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让传统节日文化“长入”今日生活 清明节等传统节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让传统节日文化“长入”今日生活

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尤其是传统社会民间大众文化的集中体现,蕴涵着最深层、最生动的民族文化因子,有着深厚的文化、社会意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认同、激励文化创造、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等意义重大。作为全民性的社会风俗,它对于促进多重沟通、融洽社会关系、优化民众生存状态及社会氛围等,意义深远。

但不容回避的是,清明节等传统节日近年来面临一定的困境。一方面,它们面临“洋节”和“现代人造节庆”的冲击和包围,呈现出文化内涵淡化、吸引力下降、年轻人热情减弱等情况。另一方面,传统节日在今天的过节方式存在一些简单化、单调化、异化甚至扭曲化的现象。这些都致使公众对传统节日产生很多困惑。因此,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有效重构成为必需。

要对传统节日进行文化上的“正本清源”,明确其文化本质与文化之魂,区分其核心价值内涵跟表象之间的关系,避免表现形式上的迷失与扭曲。如眼下的清明节,它既是一个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人生仪式,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对自然生机的欣赏与赞美、对生命的伸展与激发,是清明节最本质的内涵。端午节、中秋节同样蕴涵着纪念、团聚、沟通、健康、娱乐等突出的“乐生”内涵。从最本质层面上进行探究可以发现,我们的先民一直在通过这些节日有机调整着“生产、生活、生命”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应该是传统节日文化最为深刻的文化内核所在。

要在传统节日文化与当代民众生活之间建构一种和谐相生的机制与途径。日益全球化、急速城市化是当前生存环境最突出的特征,居住方式、交往方式、文化环境等发生着急剧变化,这是传统节日吸引力下降最重要的社会生态原因。但人们的群居生活没有变,人们面临困境与挑战的状态也没有变。所以我们应该寻找传统节日文化跟当代社会生活契合的价值理念与文化要素,比如“沟通与和谐”——人与自然、人与先祖及历史、人与人、人自身生理心理等多重沟通与和谐。把这些理念与要素跟当代民众精神生活需求特征,以及“健康、环保、节俭、安全、有益于身心与社会”的过节方式取向紧密结合,挖掘新内涵、创造新载体,完全可以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再生产”,增强其生命力和吸引力。

公共管理部门应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进行倡导、鼓励和支持。本次节假日制度改革把三个传统节日列入国家法定假日,就是非常积极的举措,为人们亲近传统节日文化遗产提供了最好的契机。但能否充分释放这一积极举措的全部意义,需要公共管理部门、大众传媒、城市社区等作很多的努力。只有从理念、公共服务提供、产业支撑等方面对新增假日进行认真筹划,才可能避免只是增加了一天休息时间而已的尴尬。
1.下面关于“传统节日”的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传统节日是传统社会民间大众文化的集中体现,蕴含着最深层、最生动的民族文化因子,有着深厚的文化、社会意义。

B.传统节日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凝聚名族认同、激励文化创造、推动先进文化建设意义深远。

C.传统节日是一种全民性的社会风俗,经历几千年的变迁,近些年受到“洋节”的冲击,在中国年轻人心中的分量减轻了。

D.传统节日本身长期存在着过节方式上的简单化、单调化、异化甚至扭曲化的现象。这些都致使公众对传统节日产生很多困惑。
2.关于“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有效重构”的方式、方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正本清源”,就是明确传统节日的真正内涵,不仅要明确节日的形式,更要明白节日的核心价值内涵。

B.不能把传统节日文化与当代民众生活对立起来,而应该在二者之间建构一种和谐相声的机制与途径。

C.尽管不能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再生产”,但是还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增强其生命力和吸引力。所以我们应该寻找传统节日文化跟当代社会生活契合的价值理念与文化要素。

D.有意识地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进行倡导、鼓励和支持。这是公共管理部门对有效构建传统节日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节日本身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却出现了文化内涵淡化的现象。

B.传统节日文化最为深刻的文化内核应该是通过这些节日有机调整着“生产、生活、生命”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C.传统节日吸引力下降最重要的社会生态原因是由于居住方式、交往方式、文化环境及人们面临困境与挑战的状态等发生着急剧变化。

D.把三个传统节日列入国家法定假日,为人们亲近传统节日文化遗产提供了契机,但需要我们更加努力才能充分释放这一积极举措的全部意义。

 

