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叫我一声“哎” 刘立勤 郝文爬上山垭时,一丝风顺着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叫我一声“哎”

刘立勤

郝文爬上山垭时,一丝风顺着坡边吹过来,他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山妞的发梢儿不经意地掠过自己的脸,回头看看身后,山妞正向自己走来,迎面的风里也多了一线山妞的馨香。郝文的心里犹如蚂蚁蜇过,轻飘飘地痛。

郝文是城里人,师范毕业后被分到小学当教师,一教就是几年,起初的不平和忿恨就像用过的粉笔,都化成粉尘消失了,记忆中是孩子们一张张纯朴的笑脸和一声声稚气的呼唤。那些笑脸和稚气的声音又织成一张网,网住了郝文。郝文在那张网上挣扎时,又认识了高中毕业刚刚回乡的山妞。山妞那幽幽的一丝浅笑和一声甜甜的“老师”,就勾住了郝文的手脚,郝文就身不由己地跳进了山妞那双能淹死人的眼睛里。

沉浸在山妞的眼睛里,郝文觉得很美气,美气得他生生是不愿出来。可是,每当他沉浸在那份美气之中不愿意出来时,山妞就会情不自禁笑吟吟地喊一声“老师”。山妞的声音很甜,山妞的笑脸也很诱人,但那“老师”的称谓确是让人恼火。平日里,郝文是极喜欢这个称呼的,一声“老师”让他感到亲切也让他幸福,独独在山妞面前他不喜欢,他不喜欢山妞叫他“老师”,让山妞叫他什么呢?他又说不出,只好在山妞不在身边的时候独自生气,生闲气。

有过许许多多的美气,又生过许许多多的闲气,郝文的心里终于有了一个主意:约山妞一起去看青云观。青云观的道士没了,青云观的神像也走了,青云观没了香火,青云观就成了离村子最远也是最清静的地方。在那里,郝文遇不上自己的学生;在那里,郝文也碰不上学生家长。他想,在这里没有别人喊“老师”了,山妞总该叫一声别的什么吧。

可是,在去青云观的路上,山妞还是一口一声地喊“老师”,郝文的好心境一声一声地就没了。气得他一口气上了山崖,把山妞和“老师”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在青云观前的青石板上,看着山妞脸上细细密密的汗珠,听到山妞喘喘的出气声,郝文心疼得想喊一声“山妞”,但他一想到该死的“老师”,他生生是忍住没喊,他担心山妞又跑回去捡回那声“老师”。郝文心里的气慢慢消了,消了气的郝文真想做出一点儿男人本该要做的事情,可他没做,转过身就走了。他觉得自己有点怕山妞了,怕山妞喊他“老师”。

这次山妞没喊,好长时间了山妞也没喊,没喊了郝文的心里又有一点儿空落落的,回过头去看山妞,山妞却抿着嘴笑。

“怎么不喊老师呢?”郝文忍不住问。“不喊。”山妞说。

“为什么?”郝文问。

“我爷爷说,在坟地和庙观里不能喊别人的名字,喊了谁的名字,山神野鬼就会勾去他的魂魄。”山妞说。

“哦——”郝文一惊一喜,说,“那么你叫我什么呢?”

“你说呢!”山妞低下了头。

“叫我一声‘哎’好吗?”

郝文说罢,山妞的脸一下子就红了,这可是山里女子呼唤男人一辈子的称呼呀。山妞抬起羞红的脸,郝文正一脸真诚一脸渴望地看着自己,山妞张了张口,轻轻地轻轻地喊了一声“哎”,郝文听了,就高声地应了一声“哎”。一低一高的声音惊醒了四周的鸟儿,也惊喜了两颗萌动的心。太阳儿就躲在山后偷着乐去了,他们就沉浸在这“哎”声里拔不出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全篇以平淡、自然的叙述,交代了郝文和山妞去青云观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扣人心弦,极富戏剧性。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郝文对山妞的不满,就是通过郝文一口气上了山崖表现出来的。

C城里人郝文师范毕业后被分到农村小学当教师,遇见山妞之前,他心里很不平衡,是与山妞的爱情使他放下了不平和忿恨。

D小说铺展郝文与山妞间久积于心而又欲发不能的微妙情感,作者借山里的习俗将其鲜活可感地呈现,彰显了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之美。

E朴实、含蓄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郝文不喜欢山妞“老师”的称谓,是因为他内心喜爱着山妞,郝文让山妞叫他“哎”就体现了这一点。

