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皮影戏诞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皮影戏诞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它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顾名思义,皮影是以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在中国,不少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如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相收藏,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领导人往来时的馈赠佳品。由此可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但是,皮影戏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当年的制作和表演艺人如今都已年逾百岁,这门精湛的技艺眼看着就要失传。当今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使得皮影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皮影戏在中国的继续发展?我们怎样才能拯救这门璀璨的艺术,赋予它全新的生命力呢?

无疑,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也是它适应如今快节奏社会的最大障碍。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倾倒了无数的艺术家,却给它的制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一个影人的制作包括制皮、描样、雕镂和上色等十余道工序,这些复杂的工艺足以花去一个手工艺人数星期的时间,还不包括这期间因任何一个小错误而导致无法修改、前功尽弃的可能性。同时,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使颜料褪色,湿热的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这对强调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社会来说,无疑都是致命的弱点。

皮影戏对表演者的技艺也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还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要培养表演人才,甚至最终能组成一个皮影剧团,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也正因为这样,全中国目前仅存的皮影剧团屈指可数,而且都集中在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的山区及农村。这样的表演方式及传播渠道显然无法让皮影戏走入城市,乃至走向世界。

相比之下,数字化的皮影动画却能克服上述种种局限性。它不仅真实地再现了皮影戏的原理,而且制作相当方便,可以根据观众的需要随意进行修改。我们可以打破皮影戏作为传统艺术的沉重,而给它赋予大量现代的流行元素。我们可以在动画中应用电影中各种长镜、短镜以及蒙太奇手法,可以用皮影戏的方法来演绎现代的故事。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让皮影戏(而不仅仅是皮影本身)在世界各地流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这一切都不需要制作者有多少雕刻、表演手艺,只需要他们有足够的热情、足够的创意即可。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把皮影戏制作成数字动画的初衷,我们也相信这样的表现手法能够赋予传统皮影戏新的生命及活力。
1.下列关于“皮影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皮影成为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领导人往来时的馈赠佳品。

B.受皮影戏表演形式和传播途径的限制,加之当年制作和表演的艺人如今都已年逾百岁,所以传统意义上的皮影戏已经失传。

C.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D.皮影戏历史悠久,它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陕西,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派生出中国的地方戏曲剧种。
2.下列对阻碍“皮影戏”在中国继续发展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皮影剧团数量少,且都集中在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的地区,不利于皮影戏的传播。

B.皮影复杂的制作工艺及其保存的困难使“皮影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C.现代社会电影、电视、网络等众多娱乐方式使“皮影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D.皮影戏对表演的技艺要求很高,培养出一个优秀的皮影戏表演人才很不容易。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皮影的制作有很高的难度,任何微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的结果。

B.只要有足够的热情和足够的创意,皮影动画不需要技艺就可以制作完成。

C.皮影戏的表演手段可以为电影所借鉴,皮影戏也可以借鉴电影的某些表现手法。

D.和传统皮影戏相比,数字化的皮影动画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利于传播。

 

1.A 2.C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B.从第四段“全中国目前仅存的皮影剧团屈指可数”可以看出“已经失传”不正确。C.“决定性的作用”,应为“先导作用”;D原文在“戏曲剧种”前有“不少”这一关键限定,缺少这一关键限定,则成为以偏概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C现代社会众多的娱乐方式只是抢占了“皮影戏”的部分市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B原文只说“不需要多少雕刻、表演手艺”而不是“技艺”,表述太绝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们学着只争朝夕。人生苦短,道路漫长,我们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18分)

大巧若拙

朱良志

①拙道,即天道,大巧若拙,体现了崇尚自然的中国哲学思想。“大巧若拙”由老子提出。人的一生必然会追求巧,巧,即技巧、技能。老子所说的巧,却不是一般的巧,一般的巧是凭借人工可以达到的,而大巧作为最高的巧,是对一般巧的超越,它是绝对的巧、完美的巧。大巧就是不巧,故老子以“拙”来表达。