1.D 2.C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选D项。做这类题目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题干中问的是“对传统节日的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这就需要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D项错在“传统节日本身长期存在着过节方式上的简单化、单调化、异化甚至扭曲化的现象” 。文章第二段“另一方面,传统节日在今天的过节方式存在一些简单化、单调化、异化甚至扭曲化的现象”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选C项。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有效重构”的方式、方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C项,“尽管不能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再生产’,但是还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增强其生命力和吸引力”理解错误,原文第四段是“完全可以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再生产’,增强其生命力和吸引力” 。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浏览选项,然后回归文本,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仔细比较、分析,以发现问题之所在。该题内容难点不在“筛选”,而在“整合”,亦即难在通过思考对文中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上。高考命题的表述项一般不存在对文中基本信息的简单摘取,大都为对文中信息的综合加工,糅合进了命题人个人的理解。因此,必须注重提高对文中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选C项。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辨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C项的表述不合原文意思,原文第四段是“居住方式、交往方式、文化环境等发生着急剧变化,这是传统节日吸引力下降最重要的社会生态原因。但人们的群居生活没有变,人们面临困境与挑战的状态也没有变” 。解题时,应先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然后明确题干要求,根据题干或选项对照原文的相关信息,对文本内容进行正确的概括和判断。解答时要注意:①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作家茹志娟书室挂着写有“煮书”二字的条幅。她说:“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个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精读。然而,还不够,进而要‘煮’。‘煮’是何等烂熟、透彻。”

请你从假期阅读的书籍中,选取某一本(一套)的某一角度深入论述,阐述自己的独特见解,不能写成读后感。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语句翻译。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分)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陈众议

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1965年10月的一个周末,幸运女神真正眷顾了马尔克斯。那天是晴日,他和妻子梅塞德斯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驱车从喧闹的墨西哥城到风景如画的阿卡布尔科过周末。行至半途,马尔克斯突然产生了灵感。他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对梅塞德斯说:“请给我10个月的时间,我的小说着床了。”说罢,他掉转车头,匆匆赶回墨西哥城,把自己关进了狭小的书房——他的“魔巢”。待他抱着一叠厚厚的书稿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8个月。稿子是打印出来的,一式两份。他把两份稿子全都交给了梅塞德斯说:“给你。”

他明显瘦了,而且胡子拉碴,像漂流回来的鲁滨逊。梅塞德斯接过书稿后开了一句玩笑:“是难产。”除此之外,他们就再也说不出别的话来了。其时,梅塞德斯变卖了所能变卖的一切,而且已经债台高筑。为了不影响丈夫写作,她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末了东赊西借,咬牙坚持了漫长的18个月。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和梅塞德斯手拉手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当他们行至某个街角,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二天清晨,马尔克斯夫妇在一家咖啡馆用早餐。坐在临街的位置上,马尔克斯不经意地朝外面张望,突然,他看到一位家庭妇女的菜篮里居然明晃晃地摆着一本《百年孤独》。他不知如何是好。他指着那人的篮子,半天说不出话来。梅塞德斯顺着他的手指,一眼就看到了那本《百年孤独》。顿时,夫妻俩热泪盈眶。他们明白,《百年孤独》是一本单纯的文学作品,它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视为生命。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他每天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和出版商,甚至还有好心的读者。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有人甚至寄给他求爱信,弄得他哭笑不得。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如果因为某一难以推诿的事由而被迫中断当天的工作或者由于某种意想不到的原因而“卡了壳”,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

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这不可谓不魔幻。但这是有历史原因的。首先,上世纪80年代,冷战尚未结束,东西方两大阵营和全世界对以对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美作家的评价都非常高,甚至超乎寻常地高度一致。这客观上对他进入中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其次,拉美作家的成功对中国作家无疑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再次,他的作品确实不同凡响。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莫言获得诺奖前不久说,终于读完了《百年孤独》,“当初生怕读完了它,自己就不会写小说了”。

20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以莫言为例,他的中后期作品主要写本土内容,将注意力转向本土资源,甚至来源于童年时期听过的神怪故事。这并非简单模仿,用莫言的话说,他是在跟马尔克斯搏斗,这种搏斗既为摆脱其影响,也为寻找属于自己的主题——替民族发声、替民族治病、承担国家道义的雄心壮志。

(有删改)

相关链接: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3.6-2014.4.17),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尔克斯原计划10个月创作完成《百年孤独》,实际用了18个月,因为多出了8个月,造成梅塞德斯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债台高筑。

B.看到一位家庭妇女的菜篮里摆着一本《百年孤独》。马尔克斯夫妻俩都很激动,他们意识到《百年孤独》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C.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门庭若市,为躲避各色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找安宁。

D.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作品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他们开始的时候只是关注他作品的形式,后来才慢慢注意到他作品中的精神诉求。

E.作为被全世界认可的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的马尔克斯以一部《百年孤独》而举世闻名,获得诺贝文学奖后,他又创作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显示其创作生命依旧旺盛。

(2)马尔克斯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文章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叙述《百年孤独》诞生的故事?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为什么说马尔克斯“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1)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和“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2)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                              ”。

(3)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

(4)用楷体或行体默写《登高》(请注意款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寄黄几复

黄庭坚

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②蕲:同“祈”,祈求。③三折肱: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
1.著名诗人张耒曾评价颔联为“真奇语”,请赏析此联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5分)
2.本诗多次使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逐一分析作者借此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