(2)小说最后一段写道:“一低一高的声音惊醒了四周的鸟儿,也惊喜了两颗萌动的心。太阳儿就躲在山后偷着乐去了……”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山妞这一形象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山妞说,在坟地和庙观里不能喊别人的名字,喊了谁的名字,山神野鬼就会勾去他的魂魄”体现了山妞没有完全摆脱山里人封建迷信的弱点,应该删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 (2)①委婉含蓄地表达了郝文和山妞最终确定恋人关系的结局。②与小说中山里女孩含蓄娇羞的特点相契合。③“声音惊醒了四周的鸟儿”和“太阳儿就躲在山后偷着乐去了”具有衬托暗示的作用。四周的鸟叫,躲到山后的太阳能突出场景的宁静和谐、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④引发读者想象。景中含情,融入了恋爱双方的心情,余味无穷。(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3)①长得美、声音甜、笑容诱人;②娇羞、含蓄;③善良、聪明、追求爱情。 (4)观点一:不同意。不应删去。 ①山妞的这番话体现了她的娇羞和含蓄。②表达了对郝文的关心和爱意。③这也体现了山妞的聪明伶俐。④与本文人物山妞的山村生活环境、女性特点相契合。⑤也显示出浓厚的乡土气息。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观点二:同意。应该删去。 ①这与山妞高中毕业有文化的身份不符。②与谈话对象郝文的教师身份不符。③小说完全可以设计一段与新时代相符合的对话。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小说全篇以平淡、自然的叙述,交代了郝文和山妞去青云观的经历”并非“全篇”。“情节扣人心弦,极富戏剧性”亦不正确。B项,“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不太准确。C项,使郝文放下不平和忿恨的是孩子们的笑脸和呼唤。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分析文段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从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二从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三从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题目,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分析作答。只要能自圆其说,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体悟,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极写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的气势,他站在船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一世之雄”。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于时序交替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姚启圣,字熙止,浙江会稽人。少任侠自喜。明季为诸生。顺治初,师定江南,游通州,为土豪所侮,乃诣军前乞自效。檄署通州知州,执土豪杖杀之,弃官归。郊行,遇二卒掠女子,故与好语,夺其刀杀之,还女子其家。举康熙二年八旗乡试第一,授广东香山知县。前政负数万,系狱,启圣牒大府,悉为代偿。寻以擅开海禁,被劾夺官。

十三年,耿精忠反,兵入浙江境,陷温州傍近及台、处诸属县。圣祖命康亲王杰书统师进讨,启圣与子仪募健儿数百诣军,以策干王。十四年,以王荐,超擢温处道佥事。

先是,精忠以书招郑锦,锦至复拒之,将士多为内应,锦遂取泉、漳二府,据厦门。启圣又使仪破精忠将曾养性于温州。十月,师入仙霞关,趋福建,精忠降。擢启圣福建布政使,率兵讨锦。吴三桂将韩大任骁勇善战,自赣入汀,谋与锦合。启圣说之降,简其部卒,得死士三千人,以为亲军。十六年,从康亲王尽取漳、泉地。锦遁归厦门。总督郎廷佐奏启圣与子仪屡著战功,赡军购马,具甲胄弓矢,糜白金五万,皆出私财,诏嘉奖。

方郑锦屡入寇,徙滨海居民入内地,民多荡析。复捐赀赎归难民二万余人,并请开海界、复民业,听降卒垦荒,民困渐。及锦死,子克爽其爵,称延平王,凡事皆决之于国轩等。启圣令知府卞永誉、张仲举专理海疆,多以金帛间其党与。克爽乃遣使满分5 manfen5.com书,愿称臣入贡,不薙发登岸。启圣以闻,上不许,趣水师提督施琅进征。

二十二年六月,琅进攻台湾,取澎湖。启圣驻厦门督馈运,以大舟载金、缯、货、米至军,大降卒,遣之归,台民果携贰。复设间使克爽与国轩互相猜,众莫为用。琅遂定台湾克爽国轩等皆降启圣还福州未几疽发背卒选自《清史稿·列传四十七》,有删改

仪:姚启圣的儿子姚仪。郑锦:郑经,民族英雄郑成功的长子。糜:花费。薙发:清初,政府强迫汉人仿照满人习惯剃发留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政负数万       课:赋税

B.听降卒垦荒,民困渐      苏:复苏

C.子克爽其爵              仍:沿袭

D.大降卒,遣之归          赉:赏赐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琅遂定台湾/克爽国轩等皆降/启圣还福州/未几/疽发背/卒

B.琅遂定台湾/克爽国轩等皆降启圣/还福州/未几/疽发/背卒

C.琅遂定台湾/克爽国轩等皆降/启圣还福州/未几/疽发/背卒

D.琅遂定台湾/克爽国轩等皆降启圣/还福州/未几/疽发背/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启圣少时任侠,在通州游历时被当地土豪侮辱,即请求参军。担任通州知州时,抓捕了那位土豪并将他杖杀,报仇后就弃官回乡了。

B.吴三桂手下的将领韩大任骁勇善战,决定和郑经的反清部队会合。姚启圣能言善辩,劝降成功,并将投降的士兵全部编为自己的部队。

C.姚启圣和儿子姚仪屡建战功,还自己出资五万白金赡军购马,准备盔甲弓箭。总督郎廷佐向朝廷上奏,说其多次立下战功,朝廷下诏嘉奖姚启圣。

D.姚启圣关心百姓,体恤民情,曾帮助被士兵抢掠的女子回家,还曾自己捐资赎回两万多难民,并请求朝廷开放海界,恢复百姓的常业,让投降的士兵垦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启圣与子仪募健儿数百诣军,以策干王。

译文:

(2)启圣以闻,上不许,趣水师提督施琅进征。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9分,每小题3分

