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18分) 至少还有记忆 刘瑜 最近,看了一部话剧《弗...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18分)

至少还有记忆

刘瑜

最近看了一部话剧弗罗斯特。该剧是对1977年一场电视访谈半写实、半虚构的舞台重构,访谈者是英国脱口秀主持人弗罗斯特,被访谈者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虽然当时水门事件已经过去了5年,尼克松也下台了3年,但是尼克松从来没有真正承认过错误。弗罗斯特雄心勃勃地想迫使尼克松在访谈中认错,而尼克松步步为营,将弗罗斯特咄咄逼人的提问转化为自我辩护,但最终还是战败了,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出尽洋相,不得不缴械投降。 

这个故事的主题,用最简洁的话说就是:不忘记,不原谅。

尼克松30年前的错误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公众的记忆中消失,西方文化中公众对政治家过错“耿耿于怀”的态度令我感慨。虽然尼克松在世时就受到了政治的、舆论的惩罚,但他并没有因此得到救赎,几十年来人们从没有忘记向已经落入井底的他扔石头。要许多习惯领导特权的人来说,美国总统对竞选对手进行窃听,好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丑闻。但是美国社会没有这种宽容,支持率的自由落体、弹劾的压力、甚至入狱的威胁,迅速将尼克松抛入历史的垃圾堆。 

不忘记、不原谅的表现,就是各类文化产品中反思主题反反复复的出现。拿水门事件来说,电影《尼克松》《迪克》《所有总统的人》都有对水门事件的再现和反思,电视片《辛普森》《X档案》《福图拉马》中也都有反映水门事件的剧情。当然,文化产业对政治错误最不依不饶的典型,还是越战的“文化工业”。且不说书籍、电视、歌曲、漫画等,就拿电影一项来说,作品就已经汗牛充栋,如奥利弗•斯通的越战三部曲。 

可以看出,在人类天生的健忘倾向面前,文化产业主动承担了守护记忆、背负记忆、传载记忆的责任。面对权力社会可能手无寸铁,但是至少还有记忆。相比之下,中国有多少文艺作品在守护我们的集体记忆呢?三年自然灾害死亡成千上百万,我们有几部电影反映那些苦难?面对血流成河的土改、镇反、文革、四清,我们的奥利弗·斯通在哪里?在《大话西游》里?在《无极》和《遍城尽带黄金甲》里?权力固然封锁了记忆,但是社会本身、公众本身又有多少回忆的冲动、诉说的冲动、用历史的火炬去照亮未来的黑暗的冲动? 

对于历史的伤痛,我们习惯于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何必揭历史的伤疤;对于哪怕映射这一伤疤的文艺作品,我们涂抹着西方解构主义、荒诞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口红的嘴巴又说,这种宏大叙事是多么的土气。但是,如果对生命和痛苦的漠视可以体现在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里,它同样可以体现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事实上,当我们的文艺作品用五光十色的豁达、诗意、颓废、华丽、放荡、恶搞去包裹怯懦时,它正在体现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 

当然,《弗罗斯特》这样的作品集中出现在这几年,绝非巧合。显然,这些作品的编剧导演都或多或少有影射当代政治尤其是伊战的图。也许,历史的妙处正在于此:它不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还可以是关于现实和未来的寓言。

(选自《民主的细节》,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2.作者认为不忘记,不原谅在中国鲜有表现的原因有哪些?(6分)
3.它不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还可以是关于现实和未来的寓言。”这句话包含哪些深意?(6分)

 