②老子为什么将笨拙的状态作为最高、最完美的巧?这涉及到老子关于天工和人为关系的思想。老子认为,最高的巧,就是不巧,不巧之巧,可以称之为“天巧”,自然而然,不劳人为。从人的技术性角度看,它是笨拙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从天的角度看,它又蕴涵着不可逾越的美感,它是道之巧,有纯全之美。在老子看来,一般意义上的技术之巧,其实是真正的拙劣,是小巧,是出自人机心的巧。机心即伪饰,伪饰即不能自然而然。如果说它有什么巧的话,也是局部的巧、矫情的巧。这样的巧是对自然状态的破坏,也是对人和谐生命的破坏。

③大巧若拙,强调的是素朴纯全的美,自然天成,不强为,无机心,不造作,朴素而不追求浮华。如《二十四诗品·冲淡》中所说的:“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那就是:不刻意求取,一刻意即落有为,一有为就破坏物我之间玲珑微妙的契会,破坏冲和淡雅的意致。放弃目的、理智、欲望的追求,也即放弃对“巧”的追求。诗人是以心去“遇”——无意乎相求,不期然相遇,而不是去“即”——孜孜以追求。拙,在老子看来,就是素朴。道家认为,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④大巧若拙,突出了中国哲学以天为徒(徒:同类)的思想。在老子的宇宙论思想中,赋予天——自然作为创造性本体的特性,老子哲学中的天取代了原始宗教中的至上神地位,成为人的文化创造永恒的范本。老子大巧若拙的思想,就是要回到天的角度来讨论问题,从天的角度寻找智慧的根源、生生的根源。

⑤大巧若拙,突出了道家哲学在其源头就存在的“反智主义”倾向。老子说:“慧智出,有大伪。”在老子看来,人企图运用知识改变世界,是一种愚蠢的文化冲动。老子强调拙,是因机心流行、文明发展所带来的虚伪性而提出的。老子看透了五色、五味、五声等对人的真性破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他倡导一种自然而然的哲学。老子时代的繁缛虚华当然和现今无法相比,但相对而言,那个时代也有了很高的文明。文明所带来的虚荣奢华席卷着这个时期,声色犬马之乐,虚与委蛇之势,乃至繁缛的礼节,巧言令色的风行,等等。其实,这也可以说是‘欲望的时代”,重视人的欲望享受,将世界客体化、对象化、异己化。老子反思这样的“流行文化”,这样的所谓文明,是不是符合人的真性?老子提倡的“为腹”,如王弼说:“为腹者以物养己,为目者以物役己”,就是融于世界中,与世界悠游,不是靠机心去破坏这个世界,而是与世界同在,以“大是懵懂”的智慧滋养生命。

⑥守拙的哲学,是一种存在之道,它促进了中国人关于人的存在状况的思考。“拙”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本来面目,一切技巧都是为了某种欲望而启动的破坏本性的行为。人的本性是生活在“拙”的状态中,而不是在巧中展示的,不是在绚烂的色相世界中展示的。

⑦守拙更是一种人生境界。比如,陶渊明不仅以其诗垂范后世,而且也以他的人格风标衣被百世,这并不在于他选择了退隐,不为官,而在于他树立了一种本然素朴的精神风范。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去的是他生命的园田。并不是农耕牧歌更适合他,而是自然率真的境界更适合他的生命栖居。

⑧大巧若拙,明道若昧,见小若明,糊涂中有聪明,痴心中有智慧。
1.为什么老子会认为“慧智(聪慧机智)出,有大伪(虚伪欺诈)”?请根据上下文作答。(6分)
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3.本文阐述了“大巧若拙”的哲学思想,请分点概述这种哲学思想的基本主张。(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长冬麦语