文学艺术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对于客观世界、心灵世界、理想世界的一种表达维度。就文艺作品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记录”而言,电影《小时代》无比真切地表达了思想解放、物质财富迅速积累之后,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虎视眈眈和一往无前的力量。今天,我们都不必讳言物质创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一旦对于财富的炫耀和追求,成为一个社会较大人群尤其是已经摆脱贫困的知识分子的终极目标,一个社会先知先觉阶层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向世俗和世故下倾,整个社会的思想面目势必“喜言通俗,恶称大雅”。

在中国社会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文艺作品对于物质和人的关系的探索是必要的和有价值的,但探索如果仅仅停留在物质创造和物质拥有的层面,把物质本身作为人生追逐的目标,奉消费主义为圭臬,是“了时代,窄了格局,矮了思想。今天,中国许多知识分子“言必称西”,认为中国文化传统以大化小,是对个性和个体人发展的剥夺和压迫。但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常识:强调发展个性、发挥个体人的天赋特长的西方社会,把对于个体的尊重和对于他者即社会大群体的尊重和奉献,通过宗教的层面上升到价值领域并获得共识、付诸实践。个体的“小”存在于社会历史的“大”之中,工具性的物质服务于本原性的思想和精神。立功,立言,立人,哪一桩是把个体的价值捆绑在物质的战车上?

青春可掠单纯之美,但幼稚是她隐形的伤疤。幼稚之人或有美感,文艺的幼稚和浅薄阶段则是必须超越的。今天,充斥耳目的如果都是《小时代》们,或者因为票房有利可图,就无条件地纵容《小时代2》《小时代3》的出现,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引导社会思潮,小时代、小世界、小格局遮蔽甚至替代大时代、大世界、大格局,个人或者小团体的资本运作或许成功了,但是一个时代的人文建设和传播却失控了。作家和艺术家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类别,是中国社会人文精神的建设者,也是人文精神的传播者。文艺创作实践是个体性行为,文艺创作的功能却具有公共性,文艺创作无视大的人群,无视创作底色的世界性、历史性和社会性,是对作家、艺术家自身职责的放弃,也是对时代、历史的伤害和不公道。

矫枉过正是我们常常会犯的毛病,走过贫穷和物质短缺的年代,进入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对于贫穷的恐慌更加强烈,对物质占有的欲望更加迫切。“凌空高蹈”之不言已久矣。普通人或可目光和目标向下倾,作家和艺术家不能不为时代唱大风。作为先知先觉的人群,作家和艺术家要有勇气、有才华,更要有情怀、有格调。沽名钓誉、追名逐利者请出列,浑浑噩噩、碌碌无为者也请走开。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第段中“‘小’了时代”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思想解放、物质财富迅速积累的今天,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虎视眈眈并表现出一往无前的力量,我们已不必讳言物质创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B.对于财富的炫耀和追求成为知识分子的终极目标,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向世俗和世故下倾,整个社会的思想面目变得“喜言通俗,恶称大雅”。

C.发展个性、发挥个体人的天赋特长,把对于个体的尊重和对于社会大群体的尊重和奉献,通过宗教的层面上升到价值领域并获得共识,付诸实践。

D.把个体的“小”放入社会历史的“大”之中,工具性的物质服务于本原性的思想和精神,既无沽名钓誉、追名逐利者,也无浑浑噩噩、碌碌无为者。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提出观点,因为文艺作品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记录,所以电影《小时代》影响了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思想面目。

B.第段在第段的基础上论述文艺作品的探索停留在物质层面的弊端,然后从中国许多知识分子认识误区的角度探究其原因,最后表明自己的看法。

C.第段开头照应第段,指出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引导社会思潮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而强调了知识分子应具有的重大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D.第段紧承第段,从历史和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当代社会物质化的原因,强烈呼吁作家和艺术家们要有情怀,要有格调,为时代唱大风,力矫颓俗。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用文艺作品对物质和人的关系进行探索,这成为已经摆脱了贫困的知识分子对于财富的炫耀和追求。

B.中国文化传统以大化小,对个性和个体人发展进行剥夺和压迫,所以中国许多知识分子“言必称西”。

C.文艺的幼稚和浅薄就在于让个人主义、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引导社会思潮,这个阶段是必须超越的。

D.作为先知先觉的人群,作家和艺术家要致力于人文精神的建设和传播,普通人目光向下倾并不为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钢琴教师鲍里斯·戈尔德夫斯基经常使用的《勃拉姆斯随想曲》曲谱有一处印刷错误,但是这个错误一直到一个水平较差的学生按照谱子演奏时才被发现。

2007年,俄罗斯国家电视频道播放“北极之旅”的新闻节目。节目中,俄罗斯潜水艇进入北冰洋宣布主权,还配了现场画面进行报道。该画面被许多电视台转播到了世界各地,谁都没感觉有问题,芬兰一个13岁男孩觉得电视画面可疑,他发现该画面居然是从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剪辑下来的。

2008年4月,一个来自密歇根州的小学五年级男生在史密森学会的航天展上发现了27年来一直没被发现的错误,纠正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对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的预测。

上述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

上面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