1.首先,通过《弗罗斯特》话剧,引出“不忘记、不原谅”的话题。(2分)其次,将西方国家文化产业的“不忘记、不原谅”与中国文化产业的怯懦、不作为进行对比,并分析中国文化产业不能守护集体记忆的原因及后果。(2分)最后,补充《弗罗斯特》此类作品的时代意图,强化观点。 2.①权力的封锁;②文化产业的怯懦和不作为;③社会公众对生命和痛苦的漠视,缺少回忆的冲动。 3.①历史对现实和未来有重要的警示、警诫意义。②人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同样体现在对待现在和未来的态度里。③提醒人们对历史“不忘记、不原谅”,增强反思意识,用历史的火炬照亮现在和未来的黑暗。 【解析】 1. 试题分析:1-2段是文章的第一层,通过《弗罗斯特》话剧,引出“不忘记、不原谅”的话题。3-6段是第二层,将西方国家文化产业的“不忘记、不原谅”与中国文化产业的怯懦、不作为进行对比,并分析中国文化产业不能守护集体记忆的原因及后果。最后一段是第三层,补充《弗罗斯特》此类作品的时代意图,强化观点。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线确定答题区间在5-6段,分层可以总结出答案。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3.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先解释表面意思,再阐释深层含义。首先就是如何对待了历史事件,深层意义就是如何对待历史,以及不忘历史的意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

霍达

①小院里清凉如水。

②前边琢玉坊的窗纸透着灯光,在“沙沙”的磨玉声中,梁亦清手捧着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正在加紧精雕细刻。合同期限迫在眉睫,蒲老板在等着他,沙蒙·亨特先生在等着他,患难老妻和两个女儿在等着他,他自己也在等着这艘宝船竣工的时刻。

③他喘息一下,用粗糙的手掌抚摸着巍峨的宝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意。不容易呀,“马哈吉”【注】郑和,梁亦清陪着您一块儿闯过来了!他注视着器宇轩昂的郑和,注视着甲板上劈风斩浪的一个个人物,仿佛他也加入了那雄壮的行列。

④水凳儿又蹬起来,坨子又转起来,梁亦清屏弃一切杂念,重又投入专心致志的创作,在三保太监郑和那饱经风霜的眉宇之间做画龙点睛的镂刻。郑和,这位杰出的中国穆斯林,在他手执罗盘、眼望麦加,指挥着宝船与风浪搏斗的时刻,一定是镇静沉着、胸怀坦荡的。梁亦清怀着崇高的敬意,紧紧盯着郑和那穿透万里云天冲破万顷碧波的眼睛,惟恐自己睫毛的一闪、心脏的一跳都会影响雕刻的精确,有损于那双眼睛的神采……

⑤韩子奇一直守在旁边,目不转睛地领受师傅那精湛达到极致的技艺,这是他至高的艺术享受和外人无缘分享的殊荣。

⑥突然之间,他感到师傅的神色有些不大对头。

⑦宝船上,郑和的那双眼睛变得模糊了,仿佛郑和由于远途跋涉的劳累和风浪的颠簸而晕眩了,他要做片刻的歇息了?不,是梁亦清自己的眼睛……眼睛怎么了?像一片薄云遮在面前,缭绕,飘动,他努力把眼睛睁大,再睁大,也无法清晰地看清近在眼前的郑和!

⑧梁亦清双脚停止了踏动踏板,微微闭了闭疲倦的眼睛,笑笑说:“这活儿,越到画龙点睛的时候越费眼啦!”

⑨韩子奇默默地看看师傅的眼睛。那双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眶之中,上下眼睑重叠着刀刻一般的三四层纹路,眉毛和睫毛上被玉粉沾染,像冰雪中的树挂,像年代久远的古迹上的霉斑,几十年的琢玉生涯,师傅把自己琢成了一个苍老瘦硬的玉人!

⑩“师傅,您歇着吧,这活儿,明儿再接着做……”

“要记住,”梁亦清歇息了片刻,似乎觉得眼睛从疲倦中得到了恢复,心境也更加平和、安定,“一个艺人,要把活儿当做自个儿的命,自个儿的心,把命和心都放在活儿上,这活儿做出来才是活的。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没有一个能活到今天,可他们琢出的玉器呢,不都一个个还活着吗?”

