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2).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后两句加以赏析。(4分)

 

(1)①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②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2)“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2分) 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1分)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故这首绝句流传千古。(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这两句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3分)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3分)

(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3分)

(4).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3分)

(5).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3分)

(6).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3分)

(7).黯务少事,乘上间,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3分)

(8).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弊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3分)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为”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乃召拜为中大夫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孟尝君为相数十年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划线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庄公寤生,姜氏               B.左右以君之也

C.今媪长安君之位               D.没死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姜氏何厌之有?                  B.以何市而反?

C.汲黯何如人哉?                  D.君何以自托于赵?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B.乡师而哭曰

C.晨而求见                        D.老妇恃辇而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