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国人民最大的情怀...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国人民最大的情怀就是家国情怀。家就是缩小的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风的价值    ②通过家庭的理性与感性营造出氛围   ③把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传给孩子   ④家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国风   ⑤把真善美潜移默化给孩子   ⑥就在于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

③①⑥②⑤④   B④①②③⑥⑤   C④①⑥②⑤③   D③④①⑥②⑤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衔接与表达连贯的能力。做这类题,一般情况下,我们既要“瞻前”,又要“顾后”。前面的语境首先谈的是国与家的关系,④说的是家风与国风的关系,它与前面的衔接最好,应放在首句,由此可以排除A.D项。然后以①为核心谈“家风的价值”,⑥与②紧接着讲述家风的培养,“通过父母”“通过家庭”,应该与①相连,故排除B项,答案选C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铝业将亏损的原因归为主要产品的价格下滑,其实产能过剩,不断攀升的人力、物料和运输成本都是压垮国内电解铝的最后一根稻草。

B尽管政府三令五申,但一些企业在农民工进厂后,不按时发工资、不购买劳动保险、不签订劳动合同,很多农民工为了有活干只能把苦往肚里咽。

C我们对主权之所以看得更重些,原因是中国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敌入侵的缘故。中国人民对国家主权和安全面临的外部威胁往往最为敏感。

D记者走访景区发现,由于缺少监管,很多农家乐定价具有随意性,有的甚至有两套价目表,在游客人数激增的节假日便使用定价较高的价目表。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2015年亚洲杯预选赛,国足与伊拉克、沙特、印尼同组,球迷们又开始担心了,国足可能又_________,再次惨遭淘汰。

作为中国新兴互联网业态的代表,________的阿里巴巴正式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并受到热捧,成了中国企业的领跑者。

在第12届意大利伊斯其亚国际电影节上,唯一一部入围的华语电影《从哪来,到哪去》________,斩获最佳摄影奖。

A.不孚众望  深孚众望  不负众望      B不负众望  不孚众望  深孚众望

C深孚众望  不负众望  不孚众望       D不负众望  深孚众望  不孚众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陈忠实乡居得静 五谷养人

胡忠伟

陈忠实话少,不会客套,他说话几乎不用形容词,偶尔一两句玩笑话,会逗乐在场所有人。别人拿他开玩笑时,他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上,会现出憨厚的一笑。他生活简单、沉静,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创作上;他语言简朴,却总能一语中的。对人生的感悟,他可以用最简单直观的语言来描述:“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锅盖。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所以,馍就生了。”

1942年,陈忠实出生在陕西西安灞桥西蒋村。高中毕业之前,陈忠实也谨慎地为自己谋划着未来,他的打算是:上上策是上大学深造,其次是当兵,再次是回乡村。遗憾的是当年大学招生名额锐减,他落榜了,军营也对他关了门。于是他便只得归去,时在1962年。陈忠实感到了命运对自己的捉弄。完完全全当一个农民,陈忠实显然难以接受。好在他对文学怀有强烈的兴趣。缘于此,陈忠实变得沉静起来。水深了才能沉静,而且沉静之中也许还潜藏着波澜大惊。于是,在乡村当教师、当公社干部之余,他把自己埋进了文学创作之中。

1965年初《西安日报》发表了他的散文处女作。1973年陈忠实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以后就每年一部。

陈忠实大水深藏,一旦地裂土开,才见其汪与洌。1992年接到人民文学出版社高贤均的信,得知长篇小说《白鹿原》即将出版,并有高度之议,他流泪了。后来,这部小说果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版本数种,行世百万册之余,为其它众多艺术形式所使用,计有广播、绘画、泥塑、秦腔、话剧、舞剧等,翻译为日本语、韩国语、越南语。这正是他沉静写作的开花结果。

《白鹿原》获奖后,陈忠实及时回到了乡下,他避开了热闹和喧哗,在沉静中积蓄着创作的力量,“我现在又回到原下祖居的老屋了。老屋是一种心理蕴藏——新房子在老房子原来的基础上盖成的,也是一种心理因素吧……获得的是宁静。”在一篇散文中陈忠实这样自陈心迹。这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一种心理状态。宁静,从容,甚至还有一些悠闲。