宋殿儒

①寒烈的长冬里,很多人会赞美那枝“风中俏”的梅花,而我却常常透过梅香,想起家乡冬野里盛放春绿的麦子。

②麦子是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植物。秋风起,麦子播下地,残忍的秋风扫落叶过后,麦子长高了一截,面色也浓绿了一成。寒冬来临的时候,常常会伴着大雪和刺骨的寒风一股脑儿地来了,呼呼的寒风凛冽地喊叫着河面上一层薄薄的白冰,世界万物好像在一瞬间就被肃杀成一把干尸,就连秋风中倔强着开花的菊儿也熬不过寒冬的惨烈和无情,死去了。而唯独麦子,仍然为这个世界坚守了一派浓绿,一汪春情。

③冬天不会放过你的倔强,它们用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大雪和冰冻来攻击你。它们在一夜之间会用厚厚的白雪覆盖你的头颅,妄想把你一下窒息,它们还妄想在窒息你的同时,又把你身边的土壤冰冻成一块铁板——掐死你!可是,你面对如此残忍的杀生,却坦然微笑。你利用严冬给的厚厚白雪做了一床自己过冬的被子,把敌人的武器变成了自己的“武器”;你为了不被冻土“掐死”,就趁被冻住脖颈的时候,狠命地往大地深处扎根,用长长深深的根系去汲取大地深处的温暖,积蓄自身战斗的力量,把自己分蘖成三头六臂、成为不可战胜的壮士……

春雷滚滚的那一阵子,冬天望着一竿子高、绿油油的你,常常会把最后一点失败的泪滴,滴在你胜利微笑着的田野里。那时候,农民们都能听你给无奈的冬天说声“拜拜……”

⑤其实麦子是流浪过来的植物。它从异域寻寻觅觅才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家园,麦子最喜爱中国这块土地了。咱们中国人,喜爱它,它更喜爱咱中国人。大半个中国的人喜爱麦子,都依靠麦子生活,早在数千年前就和麦子结下了骨肉相通的情缘。

⑥父亲曾经说过,麦子的阳光就是夏日的成熟色,那无边的金色麦浪就是麦子为人类世界跳的一支阳光舞,它明媚、靓丽,芳香醉人……

⑦乡亲们都把麦子称作为“硬性嫩娃”。是说麦子看起来柔弱,而性子刚烈不屈,是乡亲们最离不开、最金贵的一个娃。乡亲们对待麦子,也是扑心扑肝的疼爱。他们愿意把最好的肥料上到麦田里,他们也舍得用汗水去浇灌麦子的一季旺盛。父亲说,只要你舍得流汗,把它按时种到大田里,它就决不会辜负了你的期望。给人结出白馍细面和幸福的日子……我们常常看见,父辈们的犁铧开处,就有麦浪滚滚,那就是麦子的品格——它其实也是农民们的汗水、泪水和希望凝固成的一个姿态。

⑧亲近麦子的人,不仅是品尝到麦香的时候才会想到它们,而是每时每刻会把麦子放入自己的脉动。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念叨自己的麦子:“不知道麦子长得好吗?”“今冬的雪多了,麦子又能丰收了哈……”“麦子也是咱不可忘怀的一个亲人……”他们在念想着麦子的一个个日子里,数点着自己对麦子情结的记忆。

(选自《 人民日报 》2015年02月23日 08 有删改)
1.文中第②段描写了麦子在寒冬的艰难处境,请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
2.文章第④段表达了“冬天”和“麦子”各自怎样的心理?叙述上有怎样的特点?(6分)
3.简述第⑤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4.结合全文,探究“长冬麦语”的丰富意蕴。(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2)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4)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6)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7)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8)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完成下面题目。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山中与元九书

元稹                          白居易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君谪九江。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注〕元稹,字微之,世称元九。写此诗时元稹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

(1)用一句话解释元诗的标题。(2分)

(2)白居易读了元稹的诗说:“至今每吟,犹恻恻耳。”结合元、白诗意,推断白居易内心“恻恻”的原因。(4分)

(3)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两诗画线句。(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