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欠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注]①常平:官仓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甫冠,名闻四方            甫:刚刚

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

C实欲携贰其徒              贰:离间

D军民不能自养者              养:疗养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B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C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D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叫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南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4分)

(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4分)

(2)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3分)

(3)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3分)

(4)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4分)

 

1.D 2.B 3.D 4.A 5.(1)曾巩请他吃饭并让他穿戴齐整,借给他马匹和随从,用车运载奖赏的金银和丝织品跟随着他,在四方巡行夸耀。(饮食冠裳、假、辇、徇) (2)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3)曾巩让僧徒们共同推选主持,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次序补缺。(俾、推择、以次) (4)他经过京城,神宗召见他,犒劳慰问十分宠幸,于是留下他在三班院当判官。(阙、劳、遂)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文言文实词,除了依靠平时在课内知识的积累与不断复习外,还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D项,养:养活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2. 【试题分析】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本句的意思: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①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 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 词占多数的特点,应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 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 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3. 【试题分析】注意平时的积累与识记即可。《论语》不是“六经”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对于文学文化常识类题必须加强平时的积累与识记才行。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原文“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是说裴谞认为设置谏鼓、谤木本是用来洗雪沉冤、引进采纳正直的话,选项中,名闻四方是弱冠之时。强加因果。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 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 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项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 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饮食冠裳”吃饭穿戴齐整,“假”借给,“辇”用车运载,“徇”巡行。(2)“区”分别,“猝”突然,“师”军队。(3)“俾”让,“推择”推选主持,“识”“以次”按次序。(4)“阙”京城,“劳”犒劳,“遂”于是。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附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 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加直龙图阁、任福州知州。南剑州将乐地方的盗匪廖恩被赦免向官府投降,余下的部属溃散以后又纠合在一起,暗地里结成团伙,遍及各个州,一个尤其凶残暴虐的盗匪根本不听招降,当地百姓非常恐惧。曾巩设计谋抓住了他,接着相继出来自首的有二百多人。福州佛寺很多,僧侣认为佛寺的富饶有利可图,争着想做寺院主持,行贿之事公然进行。曾巩让僧徒们共同推选主持,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次序补缺。在官府公开张贴文告,拒绝私下赠谢,来杜绝身边人窃取贿赂的弊端。福州没有职田,官府每年用卖园圃蔬菜来增加薪俸,太守自己收入常常三四十万。曾巩说:“太守与民争利,怎么可以?”就停止了这种做法,后来的官员也不再这样获取收入了。 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任地方官,社会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后辈晚生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他经过京城,神宗召见他,犒劳慰问十分宠幸,于是留下他在三班院当判官。他上疏议论经费问题,神宗说:“曾巩把节约资财作为理财的关键,世上谈论理财的,没有说到这点的。”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几个月以后,因母丧离职。又过了几个月,曾巩也去世了,终年六十五岁。 曾巩写文章,引古论今,纵横捭阖,而且越写越好。他的写作以“六经”为本,借鉴司马迁、韩愈,当时善于写文章的人,很少能超过他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猎手追捕一只鹿,需要跨过一条结冰的河流,但他不知道冰面能否承受他的重量,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在冰面上爬行。当他爬到一半时,他的想像力开始空前活跃起来,他似乎听到冰面裂开的声音,他的心在惊恐紧张中怦怦地跳个不停。于是猎手趴在冰面上瑟瑟发抖,进退两难。就在这时,猎手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一辆满载货物的马车,正悠然地驶过冰面。当农夫看到匍匐在冰面上、满脸惊恐的猎手时,以为遇到了一个受到惊吓的疯子。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国家防灾减灾日的徽标。请根据这幅徽标回答问题。(6分)

满分5 manfen5.com

[注] 三条弧线由上到下分别是红色、黄色、蓝色。

(1)简要说明国家防灾减灾日徽标的构成要素。(2分)

(2)请谈一谈国家防灾减灾日徽标的创意。(4分)

 

查看答案

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为提高电话网的通讯能力,我公司将对辖区电话局的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

敝工程将于6月10日20时至11日8时施工,在此期间会影响青山区电话用户的正常通话。交换机升级后,用户原有的一些业务功能如闹钟、呼叫转移等需要重新设置;热线和呼出限制的设置方法也有变化。

如有疑问,欢迎提出。本公司客服电话:87654321。

对工程施工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理解和支持。

天网通信有限公司青山分公司

2015年6月7日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礼、义、仁、智、信”,其本质核心是“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①使中国封建社会得以维系、变革与发展

②以“仁”来塑造社会、教化人生

③正是这样一种核心价值观及其所形成的种种具体价值范畴

④在中国封建文化中,“仁”是一种道德规范

⑤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

⑥更是一种社会理想,同时还是一种政治纲领

A.④⑥⑤②①③      B.②④⑥③①⑤

C.②⑤④⑥③①          D.④⑤②①⑥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中小学应着力于就要抓紧抓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