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可              说:通“脱”,解脱。

B.始还家门            适:出嫁。

C.女也不              爽:差错。

D.车帷裳              渐:渐渐地。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桑未落         仲卿闻,亦自缢于庭树      

B.静女         士贰

C.尔车来         我贿迁          

D.既遂矣         静思之
3.下列对该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所写的婚姻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情与礼的矛盾与夫权对妇女的压迫。

B.本诗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来十分感人。

C.本诗充分运用了赋比兴交替使用的手法,时时注意情与景的结合,诗歌可窥见古代的集市贸易和婚嫁礼俗。

D.诗中一条淇水贯穿全诗,淇水水流的变化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运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B.“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技巧上看,它与下文“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构成对比,便于抒发心中的愤慨,更能突出“警醒其他女子的作用”。

D.女主人公认为自己并无差错:对感情忠贞如初,多年来甘心贫苦,日夜操劳,对得起丈夫了。
5.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3分,共9分)

(1)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3)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1.D 2.D 3.D 4.A 5.(1)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在品德上三心二意。(3分) (踩点给分,“罔极”:没有定准,1分;“二三”: 三心二意,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 (2)披上江离和白芷这些香草,把秋兰连结起来作为佩戴在身边的装饰品。(踩点给分,“扈”“纫”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 (3)那些结党营私的小人苟且偷安,贪图享乐,国家的前途黑暗而危险。(3分) (踩点给分,“党人”,结党营私的小人,1分;“偷乐”,苟安享乐,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 【解析】 1.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D项“渐车帷裳”中的“渐”如解释为“渐渐地”在语法上讲不通,联系前后的语境应解释为“浸湿”。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与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其前后词语的词性有关。A.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用作代词,代“这个消息”。B.其:形容词词头,无实义。/代词,他的。C.介词,用。/介词,把。D.语助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解析:D项,“淇水水流的变化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不当。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一般以为女子嫁过去三年,但另有一种解释:“三岁,多年。按‘三’是虚数,言其多,不是实指三年。”实际上是说女子嫁过去好几年,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A项,这里是“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第一句中,“罔极”:没有定准,1分;“二三”: 三心二意。第二句中,“扈”,披上;“纫”,连结。第三句中,“党人”,结党营私的小人,1分;“偷乐”,苟安享乐。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⑤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也是不足为训的,关键是要吸取教训。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路上遭到许多魔怪袭击,他们历经坎坷,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真是大快人心

 

查看答案

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垝yuán)     言(jiù)    (ruí)   隰则有(bàn)

B.木(nè)       穿(záo)   (hòng)   淇水汤(shāng)

C.踯(zhú)      (kè)   shuò)  (pǐ)极泰来

D.苗       期(qiān   (xián)   而不舍(q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网4月13日2015年4月12日报道,广西桂林的尧山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不仅风景优美还可以俯瞰整个桂林城区。近段时间,尧山上突然出现了很多私建的墓地,甚至一些活着的人也开始圈起了地盘,为自己修墓。这些墓地修得非常气派,不仅用料讲究,雕饰精美,而且越靠近山顶越大越豪华。附近居民:“全部都比我还年轻,还没死。”

记者沿着盘山公路往上走,发现道路两旁散布着大大小小形式各异的墓地,粗略统计有上千座之多。一路上还有许多正在修建的基地,周围堆放着沙子和石头,就是修墓用的。在一些新修的坟墓群当中记者看到,很多墓碑都是无字碑,村民介绍,这些是给那些还没有过世的人准备的。

据了解这些墓地有的是买家买下后修建的,也有的是村民修好等候买主的。而这些新修建的墓地占地都不小,有的墓地竟然占地近500平米。价位为两百五一个平方。尧山上本来是漫山遍野的树林,但因为修建坟墓而被砍得七零八落,密密麻麻的墓地也越来越多,圈地也越来越多,这不仅破坏了风景,而且合法性存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