坨子又转动起来,梁亦清此时完全忘却了自我,把他的命、他的心都和宝船、和郑和融为一体了。那宝船上的风帆鼓涨起来,旌旗漫卷起来,舵工、水手呼喊起来,浑厚深远的号子和汹涌澎湃的风浪声在琢玉坊中震天撼地地响起来,三保太监郑和站在船头,魁伟的身躯随着风浪的颠簸而沉浮,双目炯炯望着前方,随时监视着前途中的不测风云……

突然,这一切都在刹那间停止了,梁亦清两手一松,身躯无力地倒了下去,压在由于惯性还在转动的坨子上……

“师傅!师傅!”韩子奇像在梦中看见了天塌地陷,灵魂都被惊飞了,他呼喊着扑倒在地,扶起四肢松软的师傅……

梁亦清在徒弟的怀抱中吃力地睁开了双眼。“宝船,宝船!”他气力微弱地呼叫着。在这一瞬,他的眼睛是清亮的,炯炯有神,他在搜索那生命与心血化成的目标!当那双眼睛接触到破碎的宝船时,他的一双晶亮的瞳孔立即像燃烧的流星,迸射出爆裂的光焰,随即熄灭了……

“啊!”梁亦清发出一声撕裂肺腑的惨叫,一口鲜血飞溅出来,染红了那雪白的宝船!

                                          (选自《穆斯林的葬礼》,有删改)

【注】哈吉:伊斯兰教中专用以尊称前往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并按教法规定履行了朝觐功课的穆斯林。郑和本姓马,故梁亦清尊称其为“马哈吉”。
1.梁亦清耗尽心力加紧雕琢“宝船”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分析小说中韩子奇这个人物的作用。4分
3.段画线的文字描写宝船,请赏析其表达特色。6分
4.本文写了一个玉毁人亡的故事,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子曰:“老者安之,            ,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2)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3)己欲立而立人,               。(《论语·雍也》)

(4)子钓而不纲,           。(《论语·述而》)

(5)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6)上善若水,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八章)

(7)后生可畏,             《论语·子罕》

(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礼记·大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洗竹简诸公同赋

敖陶孙

舍①东修竹密如栉,一日洗净清风来。

脱巾解带坐寒碧,匱觞露饮始此回。

平林远霭开图画,西望群山如过马。

诗翁意落帆影外,孤村结庐对潇洒。

百年奇事笑谈成,向来无此苍龙声。

闲身一笑直钱万,剜粉劖②青留姓名。

①“舍”,诗人的朋友陈元仰家。②劖,砍去。

1)“脱巾解带坐寒碧”一句诗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作简析。(2分)

2)“平林远霭……对潇洒”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4分)

3)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在岘山建羊公碑。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中写到“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结合末四句比较二者所表现的人生志趣的异同。(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居士阮孝绪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父彦之,宋太尉从事中郎。孝绪七岁,出后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年十三,遍通《五经》。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诫曰:“三加弥尊,人伦之始。宜思自勖,以庇尔躬。”答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常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飧覆醢。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之遂愈。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初,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或以问孝绪,孝绪曰:“青溪皇家旧宅。齐为木行,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卷第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宜思自   勖:勉励              B获免           竟:竟然

C累日不  值:遇,遇到          D诸甥岁时馈     遗:给予,馈赠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亲友呼为“居士”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常逃匿不相见                  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C.其室迩,其人甚远              其身不正,令不从

D.木衰矣                        皆出于此乎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

(2)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

(3)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
4.阮孝绪的“居士”风范表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3分)

 

查看答案

放学了,李明匆匆跑进教室,拉住好朋友张鹏,气呼呼地说:“乐乐在楼道里被人撞了个跟头,那小子还说是乐乐走路不小心。乐乐气坏了,想找我们一起去教训他。乐乐和我们一直都不错,现在朋友有难,我们得去帮忙,走吧!”听了这话,张鹏觉得这件事不能通过打架来解决,应该劝阻朋友。下面的回答中,你认为有利于达到目的并且得体的是(3分)

A你觉得这样做好吗?你平常那么聪明,再好好想想吧!

B这样做不好吧。冲动是魔鬼,我们先坐下来想想其他的办法。

C你怎么到现在还是这么幼稚!总做错事,我真是白认识你了!

D咱们不是约好要看国安的比赛吗?快走吧,这件事明天再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