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关于“自主学习”的问答。请仿照乙同学对“能学”所作解释的句子...

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关于自主学习的问答。请仿照乙同学对能学所作解释的句子的形 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解释文字。3分  

甲同学:你能告诉我“自主学习”有哪些要点吗?

乙同学:好的。我认为自主学习有四个要点,就是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能学”是指学习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想学”是指           ;“会学”是指             ;“坚持学”是指          

 

学习者主观上有学习的动机,并且愿意付诸行动;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会不断总结学习经验;学习者有较强的学习意志,并能够持之以恒。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认识所给例句的形式,然后重点考虑神似:想学,主要是指学习的主观性;会学,主要是说学习方法;坚持学,是讲学习的意志品质。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旅途是一幅展开的山水长卷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松间明月,石上清泉……一路走来,尽收眼底;细细品味,意趣盎然。那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                    。置身于旭日清风的抚慰,流连于茂林修竹的环抱,静听鸟语,轻嗅花香,有何胸中块垒不可化解?有何尘世污秽不可荡涤?

(1)“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化用了唐朝诗人               《使至塞上》的诗句。(3分)

2)仿照“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一句,在下面横线处将上文补写完整。(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共22分)

董师傅游湖

宗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
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4分)
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6分)
3.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6分)

(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对下面问题进行探究。(6分)

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说出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个空1分

(1)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作者顺随自然的变化

走到生命的尽头。

(3) 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 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7分)

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3分)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董文炳传

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李夫人。夫人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几,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暑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县贫,重以旱蝗,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县得以宽民。前令因军兴乏用,称贷于人,而贷家取息岁倍,县以民蚕麦偿之。文炳曰:“民困矣,吾为令,义不忍也,吾当为代偿。”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朝廷初料民,令敢隐实者诛,籍其家,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众以为不可。文炳曰:“为民获罪,吾所甘心,”民亦有不乐为者,文炳曰:“后当德我。”由是赋敛大减,民皆富完,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文炳尝上谒大府,旁县人聚观之,曰:“吾亟闻董令,董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或谗之府,府欲中害之,文炳曰:“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即弃官去。

(选自《元史·董文炳传》)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乃以田庐若干亩计与贷家       直:通“值”,价钱

B.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        :借助

C.后当           德:感谢

D.或谗之府,府欲害之        中:诬蔑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一项是                                  

A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

B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

C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

D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理解不确的是                              

A董文炳十六岁时父死去他带着几个弟弟侍奉母亲李夫人,小时候就如同成年人一样

B.董文炳为官有术,恩威兼施,很短的时间就让官府中的人都敬畏他。

C.董文炳力政仁爱,曾因征集军需向私人借贷,后又不忍心拿百姓的蚕和麦子去偿还高额利息,于是将自己的家财田亩作价还给了放贷的人

D.有人向州府说董文炳的坏话,州府中也有人想陷害他,加上他不想剥夺老百姓来给自己谋私利,于是终他干脆弃官而去。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5分)

2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