侄子夏尔来葛朗台家中做客,葛朗台对夏尔冷若冰霜。隔天他从报上得知弟弟已经破产自杀了,且将夏尔托付给自己。他对弟弟的死讯,无动于衷,却将夏尔视为累赘。

D.沈从文的小说中多有对湘西民俗的展现:青年男女月夜对歌,表达爱慕之情,展现了当地的婚恋习俗;清明节时年轻小伙子赛龙舟,表现了湘西的生活习俗;崇拜“傩神”,表现了湘西人的宗教习俗。

E.《飞鸟集》内容丰富,包括了爱情、亲情、友情等多方面,诗人将自己比喻成寻找理想境界的永恒旅客,像飞鸟一样经历内心的漂泊历程。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题。(10分)

东坡《志林》云:“白乐天尝为王涯所谗,贬江州司马。甘露之祸,乐天有诗云当君自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不知者以乐天为幸之乐天岂幸人之祸者哉盖悲之也。予读白集有《咏史》一篇,注云:九年十一月作。其词曰:“秦磨利刃斩李斯,齐烧沸鼎烹郦其,可怜黄绮入商洛,闲卧白云歌紫芝,彼为菹醢机上尽。此作鸾凰天外飞,去者逍遥来者死,乃知祸福非天为。”正为甘露事而作,其悲之之意可见矣。

                                                (选自《容斋随笔》)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乐天有诗云当君自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不知者以乐天为幸之乐天岂幸人之祸者哉盖悲之也。
2.请指出白居易积极倡导什么运动?他的文学主张是什么?(2分)
3.根据文意,说说白居易对甘露之变的情感、态度3分)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家是个美好的地方,有时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

对我们来说,人生永远既是道路,又是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