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 ——代序兼记李文珍先生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

——代序兼记李文珍先生

冯骥才

①我已经第二次接到旅美画家王公懿的越洋电话了。她用恳切而感人的口气“逼”我为一本书写序。其实,不用她“逼”我,我已经心甘情愿要为这本关于她的师李文珍先生的书写序。

②今世之人,尤其年轻人,肯定不知道李文珍先生是谁。然而曾经受过他绘画教育者,却刻骨铭心地记得他。究竟承受怎样的大恩大德,才能够这样记住一个人?

③大约40年前,我经常和画友岳钦忠去李文珍先生家串门。他住在窄窄的宜昌道上一幢临街的小楼里。在我眼里他家那间四四方方10多平方米的客厅是一个小小的“美术沙龙”——当然不是真的沙龙。“文革”那时谁敢私设沙龙呀。不过是些常来的访者聊一聊艺术而已。他总坐在那张带扶手的椅子上抽着烟斗。无论谁进来或走掉,也很少起身。可能因为来到这小小“沙龙”的大多是他的学生。他在耀华中学任教美术,我不是耀华的学生,但我崇拜他。他那种带着浓重的后期印象主义影响的油画,在“文革”那个文化贫瘠而苍白的年代,叫我们这些求知甚切的年轻人,如沐清风,耳目大开。

④那时代的画儿全是好似吃了兴奋剂一样怒目挥拳的造反形象。但在他的画里却都是我们身边的事物。日光下的河水、白雪覆盖的街道、葱茏或凋败的树木、默默行走着的路人,还有种种室内的“静物”……可是这些再寻常不过的事物却莫名地神奇与迷人;尤其餐桌上那个总剩着半杯茶水的玻璃杯,晶亮夺目得叫人惊奇。他赋予这些形象何种法术?是神秘的美还是生命?

⑤从今天的角度看,如果不是那个把日丹诺夫式的“现实主义”奉若神明的时代……如果换做今天……李文珍一定是一位独立画坛的杰出的大家。可惜,他的才华被那些荒谬的岁月长久地埋没并搁置一边。

⑥然而,李文珍先生却不逢迎时尚,在寂寞中始终恪守着自己的艺术理想,几十年里一直静静地躲在自己的心灵里作画。他那些凝重刚健又颇具灵气的心性之作,不可能挂在当时任何一个画展上,但他决不会为了世俗功利而矮化自己。这恐怕是那个时代一个有气质的艺术家仅能做到、又很难做到的。

李文珍先生的个子虽然不高,腰板挺直而威风,鼓鼓的脑门下目光温和又镇定。虽然他是他的家庭艺术“沙龙”的主人,可说话不多。在他的“沙龙”里谈话很自由,或是谈论谁的画,或是对谁拿来一幅近作议论一番,或是说说笑话。先生不喜欢长篇大论,对他的话我们却十分留意。他常常冒出一句话,一语破的,道中绘画某一本质。可是他从不教训式地把这些道理硬塞给我们,而是说出来叫人感悟。每每此时,我们都如获至宝。这是不是他的一种教育方式?

⑧他不是那种用自己个人化的模子翻制学生的教师。尽管他有很执著的个人画风,却从不强迫学生学他的画。他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气质,循循善诱地把一个个独特的个性融入美的法则,化为彼此迥异的艺术。这样的艺术教育最难得,需要教师的艺术视野宽阔,并善于启发。其实这才最符合艺术的本质。因为艺术的生命就是个性。成就艺术首先是发现个性和完成个性。记得20世纪60年代,位于北京的几座国家级美术学院年年录取的新生中都有天津耀华中学的学生。他们都是李文珍的门徒,其中不少学生后来都成为很好的画家。然而,这些成功了的学生们更懂得老师的价值,不甘心老师只是一位出色的艺术教育家,还要为他在画坛找到理应得到的位置。

⑨在“文革”刚刚过去的1980年,他的学生们就自发地在天津解放路上的艺术展览馆举办“李文珍暨学生画展”,以众星捧月的阵式,将老师簇拥其间。我曾为那种情与义而感动,撰文相助。当时,李文珍先生还在世,如今李文珍先生已仙逝多年,身在天南地北的学生们又聚在一起,执意为老师再出一本图文并茂的画集,并纷纷写文章忆往事而尽心声。在1980年这些学生都正当盛年,如今多已年近花甲。依我看,1980年那次展览所努力的是为老师讨回艺术的公道,此次则是对恩师的一种悠长而不灭的怀念。今日怀念皆缘于昔日的情谊。但愿这样纯正的艺术和这种美好的情感,能为更多的人感知。