尽管现在陈忠实已达到“小康”,但他仍保持着先前粗茶淡饭的生活习惯和节俭美德,他常说:“粗茶淡饭、五谷杂粮最养人,衣着朴实最惬意。”陈忠实习惯白天写作,晚上休息。他尊重身体的生物钟,起居有常。写作时,当顺畅地写到一定字数的时候,陈忠实便奖励自己去轻松娱乐一下,要么听秦腔,要么找知己聊天,要么找人“杀”一盘象棋。

2000年腊月,陈忠实及一批文艺家应邀去外县采风。晚上休息时,主人问明日何时起来,陈忠实随口说:“睡觉睡到自然醒吧。”第二天,主人求他写字,陈忠实写了这句话,但他没有给主人,也没有依主人的要求写得很大挂在宾馆大堂,而是写了小小一幅,并主张挂在房间里。

有一年“五四”青年节,陈忠实应邀给西安的一些青年谈创作,有读者问他近年为什么没有写小说,他说:“没有写是因为没有感觉,没有关于小说的感觉。艺术上没有新的发现,干脆不要写。”此次谈话不久,他写了《日子》等小说,引起很大反响。《日子》写的是底层农民的“日子”,有底层农民生活的悲辛以及对社会的批判;《作家和他的弟弟》写一个作家的农民兄弟的狡猾与愚蠢,可笑与可哀,触及灵魂,滋味复杂。这些小说都写得简洁、含蓄而精到,作家与他笔下的人物和生活是贴近的,而他的目光又是悠远的,有入乎其内的深刻,更有出乎其外的透视与开阔。我想,这与陈忠实近年一直住在乡下而带来的宁静的心态大有关系吧。宁静,才能产生从容和悠远。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第一自然段,凸显了陈忠实对文学的沉静态度与忠诚之心,突出了陈忠实能成为杰出作家的外在原因。

B陈忠实总是语言幽默诙谐,简单直观,能一语中的地体现人生感悟,如他那“馍蒸到一半,最怕揭锅盖”的描述就是如此。

C陈忠实高中毕业前曾谨慎地谋划未来,觉得最好是上大学深造,其次是当兵,结果却受到命运的捉弄,只得回到乡村。

D陈忠实主张如没有关于小说的感觉、没有艺术上新的发现,就干脆不要写,不久他写出了引起很大反响的《日子》等小说。

E2000年腊月陈忠实应邀去外县采风,第二天陈忠实写了张“睡觉睡到自然醒”的条幅送给主人,并主张挂在房间里。

(2)第一段介绍了哪些内容?在内容上有何作用?(6分)                                                                              

(3)陈忠实的人生经历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4)“乡居得静”,陈忠实的一生深受“静”益。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静”在陈忠实身上的具体体现。联系实际,谈谈这对你有何启示。(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曹德权

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架势。  

怒江不保。昆明危在旦夕。

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来5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到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4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不惜一兵一卒。  

惠通桥不保,怒江防线必毁于一旦,后果将不堪设想。  

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4辆卡车也被迫停下来。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四野里聚集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四野里的饥民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滴血,一咬牙将枪端起来对准饥民, 只听一片哗啦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国军兄弟;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4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馍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馍馍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

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字?”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大胡子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一定让你吃饱好吗?”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所有的饥民们此时都将拿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  

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有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一个缺口的白馍。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她家7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3天前饿死了!”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小日本,中国人是不会死绝的!”  

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终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

(选自《微型小说三百篇》)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田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的饥民”,说他们“皮包骨”是为下面他们抢馒头做铺垫,因为饿所以才抢,这是很正常的。

B.大胡子少校见到百姓抢馒头,“嘴里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关枪用手端起来对准饥民”,这里运用了肖像、动作、心理描写。

C.大胡子少校“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这些举动表明了他认为自己无能,让百姓挨饿,从而深感愧疚。

D.当大胡子少校对小女孩说会让她吃饱时,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露出稚气的笑。说明小女孩还小,并不知道大胡子是在骗她。

E.当大胡子少校与耿师长拿着那个缺口的馒头来找小翠时,我们可以推想,大胡子少校肯定跟前线战士们讲过这个故事。

(2)文章前四段的叙述和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3)文章结尾: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终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这个结尾有什么深意?(6分)

(4)文章标题是“生命”,但有人认为以“小翠”做文章标题更合适。请就此问题进行探究。(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指出一国灭亡的内外原因是:

                            

(3)《鱼我所欲也》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