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中小学应着力于就要抓紧抓好。

 

B 【解析】A.宾语残缺,“淳朴自然”后加“的特点”;C.“进行自我调护”与“应对失眠”搭配不当,将“应对失眠”改为“失眠者”;D.句式杂糅,把“应着力于”改为“在”,或者去掉“就要抓紧抓好”。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思路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两者皆有涉及。AC主要是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A项,压缩后后出现“呈现出”“淳朴自然”,很明显,缺少点什么;比如C项,经过压缩,可以发现“进行自我调护”不能与“应对失眠”配搭。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比如D项,“应着力于”就是在某事上用力,与“就要抓紧抓好”重复,所以删除其一。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2013年,广州恒大足球队问鼎亚冠联赛,结束了中国俱乐部足球队二十余年无缘亚洲冠军的局面,这对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来说弥足珍贵

B.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C.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D.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汪曾祺

⑴这里的风俗,有钱人家的小姐出嫁的第二年,娘家要送灯。送灯的用意是祈求多子。元宵节前几天,街上常常可以看到送灯的队伍。几个女佣人,穿了干净的衣服,头梳得光光的,戴着双喜字大红绒花,一人手里提着一盏灯;前面有几个吹鼓手吹着细乐。远远听到送灯的箫笛,很多人家的门就开了。姑娘、媳妇走出来,倚门而看,且指指点点,悄悄评论。这也是一年的元宵节景。

⑵一堂灯一般是六盏。四盏较小,大都是染成红色或白色而画了红花的羊角琉璃泡子。一盏是麒麟送子:一个染色的琉璃角片扎成的娃娃骑在一匹麒麟上。还有一盏是珠子灯:绿色的玻璃珠子穿扎成的很大的宫灯。灯体是八扇玻璃,漆着红色的各体寿字,其余部分都是珠子,顶盖上伸出八个珠子的凤头,凤嘴里衔着珠子的小幡,下缀珠子的流苏。这盏灯分量相当的重,送来的时候,得两个人用一根小扁担抬着。这是一盏主灯,挂在房间的正中。旁边是麒麟送子,琉璃泡子挂在四角。到了“灯节”的晚上,这些灯里就插了红蜡烛。点亮了。从十三“上灯”到十八“落灯”,接连点几个晚上。平常这些灯是不点的。

⑶屋里点了灯,气氛就很不一样了。这些灯都不怎么亮(点灯的目的原不是为了照明),但很柔和。尤其是那盏珠子灯,洒下一片淡绿的光,绿光中珠幡的影子轻轻地摇曳,如梦如水,显得异常安静。元宵的灯光扩散着吉祥、幸福和朦胧暧昧的希望。

孙家的大小姐孙淑芸嫁给了王家的二少爷王常生。她屋里就挂了这样六盏灯。不过这六盏灯只点过一次。

⑸王常生在南京读书,秘密地加入了革命党,思想很新。订婚以后,他请媒人捎话过去:请小姐把脚放了。小姐的脚当真放了,放得很好,看起来就不像裹过的。

小姐是个才女。孙家对女儿的教育很特别,教女儿读诗词。除了《长恨歌》、《琵琶行》,小姐能背全本《西厢记》。嫁过来以后,她也看王常生带回来的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和林译小说《迦茵小传》、《茶花女遗事》……两口子琴瑟和谐,感情很好。

⑺不料王常生在南京得了重病,抬回来不到半个月,就死了。

⑻王常生临死对夫人留下遗言:“不要守节。”

⑼但是说了也无用。孙王二家都是书香门第,从无再婚之女。改嫁,这种念头就不曾在孙小姐的思想里出现过。这是绝不可能的事。

⑽从此,小姐就一个人过日子。这六盏灯也再没有点过了。

⑾她变得有点古怪了,她屋里的东西都不许人动。王常生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永远是什么样子,不许挪动一点。王常生用过的手表、座钟、文具,还有他养的一盆雨花石,都放在原来的位置。小姐原是个爱洁成癖的人,屋里的桌子椅子、茶壶茶杯,每天都要用清水洗三遍。自从王常生死后,除了过年之前,她亲自监督着一个从娘家陪嫁过来的女佣人大洗一天之外,平常不许擦拭。里屋炕几上有一套茶具:一个白瓷的茶盘,一把茶壶,四个茶杯。茶杯倒扣着,上面落了细细的尘土。茶壶是荸荠形的扁圆的,茶壶的鼓肚子下面落不着尘土,茶盘里就清清楚楚留下一个干净的圆印子。

⑿她病了,说不清是什么病。除了逢年过节起来几天,其余的时间都在床上躺着,整天地躺着。除了那个女佣人,没有人上她屋里去。

⒀她就这么躺着,也不看书,也很少说话,屋里一点声音没有。她躺着,听着天上的风筝响,斑鸠在远远的树上叫着双声,“鹁鸪鸪——咕,鹁鸪鸪——咕”,听着麻雀在檐前打闹,听着一个大蜻蜓振动着透明的翅膀,听着老鼠咬啮着木器,还不时听到一串滴滴答答的声音,那是珠子灯的某一处流苏散了线,珠子落在地上了。

⒁女佣人在扫地时,常常扫到一二十颗散碎的珠子。她这样躺了十年。

⒂她死了。

⒃她的房门锁了起来。

⒄从锁着的房间里,时常还听见散线的玻璃珠子滴滴答答落在地板上的声音。

(节选自《汪曾祺全集》)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结尾一段形象地写出了孙淑芸的命运,语言含蓄,内涵丰富。

B孙小组变得古怪了,这是因为她无力反抗命运,而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封建伦理的不满。

C“不过这六盏灯只点过一次”,这句话暗示读者,王常生婚后不到三年就死了。

D段借助孙淑芸的听觉,写出内外两个不同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女主人公虽向往自由和幸福却又被贞节观禁锢而空守凄冷、寂寞的心境。

E小说开头描写了当地元宵送灯的风俗,颇为详细,虽然与小说主体没有什么关系,却体现了作者对民间文化的喜爱。

(2)文章开头花大量笔墨介绍“这里的风俗”的作用是什么?(6分)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孙淑芸”这一人物形象。(6分)

(4)小说为什么以“珠子灯”为题,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拟题的理由。(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滔滔的江流。

(2)杜甫在《登高》中借“猿”“飞鸟”寄寓漂泊不定、老病孤独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

(3)《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11分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①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①本词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1.这首词炼字很有特色,此词前两句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5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请作简要赏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

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是时,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因请帝幸澶州。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帝难之,欲还内。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勿还而行。”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

契丹既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遂请帝幸澶州。

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皆惧,准力争之,不决。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准复入对,琼随立于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节选自《宋史》)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时,契丹内寇                                         寇:侵犯

B.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简:挑选

C.急书一夕五至,准不发,饮笑自若                 发:发兵        

D.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                       阳:假装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寇准“刚正直率”的一组是(     )(3分)

①准方进取,可欺君耶            ②准不发,饮笑自如

③出遇高琼于屏间                ④众议皆惧,准力争之

⑤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毋还而行

⑥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

A②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契丹围困了瀛州,寇准分析敌我双方疲劳和安逸的形势,认为有胜利的把握,皇帝不应去楚、蜀这样边远的地方。

B.寇准退敌心切,在皇帝不愿亲征的时候,竟以不再见皇上相威胁,实是大胆。

C.在皇帝不肯过河的情况下,寇准力排众议,并争取太尉高琼的支持,最终使皇帝欣然渡河。

D.皇帝亲临前线,果然使宋朝军队士气大振,踊跃欢呼,契丹军队也不战而败。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

(2)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