                (选自《“本色人生――画家教育家李文珍”画集》,有删改。)
1.文章第一段,那样写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4分)
2.通观全文,李文珍先生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3.试结合文章内容,解释题目“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的含义。(4分)
4.结合文本有关内容,探究李文珍先生的教育方式。(6分)

 

1.①一个“逼”字突出了学生对李文珍先生的由衷的爱戴和怀念之情;一个“心甘情愿”突出了作者对李文珍先生人格的敬佩和赞美之情。(2分)②交待写作缘起,为下文写李文珍先生奠定了感情基调。(2分) 2.为人低调朴实,做事从容淡定;(2分)恪守自我,崇尚艺术个性,不逢迎时尚。(2分) 3.“秋日”果实累累,文中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学有所成的学生们。“春风”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人格光辉;(2分)秋天的果实包含着春天雨露的滋润,学生对李文珍先生的充满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2分) 4.循循善诱,重视启发,引导学生感悟;(2分)尊重学生个性气质,不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学生;(2分)坚守自己的本色人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解答时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就是要答出本段写了什么,从结构上分析,就是要考虑段落所处位置的作用。本题从内容上,首先要理解“逼”和“心甘情愿”的含义,结构上则要考虑本段与下文的关系,也就是为下文的展开奠定情感基调。 考点: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传主优秀品质的概括。解答时考生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筛选出传主的言行和作者的评价性语言,然后归纳总结。第③、⑦段主要表现了李文珍先生的朴实淡定,第④、⑥、⑧段则侧重表现了李文珍先生的恪守自我,崇尚艺术个性,不逢迎时尚。考生将上述信息整理归纳即可得到答案。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题目含义的理解,既是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也是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理解“秋日”和“春风”的含义。把比喻转化成常规陈述。结合第⑨段“在1980年这些学生都正当盛年,如今多已年近花甲。依我看,1980年那次展览所努力的是为老师讨回艺术的公道,此次则是对恩师的一种悠长而不灭的怀念。”文意,应当不难概括出答案。 考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这是一探究题,这类题目往往就文章中的环节提出问题,然后让考生结合现实谈自己的看法,或联系全文谈自己的看法,答题时首先要读清题干,明白命题人让探究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要明确要求是联系全文还是联系现实,按要求答题即可。本题的答案并不开放,从题干要求来看,答案仍在文章内。本题的信息主要集中在7.8两段,第7段“可是他从不教训式地把这些道理硬塞给我们,而是说出来叫人感悟”,第8段“从不强迫学生学他的画”“他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气质,循循善诱地把一个个独特的个性融入美的法则”等。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来,国外有些方面频频质疑中国减少稀土出口的政策,请你综合下面的材料,提取主要信息,用一句话予以答复。(不超过40字)(4分)

材料一:中国的稀土储量只占全球的40%,却供应了全球90%的需求,加强稀土战略储备刻不容缓。

材料二:稀土是高技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原料,如今国内的尖端制造业发展迅猛,稀土需求大增。

材料三:开采、冶炼稀土会破坏地表植被,污染空气和水源。

材料四:中国将持续减少稀土,出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图表,按照要求回答问题。(4分)

春晖中学在学校读书节期间对1000多名在校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如下:

中学生阅读方法调查结果

方法

随便翻翻,了解大意

只挑选有趣的地方读

摘抄好词佳句

能有选择性的精读、品读

结果

57%

23%

15%

18%

1)用简明的语言介绍调查表所包含的信息。(2分)

从图表中可知:                                                                

2)对所概括的信息进行简要点评。(2分)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牛奶,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被誉为“白色血液”,对人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牛奶也就成了人们喜欢的食用营养品。      ,每一百克牛奶中含脂肪就在4以上,这个脂肪含量对那些身体肥胖和血脂较高的人来说,是个不利因素。目前市面上牛奶的添加物也相当多,如高钙牛奶,            ,但对于老年人来说,过多饮用牛奶补钙得不偿失,因为牛奶也能促使老年白内障的发生。其原因是牛奶含有5%的乳糖,极易沉积在老年人的眼睛晶状体,并影响其正常代谢,而且蛋白质易发生变性,导致晶状体透明度降低,而诱发老年性白内障,或者加重其病情。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2)陆游《游山西村》中名句“                      ”,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有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4)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陶潜《归去来兮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8分)

   双调·得胜乐

白朴

红日晚,残霞在,秋水共长天一色,寒雁儿呀呀的天外,怎生不捎带个字儿来?

(1)本元曲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4分)

(2)曲子的最后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